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十四节

本月下,西凉北地郡急奏朝廷,鲜卑人和东羌人趁着秋收之际,连番侵扰黄河两岸,掳掠人畜财物,恳请天子发兵救助。同期送达洛阳的还有前将军董卓和京兆尹盖勋的急奏。

前将军董卓上奏陛下,说西凉叛军最近活动猖獗,大军不宜离开汉阳,还是请朝廷另派援兵到北地郡抗击入侵胡人。

盖勋在奏章中说,目前,从益州和荆州征调而来的粮草辎重都是由武关而入长安,再由长安送到并州,所以长安和三辅之地的安全和稳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北疆大战的成功与否。然而,由于北疆战事旷日持久,再加上最近青徐两州蚁贼暴乱,朝廷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那两个战场上,这让盘驻在金城和陇西的西凉叛军认为有机可图,他们正在蠢蠢欲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盖勋恳请天子,此时不要抽调前将军董卓北上,还是从京师征调北军西进凉州为宜。

大将军何进第三次奏请陛下,愿意率军出京抗敌。

天子笑道,现在鲜卑人、匈奴人还有东羌人都在阴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和镇北将军的大军互相对峙,北地郡会有几个入侵胡人?这些边郡的府衙官吏都给胡人打怕了,看到漫天的灰尘就说是胡人大军来了,听到战马嘶鸣就说是胡人入侵了,哪里有那么多胡人?大惊小怪干什么?小题大做。

“下旨,让前将军董卓派一万人马前往北地郡驻防,如果有胡人骚扰,就把他们赶走。”

太尉马日磾、司空丁宫和太仆杨彪纷纷劝谏陛下还是慎重一点好,免得西凉战事再起,耽误了北疆大战。那北方四郡的收复就遥遥无期了。天子说,北军一旦出动,京畿就没有御守兵力了,而且,北军一动,军资无数,朕的万金堂支付不起,没钱。此议作罢。

大将军何进心惊胆战地回到了将军府。何颙安慰道,大将军不要着急,一定会有机会的。他虽然脸上带着笑意,嘴上说得很自信,但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他和张邈等人好不容易想了这么个主意,袁隗和他几乎调动了关中关西和西凉所有的力量,结果让天子随便一句话就打发了。天子难道真要冒着洛阳大乱的危险,以平定青徐叛乱为由征调镇北将军率军南下,伺机用武力解决大将军和北军?难道天子要放弃北疆大战先确立皇统?天子如果要先确立皇统,那就打乱了士人利用皇统之争同时铲除奸阉和外戚的如意算盘。士人们考虑到将来奸阉的势力更加不可控制,他们肯定不会答应天子废嫡立庶,如此一来,洛阳就乱上加乱了。天子如果为了皇统而对士人大开杀戒,在如今大汉国叛乱四起风雨飘零之际,后果就很可怕了。

何颙一筹莫展,袁隗、马日磾和卢植等一帮大臣也是彷徨无计。西凉叛军会不会再次举兵叛乱?这可是北军唯一的出京机会了。何颙甚至非常后悔当日奉旨招抚西凉叛军的时候,为了平息洛阳不利于大将军的那些谣言而和王国韩遂翻了脸。如果没有翻脸,今天的事就还有挽救的机会,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束手无策。

天子回到御书房的时候,小黄门蹇硕疑惑地问道:“陛下为什么还不把北军送出京城?机会一旦错过就没有了。”

天子看着蹇硕,脸上忧色重重,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蹇硕的忠心是勿庸置疑的,但他的才智确实令人失望。如果蹇硕有一半皇甫嵩和卢植的本事,自己就可以天天待在后宫里逍遥快活,不必这样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了。

当初天子弃用赵忠张让这帮老中官,除了因为这些人权势熏天为所欲为,个人势力盘根错节无法控制,和士人结仇甚深等原因外,更主要的就是因为这些人老了,糊涂了,无论精力还是才智都退化了。这些人久处权欲之中,早已腐蚀烂透,很难给自己什么助力。天子现在需要的是象过去的曹腾,后来的吕强那样能够为士人所接受的中官。只有这样的中官掌握了内廷,士人才会暂时放弃对中官的仇恨,才会放弃对中官的杀戮。只要内外廷和谐相处,小董侯继立皇统还不是水到渠成之事。天子观察了很长时间,最后挑选了文武双全的蹇硕。他希望蹇硕即使不能做到像曹腾那样拥有众多的名士门生,但最起码也要象吕强一样成为名士大儒愿意接纳的对象,这样蹇硕控制内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后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但事实让天子非常失望。蹇硕初期很猖狂,直到自己的叔父违法后被时为洛阳北部尉的曹操杖击而死后,他才有所收敛。至今,蹇硕虽然没有什么恶名,但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平庸之材而已。因为他是天子的心腹,新一代中官中最有权势的阉人,所以内外廷官员都对他敬而远之,轻易不和他交往。老中官和他们的门生故吏对他小心戒备,时刻提防着他。外廷官员把他归为奸阉一流,虽然个人间没有仇怨,蹇硕也没有非常恶劣的干涉朝政之举,但还是非常痛恨他,要杀他而后快。他是士人们决心要铲除的第一个奸阉。今日的蹇硕,没有显赫的势力,没有内外廷的支持,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他的忠心却足以让天子聊以自慰。

天子想,只要蹇硕对自己忠心,自己就可以给他权力,只要蹇硕有了权力,即使他没有才华,也一样可以帮助自己。相比起来,天子宁愿用一个忠心耿耿的庸才,也不愿意用一个两面三刀的天才。

天子摇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拍拍蹇硕的肩膀说道:“北军即使出京了,但它还在何进的手上,还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朕要把何进逼得肝胆俱裂,让他一心只想着逃出京城为止。到那时,朕就是给他五千人,他也会感激涕零的。”

蹇硕恍然,他迟疑了一下,问道:“陛下,我们手上还有西园军……”

“朕组建西园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天子打断蹇硕的话,笑道,“洛阳不能乱,洛阳一乱,朕就控制不住局势了。所以朕组建西园军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天逼迫北军离京。只要北军离京,西园军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陛下,我们手上怎能没有军队?”

“爱卿,北军走了,西园军还在,那么西园军就成了洛阳大乱的隐忧。洛阳除了南军,不能有任何军队。没有军队,洛阳怎么乱?”天子说道,“爱卿难道以为朕可以控制西园军?”

骞硕心神俱震,目瞪口呆地望着一脸嘲讽的天子。

“爱卿为人忠厚,将来要吃亏的。”天子说道,“西园军里的军司马,假司马,军侯,假军侯,还有许许多多的屯长,都是什么人?是谁的人?士卒们天天跟谁在一起训练?天天听谁的军令?他们有几个人认识西园军的校尉?”

天子看看蹇硕笨拙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一旦出事,西园军的校尉恐怕连军营都进不了。除了南军将士,我们没有可以信任的军队,爱卿明白吗?”

蹇硕手足无措地点点头。

“北军出京后,征调西园军驻守京畿八关,西园军八校尉随军驻关,没有朕的圣旨,任何人不得离开关隘一步,否则诛杀九族。”

蹇硕担心地说道:“陛下,西园军士卒才训练两个月,让他们驻守八关……”

天子哑然失笑道:“爱卿担心什么?朕有镇北将军十几万雄兵,难道还怕蚁贼破关而入?西园军将士如果训练成精锐,朕还不敢让他们驻守京畿八关了。”

“陛下说到镇北将军,臣倒想起一件事。最近京中传言,说李将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了卢龙塞是因为和鲜卑的慕容风有勾结……”蹇硕小心翼翼地看看天子的脸色,说道,“陛下,这传言虽然是假,但镇北将军手握十几万雄兵……”

“爱卿真是庸人自扰。北疆大战结束后,镇北将军自然要回京任职。你看,李将军是做卫尉好还是做光禄勋好?”天子笑道,“不过,他做九卿太年轻了,还是先在朕身边做个尚书仆射,你看如何?”

蹇硕惊讶地说道:“陛下,李将军功勋显赫,让他做个尚书仆射,未免……”

“官太小?”天子笑道,“不错了。他屡次违抗朕的圣旨,虽然朕没有追究,但朕都记在心里。等他凯旋回朝,朕就和他算总帐。不过话说回来,他还是待在朕身边好,免得被人杀了。他要是死了,大汉国的仗将来靠谁去打?你去吗?”

大汉国中平五年十一月。

本月初,大汉国再有叛乱。

兖州东郡三十万灾民暴乱,他们高举黄巾大旗,四下攻杀。接着黄河两岸的流民群起而响应,暴乱规模越来越大,逐渐蔓延到了冀州的魏郡,京畿的河内郡。黑山黄巾军在白绕的率领下,趁机下山攻城拔寨,掳掠州郡。一时间,京畿震骇,洛阳恐慌。

西凉叛军首领王国韩遂马腾集结五万大军,伙同两万西羌铁骑,杀向了汉阳。董卓本来只有两万人马,上月底他接到天子的圣旨后,派牛辅带着李傕、郭汜和樊稠,还有一万人马到北地郡去了。他手上只有一万人,自然不是西凉叛军的对手。董卓也不打了,带着一万人马直接撤到了槐里,把西凉拱手相让了。他上奏陛下说,自己的军队太少,还是护守长安和保护皇家诸陵为好。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更是忙作一团,紧急商量应对之策。只有天子恍若未闻,天天带着一帮大小中官、宫女嫔妃饮酒作乱,逍遥快活,连朝会都不去了。

天子不去参加朝会没有关系。尚书台、三公府还有九卿大臣们自会处理国事,但天子不给钱平叛,那就是大事了。没有钱,怎么平叛?太尉马日磾说,北疆大战的筹备事宜不是暂停了吗?现在这种形势下,出塞作战已经根本不可能。陛下再怎么昏庸也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干脆,就用北疆大战的钱。大司农袁滂哭丧着脸说,陛下说暂停北疆大战后,就没有再向大司农府输送钱财了。国库空了。司空刘弘说,今年各州上缴的赋税呢?袁滂说,距离洛阳较远州郡的赋税还没有入库,洛阳附近州郡的赋税我们已经提前支用了,几个赋税大州象冀州兖州因为今年遭受水灾都已经免征赋税,所以现在国库里一个钱都没有。

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带着九卿大臣要觐见天子。小黄门蹇硕跑到内宫哀求了很长时间,最后沮丧地跑出来说,天子和几个嫔妃玩累了,睡觉了。大臣气得血都吐出来了。

这时,镇北将军李弘报捷。鲜卑人撤离渔阳、广平,大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收复燕山以南的大片疆域,现在大军已经逼进了鲜卑边境的白檀城。赵云率领铁骑由卢龙塞出关,正在往东攻击辽西。晋阳中郎将徐荣报捷,阎柔、杨凤和射缨彤率军顺利收复雁门郡以北的所有疆土,目前大军正在逼近定襄郡首府善无城。

天子非常高兴,出宫上朝。他下旨重赏在北疆边郡奋战的将士,特意迁升玉石为中郎将。另外,天子考虑到国内叛乱迭起,命令李弘不要率军进入辽西辽东平叛,而是尽快率军回到并州,至于辽西辽东的平叛重任就交给幽州牧刘虞。天子同时命令徐荣结束雁门郡战事,立即赶到河东集结兵力,准备西进凉州平叛。

皇甫嵩立即劝谏天子,说镇北将军的军队连番大战,早已疲惫不堪,还是驻守北疆震慑胡人为好,免得大军一走,鲜卑人和匈奴叛军再次寇边。他认为应该让北军去西凉平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北军怎能苟安于洛阳?

马日磾也说,北军出征之后,洛阳还有四万西园军,黄河以北也还有镇北将军的大军,有这么多军队护卫京畿,洛阳当然是固若金汤,稳如磐石了。陛下无须担心。

大将军何进第四次跪倒朝堂之上要求率部出征,为国效力。何进苦苦哀求,声泪俱下,磕头不止,额头撞破之后更是血流满面,看上去惨兮兮的,令人颇为不忍。

天子大为感动,急忙跑到何进身边把他扶了起来,连声说道:“爱卿何苦如此,朕答应你,朕答应你出征。”

天子面对众臣,大声问道:“如今西凉有王国和羌人的叛乱,冀兖两州又有蚁贼叛乱,诸位爱卿看看,北军是去西凉战场还是去冀兖两州?”

何进心里一沉,暗暗叫苦。皇甫嵩和卢植也是面面相觑,心里又惊又喜。惊得是陛下竟然借此良机将北军一分为二。这样一来,陛下不但把北军精锐尽数送出了京城,而且还大大削弱了何进的实力。何进实力骤减,北军即使在外,也无法对洛阳构成威胁了。喜得是北军一分为二之后,另外一军必定要人统帅。放眼朝堂,现在有几个大臣可以率军出征?皇甫嵩、朱俊或者是卢植,聊聊数人而已。但不论是谁统军出征,这一半北军的实力算是紧紧地抓在了士族手中。如果士人手中内有西园军外有一半北军,伺机铲除奸阉和外戚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朝堂之上这一刻非常安静,各人都在想着各人的心思,谁都没有回应陛下。

天子慢慢走回案几之后,闭目养神,等着人说话。什么结果他早就知道,他已经不愿再说废话了。他现在只想知道李弘什么时候能回来。只要李弘回到并州,他就可以召集大臣们商议皇统的事了。

何进心里冷得象冰,身上却汗流浃背,额头上火辣辣的伤痛刺激他几乎痛苦得要窒息了。他急促地喘息着,脑海中一片混乱,根本无法思考。他第一次感觉到了皇权的威力,无法震撼的威力。他突然知道了权势倾天的大将军窦武在面对一卷小小的天子诏书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恐惧和无奈。大汉国最厉害的不是眼前的这个天子,也不是自己这个大将军,而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皇权,神圣而无坚不摧的皇权。何进闻到了血腥,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他仿佛看到埋在芒山乱坟岗里的窦氏一族在凄惨哭号。

皇甫嵩远远地看着何进,看着他脸上殷红的血迹,看着他眼内的绝望,不禁喟然长叹。

天子是不是打算让何进到西凉?相比于西凉战场,到冀兖两州剿杀黄巾蚁贼就要容易多了。汉军和西凉叛军前后打了五年,除了李弘打了两场胜仗以外,汉军就一直没有真正击败过叛军。决定西凉局势的那场翼城大战,李弘也是险中求胜,他根本说不上什么稳操胜券,只是运气太好了而已,否则李弘也要大败而归。

何进到了西凉,打了败仗,必死,天子连借口都不要。如果打了胜仗,他的军队还能剩下多少?没有军队,他死得更快。何进死了,外戚之祸就没了,对大汉国有好处,但何进这么早就死了,奸阉之祸怎么办?要想除掉奸阉,只有利用何进的势力,然后再让天子灭了何进。

何进死了,仅仅依靠士人的力量是不可能铲除奸阉的。士人曾经尝试过把奸阉赶出朝堂,但都失败了。士人手上没有军队,这是士人不能铲除奸阉的最重要的原因。北军是大将军的,南军和西园军控制在天子和奸阉手上。虽然西园军的中下层军官都是士人的门生弟子,但那也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或者在某些局部起作用,不管怎么说,西园军的将士不会造反,更不会去攻打皇宫。

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主动要求率军攻击西凉叛军,否则,等到天子下旨事情就无法挽回了,但是,此举一定背逆了天子的心意,其结局……

皇甫嵩毅然出列,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众臣吃惊错愣之中,高声奏道:“陛下,臣愿往西凉。”

天子霍然心惊,他猛地站起来,神色狞狰,小眼内的杀气和愤怒几乎要把皇甫嵩撕成碎片。

卢植一步冲出,大声奏道:“陛下,皇甫大人熟悉西凉,久经征战,确是最佳人选。西凉战局事关长安安危,事关皇室诸陵,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请陛下三思……”

太尉马日磾紧随其后,历叙皇甫嵩出战西凉的诸般好处。司徒丁宫更是搬出皇甫嵩过去的战绩,如数家珍,极尽颂扬之能事,好象只要皇甫嵩一去,西凉叛军立刻就会烟消云散。随后杨彪、朱俊等大臣也先后站出来力保皇甫嵩出征西凉。

天子的神情逐渐平静下来。他面如寒霜,冷冷地说道:“迁皇甫嵩为左将军,率两万北军即刻西进凉州平叛。前将军董卓归其节制。”

“大将军何进率一万北军即刻出京北渡黄河,先平河内蚁贼,后平冀兖两州的黄巾。”

“迁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统领西园军驻守京畿八关。迁五官中郎将刘和为卫尉。”天子看看跪在地上的皇甫嵩,十分不满地“哼”了一声,“皇甫将军离开尚书台后,尚书卢大人迁任尚书令,增议郎周毖、谏议大夫张咨、太中大夫孔伷为尚书。”

天子怒气冲天地回到御书房,当着蹇硕的面把皇甫嵩狠狠地骂了一通。

蹇硕小声劝道:“陛下,西凉战场的确很重要,臣也认为由皇甫将军领军平叛最为合适,陛下为什么……”

“你懂什么?”天子涨红着脸,指着蹇硕的鼻子骂道,“朕为什么连续催逼豹子回并州?还不就是为了预防万一吗?由河东到长安,铁骑不过数日路程,哪里轮得到逆贼猖狂?这个皇甫嵩,拿国家大事当儿戏,气死朕了……”

蹇硕吃惊地看着天子,难以置信的小声嘟囔道:“陛下怎么知道西凉叛军要攻击长安?”

天子恶狠狠地瞪着他,气得连连摇头道:“爱卿,你跟着我也有很多年了,怎么这么没头脑?十月,谷物成熟,粮食入库,尤其是长安三辅一带,为了给北疆大战筹措粮草,粮食堆得象山一样,而西凉叛军没有吃的没有喝的,现在正好冀兖青徐四州蚁贼又发生爆乱,北疆战事尚在继续,这个时候不出兵攻击长安什么时候攻击?难道要等到下雪吗?”他拍拍蹇硕的脑袋,叹道,“爱卿,你在宫内待着,一定要动脑子,否则会死得很惨。”

蹇硕满面羞惭,低头不语。他心想,我只要忠心耿耿地跟着你,只要你不杀我,还有谁能杀我?

天子这里还在生气,那里三公大臣,九卿和尚书令卢植又匆匆赶了过来。朝议还没完,还有最重要的事没有上奏,天子就拂袖而去了,大臣们只好一路追随而来。

太尉马日磾说,陛下,平叛要钱,陛下能不能再从万金堂赊借五十亿钱以应付目前的难关?天子不理他,拿着一卷书简在案几上砸来砸去,心里的愤怒难以平息。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给皇甫嵩,给这帮可恶的大臣破坏了。

一直以来,他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唯恐有个什么闪失乱了朝政坏了社稷。皇统是要立,大统是要给小董侯继承,但自己想留给小董侯一个强大而富裕的大汉国,而不是一个衰败,摇摇欲坠的大汉国。在今日的形势下,要让小董侯继立皇统,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惊无险,波澜不惊,非常稳妥而又顺利地解决所有的障碍,而不是把洛阳搞得血雨腥风,尸横遍野,但今天解决大将军何进的最好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天子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无上权力强行命令大将军何进西进凉州,他之所以在朝堂上没有直接指派,就是想看看大臣们的反应,想知道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士人们对自己废嫡立庶是个什么态度。他无从知道士人们的真正想法,只有利用这个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士人们坚决地站在了维护大将军何进的立场上,换一句话说,没有人同意天子废嫡立庶,士人们自始至终就在欺骗天子,包括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答应自己的马日磾。

司空刘弘再次跪奏,恳请陛下出资平叛。刘弘是宗室一系,天子的本家,天子不好不给面子,只好勉勉强强回了一句:“崔均到青州,孔融到北海,陶谦到徐州,不都是没带一个兵没带一个钱嘛,他们能打蚁贼,为什么何进和皇甫嵩就不能打?朕不管这些事,你们找大司农府去。”

大司农袁滂急忙跪下,气呼呼地说道:“陛下,臣就在这,臣除了这一身皮囊,什么都没有。”

天子瞪了他一眼,又拿起竹简东砸一下,西砸一下,以发泄心中极度的不满。

三公九卿们无奈,只好你一言我一语,竭尽所能劝谏陛下。大臣们说,这只是暂时赊借,又不是不还,陛下为什么不愿意呢?平叛是为了大汉国的江山社稷,而这江山社稷又是陛下的,陛下为什么就不能体谅呢?

天快黑了,大臣们说得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

天子突然说:“你们每人给朕上一策,内容是什么,你们也知道,朕就不说了。遂了朕的心愿,朕就答应,平叛需要多少军资,你们就到万金堂拿多少。如果不能遂了朕的心愿……”天子冷笑道,“没有军资,北军到了战场上顶多就是全军覆没,但北军没有了,朕还有镇北将军的十几万大军,朕的江山社稷依然固若金汤。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天子甩手走了。马日磾等人傻了。

这一策递上去,那天子要废嫡立庶可就名正言顺了。这里集中了三公九卿和尚书台的诸多尚书,基本上大汉国内外廷的主要大臣都在这里。如果大家同意了,天子废嫡立庶还有什么阻碍?将来这些大臣要是反悔,天子不但可以以欺君之罪砍了他们的头,而且还可以把他们的献策广布天下,让他们身败名裂。死了都是白死,没人同情不说,还留下万世骂名。

如果不写,不同意天子废嫡立庶,虽然天子不会为难他们,但这万金堂的钱是拿不到了。北军的平叛军资没有着落,北军到了战场上迟早都是败亡,大将军还是要死,结局是一样的。就象天子说的,蚁贼暂时不能平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现在北疆战事因为鲜卑国内乱已经陆续停止,镇北将军很快就可以回到并州。只要镇北将军率军南下,有多少蚁贼杀不完?

大将军何进死了,北军没有了,阻碍天子废嫡立庶的主要对手都没有了。天子接下来要干什么?当然是利用镇北将军那十几万大军威胁大臣们了。至于那四万没有战斗力的西园军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什么用都没有。大臣们为了铲除镇北将军这个未来的大汉国隐患,只有和天子紧密合作,先立皇统,把洛阳稳下来,然后把镇北将军的大军调回北疆打北疆大战收复边郡。等北疆大战打完了,镇北将军也没有多少军队了。那时,天子想怎么收拾镇北将军就怎么收拾。他已经主掌了一切。

大臣们突然发现主宰大汉国命运的竟然是天子的万金堂,是遭到天下人仇恨和唾骂的万金堂。

天子主宰万金堂,天子的万金堂主宰天下。

蹇硕指挥十几个小宦官搬来案几,笔墨绢帛,一一摆好之后,蹇硕躬请大臣们上座。

大臣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了一会,然后一个个无精打采地坐到了各自的案几后面。没有人动笔,大家都在垂首沉思。只有蹇硕一人飞快地写好策卷,用一个皂囊包好,然后放在了天子的案几上。他也不催诸位大臣,独自坐在烛火下面批阅文卷。

司空刘弘、太常刘廷、卫尉刘和、光禄勋刘博先后奋笔疾书,交卷走人。

卢植无法动笔。如果同意了陛下的要求,后果是什么?北军军资有了保障,是不是大将军就不会死呢?那是不可能的。大将军,车骑将军,皇后,甚至大皇子都有可能被彻底清除。虽然他们也有可能暂时留住性命,被迁到他们自己的封地食邑去,但迟早都会死的。现在还有挽救的办法吗?因为士人们最想铲除的奸阉还在,而且还越来越有势力了,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马日磾,丁宫,杨彪,诸大臣都在苦思冥想。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完全不受控制地变成这样?叛乱,因为连续不止的叛乱。但为何有叛乱?因为有灾民,几百万灾民。为何有灾民?因为今年的一场大水灾。黄河决堤,七郡国受灾,竟然改变了大汉国的命运,这真是一场匪夷所思的大水灾。

天子会在什么时候杀死大将军?会在什么时候册立太子,诏告天下?应该是叛乱结束的时候。叛乱如果延续到明年春天,大将军的生命就在明年春天结束。叛乱如果在大雪来临前被平定,那大将军恐怕很难看到明年的春天了。但天子会不会征召镇北将军南下呢?天子为了确保册封皇统之事的顺利,确保洛阳的稳定,极有可能征调镇北将军率铁骑南下冀州擒杀大将军。大将军虽然只有一万人,但他一旦发动兵变,其危害性不会小于百万蚁贼。

只有保住大将军的性命,只有让大将军重回洛阳,才有可能发动兵变铲除奸阉。明年的事谁能预测?也许明年皇统之争发生了变化呢?现在,保住大将军的性命,才是重中之重。只要利用大将军的军队铲除了奸阉,我们答应天子废嫡立庶又如何?铲除奸阉后,大将军也不会存在了。

卢植提起了笔,伏案疾书。马日磾,丁宫等大臣紧随其后,如行云流水一般在雪白的绢帛上留下了一行行黑色的字迹。

北军、西园军同时出京,为了鼓舞士气,天子在平乐观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汉军在乐平观修筑一个大坛,上面立起十二层的华盖,高达十丈。在大坛的东北修筑了一个小坛,又立起九层的华盖,高九丈。当日,步骑兵七万人列队,设营布阵。天子披戴甲胄,骑上铁甲战马,在大将军何进和骠骑将军董重的护卫下,绕军阵巡视三圈。然后天子站在大华盖之下,大将军何进站在小华盖之下,观看由七万将士组成的庞大军阵列队走过的雄姿。

“大汉……”

“万岁……”

七万将士同声高呼,声若惊雷,气势磅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