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兴宋 > 第351章 一脸正义去坑爹

兴宋 第351章 一脸正义去坑爹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36:43 来源:笔趣阁

此时,锦绣会馆,时穿正带着一伙人站在会馆门口。

锦绣会馆一直是个大工地,它的附属建筑零零碎碎的,一直不曾完工。而负责这项建筑的三星班,这一年来注意力在玫瑰园,于是,锦绣会馆的建筑就采用了合作营建的方式,三星班出图纸、指导施工,具体工程则由四五家建筑班承包。这些建筑班相当于分包商,每个班负责其中一项施工……'好在,经过两三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锦绣会馆总休工程,眼看就要完工了。

这座会馆其实是个建筑群,由一个个不同的功能区组成,中央有一个圆形环状楼。楼外观有点像土家楼,从一到三层排列着整齐的小窗,其中,位于三层的小窗口向外悬挂着各种各样家族微记以及商行标志——如此的挂牌行为并不是耀富,也不是一种广告行为,因为闲人是进不了会馆的,没有万贯身家,只能站在门外咽口水,所以馆内的人无所谓耀,那些挂出商行标志的小窗,不过是各大家族以及商行们购买的包厢。

这座楼就是主交易厅,也被称为大宗交易厅。围绕着这座主交易厅,是一圈四方形的、正宗宋式二层楼式建筑——这种外方内圆的造型,恰好跟铜钱造型相反,这些楼是分类贸易大厅,分门别类的进行各项专业贸易,比如茶叶、丝绸,蚕茧,铁器,等等……当然,也有盐业。不过,这里进行的交易数额较小,相当于散户大厅。

主交易厅四面有四座大门,时穿顺着其中的正南门走进楼内,楼内是一个类似古代戏台、或者现代篮球馆式建筑,中间低四进去的平台摆满了会计师的工作台,会计师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蜂在座位间不停穿梭着,一个个帮闲则手持各种文书、水票,像花间的蝴蝶一样扑向各个工作台,传递着会计师需要的文件与凭证。

自打锦绣会馆开始建立后,海州的帮闲也分成及各阶层。

上等阶层不再是周旋于官宦人家打秋风,陪吃陪喝的食客,为锦绣会馆打工的帮闲,因为收入固定,且年底又不错的分成,从而被帮闲阶层羡慕到底。而这也是锦绣街治安状况不错的原因之一,帮闲吗,游走于江湖之间,底层社会接触最多,他们可不愿自己的饭碗被打破,于是,城狐社鼠在时穿的强力扫荡下、在这些帮闲的委婉告诫下,纷纷避开了这条海州最繁华路段。

时穿慢悠悠地走向三楼自家包厢……哦,现在海州称这此包厢为“交易席位”。而整座建筑视线最好的是第三层,能在这一层拥有包厢的都是大富豪,平常,四个楼梯口守着八位花膀,将闲杂人等隔离开,故此这一层显得很幽静。

这一层楼道内闲杂人员也不多,包厢冲着池心的一面镶嵌着大幅琉璃窗,可以让包厢内的人足不出户,随时观察到交易台的动静。日久了,这种便利使得有资格拥有包厢的富豪们,都喜欢带两三个好友,一边坐在包厢里吃酒吃菜,一边等待自己货物的交易结束,或者等到自己感兴趣的货物出现。

当然,大多数富豪其实并没有每天亲自料理生意的兴致,宋代的职业经理人本来就很专业,故此,这些交易席位,平常使用最多的是富豪的管家,唯有特殊情况下,富豪来亲自掌舵——今天就是特殊情况。所以三楼里座无虚席,露面的个个都是千万身家的“真家伙”。

……'好吧,如果仔细观察,这座建筑与早期的伦敦交易所很相似。早期的交易所就是一座大型的酒馆,人们在这里一边吃饭喝酒,一边交流商业情报,以及交易。

现代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公认,宋代时期,世界上同时存在三个巨型商品交易中心……然而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往脸上贴金的说法,这年代伦敦交易是一个很小的小楼,巴黎交易所略微大一点,可也大不到哪去,唯有东京汴梁城的界首巷,那里是真正的“亿万富翁”俱乐部。

不过,梁城的界首巷,时穿没有资格进去,这个在西方历史学家嘴中津津乐道的“世界财富中心”,其真实历史由于后来满清的篡改以及焚毁,在中国己经泯灭无闻。而时穿大约这辈也没机会一窥真相了,宋版的交易所究竟是什么样时穿难以了解……他这座交易中心的格局,干脆仿建四百年后的伦敦交易所,即:一种咖啡馆、茶馆与交易所混合的休闲广场。

时穿走到了最高层,自家拥有的包厢前面,包厢门口,施十一郎(施衙内)与施大郎略略停留了一下,董璇干脆忍不住走到楼廊的栏杆边,冲下面俯视,显得忧心忧心忡忡——他们的目光一起盯在交易中心的交易池内。

在那块圆形的交易池中,四五个交易员手里都拿着巨型的粉板向四周展示,不时地,有小童过去跟会计师窃窃私语几句,会计师随即写个纸条,让小童传递给举粉板的交易员,交易员随即拿下粉板,用粉笔在板上重新写下一个巨大的新价,然后举起粉板向四周楼廊展示。

现在举起的粉板,上方用鲜红的朱砂字写着蜀锦,下面是一排新数字。交易员举着木板展示一圈,所有看到蜀锦新价的人全发出一声哀叹,纷纷嚷叫着:“这价,……太离谱了。”

叫嚷声多数来自一二层楼廊上的客人,那些客人往往独自占据一张桌,叫上一壶茶,两练果脯,紧张的盯着交易情况,他们时不时叫过来交易所的小童,低声吩咐几句——那些小童已经被时穿很恶趣的穿上了一件红色褙……嗯,还是称为“马甲”吧——如今他们正式的名称,也就叫做“红马甲”。

董璇面色苍白,嘴唇哆嗦的说:“这都什么价了,……'有这样的价格吗?”

附近包厢里出来一名商人向时穿拱拱手,这人两施衙内也认识,便随意的跟他打了个招呼。招呼打完,此人并不走开,与时穿一起凑近楼廊,俯身望着交易池的动静……

望着场内交易的繁忙,时穿心里禁不住的感慨:如果界首巷继续辉煌下去,如果大宋能继续走下去——“世界交易中心”的模板会是伦敦式样,还是界首巷式样?界首巷毁于战火,我的锦绣巷会是什么结局?……'啊,不管怎样,我定要保证锦绣巷源远流长。

锦绣巷的交易风格其实是一种东西合璧的风格,每层楼上分布的桌不像是交易席位的办公桌,更像是茶馆里的小饭桌,坐在桌上的也不是职业捐客,多数是一此手握实际货物的零散商人,而交易的价格也不是双方私底下商议的结果——这似乎有点西方化,然而,商业是追求公平交易的,在大宋浓郁的商业气氛下,时穿推出的这种“展示性公开交易方式”并没有受到多少抵制,很多人觉得这种交易方式更能防止自己吃亏受骗。

时穿身边的那位商人是海州第二大茶商,他左右看了看,见到商人们对这个价格久久没反应,便冲时穿微微一笑说:“一百匹蜀锦,我今天揍个场,就把些吃下了。”

董璇伸手想抓一下,但马上他又预然的放下手,眼看着这商人叫过一个红马甲,低声吩咐了几句,红马甲一溜小跑的向交易池奔去,这时,冲向交易池的另一位红马甲抢了先,他低声冲交易员说了几句,交易员立刻拿起一只红粉笔,在黑板上打了个大大的钩,写下两个字:“成交”。

那茶商耸了耸肩,摊开手遗憾地说:“下手晚了,其实这价格挺便宜的。”

董璇:“怎么就成交了呢,如此低的价格。”

这会功夫,三层交易大厅中涌出很多人手,凭栏张望交易池的动静,董璇见到人多,忐忑不安的说:“或许价格会回升一下吧。”

董璇错了,其实这一场由蜀锦引发的灾难;导演者就是施衙内与时穿——以及他本人。

对时穿来说,左手抛货,右手吃进,付出的损失就是交易费而已,偶尔有几笔货被别人抢了去,这也没什么,如今多数宋人并不明白现代意义上的炒买倒卖的技巧——当然,给他们机会,他们早晚能研究出来的,可是今天不行,今天,整场交易在时穿并不高明的炒卖技巧下,在施家全力配合下,蜀锦的价格无可奈何的跌入了谷底。

整整一天,蜀锦的价格都在单边下滑,等夜幕降临,交易所收摊,带有大宋特色的另一场戏上演了几个仆人上前将交易池内的桌椅搬开,顿时交易池变成了舞台,上台来的人带着乐器,吹拉弹唱着,丝竹声声中,竭力营造着一种歌舞升平的气氛……可惜,在场的人谁都没有歌舞升平的感觉。

施衙内擦擦额头上的汗,开大嘴说:“好啊好啊,今天来这一场,简直比打了一天的架还累,我浑身上下都出了几身汗,再这样下去,都不知要瘦成什么样。”

董璇竭力维持着表面镇定,他轻轻点着头相应说:“确实有点惊心动魄。”时穿旁边那位海州第二大茶商擦着汗,低声回答:“哎呀,这地方我来不得也,整整一天,我的心咚咚跳个不停,简直是要人命啊。”

“没错呀,交易所里真够乱的——不能这样乱下去了,咱们的给交易所整个规则”,时穿懊恼的说。

大多数商人误会了时穿的话,他们以为是这种单边下滑的趋势让时穿觉得受不了,所以要定规则救市——这正是他们乐意见到的,谁甘心自家财产不断缩水呢?

“正是正是——”那位海州第二茶商赶紧表态:“择日不如撞日,今日黄家也在场,加上我家,可以占海州茶市一半的份额,瞧,刘家马家也在这里,我们四大茶商的代表海州茶市,时大郎再加上两位施衙内,大约可代表……海州……二成的商铺。”

海州第二茶商数说时穿与施衙内时,舌头微微地打了个结,他本想说“二位代表海州私盐业的全部”……但这事能说出去吗?所以他赶紧转移火头,说零售业。然而他真正想说什么,在场的人都知道,大家都抿着嘴偷乐。

时穿伸手画了个圈,将三楼上所有的豪商圈了进去,笑着调:“还用盘点吗?三楼这些人拿出去,不说包圆海州商业,至少我们动动嘴,海州也得来大地震——没说的,各位跟我回包厢,咱们讨论一下怎么制定交易规则。”

“没问题”,在场的商人群相呼应,许多商人带着哭腔回答:“赶紧啊,这两天,价格都跌成什么了,但愿明日不要波及瓷器……赶紧定规则!”

这群人正在彼此交流着,一名红马甲领上楼来一位客商,此人浑身凌罗绸缎,身上挂满各种玉器,连帽上都镶着很大粒珍珠,走动之间充满着“我有钱,我很有钱”的气势。在红马甲的引领下,他冲时穿拱手:“听说时大郎手中有上万匹蜀锦,不知时大郎愿意用什么价格出售?”

这是来搅局的,可是时穿与施衙内筹划了半年,最不怕这样横插一扛的搅局者,所以,时穿转过身去,神色淡然的回答:“我一时手快,不仅包下了蜀中今年市面上所有的蜀锦,而且预定下了明年蜀地八成的产量——这叫期货,不知道老兄是要现货还是要期货?”

蜀锦的产量并不高,在宋代,一匹蜀锦织两三年那是常有的事,高档一点的蜀锦织十几年也很常见,所以纺织蜀锦的人家常常是几代经营——这就方便客商预订来年产量了。

来搅局的商人对时穿的话并不奇怪,他温和的笑着点头说:“在下姓莫,来自东京汴梁城,如今眼见得新年开始,东家催货紧得很,宫里的贵人们也要的急,我们东主以多年交情求托同行帮忙,也只满足了宫里贵人一半的数量,听说现如今,大宗货量都握在时大郎手中,能否商借一二……”

拉倒吧,现在是销售淡季,蜀锦价格极高,谁家敢在这个销售平平的年头,一次性大量囤货?至于说到宫中要得急……嘻嘻,蜀锦这东西,虽说是华丽奢侈,但让你当作家居服,即使是皇帝也不肯——因为丝调这东西容易起皱,在没有熨斗的古代,要想保持整洁很麻烦。衣服皱巴巴地去见客,就算你是皇帝也失礼的。

所以这玩意,也就是见客时穿一穿,回头赶紧得脱下来熨烫——谁耐烦整天穿衣——脱衣——换衣服?

时穿面色呈现出犹豫与挣扎:“其实,在下并不缺钱,目前在下手上几个行业都很挣钱的,而那批蜀锦,我已经用现款付了货,现在要出手蜀锦,只是想着稍稍腾挪一下头寸……另外,也是担心蜀锦价格跌得太狠,以至于货物积在手里亏了老本。”

莫大商人豪爽的说:“时大郎有什么为难之处,尽情说明。”

时穿轻轻点点头:“如果按场中的价格进行交易,那我宁愿把货物继续捂着,坚决不出,直到价格回升。”

莫大商人接口说:“价格好商量。”时穿点点头:“那么我一批次要抛售一千匹,绝不拆开卖。”

莫大商人犹豫了一下,但马上点点头:‘‘在下想采购五百匹,一千匹的数量虽然有点多,也可以承受。”

时穿单手一引:“那好,咱们进屋商量。”

说罢,时穿冲施衙内丢了个眼色,并向众商人拱手请他们稍候,而后领着莫姓商人进到包厢,但两人商量了没几句,一名红马甲跑了进来:“大郎,施衙内让我告诉你一声:又跌了,刚有人来寄货,要求明日一早抛货四百匹,价格跌了半成。”

时穿装模作样狠狠瞪了红马甲一眼,那莫姓商人听到这话,立刻站起身来,但马上轻觉自己失态,作势缓缓坐下,心中暗自琢磨:一次四百匹,离自己的目标数量并不远,如果时大郎坚持不降价,那不妨多看几天,直到蜀锦的价格稳定下来再说。哦,如果时大郎最终还是不愿降价,看这个交投活跃程度,就是临时在历场上扫货,也能购买到需要的数量。

莫大商人不急了,他开始有一句没一句敷衍时穿,见时穿始终不肯降价,他挥手招过来一名红马甲,随意的说:“既然大郎不愿意降价,那我就随便出手,买下这四百匹玩玩。”

红马甲躬身回答:“莫大官人,那四百匹蜀锦已经被人买去了,现在挂卖牌的是五十匹蜀锦,价格比刚略低了一点,莫大官人是否要出手购买。”

莫大官人“哦”了一声:“五十匹,量太少,一点一点的收集实在麻烦,下次有上百匹的数量,麻烦小哥通知我一声。”

随即,莫大官人起身告辞,时穿假意挽留了几句,等这位莫大官人一走,施家兄弟闪身进来,问:“什么来头?”

时穿想了想,回答:“他听到有价格更低的,很是心动的模样,看来是来揽局的,但目标不是我们……明天开始分散热点,看他有多少钱跟我们。”

再下来,该商议交易规则了。众商人们对规则的细节争得热火朝天,个个都想留下漏洞方便自己今后钻……对于这样的争论时穿并不着急引导,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有些人是不会着急的。

于是,第二天,蜀锦似乎不是热点了,瓷器成了摧残对象,价格一路下滑,跌得不成天样与此同时,持续放出的蜀锦量都不大,经常是几十匹、十几匹的数量,往往等不到商人出手,就已经被人买去,紧接着,蜀锦价格进入盘整期。

与之相对应的是,瓷器的价格接连两三天持续下滑,而茶叶的价格因为去年茶树受损,导致产量下降,虽然也有小幅震荡,但总的说来,价格下滑不大。

莫姓商人不着急了,他随后几天悠闲地选择几样货品跟进,同时不断与时穿闲扯着……看情形,古代第一掮客似乎要在宋代诞生了。

“古人并不傻啊”,时穿感慨:“这么快就看出里面的猫腻,准备卖高买低了…….'这厮哪来的那么多钱?”

旁边的施衙内咧嘴一笑,建议:“不如你安排了几名花膀盯上去,啊,不成,花膀人高马大,一看就是肇事的,让你家帮闲去,反正海州帮闲里,肯替你卖命的不少——他总不会不雇帮闲吧?”

时穿想了想,一脸祥和的吩咐穆顺:“你派人打听一下莫姓商人备货的情况,以及他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回京城,我们要赶在他回京之前开始震仓——这个时候,谁想占我便宜,我一定不让他好受。”

施衙内在一旁特意提醒:“大郎,罗望京那里,还要添一把柴,争取让他耐不住性。”

时穿微笑着答应:“放心!单边下滑的行情里,总有人想着还能上涨,所以捂货的人多。而且……'那群想钻空的商人,还没见识过什么是真正的操手。没见识过规则败坏带来的危害——从明天开始我们震仓,那些低价买上手的人,看到价格突然上涨,觉得这一转手就能卖几个钱,肯定会趁着价高的时候出手,遇到低价的时候吸纳。而所有的交易记录在我们手里,我们想什么时候动手,都方便。”

施衙内乐呵呵的:“大郎啊,我就喜欢你这样满脸正气的说着阴谋诡计,说的我心痒痒的。”

施奎忍不住插嘴:“大郎,十一郎,我听说这会所是你俩的产业,这几天我旁观了你们的举动,老实说:看不懂。如今我也不说‘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道理,这些道理你们都懂,我只提醒你们一句:休要弄巧成拙啊。”

施衙内对大哥的话向来如过耳风,他表情乐呵呵的,不反驳。时穿点头响应:“这会所今后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金鸡,我们当然不会干杀鸡取卵的傻事。只是我们现在对付罗望京是小事,重要的是把整套交易规矩制定出来——不让他们见识一下炒作的威力,恐怕他们不上心。

哈哈,衙内,等交易规则建立起来,咱就给交易套上笼头,衙内,以后咱们只管躺着收钱就行。”

衙内一拍肚上的肥膘,笑呵呵的回答:“大郎,某发现你最喜欢做躺着收钱的事情,好啊好啊……其实,某也喜欢躺着收钱。”——r!!(aii9e最快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