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鸣凤天下 > 第十六章真定府利剑出鞘,入临城议定抵抗

“原来如此,这里的人都逃荒去了吗?”

静静听完袁晔的报告,萧凤略显伤感。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鲁迅文中的那个吃人的世界,也是如此真实的彰显在众人眼前,让人倍感唏嘘。

旁边之人亦是沉默下来,他们也从袁晔口中听到了那些描述,也明白如果自己无法把握住未来的命运,只怕有一天也会走上相同的命运。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怕我们之前定的计划就要变一下了。”微微一叹,赵志目中不免闪过几分懊恼。

依照之前的计划,他们一开始是准备按照邯处置邯郸城一样处置这里的,但是此地的农民大多已经逃亡,留下来的只是一片荒芜的农田。

这种环境哪里还有什么打土豪、分田地的可能?

萧凤颌首回道:“没错!确实要变。”

双眉紧锁直愣愣看着湛蓝如海般广阔的天空,她似乎想要看到那些逃难的灾民是否逃出了死神的魔爪,但是这一望无边的浩渺苍穹,却并无任何回应。

为了生存,久居此地的农民抛弃了一切,最终朝着未知的方向奔去。

而他们在舍弃了故乡之后,又能否在这旷野之上,寻到一个能够让麾下众人安居乐业的地方呢?

这个问题,萧凤目前还并未找到答案。

“若是这样。那为了避开敌人的追击,便于我们抵御,我建议放弃隆平,直接进入临城。”立于身侧,宇文威看着萧凤那略显萧瑟的身形,便张口劝道。

双眉稍稍舒缓,萧凤回道:“临城?”

“没错。正是临城。”宇文威朗声回道:“据我所知,临城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称号,最适合我等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即使有敌人攻来,我等也可以仗着地形优势和对方周旋,而不是一如之前陷入死地之中。”

赵志亦是附和起来:“没错。我们参谋部商量了,也决定选择临城。因为此城水源丰富,应该还有一些残存的人存在。若是到了临城,应该能够得到足够的人力去开拓粮田。”

若是这里的农田都被抛荒,那他们便只有自己亲自下场,调集民力以及物力,去兴修农田以及水利设施,进而恢复农业生产。

“若是如你所说,那边选择临城吧。”萧凤仔细斟酌了一下,也下达了命令。

得到指令之后,已然休息完毕之后的赤凤军再次出发,又是踏上前往临城的道路。

茫茫荒原、斜阳横照,洒在赤凤军士兵那尚且稚嫩的脸蛋之上,也让他们感觉有点茫然,却是不知晓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来到这里,但是他们知道,只需要按照自己主公的命令,便能够走出这片困境来。

…………

真定府、隆兴寺。

行于其中,速浑察手握书信,神色凝重、眉间紧蹙,想是正在思索什么事情来。

而在他身外之处,一位僧人正双手合十、紧闭双目,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紧张又或者是天气炎热,他的额头之上正有豆大汗水留下,汗水浸入眼球之中,让他倍感难受,眼睛也一眨一眨的,好让自己稍微恢复一下神志,然而即使是到了这种程度,他却也不敢稍稍抬起手拭去脸上汗水,唯恐惊怒眼前的将军。

自清晨时候,速浑察便来到这隆兴寺,让他们交出寺中存储的粮食。

这僧人虽是据理力争,无奈速浑察决心已定,根本没有转圜余地,若非突然有飞信来报,只怕他早被速浑察砍了脑袋,又岂会他站在这里碍人眼睛。

烈阳渐升,让这庭院越发灼热起来,也让那满堂花朵失去了一些水分,略显萎靡。

只是在僧人的眼中,眼前这位将军却始终未曾动弹,便是额头也没有半点汗水,要知道他身上可是穿着重大数十斤的铠甲,铠甲的厚实以及保温,足以让任何铠甲在这炎炎夏日之下变成烤炉。

这家伙,什么时候能够离开?

僧人暗暗想着,便听见自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哐当”一声便有一匹战马撞开院门,闯入寺院之中。

战马直接朝着两人奔来,眼看上面的骑士就要控制不住,撞在两人身上。孰料在这一刻,那速浑察似有所察觉,双目微微一侧落在战马之上,无形之力迸射而出,立时便让这匹战马整个顿住,仿佛眼前便是万丈深渊。

战马上面的骑士这才缓过神,只见速浑察在这,便立刻弃马下来,俯身拜倒:“启禀将军,您吩咐的事情我已经办妥。不日便可出发。”

“我明白了!”

速浑察这才将手上的书信放下来,抬起头:“既然准备好,那边出征吧。毕竟这中原尚且不稳,若是让那赤妖继续在这里恣意横行,只怕我们也无法彻底掌握中原之地。”话音刚落,旁边就传来一阵唿啸之声。

定眼望去,正是一匹枣红战马,其身后正有数位马奴跟着,拼了命的好像要将战马拉住。

然而他们只是刚刚触碰到缰绳之后,便被那战马一扭头给甩开了,紧接着更是四蹄如风,风驰电掣一般,刹那间便来到速浑察身侧,双目之内神采飞扬,望着速浑察。

速浑察这才笑了起来,伸手摸着这匹战马,满是宠溺的说:“宝贝,你终于也忍不住,想要策马奔腾了?”随后便要跨上战马,从这里离开。

眼看着正主要离开,那僧人也终于忍不住,谄媚问道:“将军,不知您可否宽限几日?让我们缓口气在给你送上?没办法,咱们寺庙之内就这么一点。其余的实在是没有了。”

速浑察轻哼一声,透着不耐烦,侧目看着那高僧便有些恼怒了:“宽限多长?一天还是一个月,亦或者是一年?”

“若是一年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僧人哈着腰,让人不禁响起了那木舂,总是习惯性的鞠躬以及点头。

速浑察却是不悦,嗤笑道:“三天时间。三天之内,给我将粮食准备齐全,知道了吗?”言罢,已然翻身跃到战马之上,只是一个唿啸,便从这隆兴寺离开,只留下僧人那越发难堪的脸色,还有他哆哆嗦嗦的身躯,立在原地不住的呢喃着。

“三天?三天时间?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

距离离开唐山已有半日,待到中午时分,赤凤军已然来到临城之前。

这临城史悠久,于上古时代,便已然成型。

于西周时候,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县境为晋地,筑有临邑城。《左传哀公四年》中“赵稷奔临”即此,即《赵州志》所谓“春秋晋临邑”。而自汉至唐初,今临城县为房子县属地,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于此改置临城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县西南十里,有临城因改名焉“,《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县有古临城,即春秋时晋之临邑,唐因以县名。”

因为连绵战祸,此地人烟稀少,所以赤凤军一到来,便将临城给占据了。

城中百姓也没多少,只有不到一万人,甚至还比不上赤凤军,很明显这里并不是什么好的地方。

而在后方,那忽必烈正率领着麾下军队直扑而来,算算时日估计也正是明日了。而赤凤军自邯郸撤离之后,连夜奔袭数日有余,早已经疲惫不堪,实在是难以继续行动,很显然一场大战即将开启,而且地点就可能是在这临城一带。

待到稳定之后,萧凤立时便召集全军人马,开始召开会议,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每隔三至五天便开一次会议,这也是赤凤军的特色了。

待到众人聚起,萧凤入座时候,那石却是勐地窜出,朗声喝道:“主公。属下有一事不明,还请主公解答。”

“何事?”瞧着此人,萧凤不免皱眉,心中虽是嗔怒却是不露神色。

另一边,成风立时嗔怒起来,正要张口解释起来,孰料却被旁边的宇文威拉住,摇摇头示意其闭嘴,只是在旁边静静看着此人的说话。

那石略显得意,便抬起声音说道:“俺们兄弟自从跟随主公之后,所图谋的不过就是一个前程。孰料进入这中原之后,主公不仅没带我们攻城略地,反倒是次次避战,请问主公您这是什么意思?觉得俺们都是累赘,不能战胜蒙军吗?别忘了潞州时候,那些蒙军被咱们打的嗷嗷叫的样子。”

他这一说,立刻便让有些军官纷纷叫嚷起来,话语之中皆是不满。

另一边,张彻却是冷哼一声,暗道:“这厮也忒是嚣张了,难道他不知道赤凤军如今状况吗?居然还在这里煽风点火。”至于他身侧军官,却是沉默不语,只是冷冷看着对面的军官,面目之中透着几分抵触。

一边持续着嚷嚷着,一边只是冷冷的看着,两边军官皆是泾渭分明,显得古怪至极。

萧凤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免透着懊恼。

她为赤凤军首领,自然知晓眼前一幕究竟是什么情况。

那跟随石一起起哄的乃是潞州之后的降军,至于张彻身边的乃是赤凤军原本的主力,两者之前还是相互敌对状况,如今时候能够融洽的混在一起,那才是奇怪了。

“唉。看来这就是短时间扩充军队的毛病了。”

心中叹息一声,萧凤正欲开口解释,孰料旁边的宇文威却冷着脸,斥责道。

“闭嘴!”

这一声闭嘴,立时便让石身子一颤,他身边军官亦是寒蝉若禁,不由得缩了缩脑袋。这一刻,他们感觉自己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潞州时候,被赤凤军如同割韭菜一样,一排排倒下去的场景。

石有些困惑,又想张开口反驳,岂料那宇文威早已经清楚此人下一句是什么,又是呵斥道:“主公所为,自有用意。何时轮到你们插嘴了?尔等听令便是,何须问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你这厮给我滚出去,受三十鞭刑再说!”

话音落定,他身边曾生早已经出马,一伸手便似擒小鸡一样,将石拿住然后带出大营。

营外惨嚎之声透过帷幕,纳入帐营之内,顿时让所有人全都沉默不语,以免自己也和石一样,平白无辜受了这酷刑。

宇文威这才朗声说道:“主公今日让你们聚集起来,是商讨如何应对蒙古大军,而不是听你们抱怨的。记住了,若非主公护佑我等,列座的各位早就和唐山那堆枯骨做伴了,又哪里有机会立在此地,商讨事情?”

这一番话,立时便让那些正在吵嚷的军官羞愧难挡,再也没有任何迟疑。

等到众人终于恢复宁静之后,萧凤这才说道:“关于此城的情况,想必你们也明白。居民不足千户,城中多是老弱病残,更兼城池矮小、守备不全,若要依靠此城抵御那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只怕是不可能了。依照尔等的看法,我等应该如何是好?”目光自众人脸上逡巡,似要找出一人来问道。

那成风立时便道:“依我看,我等不如避入山中,借着山中地形和对方周旋!毕竟军中士兵多为山民,素来熟悉山地作战,昔日那完颜陈和尚便是因此而败。”

“我赞同。而且蒙古大军皆是骑兵,素来擅长大范围迂回作战。我之前见过此地地形,这里虽然都是山脉和平原的交接处,但是却和太原并不相同。太原左右两侧乃是山脉,难以逾越,只有中间一条道可供进出。但是这临城却是背靠太行,南北东方皆是开阔地带,没有可供把守的关卡。若是在这临城和对方交战,只怕根本无法抵御对方进攻。”另一边,张彻亦是朗声回道。

经数次战斗,他不仅仅熟悉赤凤军军中作战特点,也了解蒙古的战争手段,所以等到萧凤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很快的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马云冬亦是附议起来:“没错。我军虽是经数次战争,俘获马匹足有三万有余。但是军中士兵训练不足,实在并非对方对手。若是贸然在这平原地带和对方交战,只怕我军损失惨重。”

他自投军以来,便一直训练骑兵。

无奈这骑兵要求甚严,若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足足需要三至五年,而且这样也只能说是骑术不错,若要如同蒙古那样,在行进当中射击,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所谓马背上的民族,可不是名不虚传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