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铸天朝 > 第357章 今日大秦帝国(一)

铸天朝 第357章 今日大秦帝国(一)

作者:珩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8:50 来源:笔趣阁

各大世家都是“以武立族”,武力或者说武者才是各大世家传承下去的保障,武者可以说是一个世家的主体,而海外岛屿上的还将有利于武者习武,也时候种植各种药材,所有各大世家都将家族的主体搬到海外岛屿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过各大在大秦帝国境内还留有许多族人,这些族人主要是不习武道又或者为大秦帝国效力的人,他们就没有必要在海外岛屿上居住。

在大秦帝国建国后,云逸又在大秦帝国沿海各州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码头乃至造船厂,不过云华郡的望海城和滨海城的地位短时间内还难以被取代,海运主要都是通过望海城码头和滨海城码头进行的,世家子弟主要也是通过这两处区域往来海岛和神州大地。

都城新平城距离云华郡太远了,主体放在海岛上的各大世家相当于远离帝国的中心,若是将帝都放到云华城就大大不同了,各大世家距离帝国的中心并不远,时刻了解帝国的局势变动。

……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大秦帝国的变化非常大,和大黎帝国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五年的时间,一批批帝国教育体系(主要是泽州、云华郡、瀛州区域)培养出来的学子奔赴帝国各地,完善帝国对各地的掌控,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内天目和寻风这两大云逸直属的情报组织发现,被革除,然后用那些忠于云逸的学子代替。

可以说,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大秦帝国剩下的区域都被云逸控制,云逸的一道命令层层下传,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外剩下的区域都能接收到并执行。

云逸对帝国的掌控权在一步步加深。

有了这些忠于云逸的官员,土地改革在快速进行着,凡是敢于违抗帝国的地主阶级,重者直接处死,轻者也会被抄家没收全部财产。

关内经过多年战乱,地方上几乎已经没有能够抵挡帝国.军队的力量。

另外帝国.军队在消灭抵抗的地主阶级时,也没有忘记将在各地肆掠的土匪、强盗团伙清剿掉。

如今整个大秦帝国已经顺利完成土地改革,老百姓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即便是在灾年,大秦帝国内被饿死的人也非常非常的少。

之前只在瀛州种植的番薯已经在整个大秦帝国内扩散开,许多老百姓都改种番薯,番薯的高产量使得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

不过全种植番薯也不行,番薯的产量太高了,要是都种植番薯,番薯的价格会大大降低,到最后老百姓都吃不掉,只能慢慢慢慢烂掉。

各地官员向当地老百姓传输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思想,作为食物的番薯种植几亩地够一家人吃就好,剩下的田地可以种植棉花、麻、粟等其它价值比番薯高的农作物。

番薯的普及使得番薯曾为下层社会老百姓们最普遍的食物,中层阶级、上层阶级的人们很少再吃番薯,继续以五谷为主食。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老百姓们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几年下来,老百姓每年都收获大量粮食,一家人依靠土地就能吃饱穿暖,他们感谢做出土地改革决定的云逸,大秦帝国内多达三千万的以种地为生的普通老百姓已经成为最支持、最拥戴云逸的群体,任何一个敢于反抗云逸的人,最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三千万普通老百姓。

五年的时间过去,小学堂的踪迹已经遍布遍布大秦帝国一千四百多县,小学堂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万所,每一年都有几十万少年进入小学堂读书识字。

学生到小学堂读书不是免费,不过和以前相比,到小学堂上学的价格并不高,一年只需要十银,这点金钱对于已经吃饱穿暖的老百姓们来说并不算太多,几乎每一家都能拿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识字能够光宗耀祖。”、“读书识字能够向我们伟大的帝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各地官员的宣传下,连那些以种地为生的农民都知道让自家孩子上小学堂读书的重要性,只是十银罢了,他们还出的起。

受限于小学堂的数量,几乎每一座小学堂的招生名额都处于满员状态,还有很多孩子无法没能报上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小学堂的数量还是有点少,每一年,大秦帝国的小学堂数量都会快速增加,那些从小学堂毕业的学子们级可以成为小学堂的教书先生,这样循环下去,预计不出几年,大秦帝国境内的小学堂数量都能得到满足,不会再出现适龄学子无法入学的情况。

相对只教授一些简单知识的小学堂,中学堂更加重要,不过受限于合格的中学堂的老师人数,中学堂的数量更少。

在五年时间里,大秦帝国一百一零七郡中每一郡都最少拥有一座中学堂,小学堂毕业的学子中,择优录取进入中学堂进学。

一万多少小学堂和一百多中学堂相比,中学堂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中学堂的数量只能依靠时间来慢慢发展了。

中学堂毕业的学子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有不小比例的学子在毕业后直接被派遣到各地担任各种相对较低级的官职。

如此下来,毕业的学子能够成为新的中学堂的老师就不多了,所以中学堂数量比较少。

中学堂的数量少,大秦帝国教育体系中的顶级学府数量更少,除了云华学府外,只在新平城建立第二座学府新平学府,第三座学府泽州学府还在建造中。

从云华学府毕业的学子才是顶级人才,每一个都堪当大用,儒学院的学子从云华学府结业后,只是稍微磨练一年,就直接成为主政一地(县级)的官员,兵学院的学子结业后直接成为军队中的低级军官,最低副屯长,且升职较快……

只可惜整个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建立时间较短,还不算有多完整,只能依靠时间最终建立起来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人人如龙”就是最终的奋斗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