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逍遥秀才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道圣旨

逍遥秀才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道圣旨

作者:欢乐蜗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51:16 来源:笔趣阁

御书房众人皆点头称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户部尚书许仕奇语气一转,继续道:

“只是,如果按秦飞书中所述,要完全按照那样办理此事,所耗财力物力和人力,怕会是一个惊天的数字,这实非我大夏目前的国力所能承受的,此事只怕还得仔细斟酌才是。”

阁老杭祯则表示不同意见。

“许尚书,你的意见老夫不敢苟同,虽然目前看要玉成此事确实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来看,太湖每次大小水患那次不是让苏州松江二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虽然朝廷对此也有不少治理措施,但都无一例外的收效甚微,这种长期不间断的劳民伤财计算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啊!”

“而按照秦飞设想,治理过后太湖流域几可抵御百年一遇水患,这种短痛换长安的生意我看是大大的划得来,说不得苏州松江二府还真会出现以前江南粮仓的盛况。”

内阁次辅候道玄开口道,“杭阁老,话虽如此,但眼下大夏国力实在是难以为继呀!”

赵烨颔首道:

“嗯,几位爱卿所言都不错,这事是值得考虑,居正怎么看?”

萧天锐抚了一下颌下短须,朗声道:

“圣上,依微臣看来,此事怎么算来都是利大于弊,朝廷一年半载没有这个能力,三五年总行吧,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来操作此事,况且,秦飞书中也说了,据他实地考察了解,苏州松江的受灾百姓还是希望朝廷下恒心下决心来治理太湖水患的,他说可以以这次受灾的难民为主力,以工代赈来实施这个计划。”

“毕竟,治理过后的太湖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我想只要朝廷宣传得当,实施方法正确给力,老百姓应该是积极拥护的,所以微臣赞成实施这个计划。”

“那样经过三五年后,效果必然显现,朝廷再查漏补缺,完善这个规划,那时苏州松江二府必然会受益无穷,杭阁老所说的江南粮仓的美景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规划实施过程中,官员**,行事懈怠是个问题,这就要靠温大人和马公公鼎力相助了。”

赵烨再次颔首道:

“居正言之有理,能使一方安宁千百年受益无异开疆拓土,朕也认为可行,只是此事还需明天朝会集思广益才行!”

众大臣齐声道:

“圣上圣明!圣上此举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乃苏松二府黎民百姓之福!”

赵烨呵呵一笑,又道:

“张诚,你速速着人去把吴中水利书抄印百份,送到各位大臣手中,让他们利用沐休的时间给出一些意见来,特别是工部人员都要给朕整理一份包括财力,物力的大概数据来,明天再在早朝上详细议论此事。”

张诚躬身道,“奴婢遵旨,奴婢马上着人去办!”

翌日,大早朝,文武百官齐聚乾清宫。

赵烨在龙椅上坐定,殿下众位大臣齐身道:

“微臣参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礼小太监尖叫了一声,“平身!”

待到众大臣起身后,赵烨开口道:

“众位爱卿,昨天朕给你们送去的吴中水利书,你们看了没有?你们有什么意见?”

说起秦飞的吴中水利书,就不得不说后世时空的宋代单锷和明代张国维,他们二人都曾写过《吴中水利书》,也都得到了当时朝廷上下和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在苏州松江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使得苏松二府水患大为减少,两本书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而流传千古。

而秦飞的吴中水利书也基本上是参照那两本所写,只不过在书中他还增加了一些后世更为现代化的规划。

所以,此时大夏的众位大臣读来,当然感觉惊艳非常,说是一本天书也不为过,要让他们提意见?他们能提什么意见?

最多不过是围绕怎么实施这个巨大的规划加以细化而已。

所以,工部一众官员基本都赞成秦飞这份规划,而只有户部少数官员和其他担心大夏财力了大臣稍显犹豫,不过赞成的还是占到了参加早朝官员的八成以上。

其中,苏松二府出身的官员更是力挺此事。

最后,赵烨见群臣皆无异议,便定下了此事:以工部要员为主,户部为副协同办理此事,锦衣卫出人监督实施,地方全力配合争取三年完工。

殿下群臣见赵烨定下此事,均躬身道:

“圣上圣明,圣上此举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随后,司礼太监宣读了赵烨三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左侍郎纪允良,应天府尹姜宪,身为主副考官在南直隶乡试期间监督松懈,御下不严,现贬纪允良为承天府知府,贬姜宪为建宁府知府,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苏州秀才秦飞,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因进献《赈灾条例》《吴中水利书》拯黎民百姓无数,其功堪比开疆拓土,封开国县男,世袭罔替,食邑三百户,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秦飞妾室顾横波,洁身自好,情深义重,乃坚贞高洁之楷模,封六品安人,钦此!”

一连三道圣旨,使得殿中群臣有些发蒙,对于第一道圣旨,发生了那样的大事,殿中众臣自然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只是第二三道圣旨就来得有些蹊跷了。

礼部尚书郭不凡走出班列,开口道:

“圣上,秦飞,顾横波何许人也,为何能地此封赏?”

吏部右侍郎也开口道:“秦飞何德何能,能在这太平盛世得此封赏?”

紧跟着其他又有几位老臣亦出言反对起秦飞的封赏来,而萧天锐内阁阁老和工部尚书祈铭,户部尚书许仕奇,温炳等因知道其中缘由,只静静的站在前列不出声。

确实,这也不怪大臣们的疑问和反对,因为对于封爵,大夏除了在开国之时进行过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外,在最近几任天子中都极少封赏,特别是赵烨登基以后得封赏的大臣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