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谜案追凶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贪污不光害了老百姓,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秦泰曾经有一次无意之中打听到了内部消息。地方各级本来都有自己的库房,这些库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民用库房,也就是储备着物资的库房,这些库房基本作用就是遇到危难的时候,救济本地老百姓的。还有一种是战备仓库,属于国家的,没有遇到战事,地方官员是不能擅自动用的。可是据说民用仓库里不是十室九空,就是堆放着一些已经不能用的无用东西。金银早就被分了,好东西也被管库房的拿光了。战备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多了,里面的优质大米被换成了陈米甚至于不能使用的糠米。官银变成了私银,私银又变成了散碎银两,最后就连这些散碎银两也成为了纯度不高的“假银”。一个仓库这样,其他的又怎么样呢?秦泰没权利查,更不敢查,生怕一查之下查出一个惊天的答案。秦泰不怕死,更不怕身败名裂,但是秦泰担心民心不稳,从此发生暴乱甚至于战乱。地方仓库已经这么不堪了,军队的仓库会独善其身吗?要是军队的仓库也出问题的话,怎么办才好?优质又jīng良的武器和装备被倒卖,士兵们得不到补给,一旦战事发生的话,还有多少战斗力?还能保卫国家吗?还有多少能力出战?秦泰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

其实秦泰很清楚,所谓的三大弊端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多年来的官场陋习积淀。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这个责任必须要嘉靖皇帝朱厚熜来承担。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不知道这些,他不但装作不知道,而且更加纵容手下人气压老百姓。在嘉靖皇帝朱厚熜看来老百姓什么也不是,无权又无势力,老百姓的生命不如牛羊,几乎和鸡鸭差不多。他觉得只要手下人听他的,上下一心任他指挥,他能做一个不死的永久皇帝,死一些老百姓,老百姓闹一点乱,没什么了不起。

秦泰曾经听说过一些不怕死的大臣,曾经用极为委婉的方式向嘉靖皇帝朱厚熜汇报过一些现象。这些奏折不是被司礼监的太监私自扣下了,就是没有通过内阁的审查,就连司礼监也没有看到。就算真的送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那里,嘉靖皇帝朱厚熜也是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之下,司礼监用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口气训斥这些大臣,说他们是“吃饱了没事干,无理取闹。”导致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不好的皇帝,自私、小气、记仇之外,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的建议。一旦嘉靖皇帝朱厚熜决定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的反对。凡是提出反对的,都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敌人。嘉靖皇帝登基初年,为了给他生母争取一个皇太后的名分,他曾经和当时的大臣们对持。虽然当时说好事后不针对大家,但是几乎所有参与过这件事情的大臣,凡是反对过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事后几乎都得到了莫须有的罪名。因为这件“大礼仪”事件,三十多个大臣被贬,四十多个大臣获罪入狱。十多个大臣死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面,二十多个官员全家一起受罚,七个大臣一家上下一起上了断头台。不光臣子这样,嘉靖皇帝朱厚熜对自己人也这样。嘉靖皇帝朱厚熜曾经有一个皇后,她都身怀六甲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因为觉得皇后多嘴了,说了一些他不爱听的话,直接上去用脚踹皇后。结果导致皇后小产,母子两个一起离开了人世。凡是和嘉靖皇帝朱厚熜接触过的人,对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评价都是这么几个词“刚愎自用”、“喜怒无常”、“冷酷无情”。

秦泰并不知道一个秘密,在他决定利用这个方法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做了相同的事情。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瑞,他已经上了一份几乎可以jīng绝天下的奏折。这个不怕死出了名的正直官员,做出了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正月十五大家都上表恭请嘉靖皇帝朱厚熜搬入新居的时候,海瑞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奏折。在奏折里海瑞提到了当时的问题,毫不隐晦的隐shè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不足和错误。嘉靖皇帝朱厚熜当场大怒,下令将海瑞关入诏狱,并要大臣们廷议这份大逆不道的奏折。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意思是要大家给这个胆大包天的海瑞定罪,定一个重罪,可是大臣们不敢也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个海瑞因为这件事情必定写入史册,大家的一言一行不但影响到海瑞的生死,更是会被写入史册。大家都知道海瑞说的没错,要是顺从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判定海瑞错的话,将来史册上会说他们是jiān臣,至少是不光彩的角sè。但是要是维护海瑞的话,后果更严重,会直接导致嘉靖皇帝朱厚熜针对他们。所以大臣们都用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把这件案子拖着不办。再加上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脸面,所以外人不会知道。秦泰刚从外面回来,当然不知道这件已经暗中轰动京城官场的大事。但是比起海瑞来说,秦泰的胆子更大,做的更有魄力。海瑞只不过以臣子的身份,上奏折规劝嘉靖皇帝朱厚熜,也就是提醒嘉靖皇帝朱厚熜。秦泰却直接抬出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历代祖宗,准备以长辈的身份教训这个脑子不清楚的后代皇帝。这种行为简直和“逼宫”差不多。

历代以来规劝皇帝有好多方式,早在秦始皇建立帝国初期,就设立了和丞相差不多平级的“御史”。当时皇帝之下设立三个重要职务,丞相总管rì常事务和民生问题。太尉负责训练和rì常管理军队。御史作为言官不但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更是有劝谏皇帝错误言行的使命。自此大臣们纷纷以规劝和引导皇帝的言行,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一旦能够规劝或者阻止皇帝错误的言行,这是臣子们最大的荣耀。所以有了许多不怕死的故事。关于规劝皇帝的方式,有所谓“哭谏”、“死谏”、“兵谏”等等。所谓的“哭谏”就是指大臣们不要脸面地哭着闹着劝说皇帝,企图用家中妇女经常用的“一哭二骂三上吊”的方式,逼着皇帝收回成命。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数都是朝中老臣,皇帝的老师或者长辈,他们利用自己资格老,皇帝不好意思处罚他们的前提条件,敢于阻止甚至于改变皇帝所下的决定。“死谏”就是用自己的死来吓唬皇帝,逼皇帝修改或者取消所下的某一个决定。这种做法有点偏激,影响也不是太好,但是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让皇帝见见血,起到吓唬皇帝的作用。皇dì dū是养尊处优的,虽然经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很少有机会真的见血,真的有人在他面前死去的话,效果还真很有效。一般来说敢于“死谏”的大臣,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怕死,第二为人正直,第三家中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没有欠别人钱。据说在西晋的时候一个大臣“死谏”不成被救下了,后来有人说他是还不了别人的债才找死的,导致他不但没有名垂青史,而且连官都没脸当了。“兵谏”就是指有实力或者掌握军队的武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或者威逼皇帝下达命令,修改或者直接否定某一个决定。使用“兵谏”的大臣,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手里有一定的权力可以震慑君主,第二就是没有改朝换代的不良用心。不然的话其中的意义就有了大变化,实行者将是窃国大盗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兵谏”有汉朝的霍光事件,霍光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新帝登基之后觉得霍光管得太多,逼得霍光交出兵权后,赶霍光离开朝廷。这个昏君还企图占有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霍光得知之后,召集手下旧部,包围皇宫比新帝下台。这个皇帝知道那个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了。在民国的时候,爱国将领张学良也实行过“兵谏”。为了威逼不想和rì本人开战的蒋介石宣布对rì全面作战,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西安实行了“兵谏”,把前来视察的蒋介石抓了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

对于嘉靖皇帝朱厚熜来说,海瑞实行的规劝属于“死谏”。也就说海瑞知道自己的奏折,会导致自己下大狱,甚至于会死,但是还要上奏折。就是拿自己的xìng命来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觉醒。秦泰将要做的,就是比海瑞的“死谏”更要直接的“兵谏”。虽然秦泰手里没有军队,也没有大臣们的全力支持,但是秦泰是拿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祖宗吓唬嘉靖皇帝朱厚熜,这比千军万马逼迫嘉靖皇帝朱厚熜更有威慑力。嘉靖皇帝朱厚熜要是不受威胁的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就摇摇yù坠了。而且这个举动一出的话,任何人也帮不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力挽狂澜。徐阶不行,高拱不行,张居正不行,吕芳不行,陈洪不行,黄锦不行,孟冲不行,马成不行,嘉靖皇帝朱厚熜他自己也不行。必须一切都听秦泰的,至少在那一刻是必须的。无论是想法上,还是做法上,甚至于效果上,秦泰的方法比海瑞更直接,更有效,也更简单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