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四回 诈尸惊魂二十四

谜案追凶 第二十四回 诈尸惊魂二十四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来到顺天府后,接待秦泰夫妻的是顺天府的刑名师爷涂师爷。涂师爷是正宗的绍兴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绍兴师爷。他们家做师爷已经能够好几代,所以对于刑事上的审判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涂师爷和秦泰是熟人,当然不会对秦泰夫妻有所隐瞒,再加上这件案子是涂师爷亲手办理的,所以涂师爷马上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个清楚。

说到打古代的离婚官司,不得不提及一些相关的术语和小知识。一般情况下在古代男性占有绝对的优势,一些权力上明显偏向于男方,不过也不是绝对只维护男方的利益。比如杨陶氏的离婚案上,明显是杨陶氏占了理由,所以涂师爷判杨陶氏胜诉。古代男女离婚分为五种,第一种是男方出理由不要女方,这就是最常见的“休妻”。只要妻子犯了“七出”中的任何一条,丈夫或者婆家的长辈就有权休妻;第二种是“义绝”,意思就是夫妻之间恩断义绝,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一般是无过错方提出离婚,理由就是对方犯了错,这个错不是一般的错是不能原谅的错误。为此衙门要支持离婚,而且要维护无过错方的权利,把家产大部分甚至于全部归无过错方;第三种是“断离”,就是说男女方其中方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甚至于刑罚。另外一方要求就单方面终止夫妻关系。这是最严重的一种离婚方式;第四。是男女双方过不下去了,双方又没有过错,只好请衙门判定,解除夫妻关系。这种叫“和离”,相当于现代的协议离婚;第五种是“弃约”,顾名思义是放弃以前的约定,也就是毁约。

所谓的“七出”就是指女性七种不道德的行为。《孔子家语?本命》:“七出者,不顺父母,出;无子,出;淫僻,出;嫉妒,出;恶疾,出;多口舌,出;窃盗,出。不顺父母者,谓其逆德也;无子者,谓其绝世也;淫僻者,谓其乱族也;嫉妒者,谓其乱家也;恶疾者,谓其不可供粢盛(操办祭品)也;多口舌者,谓其离亲也;窃盗者,谓其反义也。”仔细解释是这样的,第一,不孝敬公婆或者婆家的长辈,丈夫就有权利休妻敢妻子离开;第二,妻子进了婆家后,多年不能生产。可以以妻子无所出为理由,休妻敢妻子离开婆家;第三,妻子不守妇道,企图或者已经在**其他的男人了。丈夫有权利休妻,并把这个妻子赶出家门;第四,妒忌丈夫的女人。意思是妻子不但要照顾好丈夫的生活起居,也要为丈夫安排好家里的女人。要是家中丈夫不止一个妻子的话,妻子要是妒忌其他女人,甚至于加害丈夫的女人的话,丈夫有权利休妻;第五,要是妻子是一个搬弄是非,引起家里人不和的女人的话,丈夫有权利休妻;第六,妻子生有难以治愈的重病,而且这种病可能影响到其他家人的话,丈夫有权利休妻;第七,妻子若是盗窃婆家财物的话,丈夫有权利休妻。

有“七出”当然有相对应的“三不去”。所谓的“三不去”就是指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得随便休妻。第一,无归处不去。意思是妻子娘家的人已经死光了,或者已经搬走了,没有了联系。这种情况下作为丈夫的男人,不能随便把妻子赶出家门;第二,守丧三年者不去。意思是妻子以儿媳妇或者孙媳妇的身份,为婆家已故老人守孝超过三年的话,丈夫不能随便休妻。古代人最注重孝道,妻子为婆家的长辈守孝三年,算是尽到了后人的职责,这样的妻子就是好妻子不能随便抛弃;第三,先贫后富者不去。意思就是婆家过去贫苦时娶的妻子,丈夫富贵后不能随便抛弃。说白了就是“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富贵了忘记一起受苦挨饿的妻子。

义绝有点像现代社会的离婚官司,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让官府来决定谁对谁错,谁才是大赢家。如果夫妻之间,一方与他方的亲属间,或者双方的一定亲属间发生了法律所指的相互侵害如殴斗、杀害、奸情等犯罪案件,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不论夫和妻是否愿意,必须离异,违者要受到刑事受罚。法律强制离异在古代叫“义绝”。“义绝”,是指夫妻间因为某种事情的发生已经情义断绝,因此法律上规定这种婚姻关系应当解除。如果这种婚姻关系不自动解除,国家就要强迫解除并给以惩罚。“义绝”,最早见于《唐律户婚》规定:“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刑一年。”明、清律的条文一样,都是“若犯义绝应离而不离者,亦杖八十。”根据《唐律疏议》解释,构成“义绝”的条件有:1、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2、夫妻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3、妻殴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4、妻与夫之缌麻以上亲奸,或夫与妻***5、妻欲害夫。考察这五种情况,都是亲属间互相侵犯的行为,可见“义绝”的律文仍然是以家族为中心,为维护封建伦常观念和封建家庭秩序而设的。其次,这五种情况只有第二种是夫妻双方平等相对的,其余都是课于夫的责任轻于妻的责任,尤其是妻欲害夫为“义绝”,而夫欲害妻则不见律文。显然“义绝”也是男尊女卑一边倒。

官府断离,即官府判令离异,它与“义绝”相似而又不相同。“义绝”是具有“义绝”条件的不需司法衙门判决就应自动离异,不离的法律才加干涉,勒令离异并给予惩罚。而官府断离,则是司法衙门在处理其他案件时涉及到离婚问题一并断令离异,它类似现代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这有以下几种情况:1.逼妻为娼元代法律规定:“诸受财纵妻妾为娼者,??离之。”“诸勒妻妾为娼者,??妇人归宗。”明律也有相关规定。2.将妻典雇与人元律有“诸受财典雇妻妾者禁”的规定,但没有作离异的原因提出。明、清律明白规定:受财典雇妻女与人者除加以惩罚外,并勒令离异。3.妻之近亲属被夫**,或妻被夫父**元律规定:“诸**妻前夫男妇未成及**妻前夫女已成,并杖一百七,妻离之。”“诸翁欺奸男妇(不问已成未成),男妇归宗。”“翁戏男妇,断离。”看来,元代对妇女的利益多少作了一些保护,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比以前的王朝有些进步。

除了以上的主要离婚形式外,还有些其他的离婚条件。(一)违反婚约而离异:1、悔婚唐律规定,如果女子与人有婚约又许他人,并与第二个男子成婚,则判定女方与后夫离婚,而归前夫。前夫如果不要,可以加倍索回聘礼,女子则归后夫。2、妄冒古代的妄冒有两种情况:本人妄冒,如幼小诈说长大;他人妄冒,如已有残疾,令姐妹冒充本人。如果妄冒,没有成婚的,则取消婚约;如果已成婚的,则离异。(二)违反一夫一妻制而离异:我国古代法律只允许有一个正妻,这是为了区别嫡庶,便于嫡长继承。因此,我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严禁一夫二妻制。《法经o杂律》:“夫有二妻则诛。”唐律规定:“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国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因此,在中国古代如果违反了一夫一妻制,则第二次娶妻要以离婚处理。(三)因婚姻违法而离异违法婚姻的离异,可以分为两种:1、结婚违反禁止性规定而依法要离异或可能造成离异的后果。这种情况又包括两种:第一,必须离异的;第二,可能离异的,按法律应该离异,但因情况特殊,法律明确指出:“听不离”,如居丧嫁娶。2、以犯罪手段为自己或他人成立婚姻的。如抢夺他人的妻女奸占为妻妾等,如果成婚,则依法离异。结婚是“合两姓之好”,双方家长立于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能强迫对方。可是一旦结婚后,妇女脱离父宗而加入夫族,便归夫家所有,可由夫家任意摆布,母家无权干涉。在“夫有再娶之义,妻无二适之文”的训条下,夫家可责令丈夫离弃妻子,妻子只能“从一而终”,“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古代中国的妇女只能是被抛弃的对象,很本没有离婚的权利。离婚制度仅仅是弃妻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