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十二回 堕落天使十二

谜案追凶 第十二回 堕落天使十二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随着秦泰调查的深入和大胆的分析,秦泰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地方官府、藩王、后|宫太监、原内阁首辅徐阶亲信,还有就是秦泰身边的人,这些人几乎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人,总让秦泰觉得有某种说不出道不明的联系。

地方官员直接代表朝廷和皇帝管理老百姓,是朝廷和地方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所以至关重要。历来皇帝和朝廷都对地方官员十分重视,特别是地方长官的任命十分严格。

或许在京城六部衙门内部可能出现过越级提拔这种事情,但是在地方很少出现这种事情,这就体现出朝廷和皇帝对地方官吏的任命和提拔的重视程度了。

地方一级的长官按职务和管辖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四级,分别是省、道、州府和县。

在古代每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不像现代社会称呼为“长”,现代社会县里有县长,市里有市长,省里有省长。在古代朝廷和皇帝任命某人为地方长官时,任命书上会写“权知某某”,意思是让某人代表朝廷和皇帝管理管理某地。例如任命一个新科进士管理某县,就会在任命书上写明让此人权知某县,这个人就是这个县的行政长官了。因为这个缘故,下面的人不能直接称呼此人是什么权知某县,所以既方便又带着恭敬的称呼此人为知县。以此类推州府的行政长官就是知府或者知州了。

到了道和省一级,又有了新情况了,所谓的“道”其实相当于现在省里的厅,是主管某一方面的省级主管单位领导。一般在地方会有粮道、盐道、兵备道等衙门,这是为了便于管理朝廷重要物资特设的衙门。在古代粮食对于老百姓和国家都十分重要,每年春种夏收夏种秋收两次的粮食的收缴工作是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每一年朝廷制定下一年计划时,最重要的根据就是当年的粮食产量。粮食既是国家的财富而是发放给官员和士兵的重要物资,一旦粮食欠收的话,就会影响下一年甚至于以后好几年的国策和经济走向,所以朝廷要在各省设立粮道,专门负责粮食的收缴和储运。

盐道的设立是因为朝廷对盐铁的专卖权的控制所引起的。在古代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需要食盐,所以控制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就等于遏制了老百姓的行为。粮食朝廷不能做到严格控制,就算控制了也会出现替代品。但是一旦人长时间不吃食盐的话,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于马上死亡。所以历代帝王和朝廷都对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十分严格。规定朝廷对食盐专门生产和销售,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食盐生产和销售都是违法的,一旦抓获就会从重从严处理。在古代铁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材料,一旦非官方的人手里有了武器就会对朝廷有威胁。为了强调和控制中央政府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朝廷严禁武器生产和制造,就连地方官府也没有权利私自打造武器。朝廷的武器有专门的制造机构管理,每一批的武器也有批号和特殊印记。对于武器的原材料管理也相当,任何一个朝代都对铁矿石的开采十分重视。后来发展到朝廷对所有的矿产全部进行

官方管理,严禁任何人私人开采。朝廷对于盐铁的专卖是为了控制当然不能影响道日常运作,所以地方要设立盐道专门管理盐铁的售卖。朝廷每年的盐铁都有定额的,分到每一个省的数量也不一样,再由地方盐道长官发放给各地方下属和专卖运营商。这张小小的凭证就叫“盐引”,没有这个“盐引”就等于是非法的,不但不受到各级官府的保护,还要没收所有非法所得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拥有一张“盐引”,就是一条致富的门路。

军队对于朝廷十分重要,所以朝廷对于军队的管理不但严格而且独特。为了防止军队长官私下支配军队,朝廷从多方面控制军队。第一,严禁军队插手地方事务,军队长官不得和地方官员有私交。第二,军队长官只有训练和管辖下属士兵的权力,没有调动和任命下级官员和士兵的权力。第三,军队的日常开支需要由专人管理,这个人由上级或者兵部派人担任。第四,军队的军饷和装备每三个月由兵部或者地方衙门发放,免得军队短缺或者管理不善。其实是遏制军队,从武器和财务上控制军队。第五,地方官府对军队只有监督权,不能直接插手军队管理。但是一旦发现军队有问题时可以上报朝廷或者停发各种补给。明朝又多了一个利用太监担任监军,实时监控军队长官的办法。军队虽然有兵但是没有物资也没有调动权,调动权在兵部甚至于皇帝手上。物资却在地方官府或者兵部那里,为了征收和管理这些军用物资,各地必须设立专门的衙门。这些衙门就是兵备道的来历,兵备道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监控地方武器的使用。一旦发现地方衙门或者某个人的武器超过了定额,就会被他们重视起来甚至于直接接手管理。

道一级的长官叫道台,级别虽然只不过比知府知州高了一点点而已,但是因为他们手里的权力和资源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比一般的知府知州威风多了,生活也滋润多了。

省一级的长官原来是布政使,后来有了巡抚之后巡抚成为了省一级的行政长官了。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政务,特别是民生和庶务。按察使负责省里的刑名和判决。提督是省一级管理军队的长官。所以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三人分管省一级的民政、刑罚和军队管理,相互遏制相互监控。后来朝廷委派巡抚代表朝廷和皇帝监督地方,巡抚渐渐成为了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的上级。当巡抚驻守省一级衙门成为常态后,巡抚的权力已经凌驾于三个省一级官员之上,成为了真正的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了。

一般来说知县是朝廷正七品文官,但是要是这个知县管辖的地盘比较大的话,也有可能知县为从六品。要是知县资历不够或者是从进士出身的话,也有可只是从七品。要是这个知县不是进士出身或者是不是科举出身的话,只能算是候补知县,可能是八品也说不定。知府一般是从五品或者正五品文官,知州一般是正五品或者从四品文官。

道台统一是正四品文官,如果兼任其他职务的话可能是从三品文官。布政使为正三品文官,按察使一般是从三品文官,提督为正三品文职武官,巡抚为从二品文官。后来因为朝廷为了体现中央政府的地位高于地方,制定了巡抚品制不能过高的政策,以此彰显内阁和六部地位高于地方巡抚。巡抚以及以下的地方官员自动降职一级,巡抚为正三品文官,布政使为从三品文官,按察使为正四品文官,道台为从四品文官,知州为正五品文官,知府为从五品文官,知县不变。后来一些重要省份的巡抚因为皇帝的重视和信任加六部尚书或者侍郎衔,职务和品级仍然保留在从二品位置上。这样的结果更加加大了巡抚和布政使之间的差距。地方布政使升任其他地方的巡抚是高升,巡抚出任其他地方的布政使就是明升暗降甚至于变相处罚。

秦泰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学的就是官场的制度。他知道一个生员当官有多难,更知道一个知县升任一省巡抚有多么不容易。每一个地方官员都要进行年终考核,被考核的人遍及各地地方官员,考核的人有的是各省的长官,有的是吏部的考核官,有的是巡按都察院。一年一次考核,三年一次总结,决定每一个官员的去留升迁。一年一次考核分上中下三级,上级加一分,下级扣一分,中级不加分不扣分。三年一次总结时,连扣三分者为最下等,立即革去现任职务。总结时加三分者为最上等,推荐升级或者调离现任职务另有重用。一些有能力又不合上级的官员,经常会被这样明升暗降地调离现有职务。每一个官员在总结时只要不扣分就可以在原有职位上留任一届,也就是再干三年。一些肥缺或者重要职务上,官员们宁可考核官给中评留任就可以。但是就算再留任,一个官员不能再同一职务上干三届以上。也就是说一个官员不可能在一个职务上干过九年,除非这个人是内阁首辅这样的大人物。一般来说就算到了巡抚、布政使这一级别,每九年也要换一个地方重新来过,有的人不需要九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