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四回 白兔戴冠二十四

谜案追凶 第二十四回 白兔戴冠二十四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04 来源:笔趣阁

就在大明军方节节胜利,快要控制东南沿海的局面的时候,秦泰迎来了新一轮的冲击。一大批本来弃官逃走的官员们回来了,他们用各种理由要求秦泰交回他们的大印和腰牌。有的官员是请求,有的官员是哀求,有的官员是企图拿钱贿赂秦泰,有的官员是拿出什么官员的介绍信,企图用未来迫使秦泰还给他们职位,更有几个官员直接使用命令的语气要秦泰交出职位。

秦泰一个也没有给他们好脸sè,当初不顾百姓自己跑了。现在稳定了,就回来要自己的地位了?一个也不行,秦泰简直就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同僚。因为根据大明律法,擅自弃官不做的人,就是犯人,没有了再从政的机会。这些人不但已经不是大明的官员,更是有可能成为阶下囚。

后来一个官员问秦泰,怎么样才能拿到他们应有的职务?秦泰回答很清楚,上级任命新的官员接手,只要程序正常,秦泰就会交出职位。但是不能使逃亡的官员,他们先要接受应有的处罚之后才能再一次出现在福建。不然的话,秦泰有权利按照弃官的官员视为罪犯为理由,当场抓捕当场处置犯罪官员。

大明的候补官员真的太多了,秦泰的话刚传出去不久,第一个新任的福建官员来了。他是原江苏某县的知县,调任福建当一任同知。因为没有知府,所以这个同知其实就是一个地区的最高地方官员。他是向秦泰来要印信的,秦泰看见他手续齐全,也只好把印信交给了他。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里,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走了他们的印信和腰牌。只留下了秦泰自己的南京刑部福建复核官员的职务,还有一个莆田知县的印信。众多官员拿到了印信之后,以为就可以安全上任了,其实不然。

秦泰以众多印信签下了借据,这些借据需要众多官员将来一起归还。第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地盘其实依然是一穷二白,要发展的话需要大笔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福建当地的百姓更是只认一个秦泰,什么官员做他们的地方官他们管不了,但是他们只听秦泰一个人的话。一些当地百姓不管什么官员,都问他们是不是秦泰派来的。一些官员聪明,稀里糊涂的答应了,他们办起事情就轻松一点。一些自以为是的官员,不但不承认自己认识秦泰,而且说秦泰坏话的官员可倒霉了,他们的话百姓根本就不听从。导致后来一些新来的官员问手下一些诀窍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告诉自己的长官,要他们自己承认是秦泰的手下,和秦泰是熟人,这样才能在福建立足。新来的官员还以为秦泰是什么大官,一打听才知道不过是一个六品的小官而已。大家都不明白秦泰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大?

秦泰的莆田知县职务也开始有人惦记了。一些在福建实地考察过的官员,回去禀报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今的福建除了莆田附近特别繁荣之外,几乎都是十屋九空,百姓们不知道去了哪里。莆田县虽然只是一个县而已,其实里面的人口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国内的地区。百姓人口几乎占了福建当时总人口的三成。所以众多官员才知道,这个莆田知县其实不亚于一个福州知府,甚至于比得上一个福建布政使。福建现在缺人、缺粮,更缺民心。谁要是坐上了莆田知县的宝座,再管理好治下的百姓的话,谁就有可能实际掌握福建全局。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福建巡抚,成为福建最大的官员。

一名江西布政使助手,也就是布政副使,堂堂从四品官员,竟然要求降职去福建莆田当一任知县。表面上看上去这个官员脑子有问题,其实是这个官员很有心计。当几年的莆田知县,之后莆田县变成一个地区,就是首任的莆田地区知府,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福建巡抚。对于一个普通知县来说,或许不可能,但是他本来就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这一切就是大有可能。成为福建巡抚之后,只要在发展福建上有功劳,将来入内阁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将来成为了位极人臣的官员,谁会想到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莆田知县引起的呢?

因为这个官员快速上任,秦泰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反对。不到一天时间,秦泰的莆田知县换人了。当大家得知秦泰不再担任莆田知县,将要离开莆田的时候。大家都想跟着秦泰一起走。可是被秦泰阻拦了。

一来,秦泰不愿意看见大家因为自己再一次放弃自己的家园。第二,秦泰这一次离开,身边只有几十个人。身边的大军已经去了前线,身边只有几个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兵,他们几乎人人身上有伤残,秦泰不放心他们,所以答应一定安排好他们。在他们没有成家的时候,他们就会跟在秦泰身边。这几十个人不能保护这么多的百姓。第三,秦泰已经答应官员们,不再煽动大家,也不给大家下命令了。免得百姓们只听秦泰的话,不听地方官员的号令。第四,秦泰还有自己的任务,需要走遍福建,核查各地的案件。不能带着太多的百姓,人多了容易出事。第五,秦泰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照顾百姓们了。

大家依依不舍的送别了秦泰,在大家心目里秦泰依然是他们的好父母官。他们只认秦泰这个父母官,只有秦泰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父母官。

不久之后,新任的莆田知县离开了福建,原因是这群百姓太难管了。这个官员不过是按规矩的要大家给自己做寿,交一点贺礼而已。这些不懂礼数的百姓,竟然不但不给,而且骂自己是一个贪官。知县下令镇压这些百姓,可是手下的人不但不听自己的指挥,更是对自己的几个亲信手下拳打脚踢。之后关系彻底恶化的大家,开始对立起来。知县一家人不敢上街,出去就被百姓们围攻,家里的下人也不愿意干活了。公事上这个官员的所有新政策不但不能执行,而且百姓们大闹公堂,令这个父母官不敢上大堂。又累又饿的一家人,实在是受不了了,只好逃离福建。这个满心以为可以平步青云,将来做福建巡抚,更可能成为内阁官员的知县,真的好后悔。现在不但江西布政副使做不成了,就连功名也没有了。这比直接杀了他,好不了哪里去。

秦泰却一点不知道这个知县的委屈。他离开莆田县之后,连忙赶往一个叫马尾荡的地方。去追查一件积压在他心里一年多的案子。

福建沿海的渔民,都供奉和信仰妈祖。传说中妈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传说之中,福建沿海有一个姓冯的书生,多次应试都没有中举。他只好弃文经商,成为了一个生意人,靠走海路往返两岸为生。他有一个女儿叫默娘,从小的时候就很少说话。大家都以为默娘是一个哑巴,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孩子。可是默娘的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很好,一点嫌弃默娘的意思也没有。默娘六岁的时候,一天默娘突然对她妈妈说,她的爸爸出事了。她的妈妈没有回过神来,就看见自己的女儿背起一床毯子离开了。几天之后,默娘的父亲回来了,船上所有人都死了,危急关头默娘坐在一张毯子上救了冯生。这时候大家才知道默娘不但不傻而且有大神通。就这样每当村民要出海的时候,不管是捕鱼还是经商,只要求一求默娘,默娘一定保佑他们平安。十八岁的默娘一次出游,在山上的时候,天门大开,天上的仙女迎接默娘成仙了。后来福建的百姓根据默娘的样子,供奉在船头,就会得到保佑。妈祖又被大家称为天后,默娘的生rì被人称为“天后诞”。

传说之中天后妈祖还有两员大将,他们就是千里眼、顺风耳。他们原来是封神榜里的神仙,但是生xìng残暴,不愿意在天上做神仙,喜欢在凡间危害百姓。一次天后妈祖路过,千里眼和顺风耳贪图妈祖的美sè,想要占有天后妈祖。妈祖不但收复了他们两个,并对他们严加管教。在妈祖的高压之下,千里眼和顺风耳不得不屈服于妈祖。妈祖在他们身上下了制约,只要他们一有坏心眼就会痛苦不已。在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帮助下,妈祖的威力大增,只要渔船上的人大呼妈祖威名,妈祖就会保佑渔船,让大家安全回到陆地。成为福建一带众多神明里,受香火最多的一个。当时有一句当地的谚语“内地拜观音,海子拜妈祖。”“海子”就是指渔民和往来海上的生意人。

马尾荡是一个泉州附近的小渔村。传说当年一个生意人遇上一个灾难,危急的时候生意人一心求妈祖娘娘保佑自己。妈祖娘娘就变化出一匹白马,驮着生意人来到了陆地。生意人本来想留下这匹神马,但是神马依然离开了。生意人抓了一把马尾,没想到马尾变成了一片芦苇荡。生意人就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家,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妈祖庙。大家管那个地方叫马尾荡,后来变成了一个渔村。

泉州因为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出海港口出名。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口,就是在泉州。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泉州成为了大明最大一个进出口海港。多少中国本地的特产运出中国,多少外国的特产运到中国,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嘉靖年间,泉州又成为了一个大家众所周知的地方,原因是因为海上的倭寇经常通过这里进入内地。泉州成为了倭寇可以随意zì yóu出入的地方,也成为了一个大明朝廷**无能的证明。由于倭寇作乱,这个国际港口已经停用,但是依然阻拦不住倭寇登陆。以前是因为大明某些官员贪污,有意放水放这些倭寇进来,后来倭寇越来越猖狂了,竟然视大明海防和关卡士兵于无物,随意进出泉州港不说,到处杀人放火。甚至于一度占领泉州港,将港口作为他们自己的码头使用。

秦泰要去的地方离泉州港不远,所以属于敌我双方交战的地方。随时会有倭寇出没不算,还有可能出现俞大猷的官军。这些官军不但比倭寇更危险,而且随时有可能用各种名义杀了大家。什么诬陷为“通敌商人”、“倭寇探子”、“朝中jiān细”、“化装侦查”等等。这些罪名一旦按上了,就是永远不能翻身的死罪,就算是家里再有钱也救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