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九回 白衣之死九

谜案追凶 第九回 白衣之死九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04 来源:笔趣阁

宋太宗赵匡义比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还要不是人,他要求四大家族做出最终决定。不管绝招是不是关系到宝藏,四大家族都要作出决定。要么交出绝招,宣布家族不再习练绝招,要么带着绝招彻底离开,去过江湖人过的生活。意思很明白了,要想保住现在的地位和势力,就要彻底放弃修练功夫。要么就要交出所有的产业,做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四大家族上上下下近万人,不是一个小数字,谁也不能给大家决定一切。作为大家族的掌权人,不能光为自己一个人着想,也不可能不顾及到自己的家人孩子。四大家族的产业是几百年来大家的奴隶才得到的,不可能说不要就不要。虽然失去了绝招后家族会被欺负和侵吞,但是总不至于一下子全部没有了。再不济也可以分家后,让大家自己去找出路,总不至于全部一起饿死吧。为了家人和家族延续,四大家族几乎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都决定交出绝招。

当四大家族的剑法交到宋太宗赵匡义手里的时候,宋太宗赵匡义感觉到了失望。原来这个他早就如雷贯耳的绝招,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是比较有深度的“袁公剑”而已。只不过这套“袁公剑”经历了四大家族的演化,有了更多的变化而已。宋太宗赵匡义没有自己习练,而是把这套剑法交给他的亲信部队习练。因为这套剑法来历不凡,再加上只有宋太宗赵匡义的亲信侍卫习练,所以这套剑法不再叫“袁公剑”,而是叫“密剑”。

为了让剑法更加适合军人习练,一些人擅自改动了里面的内容。自此“袁公剑”和“越女剑”一样,成为了军人习练的剑法,只不过比“越女剑”晚了近千年而已。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学会了“袁公剑”改编的“密剑”。“密剑”被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宋太宗赵匡义的侍卫们基本都会使用,第二部分为中级篇,只有宋太宗赵匡义的亲信才可以学。第三部分为终极篇,只有高级武士才可以学习。据说这才是“密剑”的最高秘密,学会的人都是江湖上超一流的高手级人物。

这些习练“密剑”的人成为了宋太宗赵匡义手里的王牌,不但保卫了宋太宗赵匡义的安全,而且为宋太宗赵匡义杀了不少反对力量。但是不久之后这支习练“密剑”的队伍出了问题,原来宋道宗登基后长期迷恋道术没有后代,**被刘娥这个皇后控制着。后来经八贤王推荐,宋道宗选了一个王子过继为自己的儿子,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当宋道宗死后,刘娥企图把持朝政甚至于废了这个太子,还好众大臣力保新君登基。宋仁宗才可以顺利登基称帝,这才有了后面的北宋。当时刘娥不但控制了**,而且控制了会使用“密剑”的侍卫,正准备控制朝局的好时候,杨家军和众大臣出现了。身经百战的杨家军以数倍于“密剑”侍卫的兵力,付出了比“密剑”侍卫多出了五倍的伤亡代价,终于击败了侍卫,抓住了刘娥。刘娥死后这群终于刘娥的侍卫当然不可能留下,只不过大家为“密剑”的绝招感到惋惜。自此朝廷和军队不再习练“密剑”,也没有人会教授“密剑”。

“密剑”真的就这么失传了吗?不,“密剑”没有失传。接下来的故事关系到一个大英雄,他就是南宋名将岳飞。不过说他之前还要讲几个人,因为他们是关系到“密剑”传承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个的牛人。首先要讲的是大拳师金台,这个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关系到“密剑”传承的关键。

金台本来不姓金,他应该姓白。他的父亲和一个姓金的人是好兄弟,两个人几乎比亲兄弟关系还要好。金姓年纪比较大,所以是哥哥,白姓就是弟弟了。金姓本来有自己的儿子,可是从小就被人拐走了,为此金姓夫妻大病一场。为了让哥哥一家人有希望,也为了让哥哥的未来,白姓弟弟吧自己刚出生不久的亲儿子给了哥哥。从此白姓的儿子姓金,成为了金家的孩子。金台从小被四位老人娇生惯养,再加上北宋民间好武,所以从小请武师来家里教授功夫。虽然请来的武师功夫不是很高,但是哄人的本事不小,总让金台觉得自己功夫已经够厉害了。

这时候金台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先后过世,金台小小年纪就少了约束。再加上武师们的怂恿,金台开始了他荒唐的比武生涯。金台到处找人比武,而且是出钱找人打架。对手不是不如他,就是想得到他的钱,所以都让着金台。金台变得不但自大,而且更加目中无人起来。最后终于败光了所有的家产,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功夫并不是很好,平时他看不起的人竟然一个个都比自己厉害。最后金台终于忍不住了,错手打死了一个平时装腔作势的武师。

由于金台打死了人吃了官司,所以大家都为金台感到惋惜。金家和白家也为金台走门路,希望轻判金台,不要一命赔一命。最后地方官员还算公正,鉴于已死的武师多次挑唆金台,金台才错手打死了武师,所以没有按杀人罪判处金台。按照擂台上打死对手的标准,轻判金台发配边疆充军十年。这个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轻的审判了,所以金台等人没有不服。当时罪犯犯罪要发配充军的话,必须要刺字,这才叫“刺配”。金台按照伤人致死罪,在脸上刺下了刺青,成为金台一辈子都不能抹去的污点。

临走的时候金家老管家来为金台送行,老管家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要求金台记住这个教训,做一个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的人。金台终于明白了父母为什么在临死的时候会有那样的表情,终于明白了大人对自己的期望。金台发誓一定要改过,不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武者。

金台被发配到边疆服劳役,金台一边做工一边回想过去的经历。武师们教的功夫并不是完全没用的,只不过金台没有好好的学习,更没有打好基础。金台借着服劳役的机会,吃苦练习基本功,每天打熬自己的身体。晚上没有人的时候,习练已经荒废的各种拳术。几年下来金台虽然没有和人对打过,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有了大踏步的进步。不过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金台,不但不会吹嘘自己的本事,更是没有人知道他会功夫。

一次偶遇金台看见了一个奇人,这个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力气却不小。这个奇人不但吃量惊人,而且手上的功夫很厉害。金台主动接近这个奇人,后来多次提出拜师学艺。这个人虽然没有答应金台的请求,但是也教导了金台一些功夫。金台最大的受益是奇人的一句话,“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是一回事,拳打百遍自然成也是这个道理。金台又重新练习过去的拳法,发现在自己的多次练习下,渐渐发现了不同之处和破绽,金台从这些不同之处和破绽中不断地提升拳法,开创了新的拳路。金台把各种拳法的精要,经过自己的吸收和理解后,转变成为自己特色的拳法,奠定了他未来一代宗师的道路。

这时候朝廷遇上了一个难题,辽国派了一个武者团队来北宋。对方打着“以武会友”的幌子,目的就是要折辱北宋的朝廷和老百姓。虽然明知道里面有问题,但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朝廷只好接受这个邀请。辽国是有准备的比武,北宋朝廷是无奈迎战,当然有天大的区别。虽然北宋是本土作战,但是这不是战争而是比武,只能一个人对一个人,不能大家一起上。虽然北宋好武成风,但是无论是体质还是爆发力都不如契丹人。来北宋比武的契丹人不但是高手,更是军中的老兵,他们手法熟练更加熟悉现场气氛,不是一般的武者。相比之下北宋的高手不是夸夸其谈,就是没有真正见过血的武者,他们缺少的不只只是经验,更是缺少临场的发挥。几场下来不但北宋输得很惨,而且几乎没有一个武者可以全身而退。

辽国说明在北宋都城开封摆擂百日,要是打败所有的契丹人,就算辽国输了。反之北宋在百日之内没有打败所有的契丹武者的话,就算北宋朝廷输了。辽国要北宋输,北宋输的话不但丢脸,而且会失去民心,到时候辽国大举进犯的话,就不会上下一心了。宋君知道这次比武很重要,就一边组织人手不断地上台比武,一边下达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国武师来京参加比武。为了让大家提高兴趣,宋君给了一个好大的恩赏。凡是能打败契丹武者的武师,朝廷给予封赏之外,可以免去过往一切罪罚。也就是说只要能为国出力,就算是罪犯也可以参加比武,只要打赢契丹人,罪犯也可以当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