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十六回 巧辨真假十六

谜案追凶 第十六回 巧辨真假十六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04 来源:笔趣阁

离开湖北往湖南进发,这条路虽然自古就有,但是不但不好走而且路上有阻拦。所谓的阻拦不是地理环境上的阻碍,而是路上不太平。有人要问了,湖南湖北是当时农业最繁荣的地方的地方,在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这种地方会不太平吗?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可以马上有答案了。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太适合种粮食了,许多土地都被豪强霸占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了办法只好做不法的事情,甚至于落草为寇。这真的是现实版的“逼上梁山”。

早在正德年间的时候,一个在湖南当过一任县令的书呆子,就因为看不惯地方豪强侵占土地,说了几句真话。结果不但没有帮得上忙,反而连累他连官位也不保。这个书呆子很生气,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经过他近十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不完整的调查结果。他托人上报朝廷,结果这份报告一直没有下落。三年后心里郁闷的他终于坚持不住,临死的时候请人问问这件事情的结果。得到的结果是当时的内阁大人们不但没有没有重视,而且给了一个“不知所谓”的评价,然后把这份报告随便丢弃了。这个书呆子气得马上晕过去,死也没有闭上眼。他的儿子也真的够孝顺,继续为父亲完成未完成的事业。直到杨廷和当上内阁首辅后,由他的儿子杨慎无意中得到后交给了他的父亲。这份报告这才终于被朝廷重视起来,不过就算重视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局面。这些地方豪强已经成为一股势力,要是朝廷或者皇帝真的敢动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到时候就算朝廷赢了,也会元气大伤,直接影响到将来国家的粮食收成。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明朝的粮食收成最为重要,一旦影响到收成的话,就会影响到国本。杨廷和不敢乱来,就连一向大胆胡作非为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敢乱来。不过这份报告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让这些大人们知道了一些地方上的真相。

穷山恶水的地方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那里没有太多的纠纷。反倒是越繁荣的地方,反而贫富差距越爱,矛盾也就越激烈。老百姓既没有后台又没有支援,怎么和豪强对抗。无声地愤怒不起作用,只会更加助长豪强的嚣张气焰。要是反抗的话,大家又不能做到齐心协力,又都是胆小怕事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一次次地反抗不但没有成功,而且给这些老百姓家里带来更多得伤害和痛苦。所以出现了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滑稽的规律。年纪越大收到的伤害也越大,但是越不敢对抗敌对的豪强势力。这些人几乎已经麻木了,没有了和地人对抗的勇气和精力。只好忍辱偷生地给敌人卖命,甚至于给仇人打工的同时,还要拼命压制年青一代的对抗情绪,帮豪强做大家的反工作。有了这些人之后,想要有决心对抗豪强,也不可能真的有所作为。这就是历代老百姓之所以对抗不了官府和豪强的主要原因。

后世新中国的建立者太祖皇帝曾经这么评价过之前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有五大原因。第一,缺少领导者,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带领大家和敌人作斗争的指挥者。因为群龙无首,所以组织分散,意见众多不统一。做不到令行禁止,也做不到意见的及时统一。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主持大局,调配各方势力,指挥全局,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

第二,缺少一个主题,大家心里只有愤怒没有一个目标。不但不能让大家意见统一,而且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因为目的不明确,所以大家只能盲从或者自己凭空想象。所以做任何事情需要一个信念,需要一个目标,更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信念、理想、目标和信心,是做大事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三,缺少严明的纪律。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存在和发展下去,都需要一个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下约束大家的行为,让大家有所约束。可是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都犯了这个错误,在建立之初没有制定规章制度,凭借着大家的愤怒起事。有所成就之后大家忙着瓜分胜利果实,不加约束地做了不少的坏事。他们变成了比豪强还要被老百姓痛恨的人,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对于刚刚获得一些成就,过上以前不敢想的生活的起义军来说,这种思想是绝对有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克制的。这就需要严格甚至于严厉的纪律约束大家的情绪和行为。不然的话在敌人反扑和老百姓的漠视下,这些本来有可能成功的起义军就会被无情地消灭。

第四,缺少一个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宣传队伍。起义军们只重视怎么扩大战果,却忘记了后勤保障和稳固后方的重要性。只有安抚了老百姓,只有让老百姓彻底支持起义军,这样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和兵源。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不但可以稳定大家情绪,更可以拉拢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一旦他们的亲人加入了起义军,这些就算不上战场的老百姓也会和起义军一条心。这就需要宣传的力量了,只有深入民心的宣传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要忽视宣传工作。

第五,缺少长期远大的计划和目标,特别是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支军队起初获得胜利是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但是一腔热血总会用完,到了后来胜利还是需要智慧和力量。几乎所有的起义军都一样,总会有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存在,不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一定的胜利果实。但是这些人会牺牲,会受到损耗,也会渐渐老去或者衰退。所以需要培养和训练新人,让这些新人渐渐成为起义军的中坚力量,将来取代老一代领导成为新一代领导。可是几乎之前的起义军都没有这么着想过,老一代的领导不愿意放权和教导下一代真本事。新一代的人看不起前辈,没有学会真本事就开始嚣张跋扈起来。老一代争权夺势内斗不断,小一代欺男霸女相互攻击,最后导致起义军四分五裂。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最好一个例子。

大家都以为生活在湖南湖北的老百姓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至少不会饿死。可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的真相令人十分不理解,可是这是事情的真相。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人直面社会矛盾,把基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写进了诗歌里面。“烧炭的用不起煤炭,织布的穿不起粗布,种地的只能喝粥,养蚕的身无一丝丝绸。”大家都以为是夸张的比喻而已,其实这是最真实的老百姓写照。

湖南湖北虽然是粮食主产区,但是这些粮食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除了要上交朝廷的粮税之外,还要把绝大部分的收成上交给豪强,因为这些土地都是这些豪强的。老百姓为了活命只能租用豪强的土地,为豪强种粮食。一些租用不起土地的老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甚至于给豪强当佃户或者奴才。这些老百姓只有种地的权利,没有享受劳动成果的权利。年景好的时候或许可以让一家老小吃个半饱。要是遇上灾荒或者年景不好的时候,上交粮税和豪强的租子都成问题。一些人几年下来就会倒欠豪强不少粮食或者钱,只好卖身为奴永远做豪强家的奴才。在这里卖儿卖女的事情经常发生,有的是因为家里养不活,有的是因为豪强逼着还债没有办法只好这么做。

一到荒年或者年景不好的时候,两种生意在乡下特别好做。第一是贱买土地或者房产,第二就是人口贩子。为了交税,为了不让一家人饿死,一些手里还有田产房产的人,只好把自己的家业贱卖出去。而买房买地的其实都是豪强的人,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兼并更多的土地,然后再租给没田没地的老百姓或者原来的主人。这么做不但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可以保证田地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