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三回 原来如此

谜案追凶 第二十三回 原来如此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秦泰和展小小,一边看着苦难的女孩子,一边扫视着地下室的四周。

展小小首先在小池的一边墙上发现了刻字,秦泰和展小小学着刚才的样子,用手来回的摸索着。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希望刚才双手相握的情景再现一次。至少秦泰在一边摸索的时候,偷偷望了展小小一眼。

这时候秦泰的心情很复杂,不管是从小父亲和老师的严厉教导,还是学医时外公的嘱咐。好男sè虽然在明朝时蔚然成风,但是这么做不道德也很伤自己身体。秦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对一个男人起兴趣,而且这么朝思暮想。自己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展小小不但是他的下属更是他的朋友兼兄弟。可是每当秦泰看见展小小时,总是有种超出兄弟范围一样的感情产生。特别是刚才无意之间那次手与手的相握,秦泰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激动。在当时恍惚忘记了对方的xìng别,忘记了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就知道抓着对方的手好舒服,好幸福。虽然心里有种声音不时的提醒自己,不要再沉沦下去了,这样会走上歧途的。这么做会对不起秦家列祖列宗的,会成为同僚的一个笑话的。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在自己不想案件的时候,就自己忍不住想着一边的展小小。展小小的一颦一笑都在秦泰的眼里。

可惜这次没有遇上上次的事,这墙上的字不但明显,而且真是一个一个的字。

展小小对秦泰说:“大人,这上面的字我比较能看得清楚。我不需要摸也能认出来。您就坐着,我读给您听好了。”说着就读了出来。却不知道秦泰这时候一脸的失望和无奈。秦泰本想说什么,还是忍住了,坐在一边听展小小读上面的字。

墙上的字是一个叫刘基的人刻的。他说他自己原来是一个元朝的小官,虽然做一任地方官能救一方百姓。可是蒙古人不但把人分三六九等,把蒙古人排在人上人之上,人数最多的汉人却排在人下人的位子上。而且不把汉人当人看,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可以把汉人当牲口一样使唤,也可以随意杀害。汉人中一些大户人家在元朝时朝不保夕,一批蒙古人抢劫后离开,又来一批女真族人来抢,家里的所有女xìng不管老的还是小的,几乎都难逃这些野蛮人的毒手。在南方原来水米之乡的地方,几乎天天死人,家家有人出殡。不少受辱女xìng不是自杀就是出家,当时既然出现了寺庙满江南的情况。刘基多次为民抗争,为老百姓说话,可是蒙古人的一句话,气的刘基丢下官帽离开了。“你不过是我们蒙古人养的一条狗,你以为你有资格和我们蒙古人讲条件吗?汉狗。”刘基离开官场后,就在家乡做一个隐居的逍遥客。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多次招贤纳士。几个知道刘基才学的人,想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推荐刘基。朱元璋曾经三番五次地派人去请刘基,刘基就是不出山。最后朱元璋效仿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刘基出山。刘基当时知道一件事,朱元璋不是一个善主,如果自己再拒绝的话,朱元璋真的会杀了自己。不管是因为自己再三不给他面子也好,还是自己真的有实学却不为他所用也好,都是在和他作对。这都能成为杀自己的理由,为此刘基得知后安排了一个场景,当做顺应天意的样子接受了朱院长的邀请,下山到朱元璋的军营里当他的军师。

刘基在朱元璋手下,战时为军师,平时为地方襄办。如果说朱元璋能这么快统一天下,刘基的功劳也不小。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太祖洪武帝的时候,刘基却怕自己的职务太高引起战将的不满,更引起朱元璋对自己的戒心,刘基故意夜宿jì院,违反了朱元璋的严令。逼朱元璋将自己连降三级,成为了一个功臣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应该过了几年安稳的rì子不说,还远离了风头浪尖的朝政斗争。

随着开山王常遇chūn病逝,大将蓝玉被查出yīn谋叛乱等事的发生,已经对自己原来的兄弟、战友起了严重戒心的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对他的老部下、老战友举起了屠刀。在短短的几年里,一大批的功臣先是被剥夺了手上的兵权和管理权,再是一个又一个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安插的锦衣卫查到证据,什么犯规使用违禁物品,什么在私下多说了几句牢sāo话等等,这些本来算不上什么罪的事,成为了他们的催命符。大将汤和是朱元璋一起事就在一起的好兄弟,更是朱元璋的结拜兄弟。不就是在酒后说了几句牢sāo话而已,朱元璋却说他蛊惑人心。下令抄了汤和的家,汤和枷号一个月,活生生地将一个好汉枷死了。这种的事一件两件是意外,多了大家都知道是他们的老大,皇帝老爷要向他们动手了。

许多认识刘基的将领来找刘基,请刘基为他们像一个办法。可刘基自己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大家只好各自离开。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大臣,主动请求回家养老。朱元璋的回答是,要养老就在南京养老好了。他这个皇帝养得起他们,愿意为他们养老送终。当然既然要养老,就要有一个养老的样子,每个人各自辞去现有职务,到一个地方集中养老去。这不是变相将他们看管起来吗?

刘基本来已经准备来一个不辞而别,带着家人远走天涯。可一件事改变了刘基的主意,使他不敢再轻举妄动。在所有的大明功臣中,谁的功劳最大?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是大元帅中山王徐达。徐达在建立明朝的事上,出了汗马功劳。如果说朱元璋能做皇帝的话,最应该感谢的人绝对就是徐达。无论是朝廷的将领还是官员,甚至于全国老百姓都认为洪武皇帝朱元璋就算分一半江山给徐达也不为过。可朱元璋对这个老战友,老兄弟也是越来越不放心。多次以国家无大战役为理由,削减徐达的兵权。徐达是一忍再忍,最后索xìng在家养伤。多年征战是他一身都是伤痛,最近有生了一颗拳头大小的背疮。许多大夫看了都说这是一颗恶疮,要严禁不能吃糯米、鹅肉等发物。朱元璋明明知道这件事,却令皇宫的御膳房选了一只最大的鹅蒸好后,送进中山王府。徐达在病床上捧着这只大鹅,连声说“谢谢皇上”后,当着太见的面把整只蒸鹅都吃了下去。他一边吃一边流泪,连监视他的太监和锦衣卫都看不下去了。这么一个开国大功臣就这么硬吃下了大鹅,吃的一点都不剩。当天晚上徐达就背疮发作,听说疮毒流了一地,当夜就死了。

朱元璋连徐达都不放过,怎么会放过刘基?刘基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家人,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不是计谋的计谋。他利用朱元璋相信鬼神,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坐天下的心理,安排了一个现场。用一些小把戏,骗朱元璋看见了两个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本来就对谁来继承皇位的事很伤脑筋,想到刘基才来看看。却没想到他的心思在刘基的家里显现出来。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自己的江山,朱元璋决定暂时不杀刘基。刘基当做真的会掐手算命的样子,说真龙天子将在明天早上应验。

朱元璋其实希望自己的长孙朱允炆当未来的皇帝,但是他的第四子朱棣又太像自己,怕将来朱棣会伤害到朱允炆。刘基利用当晚,哄骗朱允炆明天一早就早早的来到皇宫。万万没有想到这时候燕王朱棣也在皇宫求见,这两个人又不分先后的出现了。朱元璋决定保孙子不保儿子,要朱允炆,不要朱棣。可天意如此,朱棣三次躲过暗杀。朱元璋只好再找刘基,刘基以自己的zì yóu换来了最后一次帮助朱元璋。

刘基在好多年前,无意之中发现了小月村,就暗中留意。准备将来遇到危险时,躲进这小月村里。他帮朱元璋出的主意,就是当下一任的皇帝遇到危险时,打开由刘基密封的锦盒。锦盒里有三件东西,第一件是几张度牒,要后世皇帝装作和尚离开南京城。第二件,是朱元璋建的皇宫里的一条暗道的图纸。这条暗道现在只有皇帝朱元璋和监工刘基两个人知道了。遇到危险时,后世皇帝可以从这暗道离开皇宫。第三件,就是小月村的图。也就是外面活动墙上画的三幅地图。

刘基答应朱元璋,在小月村做好一切准备,首先将原来的村民都赶走,再在村中建一所dú lì的房子,房子里设有暗道机关,在里面再挖一道地下室。将朱元璋交给刘基的宝藏藏在里面。本来说好朱元璋要来视察的,刘基却怕自己完成了就会没命,就擅自更改了工程进度,将一些不要紧的地方简单化。提前一年完工后,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本来要杀光所有的知情者。可刘基下不了手,就在他们的酒菜里下了一种失去记忆里的药,是所有的人成为了白痴。安排好他们后,刘基来了一个不辞而别,临走时在墙上写下这些不起眼的字。没想到多年之后,因为小池的水使墙上的字凸现出来,能让人随意发现到。

秦泰听着展小小的话,心里的激动,可是无语言表。刘基是什么人?展小小可能不知道,可秦泰却是耳熟能详。刘基是他的名字,但是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刘伯温。他就是古代唯一能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并肩的神算刘伯温。据说他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会,无所不懂。在民间的书场里,说书人已经将他神话了。说书更把刘伯温和诸葛亮,以及姜太公三个人称为三圣人,编着故事说书赚钱。没想到这里的一切竟然是出自他的杰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