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十四回 借尸还魂十四

谜案追凶 第十四回 借尸还魂十四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秦泰很耐心的等着“老酒鬼”师爷,一边的“马三刀”也明白了秦泰的意思。“马三刀”和“老酒鬼”师爷不一样,“老酒鬼”师爷有文人的清高和矜持,“马三刀”却什么也没有。要不是遇上了刚下江南的秦泰,“马三刀”现在已经是一个屠夫或者农民了。按照朝廷的规矩,像“马三刀”这种被解散了的牢卒,要是在一个月里不能够找到新的接手衙门,就要自动变成一个老百姓。虽然“马三刀”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小狱卒,一年到头也只能混个一天两顿饱一个倒地睡而已,可是总是官府中人。一般的江湖人士不敢得罪自己,走在大街上也是没有人敢于看不起自己。要是没有了这身官皮,自己将是什么也不是的老百姓了。为此“马三刀”真的很尊重秦泰,把秦泰当做自己的祖宗一样供着。只要是秦泰的吩咐,“马三刀”一定全力以赴。

看出秦泰对这个“老酒鬼”师爷的尊重,“马三刀”也渐渐明白自己的态度。连忙以更尊敬的姿态,等待着“老酒鬼”师爷。“马三刀”心里想的很清楚了,刚才他已经得罪了“老酒鬼”师爷。就算“老酒鬼”师爷等会借题发挥,怎么欺负自己都不能还手,任由“老酒鬼”师爷出气。好说话的秦泰一定会补偿自己的。只要案子破了,秦泰升了官,就会好好重赏手下的。展小小是一个女人,将来不管能不能当秦泰的老婆,都是不能再在男人堆里混了的。小灵子是秦泰的小跟班,自己要好好拉拢小灵子。这个“老酒鬼”师爷现在不能得罪,将来等有机会了在收拾这个“老酒鬼”师爷。“马三刀”相信自己,将来一定能成为秦泰手边最重要的手下,将来秦泰要依靠他才能升官发财。

“老酒鬼”师爷耍够了威风,也摆足了架势,这才慢慢的说:“大人。小的发现卷宗上的一些细节。您看,这些官员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毫无瓜葛。这些官员在他们的各自任职当中,都前后在一个地方呆过。这起案子最大的疑点就在于这里。要是真的要查出一点什么蛛丝马迹的话,也只有这么一个有关联的地方。”

秦泰按照“老酒鬼”师爷的指示,看到了每一个官员的唯一共同点。秦泰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共同点太吓人了。

“老酒鬼”师爷和“马三刀”都没有再打搅秦泰的必要了,秦泰现在最需要的是怎么消化这段事实。秦泰他们就近在一个小村庄里住了下来,对外宣称是过路的商人而已。

秦泰一个人站在小村庄的出租屋外面,面对着远处山峦叠起的大山,一个人静静的想着事情。这件案子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渐渐有了线索。可是这些线索对于秦泰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个死者口中的已死官员郭阳,引出了一个叫“小桃红”的女人。“小桃红”的出现引起了一桩多年来无人知晓的边地军营毒杀案,更出现了一个朝廷二十多年前的冤案。“马三刀”的提醒,使案件又有了新的线索,展小小化装成江湖人士打听会下迷药的嫌疑人。“老酒鬼”师爷找到了第三条线索,原来所有的涉案官员都曾经在一个地方担任过相关职务。这么一来这些官员可能认识,也有可能只是一面之缘,可是能够确定一点,他们之间一定有所关联。可是这些官员已死,去向谁讨教这些事情呢?

“老酒鬼”师爷在房间里继续喝酒,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兴奋,更不想去插手案件的事情。他心里只是在打算,将来他离开秦泰之后去哪里?“马三刀”放下了行李,去买米买菜,准备三个人的吃喝去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更是为了缓和他和“老酒鬼”师爷之间的关系,“马三刀”还要去买一坛好酒“孝敬”“老酒鬼”师爷。这也是“马三刀”厉害的地方,他喜怒不形于sè,能够忍所不能忍。这种人要是得了势的话,所有得罪过他的人可要倒霉了。

秦泰手上拿着一份卷宗,这份卷宗不是众多死者的,也不是那些所谓附身的官员的,而是一份太监的卷宗。秦泰从千秋阁出来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小太监正在背诵一份资料。秦泰好奇问了小太监,小太监竟然要秦泰付钱给他,他才告诉秦泰卷宗里的秘密。秦泰只好给了这个不到十岁的小太监一两银子,小太监紧紧的抓住这块小银子,没有多话,直接将这份卷宗给了秦泰后离开了。

秦泰研究了好久才明白,这份卷宗里有三个人物,一个是和小太监差不多大的小太监的资料。就是要这个小太监去冒名顶替的。看来这个名字叫小路子的小太监一定有来历,不然的话不会叫一个小太监冒充。这个真正的小路子不是死了就是不见了,极有可能是看见了一些不应该看见的人或者事情,才会失踪或者被秘密处决了。第二个人叫李来福,是一个年纪不大的杂役太监。资料上注明李来福是一个“无名白”,姓李是因为收养他的太监姓李,来福是一个贱名。不管在皇宫,还是在民间,叫来福的人多的数不清楚。“无名白”就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和送进皇宫的小太监们不一样。因为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担保人,所以他们穷其一生只能是一个杂役。看来这个李来福也失踪了,极有可能和那个小路子一起遇上了什么事情,才会一起失踪被害的。第三个人叫张敬,这才是最关键的一个人。张敬的资料里说明了几件事情,第一张敬属于皇宫中高级的“后备干部”,现任御用监少监,是一个将来很有前途的内官。第二这个张敬曾经在南直隶南京呆过一段时间。好多官员和这个张敬有一定的关系。第三张敬和大内总管、司礼监张印太监吕芳关系很好,张敬是吕芳众多干儿子之中相对受重视的一个。张敬在吕芳数以千计的干儿子之中,属于年纪偏小,地位却偏高的一个。由于张敬从小就听吕芳的话,又在外放江南的时候,捞够了本钱,回到皇宫后,张敬到处使钱走门路。吕芳的关系当然不能断,其他大太监的好处也不少,张敬就成为了现在宫中比较得宠的一个太监。吕芳准备不久之后,提议张敬去司礼监“行走”当差。所谓的“行走”不是走路,而是在司礼监学着处理事务,属于不正式的成员。在大明官员之中有两个极重要的地方,都有所谓的“行走”。一个是内阁,内阁就是所有官员的最高衙门,帮助皇帝处理和收发所有国家大事的地方。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司礼监,这是内宫处理内廷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地方。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丞相胡惟庸事件,下明旨撤销丞相职务,该由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所有的政务有皇帝一个人最终拍板。可是不久之后,发现皇帝一个人真的管不过来这么多的政事,后来才有了内阁。所谓的内阁很奇怪,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他们其实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秘书,帮助皇帝下下旨,起草一些文件而已。当皇帝年幼或者生病的时候,内阁就代皇帝管理国家大事,代皇帝下达各种指令。最终之后,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渐渐取代六部成为朝中最重要的官员。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利,也为了监督好内阁,历代皇帝就利用身边的太监管束内阁大臣。这才有了“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的规矩。也就是说内阁代皇帝草拟好圣旨,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代皇帝盖上玉玺画上朱批。渐渐地内阁首辅、次辅被称为宰相、丞相,实际权力和真正的丞相差不多。司礼监的太监也水涨船高,被称为内宫中最有实权的衙门。官员们管内阁的成员为外相,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四个秉笔太监为内相。能在司礼监当一任掌印太监,能够亲手用皇帝的玉玺盖在圣旨上,是所有太监的梦想。在大内总管,也就是司礼监张印太监之下还有四个秉笔太监,第一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总管,第二秉笔太监兼管锦衣卫,第三秉笔太监为乾清宫总管,第四秉笔太监为御马监总管。掌管皇帝的玉玺的掌印太监,不但有“批红”的权利,而且有管理皇宫内所有太监和宫女的权利。近十万的太监、三万多宫女都要听从他一个人的指挥。更何况京城内外还有十多万的禁军,名义上只听从皇帝一个人的指令,其实也是听这个司礼监张印太监的号令。怪不得大家管司礼监张印太监为“九千岁”、“立皇帝”。东厂的权利,也是所有大明臣工和老百姓所闻风丧胆的。东厂的毒辣,还有做事风格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更有一种民间说法,叫“朱家王朝,番子天下。”这“番子”就是对东厂的人的一种“贬义”称呼。锦衣卫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建立的特务机构,专门刺探官员和民间组织的机构。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从来不相信手下的官员,就利用一群战争孤儿,组建成一支锦衣卫。由他直接指挥,专门暗中监视各位官员,特别是一些将领还有地方要员、朝中大臣。从来索xìng下了明令,凡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三品官员,锦衣卫都会派人暗中监视,定期向皇帝禀报。地方上五品以上正职官员,带兵超过一千以上的将领,锦衣卫也要监督。乾清宫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乾清宫总管,也就是和皇帝最亲近的人,所以职务也相当重要。御马监是内宫之中第二大部门,“司礼监掌印,御马监掌符。”司礼监掌的是皇帝的玉玺,御马监掌的是皇帝的“兵符”。所有京里京外的将领,见符如见君,直接听从“兵符”的调遣。御马监在外,给每一个带兵的将领配备了一个“监军”。这个监军是太监,手里不但有军队的财政大权,更有出兵的“兵符”。只有监军手上的一半“兵符”合上御马监下达的圣旨、出兵“兵符”,才能调动大军出征。所以御马监总管其实就是掌管大明军队的最高实际将领。一个司礼监张印太监,四个秉笔太监以下,就是司礼监的“行走”太监了。张敬要是进了司礼监,担任“行走”的话,就是皇宫之中排名靠前十名的大太监了。

秦泰有点犹豫,张敬难道又牵涉在这件案子里?因为这份无意之中得到的卷宗里,秦泰发现张敬应该认识这些已经死了的官员。这些官员都和张敬一样,在一个叫昆山的地方做过官。

昆山是南直隶最大的一个兵营,早在běi jīng城还在建造的时候,大明的首都就在南直隶南京城里。昆山最为离南京最近的兵营,当时承担着保护京都的责任。虽然后来京师北移,但是守卫南京城的重要任务依然健在。张敬曾经担任过昆山兵营的监军,又当过南京旧皇宫的镇守副使,在这段时间里,刚好就是这些官员在南直隶当官的时间。他们这么多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当过昆山地方的知县或者知府,或者在昆山军营兼任过什么职务。其中一个虽然没有在昆山当过官,也没有在兵营任过职务,但是他去劳过军,在兵营里和张敬他们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也极有可能知道一些秘密。这么说来,这些官员,还有张敬一定知道了一些什么秘密,所以才会一起遇难。这么说来,是有人在报复他们了?他们是属于“仇杀”的范畴了吗?秦泰不能确定侦破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