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十三回 白兔戴冠十三

谜案追凶 第十三回 白兔戴冠十三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09 来源:笔趣阁

秦泰看见谭纶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人。但是听说谭纶现在只是一个参军之后,也开始犯嘀咕起来。谭纶笑着解释自己的异样,之后秦泰总算释怀了。

原来在大明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地位大相径庭,一个三品武将的实际权力不如一个五品的知府。“文贵武贱”成为了一个惯例,几乎所有的武将都不被文官重视,担任武官高层的也是一个文人。“文官管武将”的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谭纶原来是礼部国子监教授,也就是正五品的官员,又是裕王的侍读。按照常例,谭纶将在翰林院或者礼部其他衙门过渡一下之后,就可以外放去一个省担任一任学政或者布政使。然后回来六部当一个侍郎。几年之后在外方某省当一任巡抚或者总督之后,回来担当六部中某一部的尚书。最后进入内阁,成为外臣之中地位最高的内阁阁老。

浙江参军虽然也是五品官,但是是武官中的五品,文官五品调任武官五品,简直是在作弄人。不要说是有背景的谭纶,就是秦泰也不能接受。可是谭纶不但来了,而且干得很有滋味。原因只有一个,他身负其他使命。谭纶告诉秦泰,他受裕王的命令,看管胡宗宪和前方将领。要是谁敢玩忽职守,或者怠慢军务的话,谭纶有权利接管军权,把这个人递送回京。这是嘉靖皇帝给予裕王的权利,裕王把这权利给了谭纶。也就是说谭纶是钦差,是比胡宗宪还要有背景的人,在江南的地位不亚于胡宗宪。这么说过秦泰去福建所要的银子和物资有着落了。

秦泰连忙把自己所有的人员和物资,还有最重要银子数量告诉谭纶。谭纶也没想到秦泰一下子要这么多。秦泰一一向谭纶解释,还把自己一个“同年”的事情告诉谭纶。谭纶这才知道福建的问题这么严重。看来胡宗宪把所有的消息全部掩盖了,连江南的官员也不知道福建的真实情况。更何况远在北方的内阁和司礼监,更不会知道福建发生的事情。

谭纶想了好久,一边的秦泰不敢打搅谭纶,喝着快要泡成白水的茶。看着谭纶在他的营帐里走来走去,地上快变成一条沟了。

谭纶最后对秦泰说:“秦大人,这一次本官是代裕王问你的。你能不能稳定福建?能不能安定福建的百姓?能就说能,不能就说不能。”

秦泰说:“此去福建,下官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要么顺利完成任务,要么就死在福建。下官不敢保证安定福建,但是下官一定全力以赴。”

谭纶坚定地说:“要回来,一定要回来。本官在浙江等你的好消息。”

秦泰用力点了点头,表示一定尽力。

谭纶说:“你要的数量太多。我一个人不能全部包下。不过我有办法让其他人也帮你。反正我保证,一千士兵、一万石粮食、十万两现银,一定全部给你准备好。”

说着话,谭纶把秦泰拉到了一边。从一个小气窗里往外看,一队军纪严明的士兵正在cāo练。秦泰虽然不会打仗,但是看得出这群士兵绝对不是一般的士兵。虽然比不上胡宗宪的亲兵,但是比昆山军营的士兵还要好。属于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谭纶对秦泰说:“这就是真正的戚家军。是我从戚继光手里硬是要来的。在戚继光手下这种老牌戚家军也不多了。因为连年战乱,真正的戚家军已经快和倭寇拼光了。现在的戚家军都是后来加入的,不但战斗力大大不如,而且作战经验也不行。戚继光自己也只有不过一两千而已了。我从戚继光那里要来了五百个这种老戚家军的士兵,他们个个都是人才。我也不小气了,给你一百个。其他的用新兵代替。一路上老兵带新兵,等到了福建之后,你的人马一点不比戚继光的新戚家军弱。”

秦泰看着谭纶,没有说话,谭纶却被秦泰盯毛了。只好说:“好了,你比你的张大哥更不要脸。我分你两百个好了。不能再多了。要省点用,要保证他们的安全,没有必要不要随便派他们出去。他们可是jīng英中的jīng英,用一个少一个。”

秦泰满意地点了点头,但是他的话令谭纶更无语:“谭大哥,那粮食和银子呢?您准备给多少?什么时候给我?”

谭纶变了变脸sè,一咬牙,狠狠地说:“粮食我给了。一万石粮食就一万石粮食。五成细米五成杂粮。银子我给你三万两,这是我的极限了。再给的话,我这里的士兵要造反了。”

秦泰连忙说:“您说的,五成细米五成杂粮不变了?”

谭纶瞪了秦泰一眼,点头表示不变了。

秦泰连忙笑嘻嘻地说:“谭大哥帮我一个忙好吗?我把五成细米,也就是五千石细米换成一万石杂粮好不好?您给我一万五千石杂粮好了。”

这就是秦泰聪明的地方,他不要细粮,只要杂粮,杂粮不但便宜,而且实用。一万石米变成了一万五千石,当然更好了。

谭纶大骂起来:“好你个秦泰,不愧是山西人出身。细粮一两银子一石,杂粮六钱银子一石。你用我给你的五千石细粮换我一万石杂粮,我不但要多付五千石杂粮不说,一来一去我还亏了一千两银子。你不去做生意,真是太可惜了。好,谁叫你是张居正的朋友。这笔账我会去找张居正算。我马上给你去准备一万五千石杂粮。”

秦泰笑嘻嘻地看着谭纶,谭纶表面上看上去气急败坏,其实心里很清楚。秦泰只不过故意当做不知道而已,谭纶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张居正对自己这么好。其实是裕王利用自己去平定福建,自己又一次成为了他人的工具。不过为了福建的百姓,秦泰心甘情愿的做一次别人的棋子。

谭纶坐在书桌边,奋笔直书写了几封信,分别装在各自的信封里。他对秦泰说:“秦大人,这是其他银子的出处。你拿着这些信亲自去南京户部衙门、江苏布政使衙门、浙江布政使衙门、江西布政使衙门、安徽布政使衙门,还有江南总督衙门,要他们为你准备银子。”

秦泰白了谭纶一眼,说:“我一个人而已,怎么去这么多地方?不如你派人送信过去好了。”

谭纶也还了秦泰一个白眼,说:“这些衙门不是在南京,就是在南京有办事的衙门。不用半天你就都走遍了。这点路还要我派人送信吗?看来你在南京城里呆的时间不够长,连这么一个普遍现象都不知道?比方说我,是浙江的参军,不是在南京也有办事地点吗?你仔细去打听一下,问清楚了要去的衙门,就直接去见他们的头。他们不敢为难你,也不敢不借你银子的。不过你的借据还是要写的。这不,你从我这里拿走的东西也要写清楚,签名盖上你的大印。”

秦泰也难得恶心谭纶,他说:“盖大印?盖谁的大印?福建兵备的?还是福建粮道的?或者说是几个知府同知的?将来的东西不用我还了。你去找他们好了。”

谭纶一边咬牙切齿,一边拿出白纸说:“用你自己的名义写。算是你个人借的。将来你倾家荡产也要还。你的大印不是很多吗?一颗一颗的盖,全部盖上。这笔钱总有人要还的。”

秦泰抬起头对谭纶说:“谭大哥,反正要写借据的。不如您借我杂粮三万石,把所有的戚家军都借我,再给我银子十万两好了。”

谭纶的火气越来越大,他几乎是用吼地说:“要不要我把浙江省的所有士兵都给你?这个浙江参军给你做好了。一万五千石杂粮,两百个jīng兵,三万两银子,多一样多一分也没有了。你这个小子出了京城之后,不但学坏了而且学的这么狡猾,回去告诉你张大哥,你张大哥一定会和你割袍断义的。简直就是一个老jiān巨猾的生意人。”

秦泰离开了军营,所有的东西谭纶需要时间准备,秦泰依然死皮赖脸的要了二十个戚家军的士兵,算是“预支”的。有了这些士兵在他身边,。不但威风多了,而且有了一定的气派。

秦泰先后去了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在南京的布政使衙门。因为有士兵跟着,这些管门的大头兵不敢阻拦秦泰。秦泰在每一个布政使衙门借出了一万两银子,他们答应三天之后运到秦泰指定的那个军营。

随后秦泰去了南京户部衙门,南京户部衙门不愧是南京户部衙门。不但秦泰没有直接进去,就连秦泰的信也送不进去。管门口的士兵,直接告诉秦泰,他们的大人一个也不在就了事了。

秦泰有他的本事,他就拿出谭纶给他的信,守在大门口,见人就说京城裕王府有信到。吓得南京户部所有高官集体出来,随便秦泰终于知道了南京户部的尚书侍郎的名字。

“脸皮厚无敌”,秦泰充分发挥了这一点。为了福建的老百姓,他也只好做一次厚脸皮的借债人了。南京户部尚书冷着脸看完信,把信交给一边的两个侍郎。三个人一起看完之后,异口同声说衙门里没有钱。

秦泰也不多话,拿出四家布政使开出的票据证明,对他们说:“这是地方官遵从裕王指令给的钱。难道裕王侍读谭纶大人不值这价钱?裕王爷的脸面不值这价钱?还是当今皇上的脸面不值这价钱?你们还是不是大明官员?要不要再做大明官员了?还想不想活了?得罪了当今嘉靖爷,又开罪了未来的皇帝,你们不想活了,也不要不管不顾你们的后人。”

三个南京户部衙门里的三个最高官员,听了秦泰吓唬成分特别大的话后,整个人像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多说一个字。

秦泰又说:“再说,这钱又不是白要。我写借据,谭纶大人作保。”

三个大人集体决定借银子,秦泰索xìng狮子大开口,借三万两银子。反正一万一万的也是借,不如一次xìng借三万两。要是等会去胡宗宪那里,就算借不到银子也不会影响按时出发。

离开南京户部之后,秦泰真的不想去江南总督府,秦泰不想见李丁,更不想见还没有见过面的胡宗宪。反正时间不早了,秦泰先回了旅馆。在旅馆里,秦泰意外看见了李丁,李丁也知道自己不受秦泰的欢迎,放下一张借据,要秦泰签上大名之后就走了。胡宗宪的探子真的无所不知,秦泰去了谭纶那里,谭纶要秦泰去找各路布政使,还去了南京户部,胡宗宪就主动答应借秦泰五万两银子,说好三天之后送到军营。也算给了秦泰和谭纶的面子。算是报答了秦泰的恩情,也给了裕王的面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