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道朝天 > 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帝轮流死

大道朝天 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帝轮流死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2:57 来源:笔趣阁

青儿没听明白井九的话,认真地想了想,还是没有想明白,于是便放弃了,问道:“你真的不担心秦国和赵国?白千军与那个死太监真的很可怕,更何况小早儿还一直在幻境里。uu234”

井九说道:“别人的事情与我没有关系。”

青儿想起十几年前,就在这张榻上的画面,叹息说道:“她可是真的很喜欢你呢,我本来以为你们之间会发生很多故事,谁想到你竟是这样的无情。”

井九说道:“都是假的。”

青儿睁大眼睛说道:“可你说过,这个世界正在变成真的。”

井九说道:“对任何一个世界来说,将来注定会离开的人都是假的。”

这句话有深意,明显说的不止是青天鉴里的世界,也包括外面的真实世界。

青儿看着他看了很长时间,忽然问道:“那你来这个世界做什么?”

井九说道:“我要仙。”

每个进入青天鉴幻境的问道者,目的都是长生仙。

这是一个很俗气的答案,也可以说简单,那么就很纯粹。

青儿看着他认真问道:“你确定自己可以成功?在我无法帮助你的情况下。”

井九说道:“我与他们选择的方法不同,道路不同,到最后才会知道谁正确。”

……

……

当人们回首往事、试图厘清记忆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重要事件做为时间节点。令人悲哀的是,那些重要事件一般都不是喜事,而是丧事,比如家里哪位长辈在竹椅上闭上眼睛,又比如哪位亲人葬礼上的白幡被风吹倒了好些根。

对民众而言,丧事的规格要更高,死人的份量要足够重,他们的集体记忆才能足够深刻,继而成为他们的精神纪年,比如皇帝驾崩。当然单就这件事情而言,丧事与喜事很难明确地分清,因为老皇帝驾崩便意味着新皇帝登基。

秦国皇宫里。

病榻上的老人满脸皱纹,满头白发枯干的像深秋忘了烧掉的霜草,两眼深陷,呼吸微弱,眼看着便要死了。

太子白昼,也就是白千军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悲痛的情绪。因为他会是秦国新的君王,也因为他对这位老人没有太多感情,哪怕二十几年的岁月消磨了很多记忆,至少这件事情他记得很清楚,对方并不是自己真正的亲生父亲。

病榻上将死的老皇帝本来只是一个偏远的宗室子弟,凭着接人待物的先天本事与偶尔迸发出来的一次激情,远赴北海郡袭了郡王,甚至得了太守实职,在与北方野蛮人长达数十年的对峙里,他怯懦的性情被掩饰的越来越好,更是积攒了极深厚的实力,最终借着天下大势所趋,成为了秦国新的皇帝。这段历史可以称为中兴,甚至可以说是开国,老皇帝本应在史书上得到更浓墨重彩的书写,只可惜他生出了一个更加光采夺目的儿子。

当年的少年武神,现在已经变成能止小儿夜啼的北国杀神,就算在秦国皇宫里,也没有人敢直视他的眼睛。

“我不喜欢被称作神,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我也不喜欢被人称为太宗,或者什么宗,因为我觉得不管你还是以前的那些皇帝,都没资格排在我的前面,所以我决定登基之后就叫皇帝,以白为姓,你觉得白皇帝这个名字怎么样?”

白千军说道:“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今天晚上就死,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说完这句话,他向着殿外走去。

老皇帝盯着他的背影,眼里满是怨毒与痛悔的情绪。

咸阳皇宫里有无数座宫殿,以数量而论,只有齐国学宫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那些宫殿在夜色里就像是无数只蹲着、准备出击撕咬猎物的猛兽,被星光照亮的时候,更加狰狞。

白千军走到最深处的那座宫殿里,挥手赶走所有的人,循着琴音找到了那个人。

一方池塘在廊下倒映着灯火,少女在那里轻轻弹着琴,白裙随夜色轻轻起拂,就像塘里的残荷。整个画面有种孤清可怜的感觉,很符合落难公主被幽禁冷宫的想象,但事实上她的眼神平静,根本没有这些多余的情绪。

“明天我就要登基了。”白千军走到她的身前,居高临下看着她,眼神里却满是宠溺与疼爱的情绪。

“恭喜师兄。”白早抬起头来,看着他微笑说道。

白千军眼里的那些情绪早已消失,说道:“齐国那边有确切消息。”

听到这句话,白早神情微变,很明显比起秦皇驾崩,改朝换代,她更关心齐国的那件事情。

进入幻境的二十余名问道者,现在已经死了很多,还活着的基本上也都已经确定了身份,只有一茅斋弟子始终没有现身。那位叫做奚一云的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被人发现过,没在幻境里留下任何痕迹,就像是没有来过。

这是童颜最想知道的事情,但直到他被井九杀死、逐出幻境,也没想明白奚一云是如何做到的。

白早也很关心这件事情,让秦国的谍报组织查了很多年,终于在春初的时候查到了一些线索。

“他在这里叫云栖,当年曾经求学于墨公,后来去了齐国学宫,管理典籍,前年开始出来讲学。”

白千军说道:“这些年他没有与外界接触过,只是前段时间收的一个弟子与赵国万松学院的书生有所来往。”

听到讲学二字,白早大概明白了这位一茅斋弟子想怎么做,但还是有很多不解。

“他是如何能把自己的身份隐藏的如此之好?”

白千军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说道:“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白早微怔说道:“你是说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白千军点了点头。

白早有些吃惊,说道:“你确认?”

白千军说道:“我派了七批人去试,确定他真忘了自己的问道者身份,一心只想着救苍生,行大道。”

白早看着琴上的那些弦,沉默不语在幻境里生活的时间太长,被红尘所惑,问道者真有可能忘记所有前尘往事,但奚一云明显不是那种,更像是主动的遗忘,他为何要这样做?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轻声感慨说道:“真是高妙至极。”

白千军也持相同的看法,说道:“应该如何处理?”

“一茅斋的先生们不修道,道心却坚若磐石,难以动摇。”

白早说道:“现在就想办法杀了他,不然日后会是极大的麻烦。”

白千军忽然说道:“我也忘了一些事情,只要不去想,便很自然地忘了,但有些事情不想忘,就忘不了。”

再平静的视线也会被感受到,更何况平静的背后隐藏着热度。

白早没有抬头,说道:“童颜师兄出去了,你怎么看?”

白千军缓缓收回视线,望向池塘上那些并非真实的灯光倒影,声音有些微冷。

“我本来就反对他去楚国都城,师妹你和他都太重视井九了。”

白早淡然说道:“师兄死了,证明井九如我所说值得重视。”

白千军沉默了会儿,说道:“师妹你始终都是对的。”

白早静静看着他的侧脸,说道:“是的,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不妥,一切都在按照你与童颜的想法进行,仙最终会落在我们手里。”

不知何处有夜风穿宫而过,把视线所及之处的灯影搅碎。

白千军静静看着那处,说道:“我只是忽然很想再多忘记一些事情。”

说完这句话,他转身出殿,去准备明日的登基大典。

白早望向水面,没有说话。

她明白他的意思,觉得很没意思。

池塘水面残破的灯影缓缓凑回一处。

她想到楚国那边传的消息。

下了罪己诏后,井九被那位大学士幽禁进了冷宫。

罪己诏肯定不是他自己写的,被幽禁进冷宫倒是他自愿的,就像她一样。

想着这些巧合,白早莞尔一笑,觉得好有意思。

……

……

又过去了五年。

秦国白皇帝行事暴虐,横征暴敛,强命洛西三千豪户入咸阳,一时间怨声载道,旋被镇压,只能道路以目。三万铁骑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如最锋利的剑锋,横扫整个大陆北方,所向无敌,就连那些野蛮部落也畏惧的连连退却。

唯一能与秦国争锋的赵国,偏在这时候遇着了一件大事,他们的皇帝要死了。

这位皇帝陛下英明至极,智慧无双,宽严相济,可惜的就是先天不足,身体太过虚弱,没有子嗣。

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可能便是因为这些问题,赵国朝野间一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皇帝陛下接连颁旨,做出多项人事任免,强力限制缉事厂的权力,大力扶植后党,明显是要对何公公开刀的模样。但不管赵国官员百姓乃至齐国商人如何翘首以待,最终皇帝陛下也没有对何公公动手,甚至依然信任有加,就连喝药也还是只喝何公公亲自熬的药。

殿里的药味要比往年淡了很多,可能是因为窗子都开着,通风良好的缘故。

“张大学士比我们要大五十岁,再怎么能熬,也熬不到二十年后。”皇帝喝完药后苍白的脸色没有任何好转,半倚在榻上,喘了两口气,接着说道:“今后的天下,能对付白皇帝的也只有你了。”

何没有说话,也没有劝陛下好生休息,因为谁都知道陛下已经撑不了几天。

迎着皇帝满是企盼与恳请的眼光,何沉默了会儿,拍了拍他的手背,还是没有说话。

有风从宫外灌进来,随之而入的还有皇后娘娘。

她满脸泪水走到榻前,有些粗暴地挤走何,坐到皇帝身边,牵起了他的手。

何向殿外走去,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幽幽的叹息。

……

……

当天夜里,赵皇便死了。

何亲眼看着他断的气,然后平静地开始布置各项事务,直到忙得差不多,才回自己的房间去睡了半个时辰。

整个过程里,他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没有失礼数的地方。

皇后娘娘让人问过,知道他没有去御花园后沉默良久,竟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失落。

天还没有亮,皇宫内外已经站满了浑身素服的大臣,还有很多大臣按照规矩出城去迎。

河间王世子准备进京继承皇位。

按道理来说,这是五年前已经确定好的事情,世子早就应该以太子之礼养在宫中,今日直接继位就好。但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这个提议没有通过,传闻是因为小何公公不喜欢世子,暗中做了手脚。

时间缓慢地流逝,晨光渐渐照亮宫殿的檐角,然而出城迎驾的官员们还没有回来。

皇城内外的气氛有些压抑紧张。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街上响起蹄声。

快马回报。

然后层层上报。

殿前玉石梯两侧的大臣王公们盯着那位礼部官员,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一般。

那位礼部官员脸色苍白,紧张万分说道:“世子……太子……不……那位不肯走正明门,要走西华门。”

听到这句话,殿前顿时鸦雀无声,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即位走正明门。

皇帝回宫是西华门。

事情很简单,却很重要。

但凡重要的历史时刻,朝廷里总是不会缺少勇于“任事”的官员。

很快殿前的沉默便被打破。

一位翰林站了出来开始引经据典,论证陛下走西华门的正确性。

接着又有数名官员相和。

大功自然要冒大险,但在场的那些真正大人物始终保持着沉默。

官员们辩论的声音渐低,所有视线都望向了一个地方。

那里不是最高处,甚至离玉石梯还有些远,是一片殿角的阴影,有个人站在那片阴影里。

“如果不想走正明门,那就请回吧。”

整个新帝登基的过程里,何只说了这一句话。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

……

(先明确表明态度,大礼议我当然站嘉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