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7.宣政正衙会

大唐官 7.宣政正衙会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云韶听说丈夫居然要弹劾人,还是三位,不由得又是激动也有些担心,当整顿夫君腰带时,就傻乎乎地从后面搂住高岳。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高岳转身,捏捏妻子娇软肉肉的脸蛋,温言道“放心,有叔岳父替我把关。”

云韶走下堂,接过根火把,照着高岳的道路,直送到庭院为止,接着便又重回自己的房间,重新眠觉去。

而旁边拐角厢房里,隔着窗牖,榻上的云和被火光和嘈杂声闹得睡不着,便半起身子,披散秀发,悄然目送父亲和姊夫出去。

此时正是酷暑季节,街道上虽有清晨凉风,但依旧流动着闷热的空气,高岳骑着马,被崔府的仆人牵着,跟在崔宽的马后,二位前后相继,向着东内大明宫而去。

五更时分,天已大亮,大明宫南墙两侧的建福门及望仙门外,常参的文武,是官头攒动,人如沸水,大伙儿都在等待城门大开,是为“待漏”。

高级官员们则在光宅坊太仆寺的闲车坊里等待,诸位都看到,刚刚排挤了崔佑甫的门下侍郎常衮言笑风生,显得格外得意。

其实常衮心中的算盘打得很响:

先前他引荐颜真卿入朝,先让颜当刑部尚书,俄而又让他当吏部尚书,将刘晏送到尚书仆射的位子上闲居,夺了他知三铨的权力;现在又将对自己相位造成威胁的李泌和崔佑甫排挤出去,如此大权在握了。

如今新皇帝对自己也言听计从,他说服丧二十七日那就二十七日,他说叫崔佑甫滚蛋崔就立刻滚蛋。

如此种种,真的会不由自主笑出来呢!

鼓声隆隆,大明宫建福、望仙二门转开,数名监察御史走出,高声唤道“百官就班!”接着监门校尉于戟人仪卫的簇拥下,手持门籍,挨个点名。

“监察御史里行,高岳。”

“在。”高岳在文官班次之末尾,应答说。

而后文武百官顺着弯弯曲曲不断升高的龙尾坡道,行至到含元殿前的通乾、象元二门前立定,文官班次在前,武官班次在后。

于是高岳回头,恰好就能瞧见武官班次的首位,汾阳王郭子仪。

唐朝规定,文官里的常参官每月只要是单日,就要参加朝会;但武官不同,五品上的武官每月五、十一、二十一、二十五共四天参与朝会,三品上的武官还要加三天,即九、十九和二十九日,一个月要朝会七天。

今日是闰五月十九日,武官序列里全是三品官......郭子仪依旧首位,身后站着的是刚刚被逐入朝的李忠臣......须髯皆白的郭子仪,看到高岳,还有些调皮地对他眨眨眼。

那边分立在大殿两边钟楼和鼓楼下的殿中侍御史,正在不断往这里望着,高岳害怕老是回头,会先召来殿院弹劾,便不再望郭子仪,而是端正笔直地站好,闭上双眼,在心中不断演练着操作程序。

随后升殿开始,文官自东宣政门,武官自西宣政门,各自进入,沿着长长的阁道,入正衙“宣政殿”。

最后宣政大殿上,宰相、中书门下两省官员立在香案前,其他文官在殿廷之东,武官在殿廷之西,各自按品秩等次分班站好,每班都以尚书省官员为首。而左右螭头柱下,各有名秉笔的史官负责朝会记录。

郭子仪因是中书令,故而也和常衮、刘晏等一起在香案前。

不久皇帝李适自西序门而出,御扇合拢,遮住他的颜面,直到他坐在御座上后,随着声“开扇”和“文武左右厢平安”的呼喊,御扇打开,皇帝的面容就出现于百官面前。

“升殿!”这时手持笏板的文武百官一批批坐下于各自席上,接下来便是“正衙奏事”的环节。

其实代宗李豫朝,很少在宣政殿举行正衙奏事,有事多与宰相要员于紫宸殿商议,或开“延英召对”,可李适刚登大统,所以宣政殿的常朝制度也就恢复起来。

另外,唐朝宣政殿常朝,文武百官都是坐在席上的,取“坐而论道”之意,这个制度在北宋初被取消,一日上朝时宰相范质坐着说事,赵匡胤就说“朕眼睛昏花,爱卿持书来给我看。”范质刚将文呈上,回来时却发觉坐席已被宦官悄悄撤走,从此北宋官员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百官奏事。”李适望着大殿上密密麻麻的文武臣僚,如此说道。

颜真卿第一个上奏,这位身躯胖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只见他离席出班,站在中央,手持笏板,奏称右银台门大明宫客省,本是用来安置外夷使节、上书言事、待命之人的地方,可代宗之世,这些人累年都得不到合适处分,有不少人居然留在客省达十年,加上他们的奴仆、牲口,每月都靠朝廷度支发钱供养,浪费巨大。

“可遣殿中侍御史前去处理,拘押者无罪的放掉,事情了结的遣送掉,应当得官者叙任合宜的官职,不当得官递送回去继续守选。”御座上的李适口齿清晰,条理严谨。

随后他又问香案前的宰相常衮,冢宰可同意否。

“颜吏尚所言甚为公允,陛下处分合宜,国家之福。”常衮当即回答说。

接着颜真卿又奏了第二事,他态度激动,抨击在京的回纥、粟特胡商,违背禁令,穿华服伪装唐人,长留京师者达数千人,回纥人每月自鸿胪寺、胡商每月自长安、万年二县县廨里领钱粮,月费高达四万贯,胡商又趁机于城内凿坊墙、坏规制,经营市肆、邸舍,收取美利,日益骄纵,更有杀人越货、**我唐妇人的劣行,先前屡治不效。而今请陛下下定决心,遣送回纥、粟特人归国。

李适听到这话后,便再次诚恳征询宰相常衮的意见。

常衮缓步而出,对此事他的意见是:“颜吏尚只见回纥之害,未如大行皇帝通察秋毫,知回纥虽同禽兽,但亦有可用之处。”

御座上的李适,听到常衮这话,手在御座扶手上狠狠抓了下,可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句“哦?”

看见圣主一脸好奇的表情,常衮怡然自得,接下来慢条斯理地说出回纥、胡商的好处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