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8.希烈焚城归

大唐官 18.希烈焚城归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听到翟文挺的这个请求,陈仙奇还有点犹豫,因为其实李希烈在临行前,虽然让他担任申光蔡三州留后,可也对他有着防范之心,只给他五千兵马,其余的兵马分割给了吴氏兄弟,或韩霜露、封有麟、刘戎虚等,所以叫他一下子对其他淮西叛将动手,颇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于是陈仙奇和几位心腹商量:我们先从唐城撤军,回厉乡驻屯,随后派遣使者和高岳、曹王皋等联络,在等到他们的增援承诺后,再伺机反正。

次日,唐城县的城郭上,几名平林子弟忽然举高手里的火把,摇晃着舞动着,仰天长呼不已。

穿着朝服的刘长卿,兴奋地爬上了城墙上,接着极目望去,北面唐城山之上,黎明当中号角声不绝,陈仙奇的人马列成数队,沿着山坳间的通道,绵绵朝着东北方向而离去。

“咕咚”声,刘长卿居然跪在了城头,抬起满是胡渣的脸,热泪直流,双手举高,狠狠抓着天上的朝霞,“随州,我终于保住了!”

竟年的苦战苦熬啊!我的忠义之名,应该会传到圣主的耳朵当中,此后总算能有资格回到京师台省当中,当上南省郎中,下一步就是向中书舍人迈步了。

不久,南城门处驰来一小股骑兵,高声唤到我们是兴元府白草军子弟,请刘使君答话。

刘长卿手凭着女墙,往下望去,“是逸崧的兵马?”

“少尹已进军至唐州桐柏,烦请刘使君出动平林子弟,光复随县和光化县,并和三南行营会集于安陆城。陈仙奇想必已退走,请刘使君不要贻误战机。”

“好,好,这次某的命,总算是逸崧救的。”刘长卿喜悦、激动,声音有点颤抖,冲着城下仰起头的白草军斥候骑兵们说道。

那群骑兵纷纷于马背上抱拳行礼,而后扬起马鞭,又往桐柏方向奔回。

平氏县城废毁的公廨前,高岳提着马鞭立在门首,从唐城县赶来的斥候翻身下马,告诉他:“三南行营已围攻安陆,叛将陈仙奇放弃攻打唐城,退回到厉乡去了。”

“很好,终于确认这个消息了诸位,我们也不用再于此逗留,即刻渡过赭水,去穰县和贾相公会师。”

待到白草军和辎重往西行至穰县时,贾耽、韩潭、韦皋的联军已使用柱腹飞,砸碎了穰县的城楼和城墙,打破了此处,里面驻守的淮西兵和山棚子弟,死的死,降的降。

“封有麟在何处?”贾耽亲自审讯俘虏。

得到的回答是封有麟的人马已退保南阳。

“李希烈呢!”

得到的回答是不得而知。

这时前来会师的高岳便建议贾耽:“相公,当务之急是光复京师,既得穰县,可自西北行军,沿武关道而进,堵截李希烈。”

贾耽点头表示赞同,随即他让杜黄裳和孟草拟捷报,过上津道,飞送奉天城,向皇帝陛下报喜,随即下令,留山南军牙将马归德领三千士卒,屯留穰县,监视南阳地带的叛将封有麟,而自己则领山南主力、奉义军、西山军、白草军,共两万人上下,直驱内乡,进逼商於、蓝田一线,准备围堵剿灭李希烈的军势。

数日内,秋风烈烈,贾耽的大军沿湍水北上,携十日干粮,过楚堰、新城、临湍诸地,接着横渡湍水,望着背靠淅水的内乡而去,“一旦至内乡,继续抢占武关!”

贾耽行动的同时,浑、段秀实、崔宁的大军,也列阵在咸阳城外三十里处,鼓角震天,惊骇着西渭桥屯营的李希烈。

于是李希烈将李元平唤来,很懊丧地对他说道:“当初听你的计策,虽得长安城,然并不长久,天祚依旧在李唐家,如今听天命前我想尽人事投奔李怀光,共保河中府,如何?”

李元平说到:“楚王,朱也好,李怀光也罢,皆不可信任。”

李希烈很焦躁,“悔不早听你的话,返归商州邓州去,却逗扰在长安地界逡巡这么长时间,现在段秀实在前,李晟、贾耽各自抄断后路,为之奈何?”

李元平便说:“楚王可领骡子军急速折返,过蓝田七盘山,和贾耽争武关、内乡。淮西骡子兵素来以骁勇闻名,若击破贾耽,便经由湍水折往南阳,和封有麟将军会合,退保申光蔡之地,如是朝廷随后必专力讨伐河中李怀光,我等便能趁机与朝廷和议罢战,楚王再去除王号,上表臣服朝廷,依托淄青节度使李纳和魏博节度使田悦,周旋盘桓下去。”

听到这个方案,李希烈也只好点头,决定从哪来,再回哪去。

随即李希烈将咸阳的兵垒悉数烧毁,大火绵延十多里,而后一万多淮西骡子兵,首尾滚滚相连,跟着豹尾门枪旗所指的方向,大掠长安城南数个畿县,完全把当初入京时的承诺抛之脑后。

蓝田七盘山岭,峰头聚拢如浪,道路曲折萦回,风雨一连,盘旋的道路上,全是撒开蹄子的骡子,和坐在其上一拐一拐的淮西军骑兵,他们日夜兼程,也在往武关的方向奔去。

可惜李希烈在刚刚到了武关后,就得到消息,贾耽的大军已拨取内乡,横在他和南阳封有麟之间。

况且,贾耽还得到樊泽的援助:先前,樊泽、吴献甫出漫川关,扫清了山阳,并赶赴内乡地带,和贾耽会师。

而今贾耽的兵力近三万。

李希烈又胆怯起来,认为难以和以逸待劳、人数占优的贾耽正面争锋,所以想要绕开内乡,强渡淅川其他渡口,去和封有麟会合。

“楚王既如此想,行动务必要果决,可趁夜出发。”李元平献策说。

可李希烈麾下大部分门枪将、牙将和假子们却不同意,认为武关外,整个丹水河谷至淅水间道路险阻,如果趁夜走危险性太大,不如等天明后,先设虚兵,再领主力渡淅川。

李希烈拗不过,只能答允。

结果天明后,淮宁军才发现,根本不用设虚兵了淅川对面十多里宽的河岸所有渡口,已被贾耽的大军死死控制住,并且还筑起了木栅、营砦,看来已在此恭候多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