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9.我断单于臂

大唐官 19.我断单于臂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一听到高岳和浑来找他,吓得尚结赞收拢了数千残兵,根本不敢守秦州和陇山交界的陇城、清水两县,而是一口气退往瓦亭川西的成纪县宫堡处,不敢接战。

同时尚结赞心有余悸,急忙派飞鸟使去会州,让那里驻防的蕃兵火速通传入盐州地的马重英部:速速退兵,不然你也得深陷险地,匹马不还。

另外尚结赞又让鄯州、岷州、渭州、洮州等地的边军蕃兵,即日起统统赶赴到秦州地界来,要挡住高岳、浑的兵锋。

最后尚结赞还用最十万火急的速度,送信给逻些城的赤松德赞,称自己在华亭惨败,兵马散亡殆尽,希望天神赞普能让青海中道出兵,来当自己的后援,“否则陇右有不守之虞。”

而另外面,耀武扬威的唐军骑兵,驻屯在略阳川和瓦亭川交汇的陇城县一带,在得到五千后继翻山过来的步兵协助下,“横扫鼠穴”,反过手来把西蕃在此地的经营彻底摧毁。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如今高岳真的立马于大陇山,也即是通常所言的“陇首”冈峦处(陇砥便自此处而起),吟诵起他先辈高适壮美的诗歌,当真是非常应景。

自陇首望去,苍天四阔,山河萧索,回头向东,便是泾、陇州郡,陇砥和秦岭宛如两道巨龙,在此分别,一横在京畿和陇右间,一横在京畿于巴蜀间而极目往西,山峦丛林起伏,河渎满布,便是丰饶富庶的陇右,它已然陷没西蕃之手数十年。

现在我高岳,终于登上陇首,鞭指临洮了!

陇城,在汉时即为汉阳,也叫略阳(此地得名源自环绕其南的略阳川,高岳兴元府的兴州,州理所也叫略阳城,和此地不同)后和秦州地区为天水郡,其东北处有所要冲,便是耳熟能详的街泉亭,后在典籍里被简化称呼为“街亭”。

遥想当年,武侯诸葛亮齐集大军于汉中(兴元府)南郑,先派遣赵云、邓芝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扬言取县,吸引曹魏主力的注意力,而诸葛亮自领大军,由汉中西北(即兴元府如今的凤兴二州之地)出发,自武都郡至祁山(位于成州长道县),此即为“出祁山”的由来。诸葛亮出其不意,使得此一带的南安(渭州)、天水(秦州、成州)、安定(泾原二州)三郡震恐不已,官吏不是头像便是往东逃窜,诸葛亮初步实现“平取陇右,再夺长安”的策略。

就在诸葛亮自陇右,沿渭水向长安进军时,街亭的马谡却被曹魏大将张击破,丧失街亭的诸葛亮无法再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只能饮恨而退,首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此后,蜀汉和曹魏,直到姜维北伐时期,依旧沿着陇右和秦岭陈仓、褒斜各要道,展开漫长而激烈的争夺。

昔日的古战场,埋葬了多少英雄梦,如今它就在高岳的眼下,金风烈烈,山河未改。

高岳而今和俱文珍、西门粲,及侍中浑达成协议:不必在乎战争里的道义伦理,彻底扫荡整个陇城县和清水县,来破坏西蕃位于此地的战争潜力。

略阳川四周的田野里,居于此地的汉人百姓,惊讶地望着一队队骑乘着战马、举着长槊而来的唐兵,有的顶戴着圆盔,有的则将头盔系在背后,露出黑色或赤红色的抹额,还有那标志性的发髻。

这是汉人独有的发髻。

“我们唐人从陇山那边翻过来了?”几名老者怔怔地说到,直到清清楚楚看到唐军的旌旗和衣着才敢确认,接着老泪纵横,领着乡民们,对着高岳、浑的马头便拜。

当他们直到来者,一位是凤翔兴元尹兼吏部侍郎,另外一位是河中节度使兼侍中时,无不罗拜在马前大哭起来,称我等土地陷于蕃人之手后,唐人各个为奴,为他们做牛做马,我们在这里巴巴等了一年两年,八年十年,今日才算是将高大尹和浑侍中给盼来了啊!

而后陇城县的汉民们,都围住唐军,连问这次来还走不走?是要在这里设理所,派驻戍兵了吧?是要废蕃历蕃法,兴修驿站学馆,重行唐历唐法的时候了吧?

结果高岳告诉所有的汉民,因为陇山东西的驿道还无法完成,西蕃还占据着以西的鄯州、渭州等重镇,唐家暂时还无法于秦州立足,不过本尹已往朝廷那里送出表章,要在山那边的华亭县设“行秦州”,专设一州,派大军在彼处戍防、营田,归凤翔府,并将陇城、清水二县的汉民,也就是你们这群父老,家家户户全都迁徙到行秦州去,授永业田,并免除所有赋税,

秦州陇城县的百姓们听了他的话,还很愕然:

怎么,这次还是要走啊,不但要走,还要拉着我们一起走。

可秦州的这群汉民一直呆在这桑梓之地,又怎心甘情愿地去陇山东面的华亭去呢?

于是高岳和浑,及所有的唐兵也没时间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

清空带走当地汉民家户里的所有粮食,将略阳川南北两岸的汉民共一千三百多户,统统强制迁徙到山那侧的华亭去,即刻施行至华亭县的每户汉民,可得一年五人份的衣粮安置。

而对于在这里畜牧的西蕃人户,唐军就凶残得多,监军使俱文珍和西门粲联名盖印下令:“蕃人寓兵于人(民,避讳),养马则为战马,养牛则为转输,养子女则为繁衍凶徒,故六军儿郎可尽捕蕃人男女,可尽掳蕃人六畜,务必使其无法蕃息为限。”

此令一下,唐军步兵驻防在街亭各处山峦,而骑兵则分队到处搜捕,没能来得及和尚结赞一起逃往瓦亭川以西去的蕃人、羌人统统遭殃:妇人和小孩被用绳索捆着,和他们家园豢养的牛马羊一道,被唐军牵入营地,按照高岳的打算,随即要带回凤翔、兴元二府里去为奴。

而当唐军骑兵看到,有蕃人庐舍门前竖着黑色旗的,便知道这家便是战死蕃兵的遗属,便不分老幼,统统屠戮于剑下,一时间略阳川至渭水间号哭遍野,头颅滚滚。

在高岳给朝廷的奏疏上,附一张别纸,对皇帝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蕃人家户竖黑旗者,即为蕃语所言之‘玛尼’也,遗属孩童归赞普豢养,入东岱禁兵,未来必为凶徒,臣惮其报复中国,故尽刑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