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9.吴少诚得节

大唐官 9.吴少诚得节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押船的吴少诚麾下对班宏说,之前淮西防秋兵叛乱,皆是吴法超、张崇敬私下串联,被广弘妖僧迷惑所致,现已将逃回的乱兵一并处斩,乞求朝廷谅解另外今陈仙奇已亡故,请朝廷命吴少诚为淮西留后,不日继承旌节,以安申光蔡三州人心。

听到这个要求,班宏心中极恶,他清楚陈仙奇全族已然遇害,按照他曾经出使成德军时那脾气,早就该掀桌子翻脸,然则朝廷现在下达给他的方针是“暂且姑息”,班宏便暗暗调整下呼吸,对淮西朕的来使说:“既然乱兵皆被处决,那么本使也方便回复朝廷了,吴兵马使(吴少诚现在的名义还是淮宁军都知兵马使)请求为留后问题不大,由本使面奏陛下。”

而来使却得寸进尺,声称先前防秋时有兵马使名叫苏浦,在乱兵被镇压后投向朝廷,恐怕他会多嘴多舌,故而请求朝廷将其归还给淮西镇。

现在苏浦已追随高岳在凤翔府,班宏也晓得对方索要他的目的是什么,便断然拒绝说,苏浦已入他镇军府,请吴兵马使勿念。

那来使还要争辩,班宏便直接了当告诉他,朝廷度支司为安抚淮西镇士兵,特让本使押送二十万贯钱来,希望吴少诚以后能继续为朝廷效忠。

这钱也送来了,人事更迭也认可了,淮西镇的几位来郾城的要籍官也没啥好说的,便对班宏说一定一定,这三百六十六颗乱兵首级还请班宏清点。

班宏脸带厌恶地摆摆手,说不用了,“吴兵马使好自为之。”

等到郾城之会过去没半月,京师果然出制文,先授吴少诚为淮宁军留后,随即又没过数日,正是授吴少诚旌节,认可其为检校工部尚书、淮宁军节度使兼蔡州刺史,授吴少阳为检校御史中丞兼淮宁军行军司马、都知兵马使,李元平为检校刑部比部司郎中、淮宁军判官。

消息传来,蔡州军府一片弹冠相庆的景象。

而喜气洋洋的吴少诚,宣布将朝廷送来的二十万贯钱,并军府内积蓄的节度使杂给钱,共三十五万贯,统统赏赐给牙兵、镇兵们,其中牙兵每人十五贯钱,镇兵每人五贯钱。

成千上万的蔡州兵,连带他们的家眷,拜伏在营地军门前,对吴少诚挂出的旌节、牙旗五体投地得了钱的他们正式认可了吴少诚在整个淮西的统治地位。

在这里必须提及的是,吴少诚、吴少阳其实和当初李希烈一样,对淮西镇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户,他们都是安史之乱渡海来内地的平卢军出身,后来才进入到淮西,不过历次叛乱、内讧里淮西镇的平卢子弟已折损殆尽,所以吴少诚收买的军心、人心,实则是申光蔡本地土著的。

也即是说,蔡州地区的“民意代表”,认可了吴少诚,带领他们和朝廷继续对着战。

故而蔡州或者说淮西的割据,实则是地方和唐朝中央的对抗,或者说是申光蔡地区的土著军人集团,和中央的对抗。

不但申光蔡如此,其他割据的方镇,如淄青(平卢军)、魏博(天雄军)、恒冀(成德军)、幽燕(卢龙军)都是如此本质都是汉人为主的地方军事集团,并不存在什么胡化。

是的,也即是陈寅恪在隋唐史稿里极力鼓吹的“胡化”理论,及由此理论衍生出来的唐代方镇“胡化”的说法,一概是伪概念。至于说什么胡化延续到宋朝,浸润在宋朝的军制里,更是无稽之谈。

现在一般认为淮西有胡化现象的,无外乎是说原本镇守北疆的平卢军有胡化,然后平卢军到了淄青、淮西后,将这些地区胡化,稍微审察下就知道这些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平卢军至淄青时,战兵不过两万余,连家眷一起撑死十万人,就这两万人,还要考虑对安史叛军的战斗里因战亡、叛变而损失的,而平卢军当初被李忠臣带去淮西的,仅有五百到一千人而已。

那么申光蔡三州的总人口呢?保守估计也有四十万上下。

也即是说,李希烈反抗朝廷的军队里,只有那千把“假子”算是平卢子弟,其他的全是淮西土著子弟,或自周边州县招募的亡命,现在吴少诚的底盘亦是如此。

一千名所谓“胡化”或“半胡化”的汉兵(平卢军主体依旧是汉人,他们在北疆镇守时到底有多少程度的胡化,无迹可寻,陈寅恪大师根据杜牧给出身范阳的卢秀才所写的一篇碑文,就武断说什么河朔胡化了,汉人里盛行骑射、敢于驰战就是胡化?这种论调就是默认汉人自古无武勇基因,是很要不得,也很不严谨,实际自秦汉时代起,边郡汉人多习骑射,根本是司空见惯事),想要“胡化”四十万汉人,用脚趾头想想也晓得根本不可能,这批人重返淄青、淮西地区,重新被汉化还差不多。

那么蔡州地区,为什么会在唐朝被目为是民风凶悍之地,以至于中后期屡屡反叛朝廷呢?其实很简单,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和颍川地区处于洛阳、南阳、荆襄、淮南等几处富庶之地间,向来就是商贸发达之地,又浸染勇烈剽悍的楚文化,所以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汝南(蔡州)人有轻剽气息,东汉时期因汝南靠近当时政治中心(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枣阳就靠着汝南),所以很重当地吏治,这才文教盛行,称百郡之首。但东汉灭亡后,蔡州地区到隋唐时期,政治地位边缘化,但军事、商业地位却依旧突出,舟车辐辏的同时,滋养大批豪帅、悍卒、大盗,便为难治之地,再加上安史之乱时,淮水流域兵戈酷烈,此后虽设军镇,但节度使向来为武人,最后致使淮西、汴宋直到徐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武器铠甲,有的是出去打劫,有的是防备打劫,山棚满山,**满江,民风日益彪悍。到了宋朝时期,政府依旧认为蔡州虽然土地肥沃,但桀骜习俗却没变化,故而要择选优秀的官员去治理才行,可宋元直到明清时代,非但蔡州,整个江淮地区因战事频繁,民风是越来越尚武轻文了。

所以朱元璋起家时,武将都是淮泗人,文士却大部分都是江浙人,便不难理解了。

莫非朱元璋也是胡化的结果?

故而藩镇割据,还是中央对地方的权力掌控失衡的结果,和胡化与否没任何关系。

就在吴少诚喜气洋洋时,李元平入内,对他献出了自保自固的数条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