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棉布不应求

大唐官 1.棉布不应求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平临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顶 点 X 23 U S

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涛《筹边楼》,筹边楼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时期李德裕出镇西川时于维州所建,其时薛涛已年过花甲

筵席结束,高岳、韦皋是分成两路自鄯城,前往京师的。

韦皋从洮州取道,在夏季的时刻经松州凉爽的高原,接着前往维州无忧城,部署好继续围攻,随即便再前往长安;

而高岳则直接从成州,入河池城,再过兴元府,在那里经界司和整个韬奋学宫、武道学宫内,已经储备好了一批人才,高岳准备将其安置到武州去:毕竟按照他当初和韦皋、西门粲的协商,武州等数个州,马上要并入到兴元府的管辖范围内。等到安排好后,高岳再行骆谷道去长安城。

预计秋八月,便能在大明宫内和皇帝问对。

次日太阳升起后,鄯城衙署前是车水马龙,甲骑如云,牙旗招展,分别簇拥着高岳、韦皋二位戎帅,踏上入京的道路。

临行前,牟迪也来为汲公送行。

“没用的。”当高岳身着好朝服,佩好玉饰和鱼袋后,忽然对牟迪如此说到。

牟迪微微吃了惊,但他很快就明白自己暗中在观察高岳,高岳肯定也在暗中观察着自己牟迪想要做什么,高岳了若指掌。

“汲公何出此言?”即便如此,牟迪还是没忍住,开口发问说。

他有些不甘心,自己的想法忽然遭否定。

“西蕃这样的国家,先前之所以能夸耀一时的武功强盛,不过是趁我唐内乱疲敝罢了,它自身的问题累积得太多,你的期望,本道能够体会,可当问题全都一环扣这一环扑来时,便远不是你所能解决得好的,照搬别人的经验尤其如此。”

说完,看着颓然的牟迪,高岳叹口气,拍拍这位少年赞普的肩膀,语气变得温和,“你会如何选择呢?是冒着无数明暗处的枪矛冷箭,返归到那片高原去,改变那里;还是平心静气,留在凉州潜修佛法,最终得道呢本道觉得,后一种于你比较好。”

随后高岳便踏出了衙署的门。

“塞那累!”这时牟迪的声音,从他背后传来。

塞那累,是西蕃语里“勇敢试一试”的意思。

牟迪已经下定了决心,其实现在西蕃这个国家,在军事上暂时很难再和唐帝国抗衡,但他更关心的是袁同直所言的“国计民生”,只要能也为西蕃找到条新的重生道路,他愿意“试一试”。

此刻,高岳身旁伴同的袁同直,用同情的眼光,看着神色有点倔强的牟迪。

而高岳回头,看着牟迪的眼神中,则有了几分理解,甚至是敬佩。

留刘德室、高固于鄯城处理政、军两方面事务,且神策的威戎军、决胜军和宣威军,都留屯在河陇要道后,接着扈从汲公的队伍,才迤逦在河湟至陇右的大地上,接着进入到成州地界,过了雄伟的祁山,不久即到仇池山,这时整支队伍内,大家的神情都明显开心兴奋起来,“兴元要到了。”

而骑乘在大厘雪上的高岳,看着众人的表情,却有点微妙。

他知道整个幕府,无论是军将、官佐,还是普通的将兵、射士,都已把兴元府当作自己栖身的故里了。

六月末,兴元北郊,至赤崖关密密麻麻的“将兵营坊”,一间间屋舍开始冒出热腾腾的炊烟,高岳带回两个将的将兵们,在大谷场里列好队伍,随即按照簿册,把铠甲、器杖、旗帜和驮马交割送归后,便是“释杖而安”的景象:将兵们,这时都穿着黑色的棉衣,缠着抹额,三三两两,跃下两侧植满树木的大道,沿着土坡,奔了下去,依次来到营坊自家的院落前,和出门来迎的妻儿们相拥在一起。

没有冒烟的院落,则停着棺椁,悲戚的哭声扬起,四周的邻居和军吏也带着哀伤的表情,拱手立在门前,给苦主递送抚恤的钱帛,并帮忙找僧道来做法事。

当经过城北一所棉织作坊时,萧立在门前,专门来迎接汲公。

随后高岳便下了马,要权德舆等幕僚先行,归衙署馆舍去休憩,自己则随萧进入到作坊里。

作坊是座很长的多架房,里面满是羌户女子,数量不下两三百,且各司其职,有摇动纺轮的,有织造布匹的,在院子当间还有负责晾晒和印染的,高岳看着这群忙碌的女子,就好像看到群漂亮的蜘蛛般。

可萧开口就抱怨:“实在是供不应求。”

供不应求除去能表达生产贸易兴隆外,也有另外种意思,便是产能严重不足。

高岳示意:“静之兄但说无妨。”

萧接着就说下去:现在整个天下,对我们兴元棉布的需求非常大,不但行销在西南、西北和京畿地,还往山南东道、荆南、夔府等地销售,其虽和江淮东南的丝绸产业各有目标客户,但基本已取代原来麻布的地位。

需求量大,可兴元府的产能却不足。

即便很多农户、射士、寺庙种棉,凤翔、兴元都种,也即便通过战争得到了一两万羌户女子专司织造,但还是满足不了各道的要求,加盖印章的棉布卷,用犊车或船,运到售卖地后便卖得一空,可还是不够。

这时萧急躁得面色涨红,他对高岳说,逸崧啊,如今河陇地光复了,那里太适宜种植棉花了,马上听说朝廷还要征讨淮西镇是否?如果申光蔡重归版图内,那么原本阻滞的江运重新畅通,便又能把我们兴元和整个东南连接起来,棉布便能往人烟更为稠密的宣歙、江南东西道销售了!

只要那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人能穿棉布,利润简直能上天。

所以萧身为个商人,双手激动到发抖,而他对产能不足的抱怨也由此而来。

“这可不是愚兄一人的抱怨,整个兴元、凤翔棉织商贾们,都是这样的想法:逸崧,你可是两府的大尹,这事你不能不考虑。”

高岳想了想,就对萧先说了一点:“打淮西镇,可是要钱的。”

这时候萧立即拍着胸脯,对高岳低声切切说:“这些商贾,在逸崧你主政的数年内,哪个不发达到家产十万贯往上?在护国寺无尽藏当中,储存的钱帛已有数百万贯,只要逸崧你点头,便可以借贷支为军饷。”

高岳心中笑笑。

试问历史的走向规律,可曾骗过谁?

在产业革新里尝到甜头的商贾们,开始疯狂,公然支持起战争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