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20.杜黄裳出镇

大唐官 20.杜黄裳出镇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北线官军蒙受重大损失,南线也祸不单行。UU小说

原本武昌军已集结于应城,准备进攻淮西劫**盘踞的安陆,可临阵前节度使李兼忽然卒中暴薨,六千武昌军将士顿时群龙无首,在行军司马杨凭和判官柳镇的护持下,虽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可进攻的步伐却由此搁置下来。

见李兼死,鄂岳沔旌节归属尘埃未定,原本准备增援的荆南节度使樊泽,和湖南观察使李巽都只能按兵不动。

凌云栅军营里,白色的帐篷,白色的雪,黑色的土,还有赤红色的血迹:淮西军的骡子列成长队,其上驮载着一具具尸体,正在往郾城的方向行去。

尸体全是淮西方士卒的,这时吴少诚胡须上落满了冰雪渣子,脸色铁青地望着这一幕。

其他淮西的大将,都立在他的身后。

其实先前的恶战,虽然官军损失较大,且营寨被焚毁,往后退了十多里,吴少诚在明面上的战绩比较好看,可己方也实打实战死两千人。

官军的背后,是整个朝廷在提供支持,回血速度很快。

而申光蔡,死了两千精锐,这流出去的血短时间内是很难复原的。

听说,看魏博的田绪不敢有所举动,朝廷还准备把河阳军和义成军给调往淮西战场。

这种力量不对称的压迫,还是让吴少诚非常难受。

但随后帐幕里,李元平却极力建言:“节下,兵道就是虚虚实实,欺瞒奸诈,官军战死的数目,我们便鼓吹为一万,己方阵殁的我们便缩小为五百。”

“然后呢?今日胜,死两千;明日胜,再死两千。然后淮南、鄂岳、河阳等军再围攻而来,我蔡州就再也不会有搏战之兵了。”吴少诚大为不满。

李元平便献策:“只要将这些数目给宣扬出去,说凌云栅之战,我淮宁军大捷。到时候自然会有人,会替我们发话的,且看朝廷态度。”

听到这话,吴少诚皱着眉头思索会儿,便点点了头。

此刻,帐幕外一处鹿角后,吴少阳立在隐蔽处,他对面正是吴少诚的家奴鲜于熊儿。

“依你看,这仗有无胜算?”熊儿询问吴少阳说。

吴少阳默然不言。

虽然他在之前还属于主战派,可谁料到战局越来越扩大,朝廷的态度也愈发强硬。

原本吴少阳想得是,对朝廷官军取得一场局部性的胜利,便逼迫其和谈,让渡给淮西更大的权益。

以前各方镇如此对朝廷,很少有失算的时候,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可此时不同往日,朝廷拥有强大的机动预备军力,源源不断地来到淮西周边,而主持军政的宰相手腕也非常强力:打总体战,淮西其实根本不可能善终。

最后,吴少阳摇摇头,低声对鲜于熊儿说了些什么......

大明宫金銮殿,四周林苑满是银色霜雪,皇帝坐在有些阴冷的东堂中,靴子里的脚趾因为冷不断蜷缩着,口中哈着白色的雾气,面前堆满了奏疏。

陆贽和杜黄裳便坐在对面,侧边则是翰林学士韦执谊、李吉甫、卫次公。

淮西方放出消息来:

吴少诚大犒军士,宣布于凌云栅阵斩官军逾万,官军败退数十里,缴获辎重甲仗不计其数,己方仅伤亡五百。

面对此消息,皇帝先有点慌神,为什么损失会如此惨重?

于时魏博的田绪忽然让人入京奏事,要为中介,调停朝廷和淮西的战火,而淄青的李师古,甚至成德王武俊也都应声附和,请皇帝以天下苍生为念,只要吴少诚肯上表请罪,便宽宥淮西。

而宣武李万荣也不甘寂寞,又对监军使俱文珍表态,说神威、神策等京军不堪战,杜亚的东都防御兵又是羸弱之众,岂识兵革?不妨整个北线战事,让我来都统好了高堂老便在寿春节制各方。

御史台的侍御史穆赞为首,也向大明宫呈递奏疏,言自从淮西战事以来,已近一年,每月消耗钱帛六七十万贯,不妨停战,给百姓以休养生息。

对此皇帝也有些六神无主。

“朕欲任命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自州境征集一万丁口,随时补充前线神威、神策军的损失,何如?”焦急下,皇帝又有点想直接干涉指挥了。

陆贽便说:“汝州本就处在前线,当地百姓负担军营转输已是非常困苦,户口不过数万,却要征集丁口一万,岂能忍受?再者,这些丁口本是农人,素来不习阵法战斗,猝然补入行伍,即使不临阵逃亡,也要被蔡寇杀伤,贻害士气。”

被陆贽否决后,皇帝有点不悦,便问那官军损失这么大,怎么办?

“所谓损失一万,不过是蔡寇说辞。各军节度使和监军使确切的造册还未呈交上来,陛下不用自乱阵脚。”陆贽倒是很镇静,“前线战机瞬息万变,陛下居于紫宸当中,万众仰望,应更加持重才是。”

这时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吉甫,说:“不如授权东都留守杜亚,征募陕虢都畿的山棚,先得三千权益兵,整补各营损失。”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杜黄裳说:“高中郎居东都,官军便节节胜利;高中郎离东都,前往淮南,官军便运转不利。”

一听这话,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摇头不言。

接着杜黄裳便说:“臣黄裳观淮西战阵,除陈许忠武军曲环外,其他多是客军,各自不过三五千人,独战绝非吴少诚敌手,可联合起来又无权威坐镇,协同不力,故而屡屡为蔡寇所乘。”

“那须得一大臣宿老前往。”皇帝回答说。

想来想去,也只有杜黄裳符合这个条件。

于是皇帝答应即刻出制文,让杜黄裳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担当东都、陈许、陕虢、河阳、郑滑等道的统制,前往监察军阵,不过皇帝又害怕高岳不满,便又委托韦执谊额外写份制文,向高岳解释此事。

这时杜黄裳、陆贽、李吉甫等,都是坚决的削藩派,便齐齐请求皇帝,坚决不能和淮西和议停战,应当下定决心,彻底征剿蔡寇,重振朝廷纲纪,让其他方镇自此识得王法到底为何物。

“朕用高岳、陆九、杜黄裳,何忧蔡寇不平?猜度最多不过半载,蔡州吴少诚必定授首伏法!”此刻皇帝的胆子又壮起来,正襟危坐,如此保证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