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6.中流卅万户

大唐官 6.中流卅万户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钱和布帛赏赐给了京城的神威军,还有外镇的神策军,而军卒们很快就拿到长安及周围市集上去消费,这钱还是在京师内转通,并未有出境的损失,长安的物价也愈发稳定起来,皇帝觉得积压在心头多日的阴云,须臾流散!

接着当皇帝听说高岳用“楮币便换”,不用携带大批铜钱、布帛,便可完成赋税转输后,更是啧啧称赞不已,特意将裴延龄唤来,说你们户部不可以搞这个兑换的质库,要多学习学习高郎在扬州的经验嘛。uu234uu234

裴延龄只觉得脸皮好像被千万根荆刺猛扎,只能讪笑不已,想要说也说不出个道理来。

于是皇帝看着他的眼神,不由得带着点鄙夷和失望,接着就自顾自说起来:户部不做,朕的大盈琼林要做,可以让霍忠唐把宫内织染和宝器送出去卖,再将各地官庄所得的实物土产运到京师来卖,两下里就用类似高郎的楮币来互兑,多么方便,朕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过呢?

“虽然朕的诗作的比高郎要强很多,可高郎对钱的领悟,让朕惭愧不如,谢谢刘晏,还能给我唐留下这么个青出于蓝的生徒!”

“陛下果然聪明,臣愚见,冒死进言,既然用楮币便换如此快捷,陛下不妨下令,在兑换时每一贯钱里抽取三十文为便换钱,这样......”

就在裴延龄还以为皇帝会夸赞自己生财有术时,皇帝却嘲笑他说:“你若在楮币便换里抽钱,那何人还敢来用,楮币不就等于废纸了?依朕的看法,不但不能抽钱,反倒应该规定官员百姓,送钱来质库的,还得给他些息钱,这样库内的实钱才会越来越多,楮币才真正值钱。裴卿啊你就替朕做些内库国库转运的勾当罢了,真正的经世事务,你不懂。”

气得裴延龄归宅后,写了封信,把扬子留后王海朝好一顿臭骂,权作无能发泄。

而皇帝则特意读了下淮南进奏院的邸报,内里刊登高岳编练武毅军的实际计划,才明白高岳根本没有想要组建什么“七万师徒”的庞大军队,而是武毅牙军一万八千加淮南镇戍军八千而已,实际兵额相比淮南以前,还减少了九千,于是对高岳的倾慕犹胜昔日。

这时候皇帝又后悔,把李送到润州去,还保留镇海军。

但箭已离弦,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把苦和愧疚隐埋在心底深处......

等到九月,船队返归扬州后,下船的商贾们从质库里领取到了钱帛。

但这些钱帛,也是在淮南九州内流通,或相当部分被商贾携带,去了周边藩道贸易,一时间淮南和汴宋、徐泗、襄邓、宣润间,及其内部的水陆商路大大兴盛起来,光是扬子白沙税场,短短两个月就收取埭程钱二千贯。

而单单寿春城北门及船官湖的集市,税务在两个月内也抽取到九百贯钱。

缓解钱荒,物价均衡,贸易发达,百姓、商贾和官府都能得到利益。

更为神奇的是,淮南的钱和货物都充裕了,百姓偷偷私铸的现象果然也大为减少了,于是高岳特意出了告示,表示每年官府愿拿出十万贯开元好钱,回收同样额度的恶钱回炉重造,百姓拿着恶钱趋之若鹜,同样各处草市、墟集则开始拒收恶钱来。

现在的趋势是良币驱逐劣币。

非但如此,正在光州打画经界的柳宗元,还听说蔡州被籍没的无主田地价钱“趋暖”,许多商贾愿意让节度使高岳用地来抵债,高岳光是现阶段卖地就已“偿还”了六十万贯的债务。

由是精明的高岳,趁机将其他的无主地给圈起来,等着已经买地的商贾,来蔡州建邸舍、堆栈、店铺,再伺机将剩下的地继续往上抬价售卖。

扬州蜀冈子城的军府里,高岳背着手,江都令韩愈像个学生般跟在其后,虽然他应该在江都县廨里视事的,不过如今两税已完,农人闲下来的同时他也闲下来,便经常来到此,伴随高岳左右。

韩愈和薛涛完婚,高岳也仿效剑南节度使韦皋,从自己的杂用钱里支出两百贯来,又让妻子送彩缯二十匹,权作给韩愈夫妻的赠礼。

这时候韩愈明白,高岳是真的对自己好,不由得隐隐有感觉:高卫公,是不是把我视为子弟,将来要把衣钵传递于我?

就像他和刘晏那样。

“退之,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算得?”

“是这样的,原本我淮南镇有官健两万,屯于扬州城,又有团结子弟一万五千,大部屯在寿州和楚州,官健每年支衣粮及赏设钱合计每人约二十八贯,团结只有身粮和酱菜钱,每人每年约十二贯钱。如是原本淮南的军资耗费,应为七十四万贯上下。现如今卫公您革新军制,武毅三军合计一万八千将兵,每人每年置办兵杖、甲胄,外加衣粮赏设,约四十五贯,而后镇戍军八千,每人每年二十贯钱。”韩愈心算了番后,报出数字说,“那么军资耗费,是九十七万贯......”

高岳有点沉重地点点头,对韩愈说,我虽销去九千兵,然则实际负担却加了二十多万贯。

这多出来的钱,要是加税,摊到百姓头上,淮南每户多缴半贯钱也就够了但本道不忍心做这样的事,好在今年圣主眷顾体恤,只要我们上供三十万贯,又能多留四十万贯下来,而原本的债务我用蔡州地抵充几近一半,剩下的我再想办法。故而当务之急,便是打画好经界,均衡好赋税,括出隐户和隐田来,那样增收二十多万贯并不在话下。

韩愈想了想,就说:“也即是说,淮南九州的砧基簿一旦造好,税额也就能确定下来,便不用再量出制入,而是可以量入为出了!”

高岳颔首,说砧基簿就等于是淮南的国计簿,一旦完备,就能真实按照财产多寡定好人户的等级,本道准备分为七等,前二等为豪强形势户级,中三等为中流户级,下二等为贫户级。届时能免贫户税钱,分摊入豪强户中,当然豪强户也能出代役钱,让贫户去应付力役。这样受益最大的,应该是中流户。此外,税额稳定下来,量入为出,便可改变两税法下,陆九所说的百姓税负“只加不除”的恶劣现象,也能涵养大批中流户的财力不流失。

“本道的目标是,淮南三年后,‘中流三十万户’!”对韩愈,高岳说出自己宏伟的理政策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