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6.擅杀刘德信

大唐官 6.擅杀刘德信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接着高岳见到,韩派遣的是其弟韩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马燧的代理人则是其兄马炫。

崔宁派来的,则是其幼子崔蠡。

李抱真派来的,是幕僚兼大将贾林。

李勉派遣来的,是掌书记袁高。

其他地方节度使也都派来了商议的代表,并且都给皇帝的行在带来的礼物各种金银财宝,全被李适下令堆在钟楼下的回廊处,由宦官马承倩登记在簿。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有无僚佐至此?”皇帝让身边的中使如此询问了两次。

可堂上无人应答。

李适冷冷地笑了笑。

“洋、利、商、金四州盐铁转运使刘晏有无僚佐至此?”

堂上也无人应答。

皇帝欠欠身,刚准备传西蕃使者区颊赞登堂时,却自外走来名官员,自称是李晟的使者。

此使者正是李晟的女婿张,他在拜谒皇帝后,额外献上了份表章,口称死罪。

李晟先是恭贺皇帝,称叛军在他至潼关后,丢弃了同华二州,开始缩回长安城中,此外李怀光、李希烈、李忠臣和朱四贼似乎开始内讧,朱据长安的皇城、宫城和大明宫,设门禁不让李怀光进入,李怀光大怒,屯兵于城阳,扼蒲津渡,似乎准备回河中;而李希烈返归了咸阳旧城,也不进长安城,而是据西渭桥,往南掠武功、周至等县,好像也在首鼠两端臣晟已统率诸神策行营,进抵东渭桥处。

听到这些后,皇帝露出了欣慰笑容。

而当李晟此表章的后面内容在大堂上宣布后,所有的臣僚,包括皇帝在内,却旋其面目,莫不震骇。

李晟在表章里指责原本统诸行营的神策兵马使刘德信,军无纪律,故而已将其斩杀,并其营众辎重!

“刘德信有何罪过?”对此,皇帝都难以置信。

原本尚可孤、骆元光等神策将们,公推的都畿行营都统是刘德信。

结果李晟领神策河朔行营到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刘德信。

这到底是为何啊?

张便向皇帝,也在堂上诸位臣子的面前,公布了刘德信的四大罪状:

刘德信所率神策行营里的子弟多为市井之徒,毫无军纪,动辄掠夺沿途墟集,此其一也;

刘德信领军过沙苑、大荔时,曾盗取此地牧监里的五百匹国马,此其二也;

在之前刘德信与叛军作战,多次败战,此其三也;

先前,刘德信来见李晟时,礼仪不备,傲慢无状,此其四也。

听完这四个理由后,大臣们更是面面相觑。

出征前,李晟和刘德信都是兵马使,挂着的也都是御史中丞的宪衔,理应平起平坐的,刘德信来见李晟还要备什么礼仪呢?再者,刘德信取沙苑的马匹,当然是为了增强队伍战斗力,之前刘德信并没有传来败战的消息,反倒是一路从潼关打到了渭水桥附近,这......

就在颜真卿准备说话时,皇帝却悠悠开口:

“子曰,何以为身,曰恭敬忠信而已,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合于众,信则人信之。刘德信犯先贤之诫,不可深责合川郡王也。”

“圣主英明!”张急忙伏身,大呼谢恩。

而后皇帝二话不说,便授李晟检校工部尚书、京畿关东神策行营都统节度使,此后东南江淮财赋,分四成沿漕运至东渭桥,由李晟全权处理。

得到如此满意的处置,张才起身入列,和其他节度使的使者并肩而坐。

“武人跋扈,何分忠逆。”众人当中,只有郑没好气地低声说了句。

高岳和韦皋却始终波澜不惊。

这时皇帝示意,阶上的中使便传唤起来:

之前在奉天城馆驿里等候的西蕃臣子区颊赞,穿着窄袖礼服,在崔汉衡、韦伦的伴同下,直入到堂内,接着向唐家天子拜舞。

高岳看见,区颊赞的胳膊上是银饰金的“章饰”,这种东西类似唐朝的告身,代表的是这位于西蕃帝国里的品秩,以瑟瑟最上,金次之,银饰金再次之。

区颊赞的汉话倒是挺流利,他当着诸位的面,公布了赞普的条件:

希望与唐家立盟,并刻碑划分边界;

立盟后,大论尚结赞愿出河陇地的两万精锐,助唐家平叛;

自此唐蕃永不开战,结为盟好。

“诸卿可就此言事。”皇帝便要求大臣讨论。

果然如李适所预料,大堂果然爆发激烈的争执。

翰林学士姜公辅、陆贽力主借兵,陆贽说如今回纥与河朔态度暧昧,不可引其入京畿,而西蕃则不同,不但可以让西蕃兵收复长安,还可在其助力下平河中、武关道等地。

另外陆贽又请皇帝下罪己诏,以安抚河朔和淄青等方镇,赦免它们,让它们重新安宁。

而同样是翰林学士中的吴通玄、吴通微,则强硬反对借兵,称西蕃之言不足采信,陛下可于奉天城集四方勤王军和财赋,自己收复京师。

卫次公在其中是沉默派。

很快争论自翰林学士,延及到随驾臣子中。

樊泽、刘从一等附和借兵主张。

而萧复、颜真卿是极力反对借兵的。

萧昕在其中是沉默派。

于是难以持衡的皇帝,便又让节度使的使者们来“投票”(他们都带来了各方镇、行营的态度):

李晟表示可以借兵;

张延赏表示可以借兵;

马燧表示可以借兵;

东川节度使吴冕表示可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贾耽也表示可以。

灵武的崔宁、中原的李勉和泽潞的李抱真,态度中立,表示一切听朝廷的。

只有韩则呈交份激烈的表章,称绝不可以向西蕃借兵;

这样看来,韩是少数派。

其实前面的讨论都是废话和程序,关键是地方实力派的想法。既然大部分节度使都赞同向西蕃借兵,李适也找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他本人也想早些平定这场叛乱,以求回驾京师,便开口准备定论。

谁想这时又是萧昕开口:“陛下可稍待,泾原、凤翔段成公,四州转运使刘士安,苏州刺史杜君卿,杭州刺史李少源尚未有所表态。”

“要等?”皇帝有点不太高兴,其中种种朕早已和姜公辅、陆贽日夜推演,早点定下来不是很好嘛,何必拖延!

而这时候,高岳忽然起身,接着手捧笏板,转正后对皇帝说:“南省吏部头司郎中臣岳,有商量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