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7.天汉平蔡湖

大唐官 7.天汉平蔡湖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雨中,高岳望着汉水尽头处的盖笼山,也对刘德室的问题陷于沉思。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良久,他对刘德室说:“芳斋,此事马上回府去再细细商议。”

到了入夜后,黑漆漆的空中,雨还在不断落下,军府官舍当中,高岳、刘德室正擎着烛火,在一堆图纸、卷宗前研究马上船场和湖堰的建筑问题,及整个兴元府的营田。

玉箫、阿霓,乃至芝蕙、阿措都已睡了。

现在对大渚河的船场而言,它的规制早就烂熟在高岳的心中。

高岳指着兴元府城图,对刘德室娓娓道来:

“军府城垣往南濒靠汉水,马上我准备将临水的城墙往后移一里半,随后再沿城西南扩建个子城,使其临大渚河的船场、湖堰,接着在子城头筑大望楼。”

接着高岳对刘德室解释说,先前巡府城时,察觉临汉水的城墙多有塌毁后修补的痕迹,知道每到汉水涨溢时,都会浸润冲坏兴元府也即是原本南郑城的南墙。

所以高岳计划把南城墙后移,以免河川的冲击,另外也可有更多空间,沿着汉水多形成几座码头,增加货运量。

至于西南的子城,一来是看护船场和人工湖堰的农田,二来也是为了巩固城防所需。

子城望楼的名字高岳想好了,“天汉楼”。

天汉,乃是汉中的源头名称,也是萧何曾对汉高祖刘邦所言的名字,更是大汉王朝的前身。

而天汉楼所俯瞰的湖堰,高岳也想好了名字,“平蔡湖”。

没错,他就是要以兴元府为依托,经略完善后,和韦皋、贾耽,及朝廷中原的方镇联手,歼灭踏平淮西镇。

然后谈到了整个兴元府的营田,刘德室便指着图纸言道:

整个兴元府和洋州,农耕条件比泾原强太多。兴元本身的廉水,有数处堰,府西的勉县,有黄沙屯,是昔日诸葛武侯北伐营田处;而府东的城固则有水河,不但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水运木材前去锻冶。而洋州也同样有溢水和傥水,是个不大不小的粮食出产地。

“那这样的话,兴元府供五万军都不成问题,可户口怎么如此少,赋税如此差?”高岳皱眉起来。

刘德室就拍拍卷宗文簿解释说,兴元在秦汉时代都是富饶代名词,其几乎和蜀地平起平坐,皆为天府。可到了我唐后,反倒滞后起来,先前贾公为节度使坐镇梁州时,因忙着和梁崇义、李希烈周旋,也顾不上民生。

再加上各堰年久失修,水渠壅塞,百姓没能力组织,官府又无暇顾及,自然户口不殷,赋税不盛。

高岳表示赞同,称芳斋兄的吏练越来越熟练了,原州行在和兴元府庶务都在依仗你啊!

还没等刘德室谦虚时,高岳就瞬间下一个话题,芳斋方才所言的数县水利,大多为民田、职田所密布占据,我白草军的军屯?

刘德室便微微叹口气,说我读过兴元府掌故,府北的褒城县,本有汉萧何所筑的山河堰,使得其直到赤崖关处都能屯田,诸葛武侯北伐时,大将赵云及监军邓芝,一戍赤崖关,一于赤崖下督营田,每次见面还要攀爬峰顶。

可现在因山河堰荒废,使得那一片皆为“渍地”,百姓都不会去那里种庄稼。

渍地,也就是盐碱地。

看来想要开展营田,也不能像昔日百里城那会儿,随便开到处皆是的荒地,只能在山河堰到赤崖关这带的渍地上打主意。

“这个问题,马上我会专门写信去咨询明玄法师。”高岳心想,百里城还有个阿兰陀寺为自己后援呢!

当务之急,还是船场。

有了航线和船,自然有一切。

当然,话题还是回到下午时刘德室所言的,劳役问题。

高岳明白,赋税和劳役,是封建社会民众肩上最沉重的两大负担,可两者不同处在于,赋税让百姓困,而劳役则直接让百姓亡。

试想下,你是个封建社会的农民,种田的同时承受赋税,年景好政治清明时还能有节余,情况严重时大不了抛荒跑路,去当浮浪人,不到绝境也死不了人;可劳役则不同,每年都有固定时间,你要无偿为官府或宫廷筑墙、修宫室、送军粮、修堤堰,一旦条件恶劣些,那真的要大把大把死人的。

后来统治者也相出折衷办法,起码在唐朝时,无外乎两种办法:

将户口按资产分等,富户输钱帛代役,贫户出役得酬劳;

用军队来服劳役,这在唐朝中后期比较普遍,比如高岳修筑百里城,用的就是士兵,后来到了大宋朝,这种情况就更普遍。

可如今,白草军肩负保护上津道及汉水的职责,而三州的州兵即团结子弟,又要保护各州的城池、巡院,虽然高岳通过各种手段,弄到不少工匠,可也需要大批的劳役即“功”,来让天汉楼、平蔡湖,乃至其后水利整修的蓝图从无到有、一一实现。

不过对劳役的使用,高岳一定要慎之又慎,兴元府毕竟是个年轻的“大唐直辖市”,他若是处理不当,就会有民怨沸腾的危险。

毕竟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死人真的不要太容易,社会结构也不要太脆弱。

“将兴元府的户,分为九等,前六等出米、绢、钱代替劳役,后三等免两税钱,出劳役,劳役本身可得酬劳。”高岳如此说道,接着他想想,“然后大渚河旁侧,立食棚和宿棚,保障民夫们的吃穿住宿。待到农忙时节结束,就立刻开始工程。”

当夜,研究了好长时间,最后高岳才就寝。

推开扇门时,云韶和竟儿早已睡熟好久......

结果次日,高岳刚刚坐衙,就有来自襄阳的驿信发至,高岳急忙拆开阅读。

里面贾耽称,上津道的情况有变!

什么!

再往下读时,原来是韩的进奉船现在已过鄂州,到了襄阳城,可韩也是比较谨慎的,他要求随船的僚佐在到襄阳城后,先发数艘轻船溯汉水而上,见上津道的“路况”如何。

结果得到的结果是,暂时倒没有山棚或**的威胁,可上津到郧乡间有险滩阻隔,大规模的船队通过,怕是会有相当部分倾覆(贾耽先前走时,所乘的船只不多,其麾下的队伍大多走的是陆路),韩的押运官不敢冒险,要贾耽和高岳尽快加以解决,开辟陆路。

否则,韩也只能把船和粮食运到襄阳城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