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卫公结队法

大唐官 1.卫公结队法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白居易《思子台有感》,很明显白居易认为巫蛊之祸,主要责任在于听信谗言的汉武帝。

“这新的营伍法,便叫卫公结队法!”

其实说是革新,勿宁说是复古。

高岳复的,正是唐朝开国初年李卫公李靖的营伍法,他称之为“卫公结队法”。

为什么军制会有复古这种说法?因高岳在研读前代的兵书,及李靖和唐太宗的问对后,觉得自商周时代起,直到唐朝时期,乃至就他所了解的宋明等后来的朝代,甚至近代的湘军等,虽然武器不断在革新变化,可军伍法则相对却是恒定的。

古今的名将粗分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天生性的,没办法这样的人就是为战争为生的,他所指挥的战争往往是艺术;也有种,则是缜密性的,他擅长的就是不断汲取、改进,这类人指挥的战争往往是科学。

高岳毫无疑问属于后者,穿越前他出身文科,并未受过军事科班训练,穿越后他也是科举进士起家,属文臣集团。

但文臣也有文臣的好处,那就是更善于学习和总结。

兵书当中高岳很推崇诸葛武侯的模式,和对方所创制的“八阵图”。

八阵图,并不是小说家言里那个神秘兮兮的“**阵”,它其实是诸葛亮一套苦心积累摸索出来的军制诸葛亮把旧的左右前后中的“五军模式“,革新为八中阵一余奇的“九军模式”,按照李靖的说法,诸葛亮八阵的原理可以上溯到黄帝时代的“丘井之法”。

所谓的“丘井之法”即是通常所说的井田制,它最早创设出来,不单单是一种田制,也是种军制。“井”这个字,恰好把土地割分为九块,而这九块土地对于军队而言便是“立阵”之所,其中前、后、左、右、中叫“阵地”,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为“闲地”。最初的布阵之数覆盖了五处阵地,这即是五军模式,而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军事家,会用阵队将闲地占满,这便变化为“八军”(八阵)而主帅则掌握余下的一军居中,此军名为“余奇”,这余奇即是后世通常所说的预备队,所以诸葛亮的八阵,其实加一起是九军。

诸葛亮以八阵图训练蜀汉军队,教以正、奇之法,变化无穷(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八阵图,就是打仗把队伍列成八卦形状,其实这是误解,八阵涵盖行军、守御、进攻等各种作战形态)很快就将蜀军教习为“节制之兵”。何谓节制之兵,按李靖所言,平庸的将领统率节制之兵,也能取得胜利,纵使失利也不会大败;而优秀的将领统率无制之兵,也会回天乏术,并且一旦失利就是惨败的结局。

后来李靖把诸葛亮的八阵图,改造为自己的“六花阵”,其实说白了就是诸葛亮严格按照“井”字形,把四正(阵地)和四角(闲地)全占满,而李靖则是让六个方阵同时占正、角之地,然后每个方阵取一部形成“余奇”归中央的主帅掌控,其中方阵李靖称其为“正”,而余奇李靖称其为“圆”,总体呈内圆外方,宛若花瓣,所以叫做“六花阵”,李靖曾把三万唐兵分为六大阵,每大阵五千人,每五千人又分为左右厢共六个小阵,六个大阵分别操练驻营、方、圆、曲、直、锐六种阵形,须臾便练为精锐之师。

现在高岳所期望的,正是要把白草军教习为诸葛亮、李靖所认同的“节制之兵”。

如今我唐的军队不是数量少,而是太没节制,所以和外敌对战,往往败多胜少。

现在高岳先遵照皇帝先前的廷议,将兵和射士统归白草军编制,但平日驻屯却有明确的区分。

如果说将兵是“合营”,集中定居在兴元府城旁,那么射士便是“散屯”,即分散驻扎于军屯、烽堠要道和各军城处,军屯主要有洋州月河谷,兴元府黄泥河、山河堰,军城为兴州略阳,凤州河池,及洋州利州等府衙要冲所在。

在射士的编制上,高岳撤销了原本在百里城的“屯队制”,要求射士和将兵同样实行“结队法”:

队法不太同于伍法,兴元府模仿的队法源自李靖以三兵为“火”,三火九兵为“枝”,而后五枝四十五兵为“队”,也叫“撞”。

火有火头,枝有枝头,至于每撞则额外设立五名基层军官:撞头一人,押尾一人,旗头一人,兼旗两人,合在一起共是五十名官兵,这和后代的三三制颇有类似之处。

每一火共用一炉灶,每一枝共用一营幕(营帐),配一十驮马。每次立营时,除去枝头外,五名基层军官各监管一枝。

教习、列阵、作战时,撞便是最基层的编制,撞头立在最前,旗头次于其后,再往后兼旗分立左右,四十五名士兵按七、八、九、十、十一的数目分为五行,押尾一人执长刀于后监督军纪,遇士兵畏缩、不遵号令等情况,有权斩之。(1)

当然对于射士来说,他们虽遵行的是结队法,可半农半兵的身份也决定了,结队法实际也等于他们平日里屯田时的编制,三兵便是三户(在兴元府,士兵和家属住在一起),共同负责一片田地,共享兴元府提供的农具、军器,和平时共同耕织,战时互相帮衬。农忙时为农,追集出征时为兵。

“撞”(队)这种单位再往上亦可变化无穷,高岳在和高固商议后,把白草军简化为将、部、营三层作战编制(2)。

一营共九撞,合计四百五十官兵,设营将;

一部为三营,合计一千三百五十官兵,设门枪将;

一将为二部,合计二千七百官兵,设门枪兵马使。

全白草军步卒共有五将十部三十营二百七十撞,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人,布阵时八部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占据四正四角,分别由左军门枪兵马使、右军门枪兵马使、前军门枪兵马使、后军门枪兵马使统之中军门枪兵马使所领的两部兵,为“余奇之兵”,居于中央,归中军门枪兵马使高固指挥。

此外又有骑兵共三营,分为“战骑营”、“游骑营”和“陷骑营”,归明怀义、米原、沙通分别统带。骡军也有两营,归徐泗、朱博统带白草军马兵和骡子兵,共两千两百五十人。

余下还有五营,高岳统一设为“飞山五营”,是白草军里的兵组织,负责定放、拽索,让郭再贞统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