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6.利权重归一

大唐官 6.利权重归一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看皇帝发作,高岳、韦皋知道对方在气头上,便静默坐在原地,也不说话。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朕要你们即刻出兵。高岳你白草军出骆谷道,担当朕的后拒,神策右大营和殿后神威军朕亲自校阅。韦皋你奉义军出一万五千,沿江而下,和荆南的曹王皋相汇合,给韩压力。”皇帝继续不断咕噜着,然后他忽然仰起脸来,好像刚想到什么似的,“韩的弟弟韩洄,还在金商当防御使,怎能容忍?即刻罢免,外放为果州刺史。韩的儿子韩皋,尚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外放为道州司马......”

等到皇帝也累了闭口后,李泌才微微睁开双眼,说了句:“陛下,神策和神威军的将士们都等着渭口运来的米呢,否则陛下还得差遣人去兴元和西川和籴。”

听到这话,皇帝脸色难堪极了,他喘息着站起来,握紧拳头,环视四周,郑、陆贽、卫次公、于公异等翰林学士莫不垂下头来。

皇帝摆摆手,只留下高岳、韦皋和李泌三人。

接着高岳见到,皇帝用手指着自己,“高三你说!现在这局面,分明是韩欺朕太甚。”

高岳清楚,为今之计,只能解开中央和东南利权之争这个疙瘩,才能将问题处理好。

可高岳也不慌张,他缓缓询问皇帝:“陛下,判度支崔造、判盐铁包佶,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冷哼声,拂动衣袖,言下之意这些还需高三你来问朕。

然则高岳又问了遍。

皇帝最后不耐烦地说:“度支司和盐铁转运使分掌天下财赋,这点朕可以接受。但,韩身为镇海军节度使,他来当这个江淮盐铁转运使,便等于整个东南利权归了镇海军掌握,朝廷岂能容忍?”

“那陛下的意思是,希望镇海军和盐铁转运使职务分割开来。”高岳说。

皇帝唔了声。

“可韩不从,故而陛下便让户部侍郎判度支崔造,和盐铁判使包佶,并带齐抗齐映,去削夺韩的权力。”

“有何不对吗?”皇帝摊手,理直气壮,心想这些套路昔日在奉天城里,高三你不是全清楚的吗。

“可如今漕运长纲船的发运印,全在韩手里,他若是扣船不发,光在尚书省设个判度支和判盐铁,有什么用呢?不过徒有虚名而已。”高岳这句话,狠狠刺了皇帝脸皮下,但也说到问题的本核所在。

皇帝气得眉眼都快要挤在一起,转身继续指高岳,“高三,当初你不早说!”

“臣岳也是刚刚想到。”高岳推得一干二净。

这时韦皋进前,对皇帝建言说:“陛下,韩非有谋逆之心,不过和陛下间有些小误会,只要将其消释,这天下不还是陛下的天下吗?”

“可朕的目标......”皇帝表示苦闷。

“陛下且听臣岳一席话,此事必然迎刃而解。”高岳见皇帝松动,便立即要提出解决方案。

皇帝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高卿但言无妨。

“其实陛下想要将判度支和盐铁转运使的权力统一收归朝廷,这件事也非常简单。”

“你说什么?”皇帝不相信,朕和崔造、张延赏等日夜谋划这么久,非但没能制压住韩,反倒让他气焰更加嚣张,你高岳来这里后,就能有办法解决好?顿了顿,他还是说:“高卿有何良策,请益。”

高岳便拱起衣袖,声音洪亮地回荡在紫宸殿中,“请陛下不要再削弱韩的江淮盐铁转运使权力,而是将判度支权力一并交给韩,让韩......”

“该死,瞧瞧你说了些什么!”高岳的话还没说完,皇帝就怒不可遏,直接挽起衣袖,露出青筋凸起的拳头手腕,踏步上前,作势要猛殴高岳。

李泌和韦皋急忙欠身,准备拦腰把雷霆震怒的皇帝控制住。

那边高岳不慌不忙地倒退半步,继续合袖躬身,“陛下日思夜想的不就是把度支司和盐铁转运合一,重归尚书省掌握吗?现在能够做到这点的绝非崔造、包佶,而只有南阳公韩。”

“韩掌了东南利权还不够,高三你还要鼓动朕把度支司利权给他,你这混蛋,负朕何深!”皇帝张牙舞爪。

“陛下只要以韩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兼判度支、盐铁转运,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东西财赋不还是归于尚书省了吗?为何要听张延赏、崔造的,去和韩敌对呢?”高岳大声连问三个问题。

皇帝当即愣在原地。

为什么,高三说的这个解决方案,居然是该死的正确的!

以前张延赏和崔造,都是让朕去夺韩的利权;如反其道行之,朕现在以韩为宰相主持中书门下,兼掌国计的话,那么原来的目标不也一样实现了吗?

听到这里,皇帝差点没噗一口呕血:朕,以前都在干什么!

这时紫宸殿的气氛异常微妙,忽然李泌哈哈大笑起来,拍拍脑壳,“陛下啊,我们都僵化在固有的念头里,执着表象,不及其里,按照逸崧这样一说,果然茅塞顿开......”

“不行。”皇帝涨红脸,不知道是羞愧,还是内疚,“朕曾答应过先生,要让先生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的。”

李泌轻轻绕了下白色拂尘,接着对皇帝低头说道,“中书侍郎也好,门下侍郎也罢,本山人早不以此为执念,陛下完全可便宜处事,只求天下太平,臣便仿汉留侯张良云游修道去了。”

唉,这李泌就是李泌,高风亮节。

“请圣主可韩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这会儿,高岳和韦皋齐齐上前,请求皇帝道。

可皇帝依旧震怒不从,“你俩给朕听着,韩此次窘迫朕太过,朕今日就算在紫宸殿亲自披挂,仗剑驾车,领神策、神威子弟西出厮杀,也绝不会给韩下这道白麻制文......”

数日后,陕州奔腾的三门峡前,韩俯身在地,来自宫中的敕使展开了白麻,大声宣读了皇帝授韩中书侍郎的制文。

如今韩不但入政事堂,和张延赏并肩为中书侍郎,执掌国均。皇帝还让他同判度支、判盐铁,并晋爵位为晋国公。

志得意满的韩大喜,随即下令火速发长纲船,把百多万石的米粮送抵京师东渭桥,“随后由本相亲自勾当度支。”

而后韩领五千镇海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至京城外的灞桥驿。

很快,刚刚为相的韩,毫不客气地开展了轮“秋风扫落叶”的人事变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