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7.退之进兴元

大唐官 7.退之进兴元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一听三百段彩缯,韩愈又惊又喜。

其实倔强的韩愈也明白,他家现在不要说和冒称的“昌黎韩”相比,就算和普通的世家较起来,也已没落不堪,唯一的资产也就是叔父韩云卿在宣州曾购置的一所田庄而已,故而当韩会死后,他和寡嫂便离开家乡河南道的河阳,居住在宣州,整个老韩家都依靠这田庄度日。

韩愈的三个兄长又全都过世,一大批侄子侄女,还有两个寡嫂,及各家原本的老仆,林林总总几十号人,韩愈虽然年轻,但也是推卸不掉的“家主”,责任就在他稚嫩的肩上。

所以韩愈刻苦攻读,为了不单单是光耀门楣,也不单单是为了报答寡嫂的恩德,更是为了让老韩家存续下来!

“我不能死,更不能失败。”

当他背着寒酸而敝陋的行囊,离开宣州,取得解状,准备前往河中府干谒浑时,走到半路上川资就已殆尽,饿得倒在树下,他嘴角吐着酸水,望着天上的星辰,如此想到。

半乞讨状态下,他是先去老家河阳,靠还在世的亲戚朋友,又凑了点粮食和钱帛,才挨到了河中府。

但最终这次春闱,他没死,但却失败了。

放榜后,他抱着满是补丁的行囊,呆坐在长安邸舍的门前头,望着袅袅的灶烟,完全不知道下顿何处着落。

礼部侍郎并知贡举的高郢恰好骑马自坊门前过,认得他,想了想,就对他说,河中的浑侍中有书来,郎君何不去拜谒刚刚归京的兴元尹高岳?这位最喜赈济有才的士子(武元衡了解下),圣眷又隆,镇守方岳,乃朝廷柱石,郎君如去,必有所得,我看郎君虽有才,但火候未到,也许高岳就是你命中贵人。

原本韩愈正好准备去投奔回家守选的武元衡,他也听说武元衡之所以能一举在先前东都春闱里告捷,正是有高岳通榜。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叩了宣平坊高宅的朱门。

出乎意料的好,这位贵人果然大手笔,一开口就给阿嫂三百段丝帛。

三百段,就算在盛产丝绸的宣州,也值得七百贯钱,足够宣州田庄好几年的收入了!

可高岳也说了,要条件,要回报。

韩愈诚惶诚恐,说不知有什么可以为大尹做的。

可高岳嘴角笑起来,反问说最近本人是京师舆论的漩涡中心,不晓得韩郎君如何看我?

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情绪驱使,韩愈脱口就说,我看高大尹并非“权蟊”,而是“权门”。

另外听闻高大尹于西北佞佛,此绝非正途,佛法自西而来,乃是狄夷之法,实不足取......

“佛法如何,此非郎君所能言之也。”高岳忽然说道。

这下韩愈才猛然醒转过来,察觉到自己失言,吓得急忙捧起衣袖,忙不迭地道歉。

“那郎君是否愿为权门门生呢?”高岳接下来倒也不以为意,径自问到。

韩愈即刻满脸痛苦的表情......

高岳见他纯直得可爱,就站起身来,一手抚着颔下胡须,又问说,你觉得门生和座主该是什么关系?

韩愈便如实说到,“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是故布衣之士,虽甚贱而不谄;王公大人,虽甚贵而不骄。”

还没讲完,高岳笑起来,“所以布衣和王公间,时势相须,先后相资,是不是?”

韩愈大惊,接着忙说确实如此。

“好啊,请郎君为我写文,广我高岳声誉。这便是我的条件。”

“绝不敢有任何推辞。”

可高岳紧接着说:“公楚兄言郎君火候未到,实在是真知灼见,不妨郎君随我入兴元如何?”

“......”韩愈目瞪口呆高岳这个权门新贵,终于要对我下手了吗?

谁想高岳竖起三根手指,对他说,三年,只要三年后,韩郎君能在那年应春闱的话,我许你为状头,然后过天子制举,瞬间舍田亩而就官俸,五六年即可缓登公卿行列,又如何?

心中,高岳已决意要把韩愈,当作自己革新科举制度的一面旗帜,一面鼍鼓。

为此养着他又何妨,更何况韩愈写文章确实有理论家的水平。

看韩愈还在原地发愣,高岳就叹息声说,“不晓得韩郎君愿意不愿意,入我这个佞佛的权门处呢?”

“愈愿伴在大尹左右,规劝大尹尽早远离释门。”韩愈没想多久,就立即请求说。

高岳没忍住,又笑了出来。

数日后都亭驿,高岳携带着检校御史大夫的委任制文,向兴元府出发,驿站内前来送行的官员、文人不计其数,各个都是名气震动京城的人物,韩愈穿着新被赠予的衣衫,跟在高岳的身边。

“小友,河阳韩退之。”高岳气定神闲地在各位面前,介绍了韩愈。

“久闻令名。”无数脸都晃在韩愈面前,对他毕恭毕敬地施礼。

惊得韩愈团团回礼......

最终韩愈还是跟着高岳去了兴元府,当然高岳也不会将他安置在官舍里,而是在洋州的兴道县给他找了所田庄,每月都给他米,并给他纸笔,还有衣帛相赠,韩愈非常感激,暂时也没想任何规劝高大尹远离释教的想法,而是继续精研读书,并给在远在宣州的阿嫂郑氏写信,称自己在兴元府有贵人大尹照顾,一切都好。

韩愈的书信,和三百段彩缯一齐,载在自兴元府进发的帆船,沿着涌着波浪的汉川,准备入长江,再转运到宣城地界。

兴元军府官舍里,高岳从携带的竹笼当中,取出朵干花来,亲手别在笑吟吟的云韶发髻上,抱歉地说:“七百里驿路,实在没法让这兴唐寺白牡丹仍旧含着露珠来,只能让宅第里懂得做干花的家仆妻女帮忙,不晓得阿霓喜欢不?”

云韶还保持少女时代的娇羞,未曾变过,“何日才能回长安,与卿卿一道游曲江、赏兴唐寺牡丹呢?”

高岳有些遗憾,便告诉云韶,马上要移镇凤翔了。

此刻,韦驮天走入进来,对高岳汇报说,宣州那边送来的,主人你说要给彩鸾炼师的东西,已随着船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