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6.保卫百井戍

大唐官 16.保卫百井戍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八月第三日,金明道十余姓六府党项,共计三万骑的兵马如潮水般自土门各个山谷倾巢而出,进逼对其西侧对其造成严重威胁的百井戍。

此刻百井戍已齐备木栅和土垒,屯守的军马只有两百人是正规定武军士卒,其他千余羌兵义大部分是数黟、白马两族的,还有少部分则是党项司氏家族的残党。

自壁垒所在的山岭往下望去,各个方面都是围攻而来的六府党项士兵,人马满山满谷,喧嚣得如同海潮般,震撼着守军的神经。

司波大野披着犀甲,头颅四面的须发全都髡干净,腮帮和耳根还留着剃刀的新鲜疤痕,顶正中央留着数绺头发,按照鲜卑式样绞成冲天小辫,看到其下如云的战阵,是血气翻涌,带刀持弓,走来走去,大声呼喝鼓舞着族人,说要杀泥香王子为阿父报仇。

在中央台地竖起的烽燧下,定武军三衙虞侯周子平则很平静地立在苇草堆前,指令手下点起烽火,火焰和烟雾升腾,滚滚而起。

司波大野回头看着他,很好奇这位为什么能气定神闲。

他也知晓,唐军的援兵正在路上。然而百井戍直到白豹川间,多为丘陵山地,且泥香王子还有打援的队伍。更让人不安的是,这里只有一千二百名守军,而敌人则接近三万!

能不能坚守到唐军主力到来,这是司波大野最害怕的事。

哄叫声震天动地,六府党项各蕃落,之间根本没什么配合,也谈不上什么战术,反正就是对面铜锹山上泥香王子挥动下青色的令旗(就是这面令旗,也是泥香王子在先前偷偷从庆州商人那里买来的),成千上万的羌人,纷纷舍弃马匹,背着箭囊,从百井戍山脚下的各个方向,蜂拥着仰攻上来!

百井戍头道木栅的各处缝隙后,树黟、白马两族的义从们,很冷酷地给自己角弓上弦,接着从身下的泥地抽出箭支,在火堆上掠下,一支接着一支地射出去,无数用鹿角和兽骨削成的箭簇挟着劲风,不断命中前赴后继的六府党项。

六府党项的壮丁缺乏铠甲,绝大部分人都披着皮裘而已,从百井戍上射下的利箭,轻易贯穿他们的四肢、胸膛、脑门,蹿出殷红的血,丧失性命的就颓然倒在山坡的草丛里,或者翻滚下去,受伤的则抱着创口,躲在岩石后拔出匕首来,惨叫着企图从那里挖出箭簇来。

这种箭簇事前插在土中,一旦被射中,即便当时不死,很快创伤就能形成严重而可怕的腐坏,受此折磨而死去要比头颅坠地痛苦得多。

很快攻山的六府党项,也开始重重叠叠,或立或跪,用手中的角弓,对着唐军和义从所在的木栅、土垒对着射箭,弓弦弹动的声响如同骤雨般,“激射之矢,宛若飞虻,覆盖苍穹”。

烟火和飞矢交错当中的百井戍,依旧在不屈地抵御。

长城岭某处山谷间,高岳的另外位传令司虞侯李宪,引着七骑游奕,在看到百井戍升起的烽火后,便急忙上马,扬鞭飞驰,往芳池的方向而去。

他原本就潜藏在附近,和周子平遥相呼应,看到烽火就得奔去报警。

这三衙当中的传令司,是高岳多次和西蕃交手后,从西蕃的“笼官制度”当中汲取经验,模仿设置的。

西蕃的笼官,其实便是驿长,和平时期负责送信或驿站所在地的治安,战时则负责参谋乃至带兵作战。因他们都是管理驿站的,故而对所在地的风土地理都非常熟悉,一旦有战事,便能很好地发挥火线传递情报,奇袭渗透的任务。

高岳便建起李宪、周子平所在的传令司,要他们发挥和西蕃笼官相同的联络、巡哨、警备等职责,游走于战地、仆从蕃落间,锻炼自己的蕃语和羌语,并不断汲取增强军务经验。

白豹川西南三十里处的马铺寨,李宪迎面瞧见滚滚而来的定武军第二将八个足编的营,由兵马使程俊仁统带,他们手持长、团牌、镗钯、神雷火箭,严格按照李卫公兵法里规定的“险阻行军”的队法,按幢队列成双排,蜿蜒自山岭间而出。

等到步军全都出来后,立马在旁侧的李宪,才看到其旁侧的山岗里忽然出现一营骑兵,看来是预先设伏好的,给步军大队保障侧翼的。

这营骑兵,正是徐泗的骡子营,共八百多士兵,还是骑乘着高头骡子,携带柄手弩,前手的全都仿造正规骑兵,更换上了马叉这次徐泗终于得偿所愿,高岳让他伴同程俊仁去攻白豹川,不用再当预备队了。

“节下果然妙算,让我等来白豹川,一为占据地利,二为驰援可能遭到叛羌围攻的百井戍。”兵马使程俊仁及徐泗,在继续簇拥着一辆辆战车往前行进的队伍旁边,对前来报警的李宪说到。

李宪就询问程俊仁马上该如何?

“本兵马使的这一将兵马,先进抵百井戍南的长城岭立砦,和周子平成掎角声援之势,而后淇侯的大队主力即将到来,继续夺占白豹川不变。”程俊仁大声回答。

李宪便自领四骑,再往庆州城方向而去,通知后继的兵马;同时让其余的三骑,分别驰往怀安、芳池、洛源、方渠等各处羌屯,号召他们出更多的城傍义从来百井戍参加战斗。

大约两个时辰后,大顺川边的草野处,定武军第二将共八营的兵马,和三四千名来此阻截的六府党项撞上。

尘土飞扬,党项的骑兵们都在草野上疾驰盘绕着,时聚时散,许多人的秃发迎风飘荡,发出各种各样挑衅的号叫。

白于山地带游牧的党项羌人,大多身材高大魁梧,骑术和箭术都相当了得,而他们对面正在变换队形的定武军士卒,大部分身躯要矮小得多,可这群唐兵肩上却扛着极长的几近十多尺的长,很娴熟地从行军的纵队模式,转换为接战的横队,这让党项们惊骇不已。

唐军的大阵,由纵变为横,似乎就是一瞬间的事,非常魔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