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飞越三十年 > 第1196章 三北水系

飞越三十年 第1196章 三北水系

作者:大茶碗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6:02 来源:笔趣阁

“倒也是,美国总统背后就是财团,特别是军火商的话话权很重。”王真直接就点头了,接着另几个老头也表示没错。

这个叫c4的东西,说白了没什么太大的用途除了地面作战,对付坦克之类的,那现在中国周边还有这样的对手吗?

有!

谁?

老毛子!

“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让他们送给我们用?”

“可以试下。”李建国笑道,“说不定还真的愿意呢!省点是点。”

“如果这样的话,之前提到那个从印度进口牛,就可以分散到这些地区养殖了吧?”王真突然又问道。

李建国点点头:“应该是吧,但这里没说,我想是因为这是两个互补的计划,并不是前提,...”

他看看大家:“牛进不来,湖也可以造,湖造不起来,牛也可以进,不是互为前提的。”

大家点点头,这就对了,一鸣小同志做事考虑都很周到,未虑胜先虑败。

在计划上前之前,李一鸣都没有拿到内地具体的地形资料,这个方案也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

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周正回来提议全面防震的那个事没被通过,也和这个计划不冲突。这孩子提了那么多计划,没说一个计划一定要通过,但每一个都是能增强国力的大工程,结合起来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由此看来,这其实也是个考试,看你们有没有这种眼光,能不能做得及格。

每一个计划,都会安排一个专门的小组,抽调最合适的人员去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里头精减掉原来的一些人员,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当然,听起来还是不错的,这河道被截断成为了一级级的台阶湖面,这有啥不好想像的,无非是工程怎么开展而已。

“还有什么?”

“这个是关于三北的,......”李建国拿起又一份资料。

大家表情又变得认真,李一鸣上午传过来好多带密码的资料,解密,打印,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听李建国来读。

之前已经听到了调水的方案,那简直是磅礴大气到没边,利用天气,利用山形地势,然后又在河上搞运道,在山上造湖,把河水调来调去,这个叫千岛湖。

就算是他们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见识过很多想法,听到这些也不由为之动容,因为可行!

现在又来了,三北!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

这片地区仅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初,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

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有669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

为什么环境这么恶劣?

因为这三北的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地面缺少植被。

没有植被,水土流失,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千米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这简直就是心腹之患。

为了应对这条河,还有专门的黄委会,每年都要消耗无数的资源在上头,现在大家都不会只说资金了,定在脑子里挂在嘴边的全是资源这个词,你号召老百姓都干活,就算大家都不拿钱,那也是付了资源的。

为了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央七九年开始搞三北防护林,因为条件所限,搞的是民办国助,显然这对不上李一鸣的胃口。

“建议方案是,东北也采取填湖方岸,调配黑龙江、松辽河水系分布,在冬季前建设一些储水小工程,南线引海水进沙漠造咸水湖,进而影响周边环境。”

李建国念得时候声音都有点抖,这小子,引海水过来,这不是更盐碱化?这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

但大家都盯着,李建国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读:

“以长城为运输线,从山海关直接抽取海水,在高处修水池,沿线修水渠,括号......”

李建国抬眼迅速看了下,“水渠内放养海藻。”

“海藻能除盐吗?”有人忍不住就问。

“海藻不能除盐,但可以增加水体中的生物量,这个可以增加沙漠的土壤营养。”李建国接着念完这句,大家不说话了,等他继续。

“低往高运水用风力传动,高往低自然流,参见之前计划。应该是那个用风车带动运水的办法。”李建国解释了句。

大家点点头,这又是一个让老天爷帮着做事的大动作,长城东边山海关,一路绵延倒是真的几乎把整个三北都挡到了北面。

北边的那个方案之前提及过,因为冬天有北冰洋下来的水汽,这些都会变成雪落在大地上,及时地存起来,足够当年的建设,但南线居然要用海水来弄这个实在有点不好懂!

“中东那边海边好像绿化也不行啊!”纪朋飞嘀咕了句,他是忍不住,生怕李一鸣只是想当然。

老头子们都点头,没错,不是有水就可以让这地方绿起来的,肯定还有别的。

“初步单个咸水湖面积控制在一万平方米以内,容积不超过五千立方,每两个湖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公里。”

“很浅啊...”又有人嘀咕,按这么算,这所谓的湖均深都不到半米。

“水体周边可种植芦苇等耐盐碱作物,外围也以植草为主。平时要挖掉**沙体加深容积,这些富咸砂子用于当地建筑材料。另外,从江西取毛竹,去青,用于湖边地下埋管。毛竹经水泡,晒干,表面去青,有过滤盐份作用,也可以直接当水管用,植物种在它边上。”

李建国放下资料,“我读完了......”

“听懂了。”

陈去点点头,看看大家:“这是考虑到挖湖的工程量,一开始没法动作太大,然后慢慢挖深。应该就是一百米见方的一小片地方,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存得住水,也可能一下去就没了。”

“那就得知道哪些地方本身就是地势低的,不然这点水怎么够,他有没有说每天从海里抽多少水上来?”

水少的话都不够蒸发的,这也是李建国下意识的想法,感觉那像是杯水车薪。

“没有,...”李建国叹了口气,整个方案里头就是这个不太好理解,这个不像是之前说的那些。

长城多宽来着?

你弄这些水池水渠感觉也就是市里比较粗的水管吧。

“从山海关弄水还不如从......海河调水,那毕竟还是淡水。”陈去看看李建国,“你说呢?”

“我也觉得奇怪,虽然说长城本身算是个交通工程,在这上面改造施工对别的地方没影响,取水在老龙头,但海水还是......”

“他是不是想顺便晒盐啊?”有人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