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从同福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三章:元符万宁宫

从同福开始 第三百一十三章:元符万宁宫

作者:钟山散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5:10:55 来源:笔趣阁

茅山,海拔三百多米,南北约长十公里,东西约宽五公里,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是一座道教名山,乃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山上景点众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其上九霄万福宫雄居,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茅山的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二百五十七处,有房屋五千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

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

而方阳此行,却是前往位于茅山积金峰半山腰的元符万宁宫。

此宫,乃是南茅山弟子,平日里早晚课所在之地,同时也是现在南茅山的主宫,办事之处。

至于那因三茅真君飞升所建,位于大茅峰峰顶的九霄万福宫,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平常茅山诸事也不再其内处理。

渐渐演变,现在倒成了茅山弟子潜修所在。

站于茅山之下,方阳抬头看着山上在阳光照耀下,烁烁生辉的元符万宁宫蓝色屋顶,一笑,抬步,往被笼罩在淡淡云雾中的元符万宁宫行去。

刚走没多久,却见一小道士自前方蜿蜒的石阶上迎面走来。

见此。

方阳身子动了动,往石阶一旁让了让,准备让这小道士先过去。

哪知,这小道士走到方阳身前后,却是站住不动,好奇的打量着方阳,等见得方阳疑惑的目光后,他似才醒悟自己动作无礼,忙对方阳做了个道稽:“茅山后学小道,见过前辈!”

闻言。

一甩手中拂尘,方阳同样做了个道稽:“无量天尊!”

说完,方阳便静静地看着这小道士,现在,若他还不知道这小道士是为他而来,那他真的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微微抬头,与方阳目光略一接触立马躲开,这小道士忙用带着一丝紧张的语气快速说着:“前辈大驾茅山,实乃是我茅山之幸!晚辈受掌教法旨,前来恭迎前辈上山!”

说完,这小道士也不管方阳听见没有,直接一回身,忙往山上走去。

实在是他现在太紧张了,一时之间也管不得什么礼数不礼数,谁让他在下山迎接的时候,掌教还特意嘱咐他要恭谨以待,说前来的前辈乃是真人境的高手。

若是他不知道方阳的实力还好说。

现在,让他一个连法力都没修出的小道童,面对一个真人境的真修,他又怎么能不紧张。

一笑,见得小道士紧张的样子,方阳摇了摇头,也没有多做责怪,跟着他往山上行去。

片刻。

走到蜿蜒石阶的尽头,首先印入眼帘的乃是元符万宁宫的第一层广场,睹星门广场。

睹星门亦称石碑坊,原是宫内道士观星望气之处。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元末,高七点五米,宽二十一点八米,石质建造,分左中右三门,正门横额上刻“睹星门”三个红色大字,门之四根青石云头盘龙柱,其中两根为宋代原雕,两根是元代石雕,门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蓝色正楷大字,每字大约一米见方,苍劲有力,端庄清秀,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于雍正六年五月朔旦所书,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与石刻艺术,是茅山道教历史文物。

过睹星门,拾阶而上为灵官殿,殿额石上书刻“敕赐元符万宁宫”七字,门前两侧各置石狮一尊,左雌右雄,虽残缺不全,但极古朴自然。

此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正中供奉王灵官塑像,王灵官塑像东西分别供奉南斗星君与北斗星君塑像,近殿门左右祀青龙、白虎两神塑像;殿之四周供奉道教所信奉的六十星宿神塑像,像高两米多,均为坐式,有文、有武、有喜、有怒、有观、有望、有思、有想,尊尊形态不同,个个神情各异,皆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每位神像手中均持一物,或刀、或枪、或剑、或琴、或镜、或宝、或笔……这些法特都是每位本命星宿神历史地位及其法力的象征。

而此刻,在这灵官殿的正门前方,至前往后,众多身穿道袍的道士,呈一锥形,排列整齐。

在众道士的最前方,站着一位头挽道髻,身穿宽大蓝色道袍,手持一把白须拂尘,颌下留着三缕长须的干瘦老道士。

一到殿前。

那一直领着方阳前来的小道士,当即快步上前,到得那老道士身前,恭敬的行了一礼:“见过掌教真人!”

闻言。

老道士的目光自方阳身上移开,看了眼身前的小道士后,点了点头,示意他退下后,便复又将目光看向方阳。

对视片刻。

老道士一笑,上前几步,做了个道稽:“贫道虚静,添为茅山掌教!真人当面,却未曾远迎,还望真人见谅!”

“虚静掌教客气了!”

方阳见此一笑,拱手回了一礼。

看着虚静,方阳想到自己在乾城的时候,还在玉灵子面前冒充过他的弟子,还是首席!现在,当面见得,那怎么也得给自己这便宜师父一个面子。

不过,方阳对玉灵子的胡言乱语中,有一点倒是没骗他,那就是这茅山现任掌教,竟然真的只是一个入道境的修士。

修为只与九叔相当。

大教掌教,不说其修为要是教中最高之人,但至少也要是顶尖的一批。

而从这一点出发,光看这茅山掌教的修为只有入道境,就知道现在茅山修为顶尖的一批应该也只有入道境,摇摇头,由此可见现在修道界的没落了。

见得方阳摇头,虚静眉头微躇,不知道是何事引得方阳摇头。

但却没有多想,这来者是客,更别说来的乃是一位真人了,就在这门口说话,却未免显得无礼。

伸手,往灵官殿一引:“真人,还请入内说话!”

点点头,跟着虚静掌教,方阳自挡在灵官殿门口的众道士让出的通道中入内。

一进大殿。

虚静并未第一时间请方阳入座,而是回身遣散了被他召集来,摆出大阵仗迎接方阳的众道士,现在,既然已经给足了方阳面子,证明了茅山对他这位真人到来的尊重,那接下来,有些事情却是不能被众道士听见。

故此,遣散他们,关上大门。

立马,大殿内光线一暗。

回身,看着方阳,这虚静立马躬身一礼:“敢问前辈,可是我茅山一脉?”

“正是~!”

闻言,方阳想了想后,还是承认了下来。

其实,在他来茅山的路上,他就在犹豫是要以茅山一脉的身份面对茅山众人,还是用其余门派的身份。

后来,他想到自己修习了茅山法术,且这次来茅山也有事要办,还要茅山众人配合,还是说自己是茅山一脉来的方便,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见方阳承认,虚静脸色顿时一阵潮红,显出兴奋之意。

见此,方阳忙问道:“虚静掌教,你这是?”

“贫道失礼了!”

闻言,平复了激动兴奋的心绪后,明显比刚才对方阳要热情许多的虚静,开口,“真人既是茅山一脉,为何到得现在才上山,而不早回宗门啊!”

“难道各支脉弟子都需要回茅山一趟?我怎么不知道茅山有这条规定?”

“不是不是,真人误会了!”

见方阳误会了自己的话,虚静立马摆了摆手,“真人不知,我茅山虽并无这条规定,但最近我却是命人带了口信去各支脉,要他们若是有真人存在,请真人务必来茅山一趟!这条口信下发已经一月有余,而真人您是第一个回宗门的真人!”

一愣,方阳看着虚静,心中暗道自己在九叔那怎么不知道有这条口信?

难道是因为九叔住的远,一月时间还未曾送到?

可是不应该啊,这茅山里九叔所在虽远,可一月时间的话足够送信了!

但紧接着,方阳却是暗道自己糊涂,这茅山支脉众多,就算身为茅山掌教的虚静也必定不能全部掌握各支脉所在,遗漏一些人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九叔,恐怕就是虚静不知道的茅山支脉弟子。

如此,这才没有将口信送到。

见得方阳思考,虚静眉头一皱:“真人难道不是因为我的口信,才上山的?”

摇摇头,方阳说道:“贫道却是从未收到过掌教的口信,而至于我这次上山,却是有事相求!”

闻言。

虚静一愣之下,立马便对方阳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刚开始,他还以为方阳是因为收到他的口信前来茅山,这才在方阳说自己是茅山一脉的时候,没对方阳的身份产生怀疑,甚至还兴奋无比。

现在,听方阳所说,他不是收到口信前来,而是有事相求,那这就不得不让他重新审视方阳,以免茅山混入心怀不轨之徒。

可就在他怀疑方阳茅山弟子身份的时候,他又想到在方阳刚上山的时候,从九霄万福宫处传来的祖师口讯,言说有茅山遗落在外的真人前来,要他好生迎接。

如此,他才摆出了那般大的迎接阵仗,而这,也是他刚开始对方阳身份不怀疑的其中一个原因。

看了方阳半晌后,虚静一方面是绝对相信祖师的判断,认为方阳就是茅山弟子。

可另一方面,他心中对方阳的怀疑却是怎么也没法减少,毕竟,他这命人带口信,请诸脉真人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而此事关系到茅山的存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这事是祖师判断失误,方阳不是茅山弟子,而是心怀不轨之徒,那……

想到此处。

心忧方阳身份真伪,心绪烦躁的虚静,一咬牙,既然这人是祖师认定的茅山弟子,那就交给祖师去判断,想必祖师总比他一个入道境的判断准确的多。

且方阳身为真人,叫他出手验证一个真人,他却是心中忐忑,生怕惹恼了方阳;且就算他敢出手验证,他却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被方阳施展手段欺瞒过去,得出一个假结论。

故此。

“真人请随我来!”

一拱手,既然已经决定交给祖师来亲自验证方阳的身份,这虚静也不拖沓,直接行礼后,带着方阳就前往山顶的九霄万福宫。

穿过灵官殿,出灵官殿后门,上越二十余级台阶即至碑亭,碑亭后为万寿台,又称彰台。

台以青石砌筑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中路未设上下台阶,台阶而从东南角上至西北角下,因原为宋元时传为帝王和太后启建‘金道场’拜章上表之圣地,故中路不设台阶,意即中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其它臣民只能从两侧行走。

台上正中建造石坊一座,曰‘三天门’,门高六米多,宽两米,门头以上共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形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沿、脊俱全的石雕门顶;两旁古柱高达六点五米,共分五级,一级门柱,高三点四米;二级立体盘龙柱,高一点五米;三级立体八节石墩,高零点四米;四级莲花石座,高零点四米;五级为两石柱顶巅一对高零点八米,左右相对而视的雄雌石雕坐狮。

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两侧石柱石刻对联云:‘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

门之背面横额上刻‘万寿台’三字,左右石柱石刻对联曰:‘翠岳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整个台坊建筑浑然一体,雕工精细,古朴大方,是茅山历史上重要的道教建筑物之一。

三天门左为勉斋道院,院内建有黄鹤楼、东岳殿、斋堂、伙房、道舍、库房等;

下三天门,上越四十九级石阶到达太极广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太极池。池底为黑白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池内有喷泉。《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教认为‘道’涵阴阳,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

‘道’分而为阴阳,阴阳冲和之气,生成万物。阴阳二鱼目为白黑二只硕大的石球,石球在眼窝喷泉水流作用力下滚动,栩栩如生,实物演示了老子“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的思想。

太极池东西两侧各钟亭和鼓亭。

过太极池,迎面是九龙御道,尽头乃是拱形门头,上方‘老君殿’三个大字跃入眼帘,两边楹联颇有气势:‘九峰苍翠隐太极,一篇道德藏玄机’。沿两侧石阶攀登,即达圣像底坐神台。神台建筑呈八角形,暗合道教八卦,高五米。内奉老子神像制作样本,四周绘以神仙壁画。

出神台,便是老君广场。老君广场四周石栏雕祥云仙鹤。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子像身后贴山壁而建的一百二十米东西文化长廊。

长廊分彩绘、石刻、壁画、板雕四个部分。彩绘部分为‘许谧修道图’,生动地描绘了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代宗教师许谧入道、学道、访道、问道、征道、得道、了道、成道的故事。

石刻部分,陈列了茅山道教文化碑刻。茅山道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荟萃,高道流羽云集,香客游人不绝,历代都留下有众多石碑、石刻、字画等道教文物。这里陈列的有陶弘景、王安石、苏东坡、顾况、梁武帝、唐伯虎、郑板桥等诗词笔迹,十分珍贵。

壁画部分是二十四孝图,儒教、道教、佛教相互兼收并蓄,二十四孝图中有不少幅讲的就是道教故事。板雕部分,则是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图文并茂,分外庄严凝重,耐人寻味。

阅尽一百二十米长廊,回首方知身在巅峰,扶栏极目。层层云雾飘飘渺渺,苍峰翠峦隐隐现现,宛若东海蓬莱仙山。峰峦之间,田野之上,阡陌纵横,池水如镜镶于大地。举目远眺,大茅峰顶的九霄宫红墙萦绕,高入云端,使人顿有登临仙境,加入太虚之感。人间争斗,尘世烦恼,顿感随云而去,一切仿佛回到了原始,回到了自然。

越过长廊,便是一狭窄的石阶小路,顺着石阶走入密林,往前行去。

不一会儿,便到得九霄万福宫。

刚得到九霄万福宫前的广场,还未进入,便见一垂垂老矣,仿佛随时都会断气,佝偻着腰的老道士,在一小道童的搀扶下,自九霄万福宫正门走出。

见此。

虚静忙上前几步,冲这老道士行了一礼:“弟子见过祖师!”

“不用多礼!”

微微抬了抬手,老道士将目光看向方阳,“贵客临门,老道却未曾远迎,着实是失礼异常!”

“前辈客气了!”

闻言,方阳忙一拱手。

自这老道士身上,方阳感觉到了一股隐晦异常的真元波动,有点像法力,但却比法力要凝实的多,威力也要强的多,有点像是真气。

而这还是方阳第一次感应到真元的波动!

从这真元波动可知,眼前的老道士乃是以为真人境的修士。

同时,方阳也猜测,这老道士很可能就是一眉道人口中所说的,他在茅山修行的时候,只见过一面的茅山仅存的一位真人。

“里面说话!”

在和方阳客气一番后,明白虚静意思的老道士,遣退虚静后,便伸手请方阳入内。

却之不恭!

跟着老道士,方阳走进九霄万福宫大门,到得老道士平常潜修的屋子。

分宾主坐下,当屋内只剩两人后,老道士用颤抖的手端起一旁,侍奉他的小道童端进来的清茶,示意了方阳一下:“请用!”

见此。

方阳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没有先说话,而是平静的看着对面的老道士。

一时间,屋子内静谧一片。

片刻。

只听得屋子里响起老道士的轻笑。

只见,他放下一直端着的茶杯,看向方阳:“真人莫要见怪,虚静徒孙也是为了茅山安危着想,这才会对真人心生疑惑!”

老道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虚静的想法和怀疑必定瞒不过方阳,所以,瞒不如说明,为了避免方阳对茅山产生不好的印象,他便直接将虚静的心思挑明。

“无事!”

摆了摆手,方阳笑道,“我同属茅山一脉,却是能理解虚静掌教的小心!”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欣慰的点点头,老道士并未多问方阳的身份,也未验证,只感受到方阳身上的茅山法术特有的波动,他就能确定方阳是茅山一脉,做不得假,不是什么其余诸派的卧底。

如此,也就不用在验证什么了!

谁叫方阳确实是只练过茅山法术,故此,他身上的波动,连玉灵子这个宗师都看不出问题,更别说是这老道士了。

“对了!”

正点着头的老道士,突然出言,“我听虚静说,你上山是有事相求,不知是何事?我们同属茅山一脉,但凡我茅山能办到的,只要真人提出,必不推辞!”

人老成精,虚静传信茅山各脉,请真人前来商议要事,表明茅山现在遇到了大麻烦!

可现在,这老道士面对方阳这个被确认为茅山一脉的真人,却是没有提出茅山遇到的事情,反而是问方阳前来所为何事。

他打的主意,无非是先帮方阳将他的事情给办了,让方阳先欠下一个人情,如此,再提出茅山现在遇到的麻烦,想必方阳到时候想要推辞都不好意思了。

而听了老道士的话。

虽然知道这老道士打的是什么主意,可方阳却并不在意,直言道:“贫道这次上山,却是有两件大事!”

说着。

方阳自怀中掏出一物,小心的将其放置在桌上,笑看着对面见到此物后,眼睛大睁,一脸不可思议的老道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