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超级科技巨子 > 第394章:预测地震

超级科技巨子 第394章:预测地震

作者:昭灵驷玉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5:10:57 来源:笔趣阁

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精准预测地震的到来,而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而已。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黎川这个办法也是相对来说简单粗暴,更加靠近在地震多发带的地底下能够获得可靠的实时数据,采集之后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得出板块挤压的能量积蓄到了多大数值,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相对计算出地质能级、发生的概率等,从而预警。

刘晃老院士忍不住又道:“可是,机电设备的抗压问题,尤其是,加上以及板块运动造成的断层错位,对材料的耐高温、韧性将会达到极为苛刻的程度,甚至要能让设备具备橡皮筋一样张力,还有维护问题……”

技术问题黎川显得信心十足,笑道:“设备送到地底,人肯定下不去,设备的维护问题就只能依靠更专业的微型纳米机器人下去参与维护任务了。”

要大规模采集地热能,温度要超过900摄氏度以上,设备耐高温是最基本的属性了,而这的首先掘进地底的深度要超过14000~18000米以下的地底才能获得高温地热能源。

目前人类保持着的掘地最大深度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冷战时代,是前苏联创下的世界纪录。

当时的苏联人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们科研实力的强大,在深海、钻探、太空三大科研领域投入资源。

苏联人从1970年开始钻孔,前前后后用了23年的时间挖了一个深12262米的地底深孔,13年的时间挖了12000米深,而最后的262米居然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当掘进深度到了12262米的时候,钻头再也难下一寸,因为碍于技术与材料的落后,当时的钻头根本忍受不住高温所以只能停止继续续向下钻探。

当时苏联人钻探设备能承受三百多摄氏度的高温,而且随着地壳的运动,钻探越深难度悉数越来越大,最终苏联科学家不得不放弃钻探。

若是按照前苏联那样的进度和成本,黎川计划中采掘地热能来为近五千多个超级风洞提供能源支撑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掘进的不仅仅是一个钻孔,而是数百个,确切的来说是要往地底下打755个深度都要在在14000~18000米的超长深孔。

而且掘进的速度得要快,本来所处的掘进地点就是板块活跃地带,必须要考虑到地壳运动,那怕是地壳运动出现一丝丝的偏差,对于钻孔作业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所以越短时间内把深孔打出来,把一节节互连的管状温差机电设备组送到地底下去越好。

设备送下去了等于就和地球合为一体了,轻微的地壳运动和地底断层错位一定会让使得设备发生相应的位移,但机电设备是属于“节肢”形,本身张力和韧性强大的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进一步的允许出现更大的位移错位。

而且另一大好处就是某一段出了故障不会影响到其它模块,当某一段出现较大的位移现象乃至技术故障的时候,纳米机器人便会沿着缆线进入出故障的模块进行位置修正或机体维修等等。

纳米机器人的存在是维修超深地孔设备的唯一有效执行者,人是不可能下去的,因为设备下去之后钻孔就会闭合,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下大陆板块位移、挤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黎川和刘老院士两人互相讨论的时候,一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朝着他们小步快跑的过来,“黎总设计师,战区首长希望尽快与你见个面。”

两人不得不停下交流,黎川转身看向那位战士,略微惊讶道:“战区首长?……嗯,我这就去!”

很快一架武装直升机来到了这处地质考察营地,然后载着黎川径直前往战区指挥中心。

抵达战区指挥部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直升机在天上了飞了近两小时,黎川下了飞机当地时间已经是下午17点30分了。

来到了战区指挥部,黎川便看到眼前好几位肩扛着不是上将就是中将军衔的军方大佬,说句实在话,黎川心里肯定是有点压力的,看了他们的一些资料介绍,知道眼前这些长辈们可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参加了当年的对越反击战,妥妥的大佬级存在。

黎川心有压力不假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敬重,正是因为他们坐镇四境拱卫着共和国的和平,谁都可以黑,唯独军人不能黑。

“我们年轻的大工程师来了,呵呵……”

黎川刚刚到指挥部,几位军方大佬里,其中一位扛着上将军衔的将军顿时把从军多年养成的凛冽之息尽收,面对年轻黎川是发自内心的亲切。

“可是把你这个大科学家的等来了,来来来,坐!”另一位中将总参谋亦是平易近人的微笑道。

“首长言重了……”黎川忙道,几位军方大佬这么平易近人,倒也让他轻松了不少,不过坐在这里还是让他感觉很拘谨。

军人都是雷厉风行,总参立即直入正题,道:“我们都是你的长辈,就叫你小川了。大西北全面改造战略,你挑起了这个大梁,我们都知道你担子重,事情忙,本不想打扰你,但今天必须要把你请过来听听你的想法以及技术上的建议,因为不但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也关系到大西北战略改造工程计划。”

“首长请说。”黎川点点头的道。

总参立即看向桌子上平铺着的一战地图,然后遥指地图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带,道:“小川,你应该知道你主抓的‘南汽北送’工程,信息刚刚披露出来的时候印度是竭力反对的。”

黎川连连点头表示清楚,这事情他当然知道,发改委正式公布官方权威消息之后,印度人第一个跳出来抗议反对,然后在边境搞演习示威,结果示威没成功,自己反倒又摔了一架阵风战斗机,闹出了一个国际大笑话。

不过三哥一点也不脸红,不心跳,非常的淡定,然后强行把锅扣到了邻居身上。

这些消息黎川当然都知道。

“几天前,印方访问我国,随后的消息你应该也知道了,印度人在‘南汽北送’这个工程项目上出乎意料的同意了,而且还带来了一笔合同大单。”说到这里,总参停顿了片刻,接道:“这固然是好事,不过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印方态度突然来这么大一个急转弯,怎么突然大力赞同了,其背后必有更深次的理由,无需质疑这点。”

闻言,黎川望着地图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标识区,沉默了片刻不由得喃喃道:“‘南汽北送’工程竣工之后,即能成为整个大西北全面发展和我国经济二次腾飞的新引擎,也能成为未来整个大西北和我国经济的一大掣肘点。只要破坏了超级风洞,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就无法输送到大西北,届时,一系列负面后果将接踵而至,乃至如同链式反应愈演愈烈。”

“印度人肯定是想通了这点所以不再反对……他们认为只要‘南汽北送’工程投入运营之后,控制印度洋的温润水汽进入我大西北就等于控制了我大西北的经济命脉,甚至由此控制和威胁我国未来的国民经济命脉。就如同控制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源,就等于控制了印度的国民经济命脉一样。”

“所以,印度人甚至反而希望我们快点完工,快点出成效,对于印方来说,我国的‘南汽北送’工程的成功能够让印方不再单方面被我所掣肘,那样一来就能形成互相掣肘,达成新的平衡。”

几位军方大佬面面相觑,随之看向了盯着喜马拉雅山脉地图区而喃喃自语的黎川,不禁颇为惊讶,也是流露出了一股赞许欣赏的目光。

显然,黎川此时的神态举动,几位将军都看得出来,这是他刚刚才想到的,实在难得啊。

这和参谋部的分析结果不谋而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就能一针见血的洞悉到印度人的真实战略意图,而且还是在有限时间和有限信息的前提下,实际上总参不过只是说了句反常有妖。

黎川就能想到这么多,这么精准的战略剖析,拥有这份战略眼观和对时局洞悉力着实不易。

难怪如此年轻便被国家视为战略级科学家。

这也让将军们更加有信心,今天把黎川这个大忙人请过来就是让他一块参谋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主要是技术上的问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