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超级科技巨子 > 关于幻梦世界逻辑问题的争论系统性回复一下。

很多人都对这个情节看得云里雾里,觉得逻辑不通,这里系统化的解析一下昭灵的这个设定。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个单章主要回复一些感兴趣但有疑惑不能理解的书友,可以看下去,理解的或者无所谓的书友们可以直接略掉,因为篇幅有点长,5000字,不过反正是免费字数。

首先要确定幻梦世界的四大关键的基本概念:

1、时间线。幻梦世界时间线与现实世界时间线,两条独立的时间线。

2、交互。两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是不一样的,当以人为纽带实现两界交互的时候,会产生神奇的东西。

3、包含关系与终极概念改写。幻梦世界可以任意修改逻辑定义(这条超级重要)。

4、参考系。选定一个目标作为参考系,该目标参考系则相对处于“现在时刻”或者说“现在进行时”。

(这四个基本点很重要,没有以上概念就无法解释)

分割线

截取两个明显的争论点。

争论1:不能见到先祖或后辈,截取一位书友的原文解释:“我进去幻想世界,但是我一分钟后要死了,那么你不可能遇得到一分钟后进来的人,因为幻想世界的时间线是一样的,所以不可能遇见子孙的问题”

争论2:时间比例1:无穷。那么我只会永远生活在单机中。

分割线

关于第一个争论,我想这个书友可能搞错了时间线,现实世界的时间线是一样的,但幻梦世界的时间线可以允许多条并行,也可以无序,怎么都可以,为什么忽视终极概念改写这个至高定律?参考基本概念3的表述,所以幻梦世界的时间线可以一样,但也可以不一样。

好,根据那位书友说的作为切入点,【一分钟后要死了,那么不可能遇到一分钟后进来的人】针对这句话,同样还是那句话,为什么又一次忽略幻梦世界的终极概念呢?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把“外祖母”选作为参考系,相对于“我”就是未来人,因为“我”是后来才出生的,相对于年轻的“外祖母”乃至她还是单身的时候来说,没有出生的“我”就是未来人,能理解吧?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参考系,四个关键基本点之一)。

好,“外祖母”进入幻梦世界了,“我”也进入了幻梦世界,注意这里的参考系,相对于“外祖母”而“我”就是作为未来人进入幻梦世界,说明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了的事情。

那么“交互”发生作用了(交互,四大关键基本点之一),第一次交互是以“我”为纽带进行两界交互,记住,因为现实世界对“我”通过接受意识欺骗,进入到了幻梦世界,在这里“我”是两界交互的纽带,是第一次。

完成了第一次交互的前提,才会进而发生第二次交互。

第二次“交互”则是以“幻梦世界”为纽带,实现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交互,载体就是现在人与未来人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我”作为未来人与“外祖母”作为过去人之间的交流。

那么第二次交互的纽带是“幻梦世界”,这个时候基本概念3终极概念下,可以在幻梦世界进行任意的逻辑修改,那么自然包括了可以通过幻梦世界这个纽带实现现在人与未来人之间的交流了,也就是“我”与“外祖母”。

那么不论这个人是现在人还是未来人,他进入了幻梦世界就意味着属于幻梦世界的一部分了,也就是纽带的一部分了,也包含了进去。

那么跟一分钟死后不可能见到一分钟后进来的人,又有什么关系?时间比例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完全不会受其影响。正因为终极概念主宰下的幻梦世界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时间比例。

什么情况下见不到“外祖母”呢?只有“我”从始至终都没有进入过幻梦世界,以及我不愿意见外祖母,才不会见面,反之,外祖母不愿意,你也见不到他,还有一种就是系统强制干预,但这些都需要就事论事,而且即便是系统强制干预,也基于第一次交互这个前提,也就是进入幻梦世界。

分割线

关于第二个争论【时间比例1:无穷。那么我只会永远生活在单机中,而且需要一个独立的服务器。】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把又包含关系与终极概念这两个幻梦世界至高定义给忽略了呢?

时间比例1:无穷,那是“我”与幻梦世界之间的相对关系,“他”的时间比例1:100是“他”与幻梦世界之间的关系,而“我”和“他”都在同一个幻梦世界,为什么是活在单机中呢?

可能有人就会想到新的疑问,现在的幻梦世界,与未来的幻梦世界,未来与现在同时出现在一个世界,那是两个时间维度下的人啊,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这就需要相对论来解释了,文中也提及需要引入相对论,记得好像还大致解释了一下!

引入相对论就好解释了啊,选择“外祖母”作为参考系,那么“外祖母”就是相对处于现在时刻,而“外祖母”现对于“我”,这个“我”就是未来人。

那么进一步就可以推导,以“我”为参考系,“我”处在的时间点,就是现在时刻,如果“我”不是单身狗,未来必然有子女,那么子女就是未来人。

理清了这个思路,那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我们假设以“我”为参考系,“外祖母”年轻单身的时候就进入过幻梦世界,这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了,对吧?

那么相对于“我”来说,我进入了幻梦世界,那肯定能在幻梦世界见到年轻的外祖母啊,我可以回到外祖母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那个场景中,当然就能见到她并与之交流了。

那么就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假设把参考系转移到“未来人”身上,那么未来人就的某个时间x点就是现在时刻,这个未来人就是你的后代,他回来看你,就跟你回去看外祖母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到这里应该就都明白这到底是个怎么回事,也明白了。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点需要明白的是幻梦世界的时间概念是“无序”的,每个人都拥有一条独立的时间线,这条时间线可以跟另一个人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与现实世界的时间线比例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都处在幻梦世界里。

加上“终极概念”、“终极概念”、“终极概念”、重要的话说三遍,在终极概念主宰下的幻梦世界,可以任意修改一切逻辑规则,才有了上述的一切事件得以发生。

当两个人互动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相对关系,才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

所以开篇四个基本点是理解这些逻辑的最大基准。

分割线

上面的内容描述的都是交互于幻梦世界里,并且发生在幻梦世界中的事件,但是我们知道还有现实世界呢,那么现实世界与幻梦世界的关系呢?

既然如此,那么幻梦世界交互发生的事件,反作用到现实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那么外祖母悖论会不会出现呢?还有关于文中的“另类永生”这个概念到底是个什么鬼?你得解释解释吧。

慢慢来。

先说“另类永生”概念,扯到了现实,那就得引入相对论,其实理解了上面两个争论点,这个很好理解了,假如还有最后一分钟就要去世了的“我”要进行另类永生了,而时间比例1:无限而实现另类永生的,那么相对于“我”而言,只要进入了幻梦世界,完成了现实世界与幻梦世界时间比例1:无限,那么现实世界不管只有一分钟还是一秒钟都没有关系了,因为“我”压根儿不打算回到现实了,要一直待在幻梦世界里了。

同时,这不是单机,因为你在幻梦世界,你可以和未来人交流,可以和过去人交流,可以其和他所有在幻梦世界里的人直接交流,交流的前提是相对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在通过幻梦世界这个纽带实现,这个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还没理解可以返回去看看。

所以才叫“另类永生”,是通往永生之路的单程票,如果你在现实世界只有一分钟时间了,你回去就可能立马就死掉了。

相对于现实中的“你”,你只有一分钟时间了,相对于幻梦世界里,“你”是永生的。

现实中的“你”一分钟后死了,“你”被家属埋掉了,这个事件那是相对与你的家人为参考系而言。而相对于“你”作为参考系来说,相对于幻梦世界永生了的“你”,在现实世界的“你”永远处于死前一分钟,你只要不回归现实,你永远不会面临一分钟后死去的这个事件(敲黑板:理解这个表述要进行相对区分,关键在于参考系)。

但这并不妨碍你与一分钟后你的家人之间在幻梦世界进行交流啊,原理解释就是上面“外祖母”参考系的解释(敲黑板:还不理解,那就换个角度,你把自己当做历史,把家人当做现在时刻,那么对于你的家人来说,跟你有关的时间在你家人的眼里是历史事件,所以参考系是理解这个概念的关键点。)。

这就是所谓的“另类永生”,应该理解了。

分割线

关于幻梦世界交互发生的事件,反作用到现实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那么外祖母悖论会不会出现呢?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是最后一个关键疑问了。

交互的载体是现实中的人,有的人现实中还有最后一分钟,但有的人是年轻人啊,他返回现实世界后会不会因为和未来人交流了,从而间接的知晓未来呢?

好,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此,那么就此分析。

我们假设一个事件,因为现在还是单身的“我”与未来的儿子在幻梦世界先见面了(现实世界还是单身汪),

ok,我们设定会发生这样的一个事件剧本,“我”通过与儿子交流,得知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因为老婆的一些关系牵连“我”使得“我”坐牢了,而且终身监禁乃至未来要被判死刑,那就挑最严重的,死刑,也就是说我知道未来x年x月x日会被枪毙。

“我”知道了未来的自己要面临这个悲催命运,那“我”不想死,所以我决定单身一辈子,不娶老婆了,那不就可以避免被枪毙了?但问题来了,如此一来,那儿子就不可能出现了呀,那么没有儿子,又怎么可能知道未来嘛,又怎么可能会发生这一切,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无法成立。

这不就是经典的“祖母悖论”嘛。

好,现在问题非常清楚了。

这个问题在正文章节里通过记者提问环节比较详细解释了,采用了平行宇宙论、观察者效应等引入进行解释,记得文中还用了闭环的过山车轨道来表述。

也就是说未来的路已经注定好了,就像过山车轨道一样定好了,你如果改变就意味着脱轨,过山车就不能顺利走过去,可能直接就翻车了,只有沿着正确的轨道,才能顺利走过去,冥冥之中仿佛命中注定。

就用上面那个枪毙事件来做个不恰当的新假设,假如那个“我”知道了未来事件,“我”开始的时候是想方设法要自己单身一辈子来躲避被枪毙的命运。可直到某天看到了那个她,确认过眼神,从此就沉沦,哪怕被枪毙也要再一起,也说不准呐对不对?

所以从这个新的假设事件来看,即便直到未来也是一角未来,关键是任何一个小小的变量都可能把你重新拉回原来的轨道上去,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脱轨,才能继续走下去,才能有未来。

好了,能够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想必都是对科学感兴趣的才会认真看完并看到这里,不然上述这么枯燥的内容不可能看完。

思维敏捷的小伙伴可能很觉得很嗦,但嗦一点能够让稍微理解差一点的小伙伴明白。

其实,昭灵想要表达就是,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就像上述的一切,什么另类永生、包括上传意识、平行宇宙之类的等等,他们至今没有被证实存在,也没有被证实不存在,所以不能一上来就直接下论断,除非你能证明它是存在的、或者证明他不存在。

科学的真谛就是为了寻找真理,哪怕找不到,也要去探寻他的规律。

人类的科学体系都是一次次颠覆原有的观念和通过发现新的真理,并由此不断的完善科学体系,也仅仅只是完善,而不是完整,因为到现在很多东西都解释不了,但不应该因为解释不了就否定,反而有利的说明了现有的科学体系还不完整,不能解释也意味着新发现。

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应当的电磁波、电磁场。但在那个年代电、磁、场等这些都是毫不相干的物理量呢,现在我们都知道他们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密切的。

又比如在以前,没有几个人敢反对牛顿定律,因为他权威,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并且颠覆了那个时代的人的世界观,并且相对论成为奠定了现代物理的两大基石之一。

爱因斯坦的伟大支出在于他敢于颠覆权威,同时相对论几乎是他一己之力完成的,而量子理论是有一大波牛人共同推进的,比如最开始的普朗克,还有爱因斯坦本身,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还有其他牛人一大堆,都是大拿,你看爱因斯坦也在里面,光量子就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有趣的是,爱因斯坦和波尔两个科学家在量子力学吵了一辈子,爱因斯坦直到1955年去世都不能接受,而波尔在1962年去世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家里的一块黑板上写的公式表明都在尝试要说服爱因斯坦,估计波尔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说服爱因斯坦吧。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我们知道了,在这个争论上,爱因斯坦、薛定谔他们这一派是错了,波尔和他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是正确的。

量子纠缠就是那样,不承认但它就是具备超距作用,你解释不了他也那样,因为实验结果证明就是那样。我们都知道,任何理论都是要经得起实验的考证才行,而实验结果能反推出理论。

所以,科学的进步往往都是颠覆旧有的世界观,重塑,然后建立新的更完善的科学体系,导致的结果就是文明的进步,技术的进步。

这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昭灵花费这么大篇幅来写这么一个单章,也是希望能够找到共同热爱科学的小伙伴,相比较沉沦在娱乐消遣中,爱上科学,在这个层面上消遣精力是不是会更有意义,你说呢。

当然,要回归网文的终极问题,网文,不必较真,较真的话起点99%的网文都经不起推敲,但昭灵不反对推敲、较真,但希望能包容,存在即合理。

以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