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汉龙腾 > 第六十四章 关宁(十)

大汉龙腾 第六十四章 关宁(十)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43:05 来源:笔趣阁

虽是辽东禁烟不过多尔衮与豪格贵为旗主亲王除了不当着皇太极的面谁也管不得他们。此时听了索尼的话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心头一阵焦躁叔侄俩同时嗒嗒打着火两支长柄烟枪燃将起来不消一会功夫帐篷内就是烟熏火燎。

索尼忍住呛人的烤烟味道边咳边道:“两位不必烦忧破城之计皇上已经有了。”

两个刚降的郡王正自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那锦州城高防坚清兵冲不到城下便被城头数十门火炮轰的七零八落。再加是堑壕、尖桩、护城河还有祖大寿这能攻善守的辽东大帅于城内镇守城头上尽是关宁精兵尚有三四千人的蒙人射手八旗兵一至城下那些蒙古射手便左右开弓射术不在满人之下是以强攻数次都不能得手。

此时听得索尼言道皇太极已有破敌之策两人一时大喜同时将手中旱烟按熄齐声道:“皇上是怎么说的?”

“皇上在我临来时交待破城之计唯在外城的蒙人身上!”

眼前这两位都是满人里掐尖儿的人物只需这一句话一点立时便了然于胸。多尔衮沉吟道:“早前我已与蒙人将领诺木齐吴巴什连络过。他们都不肯降。”

豪格亦道:“这些蒙人虽然都说满蒙一家又说什么祖大寿待他们不薄不忍背弃。又说什么要保有蒙古人的荣耀不能在背后捅盟友一刀。父皇的想头虽好只怕还是难办。”

索尼笑道:“那些都是场面上的话如何能当真!皇上说了明军中的蒙人不过是仗着城高粮多咱们不易攻入又有几年的粮草可食用是以不肯投降。再者说也是觉得明朝是大国咱们还是蛮夷小国他有些瞧不上。这些蒙人与在草原上放牧的不同虽然还说是蒙古实则已慢慢汉化了。”

一时间两人都点头称是都道:“这话对。那些蒙古人多半是说汉话甚至着汉服一心相帮着汉人打咱们!若是能攻进去都尽数屠了!”

索尼一笑不理会两人的愤恨只道:“皇上吩咐将咱们得了传国玉玺还有江南的局势给几个蒙古副将知晓。命咱们的巡兵和城头上的蒙古兵多说话告诉他们明朝皇帝没有功夫来救锦州了他们的粮草能支持一年咱们就围一年支两年咱们就围两年总归要围到他们粮尽那一天。此时若是不降城破之日无分男女老幼尽屠之!”

多尔衮点头赞道:“不错就这么用攻心之法不信他们不惧!”

当下几人在帐内计较已定布置人手前往锦州城下以射书入城喊话等诸般办法动摇外城蒙古兵的军心。不过十余天后城内蒙人尽皆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诺木齐与吴巴什等人初时还弹压辟谣待后来经数次书信往还两人亦是绝望。此时江南被占北方农民军虽然诸路明军撵的四处流窜但一时半会主力未伤九边并关宁明军或被张伟的汉军拖住或是在剿灭农民军崇祯皇帝委实是派不出兵前来关外救援了。

两人思来想去又被皇太极书信中的:满蒙二族语言异而衣冠同是以因守望相助共伐明国……话语所打动思虑再三终下定决心投降。祖大寿听到风声决意除去蒙古将领以明将领蒙古兵士。还未及动手便被吴巴什等人觉一众蒙古将军抢先动手在外城与明军激战。城内明军猝不及防一时间竟吃亏甚大。祖大寿虽从内城带兵拼命出来厮杀却已无法阻止。蒙古兵一时打不开城门便在城头垂下长绳多尔衮等人早有准备一队队两白旗的满兵攀城而上加入蒙兵阵中与外城明军激斗。不到两个时辰锦州外城即告陷落。祖大寿等人退入内城固守。

六千余蒙人并家属投降并献上外城屯积的粮草同时在外城向内城呼喝叫骂。祖大寿等人既失粮草又失军心再得知朝廷根本无兵来援万般无奈之下亦只得投降了事。

自此崇祯六年伊始不出正月关外全辽之境竟归满清所有。明朝除了一座孤零零的山海关由降将吴襄之子年方弱冠之年的吴三桂为副将署理防守之外在关外再无寸土。而长城沿线的蒙古部落亦全数归顺满人除了历年来在辽东附近的蒙古人被编成八旗成为清国的正式部属军队外草原上尚有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奉皇太极为盟主随时会听令出兵助战。

皇太极成功的解决了自辽阳和赫图阿拉被破父汗尸骨被掠走两名皇妃被辱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掩有全辽收服蒙古此时关外及大漠万里之地尽数听从他这个满人皇帝的指令。女真之盛除了没有占据华北之外已不在当年的大金之下了他的声威亦是远远过了其父现下对他而言只需解决明朝直面江南张伟的挑战了。

只是明朝在北方尚有几十万大军除了边军和奉调入内的关宁军外尚有中原大军、陕军实力虽远不及八旗大军却仍需举国之力方能一举灭之。清兵再度入关势必不会再退回关内。而此时皇太极却无后来的“借兵助剿为崇祯复仇”的借口要成功的对整个北方的汉人进行有效的统治殊非易事。而除了城池被围万般无奈之下也没有明朝大军大股的对满人投降的先例是以皇太极此时心中虽是极欲入关只时此时辽东初平大局不稳也只得按捺住性子窥探明朝虚实准备一击便中定鼎中原。

明朝在关外全无办法对江南汉军亦是无法可施。只是此时十几万精锐明军齐集川陕陕西总督孙传庭与三边总督洪承畴汇集宣大、蓟辽总督袁崇焕及卢象升这几位明末最有名也最有才干的文臣领兵属下尽是白广恩、猛如虎、曹文昭、虎大威这样的大将、猛将对抗汉军和八旗不成用来攻打战力极弱的农民军到是绰绰有余。

这些总督、巡抚、总兵官虽众此时最受皇帝信重能力才干亦是不在人下的自然是三边总督洪承畴。他久在川陕督师对农民军屡次战胜若不是明军精兵老是被抽走陕甘山西一带兵力空虚他只得固守防线不使李自成部出陕流窜便是他的大功一件。张献忠部原本被明军逼在川内眼见抵受不住待汉军占据江南夺取襄阳张献忠压力顿时大减连克数城再次夺了成都。于四川平原募集士卒训练精兵屯田驻守又连开了几个明朝粮库赈济贫苦川人一时间竟然声名大好。又打了几年的仗手下的精兵强将甚众论人数虽不如大收陕甘灾民的李自成论实力却是远在他之上了。至于带领众人造反的高迎祥此时只是在山西陕北各处游荡躲避吸引明军以让李自成部壮大之后占据全陕、山西待那时再与之会合。

江北九边的大军调了近半至潼关之后洪承畴便立时转守为攻连番大战击毙郝摇旗俘刘国能李自成部大溃之后立时收缩不敢再言出陕一事。因陕西此时千里赤地明军早失人心李自成部虽受创甚重实力仍是不俗仍号称有五十万大军。洪承畴不敢轻敌一直待卢象升与袁崇焕引领着边军到来几人商讨之下便决定以赵率教的关宁骑兵为先导领十余万边军直扑被李自成占据的陕西府西安。

李自成原不欲应战意欲让城别走只是此时入川道路早被封死全陕境内大旱无雨粮食早已食尽要么渡黄河奔大漠要么就由陕入甘环境越加的困难。无奈之下自忖手下也有近十万能战之兵再加上十几万健壮陕人虽没有打过几仗也没有甲胄兵器手中大半持的木棍铁叉只是倚着人多要在此地与明军打一场大战胜之则可以顺利出陕局面大是不同。败了再行流窜也是不迟。为稳妥起见到底派人抄小道入川请求张献忠在四川向陕西施加压力以助他一臂之力。

“诸公明日便令各营开拔直攻敌军大营!”

斜阳西下将整个明军大营映射的金黄一片。洪承畴引领着其余诸临阵的文官一同在营外高岗上眺望远方的农民军大营几人虽都是文官出身却尽是久历战阵之人如何看不出来敌方大营虽连天覆地一眼看不到边却是凌乱之极全无章法。

袁崇焕在洪承畴还是督道参议之时便已是威震天下的蓟辽大帅兵部尚书此时因不被皇帝信重虽勉强任用却是在洪承畴之下。洪承畴对他却是不敢怠慢向他笑道:“袁公依你看来明日破敌之策何如?”

“不敢此事由彦演兄做主便是。”

洪承畴见他神情郁郁竟似对眼前战事浑不关心因诧道:“破敌在即耳公竟做此态却不知是何意?”

袁崇焕看他一眼心中只待隐忍不说却也甚敬洪承畴才干因道:“彦演兄破流贼易定天下难矣!”

他负手而立暮色渐渐掩住了他的脸孔各人都是文心周纳胸怀天下之人哪不知道他话中含意。卢象升因慨然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吾辈深受皇恩自当拼命报效成则成耳纵是不成也落个青史留名!”

又道:“彦演你在厅门上书: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我见了甚喜咱们做大臣的恪守臣节最是紧要。至于其余不必多说了。”

卢象升的这番话虽是慷慨激昂忠义无比各人却又在他话里听出绝望之意。明朝北方调弊至此皇帝只顾加税竟信了内阁及兵部胡言要在九边编练七十三万精兵需饷无数。于是不顾北方情形催科吏员不绝于途偶有县官爱惜百姓不肯催逼反而是立时被革职下狱。那些如狼似虎的却偏生得到重用于是百姓受逼不过纷纷造反畿辅、山东、河南小股的“贼兵”散于四乡郊野虽不如李自成和张献忠势大难制却也使原本就严峻的北方形势越吃紧。自去年年底河南继陕西后开始出现灾荒先是干旱继而又是遮天蔽日的蝗灾人民无食饥民遍野当此之时朝廷无有赈济反道是以更沉重的赋税加诸百姓头顶。

各大臣久居乡野对这种情形自然是忧心忡忡连连上书请求皇帝减赋赈灾却均被严旨训斥命他们专心剿贼其余政务不必多管。崇祯已如快输光的赌徒只盼着能剿灭流贼然后以这些大兵迅打回江南夺回江南财赋之地。而北方是否能支持江南是否能一战而下他却是绝然不管了。

袁崇焕久镇宁远对八旗战力和皇太极的能力自然是心知肚明。此时皇太极攻平全辽危胁京师随时能够入关争夺天下。以八旗兵的战力加之蒙汉八旗的配合势必如摧枯拉朽般将腐朽之极的明朝政权摧跨。眼前的流贼算的什么只怕流贼一破皇帝要么逼他们出征关外要么往征江南无论是哪一条路只怕都是九死一生。

听了卢象升的豪壮之语袁洪二人对他也甚是敬服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大笑道:“卢公豪气吾甚佩服!”

洪承畴却不似他们这般没有信心在他看来或许事情尚有转机凭着眼前这十几万大军击破流贼后好生安抚或北攻或南下也未必一定就败。因此又笑道:“剿平张李二贼之后定要传天下!以之镇服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北方平定事尚可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