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汉龙腾 > 第六十五章 治平(十)

大汉龙腾 第六十五章 治平(十)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43:05 来源:笔趣阁

张伟急步出殿唯恐又被这群大臣们纠缠不休不能脱身。出得奉天殿由左侧门而出由乾清门迤逦而入见身后各侍卫杂役紧随其后因笑道:“你们不必跟来我略停一会儿这过去坤宁宫再无别事。”

禁卫们得他吩咐便一一伫足不前往各宫门殿阁巡逻清查待夜色上来各人提着羊角风灯由内廷出外朝这诺大的宫室之内只在奉天门东角楼上留有内阁及参军部的值班人员以备汉王随时召见询问其余所有的人员例在天黑之前出宫而出。

“下钱粮了下钱粮了……”

随着一声声宫禁杂役们的呼喊声一扇扇高大厚重的宫门被推起锁好直待第二天五更时分方才打开。除非乃是张伟亲令任何人亦不可擅自打开宫门。此是明朝旧例张伟因其确有必要到也没有加以废除。

“佃户李狗儿殴打其田主一案经刑部及都察院各司官、推官、法官会议臣等皆以为浙江臬司处断得当并无误判。经查那李狗儿原本便是刁滑疲玩之徒虽不曾触犯法度然此番因田主催赋逼租那田主王某不合与他口角李狗儿操起房内长凳将王某殴至重伤……臣等议:田主与佃户虽不是主奴之分然自古尊卑上下有别李狗儿以下犯上诚刁恶蛮横不可恕之暴徒浙江臬司所议绞立决之刑并不当。若恩出自上臣等亦自当尊令而行……”

底下全是些颂圣套话及判例律令的援引无论是中央刑部还是浙省当日判案的法官均是异口同声都道这佃户该死汉王不必迟疑云云。

刑部改革早已在两年前开始各地方官员早已得命不再负责判案拿人之事。拿捕侦察等务皆由靖安部该管捕到人犯后则由刑部审判其后由都察院核查较对若有不妥则可驳回重审。这已经是很现代的逮捕、审判、审核三道手续的司法改制比之原本的由执政官员兼理法官的制度强过百倍。刑部除在中央有专门新设的判案老吏充做法官并有合议断案制度之外还在原每省派有提刑按察使司。旧明制度提刑按察使司只设在省城之内署理一省的案件现下却是将提刑司强化加强下派到府、州县地方每有案件侦破便由这些各级提刑司先行审理若遇着死刑案件或是犯人上诉便有省级提刑司总理。判定之后上交中央刑部复审并移文案交由各级都察院审核。

张伟原想着这么一弄必然是再无干碍以致政治清明律法森严。前前后后改革施行近两年来却总因一些下属的判例而气的暴跳。其因便是因此时并没有全然改革前明旧律除凌迟酷刑早被废止那些什么大明律、例、判等旧章程仍然使用。张伟满脑子现代意识然而脑子里却又没有装一部刑法回来到底这法律如何改该学习什么先进经验却也是全无头绪是以看到一些不合心意的判例也只是干着急罢了。

佃户打伤田主在张伟看来正是受欺压的农民奋起反抗压迫乃是再正义不过的举动了。然而在这些大臣和法官们来看这是以下犯上属于十恶不赦的暴行。张伟屡次下令劝导这些田主少收田赋宽待佃农。去年春天甚至下令在京畿地区实行政府规定田赋凡有田之家租地给人的与佃农的租约最多只能是三七分成不准那些黑了心的田主将佃农的大部份收成克扣剥夺到自个儿手里。原以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善政就是那些士大夫也必定是拍手赞同众口一辞的称颂汉王圣明。谁料命令一下先跳出来反对的便是朝中有土地田亩的大臣众人皆道:自古田主与佃户的租约没有政府干预的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府定制纯属多事之举。一则于理不通二则甚难施行。

张伟闻听暴怒之下便下令各级政府严加督管不准阳奉阴违一有现违令者一律抄家。在此严令之下到果真没有人敢触这个霉头整个江南大大小小的田主们一律修改租约原本拿大头的田主们变成了拿小头的。除去有限的政府赋税再交纳给田主之后统江南的无地农民竟然也能有不错的收成手中也可以有几个余钱。做到这个地步张伟自然是满意的很。只是这事情并非是在整个官僚集团赞同下施行而是张伟借着绝对强势的统治者再有几十万大军的威势下以横暴的手段强力施行将来是否有反弹却也当是难说的紧。

呆呆的看一眼那个刑部送来的呈文张伟想起前日何斌来闲坐说起近来不少田主不愿租地甚至是有大量的田主以卖地来抗议。而旧明的士大夫中有田亩土地的也不在少数张伟这么着行事竟是一下子得罪全江南的地主豪门。虽是头疼此事既然已行到这个地步却也是不能半途而废。与何斌商议半天又定下禁止荒废土地的法案交由刑部施行;政府大量的买入土地以百分之二十的标准租给无地农民。如此这般闹腾了几个月因强迫减租一事而沸沸扬扬的江南大局才算是稳定下来。

此事一办完原本紧接着必定是以废人口税改成按地亩收税行摊丁入亩一事摊丁入亩一完则可以施行官绅士民一体当差纳粮把施行千年的对士大夫的优惠尽数取消。这两样举措都是非同小可减免田租还只是皮毛各地就闹腾个不休若是施行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两样只怕是明刀暗箭不断从此休想安生了。那雍正皇帝之所以后世名声极差到不为他夺嫡一事如何的不堪实在是因为他实行了这么多的政策又在任内大抄文武官员的家全天下的读书人多半与他为难暗中造他的谣言将他的名声弄的坏极。实则雍正到当真是一个勤政之极的好皇帝只可惜许多得了实惠的百姓并不知道感恩戴德而是随着读书人的口水编着这个皇帝的瞎话什么害死康熙、毒死兄弟、血滴子最后又死在吕四娘手中雍正若是死后有灵当真不知道做如何想了。张伟此时只是占了半壁江山北方还有满清、明军、农民起义军这几股力量让他头疼行起这些改革之事只怕比雍正还要难上几倍却教他如何断然施行?无奈之下也只得暂缓施行只待打下全国之后再言其它了。

想着近来种种烦难事情原本还想与这些部臣争上一争的张伟狠劲咬着自已的上嘴唇一滴鲜血被咬落下来出一声轻响落在眼前的那呈文之上溅开成一个小小的红墨点。

长叹一声在脑中想着那李狗儿如何的刁滑疲玩横行乡里诚属可恶该杀之徒一边想一边将手中毛笔拿起在沾染了红印泥的砚石上略沾一下在那呈文上写道:“知道了!照部议办理勿庸再议。”

写毕甚觉挫败的张伟急忙将那刑部呈文拿起放在一边待将那呈文搁好竟觉得手上烫热非常急忙甩了几下手又狠狠的在桌上拍了几下待手上当真传来一阵巨痛方才觉得好过一些。他自天启四年回到明朝这些年来手上的人命当真是成千上万却从未同意处死这佃农更教他难过。

“汉王王妃命属下来传话道是膳食在坤宁宫摆下了请汉王这便过去用膳。”

张伟回头一看见是御前最受信众的羽林卫尉王柱子亲自前来因问道:“宫门各处都锁好了么?”

“是全数锁好。内廷除了在乾清门还有侍卫把守没有锁上之外其余所有的宫门都已锁上。”

张伟略一点头笑道:“你办事我放心。天干物燥着令宫内巡查的侍卫们小心火烛一旦不小心走了水那可不是耍的。”

他平时从不肯过问这些小事今天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只顾说些闲话到让这王柱子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得小心翼翼答道:“是。这些事我都有交待汉王把内廷安危交给咱们羽林卫全因是待卫头目多半是跟随多年的老护卫了。办事都肯经心也很忠心。所以末将交待了若是有疏漏误事的这么多年的老脸也顾不得了!”

看一眼张伟神色见他仍是一脸郁郁王柱子不知道是为了何事只得继续说道:“请汉王放心侍卫们虽然不能进乾清宫的门不过内廷之内有三四百健壮仆妇都是精挑细选的力大胆壮之人。再加上管教训练了几个月才能入内廷侍候若是有什么危急一时间也顶的上用场……”

他与张伟边走边说穿乾清门直入内廷之内左右跟随着几个小侍卫帖身护持手中提着明瓦宫灯照路。待到了坤宁宫外听得宫檐下悬挂的铁马在微风下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张伟听着王柱子仍在絮叨回禀些宫内防务整饰上的小事。因向他笑道:“柱子我不过是白吩咐一句你就一直说个没完。年轻轻的到成了老婆子嘴了。”

王柱子见他神色如常拿他取笑这才放下心来。亦随着笑道:“汉王平常从不过问这些小事今儿突然问起来我心里到真是的怕的慌。生怕是什么事做的不对您要训斥。”

张伟摆手道:“没有的事!你去吧小心戒备着就是了。”

王柱子应诺一声立时一个转身身上的铁甲环片被他猛力一晃哗啦啦一阵巨响。张伟听得真切心中突然一动将王柱子召将回来就站在坤宁宫殿外的台阶上向他问道:“柱子你老娘接过来没?”

“汉王上回您问过啦我老娘和媳妇都过来了。就在皇城边上置的宅子上回您出门还特意绕了一遭到我家里转了一圈。”

张伟这才想起便噗嗤一笑向他道:“竟是如此我现下记性竟平常了。”

又咪着眼看他直盯的王柱子全身毛这才又道:“柱子你媳妇生的到标准。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到也能干上回见你媳妇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肚子了吧?现下估摸着是要生了?”

王柱子不自禁憨笑一声答道:“是啊。估摸着就在这个月了。等孩儿生了不敢劳动汉王喝喜酒却是要请汉王给赐个好名字。让那孩子长大了之后也给汉王效力!”

“很好。这个事情我应承了!”

见王柱子挺胸凸肚一脸得色。张伟突然敛了笑容向他问道:“柱子你在南京城外可是置了土地田产?”

王柱子只是负责内廷禁卫对朝中的政务从不过问张伟也绝不允许外臣结交待卫是以他对前一阵子朝野纷争甚大的减租一事却并不清楚。若是别的大臣听到张伟问话想必会心中打一个突想上一想再来回话他却老老实实答道:“是这事汉王也知道?我给汉王当差这么多年汉王待我不薄赏赐总是头一份子。所以这些年来也攒了几个都交给老娘好好收着。待全家大小接了过来老娘就拿出钱来叫我在城外买了百来亩地这么些年的积蓄可全用完了。”

“怎么你不入股做生意或是买条船让人给你买海外去?那可是生更大来钱更快。”

“汉王咱是个粗人只知道拿枪弄棒的。家里除我之外也没有个顶用的男人。难不成让老娘和媳妇抛头露面的操心营运?买些土地来每年收些租子银两吃一口安生饭也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