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中华再起 > (50)一八五四年的秋天

新中华再起 (50)一八五四年的秋天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6:58 来源:笔趣阁

葆也是满脸感慨回答的语气却是果断坚决:“自筑华夏千年之基沈某人何德何能蒙玄著你如此看重如何还敢推托?便是这样这里便是我沈葆一生事业所在!”

张华轩闻言大乐却也并不感觉奇怪沈葆在福建船政任上时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搞了南洋水师的根基后来马尾一战全部被毁第二却是办了求是堂等学院培养了大量合格的船政技师此人眼光与手腕都很杰出在洋务派中又很务实比张之洞之懂搞赔本的铁厂要强的多了从他在福建的表现来看在洋务运动中他算是先知道人才重要性的大员今日一谈却果然不出张华轩的所料。

当下算是敲定此事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严格的组织关系沈葆只需巡抚与总督肯便可以直接留在淮安上任以张华轩现在的势力与红的紫的前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与两江总督怡良都是巴结讨好他还来不及一个小小的江南道监察御史在张华轩的眼里是宝贝在这两个满洲大员眼里却实在是提不上把的小角色而已。

校舍还在建造当中淮军新军训练早就上了正轨丁宝与阎敬铭等人也很得力招收学生的榜文早就放满了两江各地沈葆左右无事自行先由浦口渡江先到江南大营然后去苏州拜见巡抚等人到江南各地打个花狐哨后。再正式到张华轩这里上任搞求是学堂。

淮安与淮北这段时间算是风平浪静了北方的林凤祥与李开芳也算是穷途末路没有援军被八旗与蒙古铁骑团团围住虽然还在垂死挣扎不过也只是拖延时间罢了。

而在南方咸丰四年初太平军地西征军主力从庐州和安庆等地出入江西战湖北屡败湘军。二克武昌曾国藩水师全军覆灭后差点儿跳船自杀胡林翼与荆州将军官文死守湖北一隅而已。

而湘军背倚湖南利用太平军在有了如上的战略优势后的错误。在六月至十一月这一段时间内湘军迅恢复元气屡次击败太平军的林绍璋部与石凤魁部在湘潭战役决定性的击败了太平军一部主力。保住了湖南使得湖南最终成为湘军粮饷与人力补充的大本营湘潭战役的失败可以说是比北伐失败对天国未来命运的影响还要巨大因为自此之后湘军将成为太平军的生死大敌。

湘潭战役失败后湘军与湖广总督杨一起合作。十一月上旬与杨联兵东进。十一月。湘军连陷大冶、兴国、鄂城、半壁山、富池口等地。杨在长江北岸则龟步前进。当湘军与太平军争战于半壁山、田家镇时才侵驻黄州。

当湘军侵占金口后。石风魁现情势严重派北王韦昌辉地侄儿韦以德从武昌赶日纲巡查长江锁守田家镇构筑“坚固营盘并造水城在江心挽泊堵御。”又命东殿承宣涂镇兴将根据东王的指示在半壁山与田家镇之间设置铁链、木城形成一道坚强的拦江工事。东王杨秀清与燕王秦日纲企图以军地攻势结果失败了。咸丰四年也就是一八五四年十一月底曾国藩一方面命令湘军水师摧毁拦江工事沿江直下炮轰九江同时调集6师渡江而北先后攻陷田家镇、黄梅等重要据点秦日纲、陈玉成等退守安徽宿松等地。而在未来数月后曾国藩可以集中水6师围攻九江。西征军事大有岌不可终日之势。

造成如此严重局势的原因有两条一则东王杨秀清权力欲太重天国北伐他不及遥控也因为曾天养与赖汉英等人执意南征使得北伐失败杨秀清极为震怒如曾天养其实是当时天国最擅战的将领他的虎头营精锐不可挡连曾国藩也曾经称赞道:“曾天养其人是把好手能打仗。”

这样一员悍将还有赖汉英等人资格之老居然不曾封王连侯爵地称号也没有一个而北伐失败时杨秀清正病重咸丰四年初的西征开始后杨秀清大权独揽西征军每一举一动都要经过杨秀清的同意才能施行前敌主帅是曾天养他每次行动前都要向先西征军主帅石达开禀报然后石达开再向杨秀清禀报经东王同意再回复曾天养行动公文往来旷日持久往往耽搁军机再加上石凤

绍璋是两个庸材兼胆怯之辈武昌先得后失后石凤下令斩也为他的无能付出了代价。

南方打地如火如荼曾剃头的湘军终于崭露头角与淮军一起都被朝廷依重信赖而两支强军都是汉人团练武装虽然曾国藩在朝中根基更为厚重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是理学大师儒家大佬因为手里有湘军这样强悍的武装力量还是开始被朝野侧目忌惮而他地湘军打地越狠占领地地盘越大则受到的掣肘与猜忌也就越来越严重就算是咸丰末年肃顺掌权引曾国藩为朝外后援百般支持曾国藩和他地湘军仍然受到严重的猜忌与怀疑一直到曾国藩自散羽翼将湘军彻底打乱解散朝廷总算才是对他恢复了信任。

封建宗法传统并不是怀疑带兵统帅将领的人品而只是怀疑他手中的实力!

无疑曾国藩的湘军杰出的表现将帮助淮军吸引不小的注意力对于这一点张华轩当然没有任何的意见他的淮军确实已经足够优秀可以说只要规模再扩大一倍他就敢在中国横着走了任何力量在他的淮军面前都将变成霁粉而要想淮军继续扩大规模然后打一场足以支持它的全面战争就得先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内功。况且除了清廷这个敌人外张华轩也时刻不忘就在几年之后英法联军将会烧毁圆明园将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毁成了一片瓦砾将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的宝贝一卷而空张华轩绝对会倾尽全力阻止这件百年国耻在自己手里再度生!

这样一来太平军这两年内的锐意进取给清廷带来的莫大压力还有湘军与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再加上胡林翼与官文等人的抵抗将会给张华轩的展带来充足的时间!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咸丰四年的十一月这个季节在苏北已经是初冬随时都可能下雪。从十月开始湘军转守为攻正在江西与安徽交界与太平军打的热闹而太平军这时候锐气十足上下同心眼看翻过年又是一番新动作倒是唯有地处苏北的淮安府一片平静不但没有那种兵荒马乱的乱世景象反而是到处生机勃勃一派繁忙模样。

淮军经过一次招新战兵由原本的一万一千人左右涨到了一万七千再加上军中雇佣的长夫挑夫伙夫等杂工这些人虽然是后勤不过也穿上了淮军的军服拿的军饷略少一点儿也算极其优厚这样淮军就有了宣宣赫赫整整两万的定额这个数目已经极具规模可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开始不过四千人时就先攻克虎门镇海后来战争规模扩大英军也就从印度等地调来了一万二千人左右就是这样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屡次击败清朝大军沿江而上攻克了镇江如果不是条约答成南京也必不可保。

当然英军是依托了他们无敌的海军炮火后勤保障也绝无问题可问题是就算去掉了英国的海军支持以当时清朝军队的素质说起来是八十万人其实根本无力调动十万人以上的集团做战财力物力后勤协调将领与兵员素质都无法完成这种战役集结几次大战清军的数量也就是小猫两三只结果在纯火器训练与做战方式都过清军百年以上的英军面前完全就是不对等做战整个鸦片战争打完英军也没有战死过几个人……

道光皇帝后来为了遮羞还曾经像模像样的询问过英国在哪儿6地可否到达这也是当真搞笑漫说英国不能6地到达就说英国当时是中国邻国凭满清那点落后的军队和动员水平想打人海战术都不够格更别提两**队在素质与装备上的差距了。

如此一来淮军现在的实力老实说如果卯足了劲一路打到北京咸丰就非得避到热河去不可甚至可能是一路跑回东北老家。

不过论起软实力张华轩可就比大英帝国差的远了军队素质还远远不及参谋部招了十几个法军6军军官和几个英军军官条例与制度刚在建设当中武器配备也只是当时列强军队中的普通水平关键是淮安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还有待时间。

而在张华轩心里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从根本上解决军队的归属感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