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中华再起 > (190)立规矩

新中华再起 (190)立规矩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48:37 来源:笔趣阁

丁宝桢在外听的真切心中一暖原本的盛气倒还真的消除了不少。当下也不等人再传禀了自己进门向着张华轩施施然一拱手便即坐下。

现在淮军上下王云峰和张国梁那一帮统兵大将见张华轩时都是军礼森然对答严肃吴穆这样的小字辈也不敢与张华轩平等说话虽然不是唯唯诺诺却也对答恭谨。至于新招幕僚都把张华轩视为天下新主对答之时就差跪拜行礼了想有一点平等的姿态也是极难的事。算来看去真正能与张华轩还保持着一点平等的姿态甚至是朋友的态度来说话做事的也只有丁宝桢和沈葆桢等寥寥几人了。

看他如此张华轩也极是开心。权柄当然是好东西男人大丈夫没有不喜欢的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任何人在自己身前都是俯称臣的模样看起来虽然爽不过也总归是少了一些人生乐趣。而此时丁宝桢还是这副二百五模样倒令得张华轩想起几年前淮军初创不久事事如履薄冰时的情形来。

况且他也很久没有笑骂过人也只有丁宝桢这个贵州蛮子才能让他如此。不然就是沈葆桢来了虽然张华轩待之如友不过总归是少了一些亲近之意。

当下寥寥数语让房中旁人出外自己便向着丁宝桢笑道:“怎么大司马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大好有什么事情惹恼了你吗?”

这大司马的称呼已经在淮军中传开很久张华轩虽然只挂了个两江总理大臣的头衔不过淮军现在已经占了大半个山东和大半个河南还有江苏与安徽半境再击败清军主力拿下北京可想而知是整个北中国可以传檄而定。在中国人心中向来是得中原者得到天下不要说洪秀全现在那么一点地盘。***就算他得到整个南方在众人眼里也算不得什么。所以淮军上下和士民百姓早把张华轩当作新朝天子一般看待而他麾下的诸多大臣将军自然也都是新朝的开国大臣。

阎敬铭这几年不显山不露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不过此人在这几年来总理淮军境内所有的政务。在众人眼里早就是新朝的宰相已经有不少人戏称他为中堂。而丁宝桢一直总理军务所以便有不少人称他为本兵或是大司马这样地称呼看似戏谑其实也是众人对张华轩身边从龙郧旧们地位的肯定。

主管人事的薛福成必定是吏部尚书人选沈葆桢跑不了一个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位置翁家兄弟封侯封伯是板上钉钉的事其余诸多幕僚不是朝中大吏便是外放封疆。这样私底下地议论行之有年被议论者当然不敢承认这一说法。不过丁宝桢对他大司马的称呼却是向来默认的。

他的脾气便是泰山石敢当既然大帅用他协助掌兵那么他就是本兵就是大司马又有什么可说的。

张华轩倒也欣赏他这股子劲头偶尔公余闲聊便也拿大司马来取笑丁宝桢却也浑然不当回事也不着恼。

今日如此丁宝桢却是勃然大怒:“大帅这般取笑。我不如挂冠而去的好此处不留回乡下种田读书也好。”

张华轩愕然道:“这话却是从何说起向来稚璜便是帮我署理军事称几声大司马也不足为怪今日却因何如此?”

丁宝桢面皮气的通红。只道:“大帅要分权这当然可以不过设了这个军令部却不让管事这些日子来天天束手罢了。**如此称得什么本兵司马。”

其实他今日一来。张华轩便知其用意适才倒也是故意调笑此时见他当真恼了便即笑道:“倒也不必着恼今日既然把话说开倒也可以畅所欲言。”

他正视丁宝桢向他笑道:“所言分权之事。确属事实。”

丁宝桢一愣。他今日盛气而来确实是心有不甘。准备了许多说辞不过是先想证实张华轩的分权之举然后剖白自己劝说张华轩不必行此无益之举不料对方根本不曾有过隐讳的打算居然就这么一口认账了事。

当下先是一征然后又愤然道:“大帅若是觉得兄弟不可信尽可弃之不用然后选用良材执掌兵事如现在这般政出多门军务出于多门而大帅徒然多耗精力罢了。数年之前大帅与我等深夜密谈之时常感慨朱元璋太过揽权导致皇权日渐集中臣子不敢有担当凡事尽缩手而推向上遇明主算是幸事遇寻常主不过保得天下无事一遇昏庸之主便是天下大乱的局面。明帝好在还有个内阁不过遇到万历那样地天子便导致一年内无大学士递补六部缺员一半以上这天下岂有不乱的道理?本朝号称是乾纲独断内阁罢废不用军机不过仰承皇帝鼻息做事如此皇帝英明也不过守成中主也只勉强维持。自康乾以来天下号称太平盛世其实康熙年间大战不断乾隆中期后起义不停从白莲教到天理教然后现下的太平天国本朝真正太平无事的年头有几年?哪一起乱子不得调拨几十万大军花费几千万白银所为何来弊端就是皇帝揽权大臣唯有仰承帝命无人敢于规劝也不能实心任事否则必遭疑忌。再有满人以数十万人制四万万汉人必定事事保守不敢开拓中国之积贫积弱便由此始。”

丁宝桢说至此时也不觉自己惨然动容。他怎么也说也是冠带读书的士子忧国忧民兼济天下也算是有良知的读书人胸怀的第一要务。若是不然凭他的资历和人脉在当初张华轩这样一个富商团练招揽的时候也未必就肯答应留在淮安。

当时留下的原因无他也就是在淮安看到了一些不同于大清别处地东西在张华轩的身上他看到了一些不同于时人的一些东西而当日秉烛夜谈张华轩的很多立论都让丁宝桢觉得新奇而当时争论回去自己枕臂静思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承认张华轩说的很有道理。

比如当日谈起大清诸帝沈葆桢与丁宝桢等人都对康雍乾诸帝极为推崇认为这三帝都是名主康熙与乾隆还是英明睿断果敢雄霸之主这从平定三藩和十全武功就能看出来。谁知到最后全部被张华轩所推翻。

到得现在丁宝桢还能记得张华轩当日议论时地神采与果断。张华轩认为清朝皇帝在勤政这一块确实算是有渊源的家教皇子在宫中天不亮就起床读满汉文字习经学诗练习骑射长大即位后也很勤政这一点确实远汉人皇帝中的多数然而正因为这种建立在八旗上的小规模人群利益上的独裁就使得清朝诸帝虽然勤政所起到地效果反而远不及明朝诸帝犹记得张华轩慨然道:“以一人治天下上智者可保其国中智者仅保其身而下智者则不可问也。”

这样的说法与论断在当时的丁宝桢听来是大逆不道的然而越是与张华轩辩论下去却越是觉得对方所说有理有据有节而且纵观华夏历史汉是公卿治天下唐宋明各朝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只有清朝是以皇帝独夫一人治天下其效如何已经昭然若揭以往盛世两字不过是欺世盗名。

接受了张华轩理论的丁宝桢现在完全没有一点愧疚的表情他语气咄咄逼人直视着张华轩道:“玄著兄你真的仍然要以一人治天下效法大清诸帝与朱洪武吗?那样咱们这些人不如早去免得你炮轰功臣楼。”

“哈哈!”丁宝桢说地声色俱厉张华轩却是笑地满脸通红半响才回过劲来。

看着气的几欲暴走地丁宝桢张华轩摆手笑道:“何其盛气乃耳。老兄哪需要这么愤愤。我削营务处的权可是我也削了自己的权哪。以前淮军上下的事情我交托给营务处然而营务处也绕不过我事事还是我的肯才行。现下营务处撤了改建诸部各建长除非大事外很多事情都交给他们自专而行了。开始大伙儿还不适应凡事都来寻我让我斥责几次后现下各部已经能够理事了。你说你无事可做其实若不是前方大战诸事繁芜我的事情岂又是很多么?”

他站起身来目视丁宝桢诚挚道:“我之决心未尝有一日变更过。若不是情势如此我连皇帝也不想做。独夫民贼以一人治天下什么好事?古往今来岂有不覆灭的王朝末代子弟凄惨处还不如生在百姓家。当初立军时诸事不能放手权柄不可交于旁人所以信任的不过你老哥几个人。现今大事将定国家就要草创凡事都要立下规矩来军队要改要分权将来不能回国家的祸乱。便是政务也不能操纵于几个人之手也一般要分权这些事晚做不如早做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提前把法统确立下来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