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第86回 徐玉山的一家 七

组织豪杰去抗日 第86回 徐玉山的一家 七

作者:沃土45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1:26 来源:笔趣阁

说完,三哥玉璧迈着坚定的步子大踏步地走了。

1945年农历的8月13日,解放茌平的战役打响了。三哥徐玉璧的县大队,这时已改编为四分区三团一营,三哥任营长。一营参加了这次战斗,并把主攻的任务抢到手。

14日这天,老四玉玺领着区队和民工队,正忙着准备一夜的粮草,天将明时,玉玺刚刚躺下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三哥的通讯员朱风生把玉玺叫醒了。他面色阴郁地对玉玺说:“徐区长,营长负伤了。”

玉玺猛地坐起来,问:“伤在哪里了?”

“肺部。”

“很厉害吗?现在他在哪里?”

“抬到这里来了。”

玉玺急了,大声吼道:“不赶快去治,抬到这里来干什么?”

朱风生的眼里流出了眼泪说:“不用去了,营长他牺牲了。”

听到了这句话,老四玉璧的头一下子涨成了个大斗,一下子晕了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徐家就有弟兄三人战死疆场,大哥、五弟尸骨未寒,三哥如今又为茌平人民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怎能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徐区长,徐区长!”朱风生看到玉玺醒来了,用低沉的声音对玉玺说,“营长牺牲时,让我转告家里人,不要太伤心了,他让我把他抄的一段话转送给你。‘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玉玺默默地听着朱风生念完三哥用工整的字体抄在笔记本上的这段话,好像三哥的身影又浮现在自己的面前……

三哥“七七事变”前就到济南酱菜厂当了学徒,饱受磨难。在此期间,大哥徐玉山已参加了革命,在大哥的影响下,加之自己的苦难窘境,不断地接受**教育,他加入了中国**。

1937年12月27日,济南沦陷,三哥玉璧心急如焚,立即回家随大哥参加了抗日军队。

1941年,徐玉璧去军区轮训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四军分区司令部任侦通参谋。

当时环境恶化,日伪顽猖獗,到处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交错,他经常冒着寒风暴雨夜行军一二百里完成侦察通讯任务。在侦察通讯过程中,有时候被敌人冲散,有时因地理不熟阴天落雨迷失方向,有时严寒酷夏被冻伤、咬伤、摔伤,不管多大困难,多少艰险,他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三哥曾任博平三区第一任区长,1942年冬又任博平县大队副,领导着这个县的武装斗争。三哥由于在军区受过严格的训练,有勇有谋,经常带领县大队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茌、博平一带的敌人十分惧怕县大队,汉奸兵打赌说:“谁要是撒谎扒瞎,出门就叫他碰见徐玉璧。”

当时博平县是日伪顽集中、活动非常猖狂的地区,又是济南、济临、聊禹公路交叉点,政治、军事位置相当重要。日军驻博平县一个中队,治安军驻一个团,还有地方伪军4000多人。

1943年,地处济聊公路沿线,茌博平两县中间的史胡碉堡,已成为日伪顽的重要军事情报据点,也直接威胁着我党地下工作的开展。徐玉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除掉这个眼中钉。

这年秋夜,他在事先做好侦察的情况下,带着5名战士,侨装顽军士兵,悄悄地来到了史胡的碉堡下,前来嗑响了碉堡的门:“外,弟兄们,给点儿水喝?”

“哪部分的?”门岗又问。

“罗兆荣的兵,你还听不出来吗,成天在这里过来过去的。”

门岗看到并没有可疑之处,慢慢地开了门,徐玉璧拿着手枪一上子就冲了进去,把门岗逼到了角落里,然后压低声音命令他说:“我们是八路军,要想活命的话就不要乱喊。”待门岗一犹豫的时候,强行缴下了他的枪,然后带领着5名战士冲进了碉堡里。

当时20名伪军还正在睡着觉,徐玉璧叫战士们先拣了他们的枪,然后用枪对着熟睡的士兵,突然大吼一声:“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

睡梦中的敌人突然醒来,但是一看此景也真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枪都没了,还打个什么劲呀。有一个小队长还想负隅顽抗,从枕头底下掏出枪来就想开枪,被徐玉璧一枪打中,歪倒在床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这一仗,不但震慑了日伪顽的嚣张气焰,切断了他们军事情报来源,还缴获了步枪21支,子弹500发,手榴弹300枚。

1944年初春,博平汉奸团长罗兆荣、派了四个中队,在地处博平、清平、高唐三界的菜屯沙荒徐庄修筑据点,妄图以这个据点来控制我党我军的活动范围。为了加快进度,敌伪从全县逼迫民工3000多人,白天修围墙、碉堡,晚上到五六里外的后场村露宿,并由一队伪军小队押运。

县大队得到情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分析,徐玉璧决定凭着县大队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到兴隆寺打伏击。

这日半夜,他带领着50多名县大队的战士,埋伏到这个村头的一人空院里。

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待伪军押送民工路过这里时,徐玉璧率部突然出现,并命令司号员吹冲锋号,同时全部战士都在大喊:“我们是八路军,缴枪不杀!”“民工们,还不赶快跑呀!”“不给鬼子修炮楼,不给鬼子修据点。”

敌伪军一听,也弄不清到底来了多少八路军,一时阵势大乱,民工们也四散逃跑。县大队经过了10多分钟的战斗,俘敌30余人,缴获了步枪30多支,手枪1支,子弹500发,手榴弹100多枚,我军却无一伤亡。

1944年11月,驻茌、博、清三县的敌伪2000余人,对我胡屯一带根据地,进行合围大扫荡,这是敌人有计划地袭击我博平党政机关和县大队。

当时我们县直属机关和县大队在徐家胡同一带活动。有一天上午,侦察员发现冯屯方向敌人在向西移动,我县大队和县直机关100多人,被包围在胡屯的罗庄和宋庄村,情况十分的危急。

徐玉璧接到情报后,沉着应战。他首先分析了敌情,接着将机关人员和部队隐蔽在徙骇河内,随后向部队做了战斗动员。在观察好地形、敌情的情况下,命令部队在河堤内向南转移,向敌占区冲去。

当部队运动到了胡屯大桥时,发现桥上有少数伪军把守,但是未有发现大股伪军。他马上命令一个排冲上去夺取了大桥,带领部队和机关人员跑步前进。

当敌人发现了我们时,我们已冲出了二、三里路,敌人就是想追击的话也来不及了。接着我们又急行军15里,到茌平城北辛庄落下脚步,经清点,我军及机关人员无一伤亡。

由于徐玉璧作战勇敢,领导有方,到1946年博平解放时,博平县大队已由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五个连,四个区中队,一个保卫队,一个侦通排,共计1000余人。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大小战斗50多次,拔掉大小据点多个,歼灭了日伪军近千人。

三哥平时关心战士,爱护老百姓。县交通队的许庆合同志一家七口被敌人杀害,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和一个三岁的儿子幸免于难。三哥听说后,用自己攒下来的津贴,买了鸡蛋、挂面、烧饼等,先后三次看望一家老小,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帮着老人照料家务。

三哥每到一个村子,首先到一些贫穷人家走访。家里的生活,地里的庄稼,婚丧嫁娶,遇到了哪些愁心事,无所不问,无论谁有困难,他都尽量想办法解决。博平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他在博平人民的心中永远活着的!

三哥牺牲后,当地的群众把他安葬在茌平北边的白官屯。

1947年春,整个鲁西北解放了,曾和大哥一起战斗过的李健民来到了博平,当了博平县的县长。在李健民的提议下,博平县委决定给徐家一家三烈士开追悼会。

县委派人将三哥徐玉璧的遗体从茌平北边的白官屯起了回来,又把五弟的遗体也从砖丘子里起了出来,重新装殓,同时也将徐老***遗骨从齐营娘家迁了回来,只是大哥徐玉山的尸首没有留下。

开追悼会的当天,方圆十几里地的群众都来了,台子上除了三哥和五弟的棺材,另外还放着大哥徐玉山的一块灵牌。县长李健民亲自致了悼词。

他在悼词中说:“……徐玉山、徐玉璧、徐玉珍三烈士,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茌平、博平一带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无私的贡献出了他们的一切,他们死的光荣!全县人民都要向他们学习!”

徐家的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参加追悼会的群众见此情景无不心酸落泪,会场上到处是哭声一片。送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跟在灵柩后面,送徐家三兄弟走完最后一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