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第56回 八公桥战斗(二)

组织豪杰去抗日 第56回 八公桥战斗(二)

作者:沃土45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1:26 来源:笔趣阁

还有一个原因,孙良诚原是国民党的人,军装和八路军基本一样,也是灰军装,晚上根本看不出来,哪是敌人,哪是自己人。

围墙离着敌人的八大处,也就是有1000米的距离。前锋连加快脚步,疾速前进,旁边不时地有敌人的暗堡和战壕,里面的敌人都在睡觉。他们都以为,枪都没有响一声,肯定是没有情况,做梦也不会想到,八路杀了进来。

前面的几排房子里,还点着明亮的汽灯。这个俘虏点了点头,那意思是八大处到了。吴小明手一挥,队伍立刻散开,分头向敌人的几间屋子摸去。

韩行和吴小明看到一间大屋里,门还虚掩着,吴小明悄悄地推开了门,看到屋里几个军官正在打麻将。吴小明手一挥,几个战士冲了进去,拿着突击步枪对准了这些伪军官。

一个伪军官正在兴头上,看到有人扫了他的兴,不禁破口大骂:“你们是哪部分的?竟敢胡闹,看我能轻饶了你们。”

李大中吼了一声:“缴枪吧你,我们是八路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这个军官大吃一惊,急忙想掏枪,还没有等他掏出枪来,孙大突身子和刺刀同时到了,穿了这个伪军官一个透心凉。

就连韩行都吃了一惊,这个孙大肚,身手好快啊。

别的军官一看,如此凶猛的八路,惹不起啊,只好纷纷举手投降。

就在此时,第八团突击连从西南角登入围墙,回民支队也从西北角顺利突入围寨,继续按照事先划好的作战区域向纵深发起进攻。

战斗的枪声突然打响了,然后嘶喊声,机枪、步枪、手榴弹声响成一片,一道道的弹道光亮特别刺眼,战斗一旦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程度。

参战部队快速穿插,将敌人盘踞的宅院、碉堡分割包围,发动猛烈攻击,进展还算顺利,敌人的宅院,碉堡被一个个消灭,激烈的战斗紧张地进行了一个晚上。

17日上午,只剩下十字街口的核心碉堡还在顽抗,这个碉堡几乎控制着整个据点,从它的一、二、三层射击孔里,不断地向外射击着密集的子弹,打得附近的八路军战士抬不起头来,不时地有人中弹倒下。

中心碉堡修得又大又厚,迫击炮打了几炮,没有轰透它几个窟窿,它的机枪还在不断地射击着。七团从北面往南攻,八团南面往北攻,战士们一排排地倒了下去,就是攻不破它。

韩行急了,催促着吴小明说:“想想办法啊,一定得尽早灭了他。”

到了这个时候,吴小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急得两眼冒金星。他拿着突击步枪,亲自射击,虽然一枪毙了一个敌人,但毕竟碉堡里敌人太多,指望他一人,又能射杀几个敌人?

李大中也是急得头上直冒汗,他看到了旁边有一辆大车,正是运骑兵粮草的,对孙大突吼叫道:“孙大肚子,快快装上湿棉被,我们用土坦克进攻。”

孙大突“噢——”了一声,对他这个班的士兵吼叫:“快快装上湿被子,你们都上去,我们装甲车上了。”

韩行也给他出主意说:“正好八大处的伙房里有辣椒,也有棉被,还有理发店的头发,统统地带上,明白了吗?”

别看孙大突对别的事不一定明白,但是对于打仗,还是蛮在行的。他大叫一声:“听明白了吗,弟兄们,冲到了碉堡跟前,点他娘的。再带上几根竹杆,够不着射击口,就用竹杆往里捅。”

一套进攻方案就这样形成了。

满满的一大车,装着五个士兵,还有一些辣椒、头发和柴火,士兵的头上顶着四五床湿被子,足足有上千斤。孙大突身上也顶着三四床湿被子,两只大手抓住了两个车把,“装甲车”开始出动了。

看到这种巨型怪物向自己的碉堡开来,碉堡上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无数的子弹打在湿被子上,噗噗直响,落下了无数的洞眼,就是伤害不了湿被子里面的人。

孙大突大叫着,憋着一口气,一下子把“装甲车”开到了碉堡底下,战士们顶着湿被子从车上下来,从射击孔里往里塞手榴弹。“轰轰”几声,把一层的伪军炸得差不多了。

点着了柴火和辣椒,然后从射击口里往里塞,再往高里够不着了,战士们就用竹杆往高处的射击孔里捅。再往里不断地塞着柴火、辣椒和头发。

浓烟开始升了起来,烟是越冒越大,整个炮楼就像一个大烟囱,从各个射击孔里往外鼓鼓地冒烟。碉堡里的敌人被呛得喘不上气来,咳嗽声连声一片,泪如泉涌,实在受不了啦!有的士兵开始大喊:“八路爷爷,别点了,饶了我们吧!”“我们投降,我们投降!”“投降还不行吗,可别烧了。”

碉堡上的枪声一停,七团、八团立刻像猛虎一样了冲了过来,一下子冲到了碉堡跟前,几百条枪指向了这座碉堡。

孙大突大呼道:“举起枪出来,不许动歪点子!”

碉堡门一开,伪军举着枪,一个个地走了出来。个个被烟熏得满脸黢黑,鼻涕眼泪涂满了全脸,就像开窑厂的一样。

一个军官走了出来,不服气地问孙大突:““你们用的什么新式武器?我们头一次尝试到!”

孙大突鼻子一哼说:“什么新式武器,这是我们的飞雷烟幕弹。才研制出来的。”

李大中听了暗暗好笑,这个孙大肚呀,也真会吹。

中心碉堡完了,敌人依赖的制高点失去了,个别没被解决的小股敌人再也没了指望,最后挣扎的勇气也没有了。很快的,敌八大处、特务团、骑兵营全被消灭。

有一股敌人向西南角突围,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濮阳县大队及民兵,全部聚歼。17日上午10点,战斗将近激战了12小时,枪声逐渐停止了。

只见街上有几千人的俘虏,一个个排着队,在等待着处理。几百匹战马,在街上被圈在了一起。还有缴获的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足有好几十挺。更有数不清的长枪、短枪,和小山一样,杂乱地一堆堆的,没有时间清理,光子弹就有4万多发。

更宝贵的是,兵工厂的全部设备,正在等待着八路接收。电台两部,还有粮食数百万斤。整个战斗,共俘虏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团长慕某等以下官兵3200余名。

伪参谋长甄纪印,把他押送到司令部里。杨得志问他:“孙良诚呢,哪里去了,是不是跑了?”

甄纪印只得说:“杨司令员,前一天,孙司令到开封了。要不,恐怕也被俘虏了。”他又不明白地问:“杨司令员啊,你们这是采用的什么战术,实在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啊!我们实在没想到,12小时之内,你们竟然攻克了我们惨淡经营的八公桥,打乱了我们整个战略部署。”

杨得志笑了,说:“这叫牛刀子战术,首先捣毁指挥中心,然后再返回头去各个击破外围的据点。”

“牛刀子战术……”甄纪印小声地说,“高明啊,高明啊,我们就是想实施这样的战术,恐怕也不会成功,而你们八路军,却成功了。不光是战术的问题,还有一个官兵作战素质的问题。我算服气了!”

八公桥战斗结束后,第七团乘胜攻克徐镇,第八团在分区特务连配合下攻克王郭村,八公桥外围据点被一扫而清。各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乘势展开猛烈反“蚕食”作战,在纵横200余里的地区,先后拔除日伪军大小据点100余处,歼敌数千。

盘踞濮县的伪军被迫于11月26日放弃全部据点,将进攻冀鲁豫的几个师全部撤回,缩回濮阳及柳下屯周围 。从此,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与二、四、五分区联成了一片,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公桥战役之后,回民支队回到了尚和、昆吾地区活动。这时正值春节时间,马本斋在百忙之中还亲自组织干部战士排练京剧《陆文龙》,搞军欢,并亲自饰演剧中的角色王佐。

艰苦的斗争环境,长期的戎马生涯,使马本斋同志积劳成疾。1944年1月,马本斋同志的脖子后面突然生了个小疮,疼痛难忍。可是为了工作,他不愿意休养。同志们劝他去医院,他说:“现在敌人正在到处抢掠,老百姓丢了粮食没法活,部队必须拿全力打击敌人,不能因为一个小疮,就脱离了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

在那“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的艰苦岁月里,部队医疗条件之差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缺医不药,体温很快上升,疮痍涉及脑髓,病情急剧恶化。

韩行得知马本斋病倒了,赶紧去探望。在护士换药的时候,他看到,马本斋的“小疮”哪是什么小病啊,直接危及到了生命。那个疮通红通红的,正在发炎,已经肿起鸡蛋大了,而且还有蔓延之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