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第11回 支援韩多峰

组织豪杰去抗日 第11回 支援韩多峰

作者:沃土45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8:35:01 来源:笔趣阁

readx;张维翰批评他说:“你这样做就是你的不对了,太轻敌了,骄兵必败.临清的情况很复杂,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以为你是谁,蜀国大将赵子龙,怕你自己也不敢这样说吧!要不,特战营你带去,再带着一部电台。”

韩行想了想,心话,特战营那是保护聊城的重要机关和工厂的,如果特战营去了,有点儿小题大做,就和要打什么大仗似的。可是要说一兵一卒不带,自己还真没有这样的本事,两个伪军恐怕自己都对付不了。至于电台吗,那是耳朵和嘴,带着当然比不带着好。

“要不,警卫连我带着,熟了,使着顺手。再带着一部电台和张处长。”

张维翰点了点头,又说:“生活上也得有个帮手,要不,陈苹你也带着吧。这么大人了,成天鞋趿拉袜趿拉,衣食起居没人照顾也不行。”

韩行心里一阵子高兴,可仔细又一想,这是照顾着我吗,这是监视着我哩,只要是陈苹知道的事情,你张维翰早就知道了。

可是自己的后世夫妻,现在的女朋友跟在身边,也未尝不是个好事。感谢得韩行连说:“谢谢!谢谢!”

张维翰又敲打着韩行说:“悠着点儿,你们的结婚要求,可是还没有批准哩!要是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可不给你擦腚。”

一句话说得韩行红了脸,不免心里发起了牢骚。真是的,人家有本事的,小三小四的到处找,我这没本事的,后世的夫妻跟在身边,还叫人说三道四的,揪着小辫子不放。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呀!

韩行带着陈苹、警卫连一队人,迅速向临清进发。

临清是鲁西商业重镇,地处冀鲁交界处,又是土匪武装抢掠的重点,外侮内乱,鸡犬难宁,全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抗战初期,临清一带有于德本、吉占鳌、冯寿朋、王来贤、朱光远、商会臣、李占梅、王朝贵、郭长海、孙明远等15杆土匪。各股土匪,常因抢占地盘火并、枪击,战事不断。

临清在抗日时期,曾经三次陷落。

1937年10月28日,日寇一股骑兵由邱县出发,从浮桥上渡河,袭占了临清城,县城第一次失陷。

日军占领临清后,所到之处,大肆杀戮抢掠。为扩大伪军,壮大势力,日军在临清县城、五、六、七区都建立了伪区政府,先后把临清县城南朱庄一带地方民团、土匪张殿卿、冯舞桥部1500余人收编为伪军,将滞留在堂邑北部吴海子一带的国民党残兵、土匪吴连杰收编为皇协军第一旅。

1938年5月,日寇感到兵力不足,精力有限,遂放弃了临清的守备,使临清又重新回到无人管无人问,土匪割据的局面。

韩多峰,字秀岩,1888年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冯玉祥将军十三太保之一。1907年开始在清朝北洋陆军当兵,1914年开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反张勋复辟、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等。

1919年韩多峰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机关枪营营长,1922年任陆军第七混成旅第三团团长,1925年任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五军(军长石敬亭)四十混成旅旅长兼晋北杀虎关镇守使。

1925年7月18日,北洋政府授予韩多峰陆军少将军衔,1927年4月任河南民团军总司令,1929年任河南省政府委员、警备师师长、军事顾问。中原大战后,韩复榘入主山东,韩多峰任山东省政府顾问、山东省联庄会训练委员会总会长。

日寇从临清撤出后,省长沈鸿烈先上来曾委派曾琦为第四区专员。谁想到,这个曾琦和国民党特务张继尧等人,在鲁西北地区搞阴谋活动,想搞垮第六区范筑先的抗日游击部队,被范筑先的3支队齐子修部缴械扣押,并把他们驱逐出境。

这时候,沈鸿烈的流亡省政府从曹县到了东平。到了东平,他才知道,东平县还有这么一位战功赫赫、官职不低的将军在家乡养伤。他就找到了韩多峰,希望让韩多峰出山,当这个四区的专员,好控制临清的局势。

韩多峰也是一个官场老手了,岂能不知道沈鸿烈的用意所在。他想到,一是沈鸿烈希望当他的枪头子,到鲁西去给范筑先和***之间制造摩擦。二是希望利用自己和范筑先的私人关系,当一个缓冲的桥梁。一但局面打开,情况好转,自己会立刻被踢开的。

但是如果自己不当这个四区专员,还是会有人被派下去的,情况就很难预料了。思来想去,为国为民,还是知难而进吧,韩多峰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

韩多峰是接下了这个担子,但是沈鸿烈给他的只有一张空头委任状,既不发给一枪一弹,也不发给一文一钱。韩多峰拿着这张委任书和几个坚决抗战的青年朋友经过东阿过黄河就到了聊城去见范筑先。

这时候,范筑先刚在濮县打退了日寇土肥原的14师团一部,克复县城,第一次到河北威县和八路军129师东进部队副师长徐向前会晤后回到聊城不久。

韩多峰说明自己的来意后,受到范筑先的热诚招待和欢迎。范筑先为韩多峰介绍了一批抗日干部,支援韩多峰去开辟工作。这些干部为赵效三、朱穆之等8位青年才俊,多半是***员,要帮助韩多峰组织政治部。

韩多峰就以赵效三为主任,朱穆之为副主任,开展宣传抗战和组织群众的工作。

范筑先还送给了韩多峰一辆大卡车,送韩多峰他们到清平县境内的专署所在地去上任。

临离开聊城的时候,范筑先亲自领着政治工作干部张郁光、齐燕铭、姚第鸿、赵以坪等同志,送韩多峰他们上汽车出城。

另外,***人在聊城主办的报纸《抗战日报》还专门派记者访问了韩多峰,发表了韩多峰接任后的“新的施政方针”,以及韩多峰对抗战前途的认识和感想,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作为对韩多峰政治上的支持。

这些事情,完全出乎沈鸿烈的意料之外,真是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

沈鸿烈真是不知道,韩多峰和范筑先不但在政治上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在过去的交往中,也有一段历史渊源:1929年冯玉祥进入陕甘后,范筑先在冯部第13军军长张维玺的司令部里任参赞,1930年中原大战时,范筑先又在南路县指挥张维玺的司令部里任参赞。这时呢,韩多峰就在冯玉祥的部下当旅长,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两人多有交往。

后来,范筑先在韩复榘时期任临沂县县长,韩多峰在韩复榘的第三路军总部当顾问,因工作上的关系,两人又多有接洽。

正因为韩多峰与范筑先有这些历史关系,所以沈鸿烈挑拨离间的阴谋落了空。

韩多峰虽然政治上有同盟,但是军事上就不行了,他的手里只能勉强凑合了一百多个几乎是赤手空拳的所谓士兵。和当地的三大土匪部队相比,哪一个也能把他一口吃了,连骨头都不剩。

当时四区的专署所在地清平县就在今高唐县清平镇,韩行领着这一队人,得从冠县绕道,由于有陈苹做伴儿,一路上倒也省去了许多寂寞。他俩谈天说地,谈论古今,一会儿说到了工业的发展,一会儿又说到了聊城的未来,再加上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到处是丰收后的景象,真是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当队伍来到了冠县和临清交界的地方时,韩行看到了这儿无故地被人挖了许多的沟壑,和一路上平坦的大平原相比,地形确实有点儿特殊。

张小三跑了过来,对韩行说:“韩副司令,我看,不如先派一个尖兵班去探探路,如果没有什么情况,大队再前进不迟。”

韩行笑了笑说:“我说张小三呀,我就够小胆的了,你比我还小胆。富金山、田家镇、万家岭我们都不怕,你在这里还怕什么呀!不就是有几支土匪吗,我看他们还能尿出一丈二的尿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磨磨蹭蹭的什么时候才能到清平啊!放心大胆地走就是。”

张小三撇了撇嘴,不好和韩行对抗,只好领着队伍继续前进。

再往前走,看到纵横交错的深沟是越来越多了,每一道深沟边上当然就是取土上来的一溜土堆,而且周围还是特别的安静,也没有农民在田里干活,也没有黄牛在地里耕地,就连一个拾柴禾的小孩子也没有。

陈苹皱了皱眉头,对韩行说:“我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劲啊!怎么连一个人也没有啊。再说,这么些深沟土堆,真要是藏起来一个连,一个营的,也说不定呀!我看咱们不能往前走了,是不是叫张小三先派人侦察一下啊?”

韩行笑了笑,嘲笑她说:“我说陈苹啊,你才打过几场仗啊!枪林弹雨里你钻过几回。别忘了这是大后方呀,小鬼子撤了,国民党跑了,就剩下了几个土匪。要是连土匪你都怕了,还打得什么鬼子?”

陈苹白瞪了一下韩行说:“我怎么觉得心里就不踏实呢!”

队伍继续往前走,走不了多远,前面的一条深沟挡在了面前。

要说深吧,也没有多深,也就是有两米多深,要说宽吧,也没有多宽,也就是有四米多宽。可是要跳,很多人跳不过去,要是下到深沟里再往上爬,那就得搭人梯。

到了这时,韩行的心里也打起了小鼓,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敌情?张小三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周围,低声喊道:“大家注意了,散开。观察周围的情况?”

部队一下子散开了,有的就半蹲在地上,拉开了突击步枪上的保险。吴小明、李大中几个,一下子就把韩行、陈苹几个围在了中央。

“啪!啪!”“啪啪……”一排子弹就打了过来,开阔地上,躲闪困难,这边的十几个战士当时就被撂倒在地上。还没等韩行明白过来,自己和陈苹几个领导早就被周围几个战士按到了地上,周围就组织起了一道人墙。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