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第6回 无人区创根据地

组织豪杰去抗日 第6回 无人区创根据地

作者:沃土45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8:35:01 来源:笔趣阁

后来连糠也找不到了,战士们经常饿着肚子打仗,很多人营养不良,许多人饿得连路也走不动了。部队都这样,老百姓的疾苦更是没法说了,要不,许多的地方成了无人区,人们在家乡无法生存,只能舍家撇业,到外地去谋生。

都以为外地能生存,可到处是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地盘,各地又同样不是天灾就是**,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呀,哪里也没有穷人的活路。

赵建民看到大家都不说话了,又把眼睛转向了韩行说:“我想听听韩行同志的意见?”

韩行想了想说:“情况确实很严重,就在冠县北部、堂邑北部有一大片的无人区。我调查过,也不是这个地方的土地不肥沃,也不是人口少,只是由于日本人、伪军、齐子修部的连年掠夺,再加上天灾,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人了。

这个世界上原没有什么上帝,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真是水尽鱼飞,日本人和国民党看到这个地区无人了,他们也不大去了,又把黑手伸向了还能掠夺的地方。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聊堂支队开到那里去,建立一块新的根据地?”

赵建民问:“你们部队到了那里,吃什么?”

韩行说:“反正就是在聊南,堂邑南,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到处都是一个样?”

“老百姓是水,八路军是鱼,没有了老百姓,你们怎么生存?”赵建民又问。

韩行说:“没有水,我们就要把水养起来。把那些还没有饿死的人,组织生产自救。慢慢地召回外逃的乡亲们。我相信,只要这个地方建立了根据地,人们能够活命,那些外逃的人们就可能陆续地再回来。”

赵建民想了想说:“话是这样说,可是困难很大,但是我相信,韩行同志有办法。你的这个提议很好,首先我是支持。”

赵建民是支持了,可是张大千却提出了反对意见:“韩行同志,要是这样搞,就把我们聊堂支队推入了绝境。没有老百姓,没有粮食,我们吃什么喝什么,部队怎样生存?”

柴龙也不同意:“那个地方不能去,老百姓都逃难逃到七里铺了,要是他们能活命,还跑到七里铺干什么?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聊堂支队,实在没有地方去,就是回到七里铺,也不能跑到堂邑北和冠县北的无人区。”

参谋长李善亭也不同意,说:“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呆在堂邑南了,这个地方我熟,人熟是一宝,部队怎么着也能生存。要是到了堂邑北和冠县北,人生地疏又是无人区,我们聊堂支队,凶多吉少啊!?”

他们都提反对意见,韩行的心里有点儿烦,愤愤不平地说:“要是到了那里,我负责给大家找到粮食。”

韩行的这句话,张大千、柴龙、李善亭都对韩行吃惊地瞪起了眼睛。不但他仨惊奇,连赵建民都奇怪了,问韩行:“你是工业局长,要说搞工业,搞武器,没说的。可要你搞粮食,你上哪里搞粮食去?你又没地,你又不是大地主,哪里有存粮?”

张大千也听着这些话儿有些不靠谱,说:“韩科长呀,我一向是挺尊敬你的。可这是开会,还是严肃一点儿好。”

韩行反问她一句:“我要是真能搞到粮食呢?”

张大千也开玩笑地说:“那还用说吗,我们聊堂支队坚决跟着你到冠县北,堂邑北的无人区去开发根据地。我们在这里也是没吃的,到了那里有饭吃,何乐而不为呢!”

赵建民点了点头说:“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谁占有了地盘,谁占有了人民,谁占有了粮食,谁就有了战争的资本。无人区地带,机会是有了,但是人民没有,粮食也没有。我相信韩行同志,相信你们聊堂支队,一定能克服困难,慢慢地带来了人气,慢慢地带来了粮食……”

聊堂支队的几个领导,虽然心里有意见,但是领导说话了,也就代表着组织上的意见。组织定下的事儿,只有坚决地服从。

聊堂支队准备了一番,就向冠县北、堂邑北的无人区进发了。

进入了无人区,真是惨不忍睹,已经到了秋天,炎炎的太阳还热烈地晒着,要是在平常看景,正是收获的季节。可是现在往地里一看,地里没有庄稼,只有野草遍地,树上没有树皮,看来树皮也被剥光吃了,就连树叶子也是少得可怜。

更叫人可怕的是,走了好远,竟然见不到一个活人。进了村庄,听不到狗叫、鸡叫、牛哼哼,更是看不到一个人影,好像是世界末日一般。好多农舍也是非常可怕,没有大门,没有屋门,就连窗户都没有,成了一个屋叉子。

韩行感到挺奇怪的,问还兼着堂邑县委书记的张大千:“为什么农民不种地呢,不种地吃什么?”

张大千说:“去年是大旱,颗粒无收,今年后来下了透雨,农民也想着生产自救,种上一些粮食。可是祸国殃民的吴连杰、齐子修见了,耕牛给抢去,种子给抢走。有的群众无奈只得晚上偷着种地,那也难免遭到匪兵的抢劫,一旦听到动静,先是打骂,然后把牲口、种子给抢走。由于这些匪徒们如此作孽,不让农民种地,终于形成了土地荒芜,加剧了灾情。”

听到了张大千的介绍,有的战士骂了起来:“吴连杰、齐子修真不是人揍的玩艺,他们就不吃粮食吗,他们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这下子好,不让老百姓种粮食,老百姓饿死了,他们还能活命吗!”

韩行又问:“无人区的农民都逃到了哪里去了?”

张大千说:“少数人低价变卖家产房屋和土地后,携儿带女逃向了东北辽宁、吉林一带农村种地谋生。一部分人带领一家老小,逃到了山西省较为丰收地方,靠乞讨或找临时工下苦力谋生。

多数人扶老携幼带着家中仅有的一点儿衣物、家具等逃荒到黄河南的东平、汶上、梁山一带较为丰收的地区,兑换一点粮食吃,有劳力的尽量找点短工零活做,老弱妇孺多数靠乞讨度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未成年的孩子嫁给当地农民做童养媳,以安身求生。”

听到张大千的介绍,附近的战士个个长吁短叹,心情沉重。

一路上看到了几个饿殍,肉皮早已变成了黑色,成群的苍蝇在身上飞着,肥大的蛆虫在身上爬进爬出,真是又叫人恶心,又叫人可怜。无人区的特点之一,就是死了没人埋。

韩行真想下道命令,把这些死尸埋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入土为安,可是战士们的体力有限,还要走路,哪里还有这样的体力?况且,一路上还有数不清的死尸在等待着处理。

只能是见怪不怪,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死人就顾不得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战士指着远处说:“看看,那边来了一个活的。”有的战士说:“终于来了一个活人,要是连个活人也见不着,真把活人也吓死了!”

韩行的心里终于升起了一丝希望,有了人,也就有了人气,自己要好好地面对每一个活着的生命!一定要拉他一把。

向这边走来的,也就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晃晃悠悠的,看来身子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他的一只手在向前抓着,不知道要抓住什么,可能要抓住一块地瓜,可能要抓住一块菜团子,也可能要抓住自己的生命……

就在这种抓住的支撑下,他一步步地向前走来。

韩行加快了脚步迎他而去,就在离孩子还有十多米的时候,这个孩子一下子歪倒了。韩行急忙到了他的跟前摸了摸,孩子已经没有气了。听了听他的心脏,也已经不跳动了。看了看他的脸色,早已经不像个人样,就是一具骷髅,除了皮就是骨头,早已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到了最后,就是给他山珍海味,他也吃不下去了。他的五脏六腑,早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看来,他已经熬干了最后的一滴油,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这个才十多岁的孩子,怀着对这个残酷世界的不理解,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战士们长吁短叹,感慨颇多,但对待如此严重的***,对待一个就在自己面前倒下的孩子,也只能是扭过了头,继续走自己的路。

进入了一个叫孙庄的村子,村庄里没有人,大街上长满了野草,有的屋里发出了异常的臭味。村里到处是野兔,看来就连兔子都搬到村里来住了,在这里成家立业,结婚育子。就是房屋也是只有屋叉子,而没有门窗,感觉不到一点儿人生活的迹象。

韩行又问张大千:“门板呢,窗户呢,怎么光剩下屋叉子了?”

张大千说:“这还不怨吴连杰、齐子修,逼着老百姓交粮食,要是缴不出粮食来,就揭锅,砸缸,锅没了,缸砸了,就卸门板、揭窗户,反正是逼着你交出粮食。”

听到此话,战士们又是一阵大骂。

张大千问韩行:“还往里走吗?”

韩行说:“我看就在这个村庄里歇一阵子吧!再往前走,也是这个样子。”

张大千命令部队,在此村驻扎。这下子好,也不用动员老百姓腾房子了,反正村里已经没有人了,随便住。

韩行和张大千到了一所房子,嗅到了堂屋里传出来一股子臭味儿,王秀峨经验多啊,鼻子一捂说:“有死人——”她率先走到了头里,用破被子抱起了一个小死尸,然后送到村外去处理了。

韩行的心头又引起了一个谜团,问张大千:“怎么只有一个小孩子,他母亲呢,他父亲呢?”( 就爱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