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无悔(三)

组织豪杰去抗日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无悔(三)

作者:沃土45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8:01 来源:笔趣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这条巨轮终于从迷雾浪谷中挣脱出来,调正了自己的航向。

大地激动得发颤,中国巨轮在加速、加速!

茌平也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广袤的大地一扫十年浩劫后的阴霾,打破千年僵化封闭的思维模式,撩开了大步前进的巨足。

躬身执教的王普济、李玉兰更是把心贴在了他们所钟情热爱的事业上了,用王普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要活出个样来,干要干出个样来!”他们活得怎么样暂且不说,干得怎么样,在赵官屯中学却是有口皆碑。

从1982年以后,王普济、李玉兰二人连续多年被评为茌平县的模范教师,王普济于1983年加入了中国**,李玉兰于1984年也入了党。入党后的他们更是勤勉敬业,又连续多年荣获了茌平县模范**员的光荣称号。

提及他们二人,老校长王兴中总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泪眼花花的连声感叹:“普济和玉兰可真是我们学校的顶梁柱啊!不光是业务好,工作能力强,而且时时处处关心他人,爱护学生,克已奉公。学校里的老师们常评议他们说,经过锻炼了的知识青年素质就是高!

按规定说王普济年龄已经超过了做团组织工作的年限,可学校里考虑再三,觉得没有比王普济更合适的人选,便报请上级批准破格任命他为校团委书记。果然他不负重望,工作搞得很出色。还有李玉兰,一直在我们教育界担任乡里的妇联委员,威望很高。”

王兴中还讲了这么几件小事:王普济的家就安在校内的宿舍内,一般人家中的蜂窝炉也就烧三、四块煤,可他们家的炉子却一天到晚烧着,老师学生随时可以到他家里打开水,他那炉子几乎成了公用茶炉,普济都是烧自己的煤,从来没用公家一分钱!

谁碰到什么难处,只要王普济知道了,总是热情主动地前来帮助,不辞辛苦不说,还常常慷慨解囊。学校里有人去济南看病,王普济总是陪着去济南,又搭功夫又搭钱,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学校让王普济负责安排教师的课时,他总是把第四节课排在李玉兰身上,因为第四节课往往要耽误下班回家,一般人都不愿意上。李玉兰曾揶揄王普济说,你怎么老是给我排第四节课呀,你就不怕到点吃不上饭呀!

王普济笑笑说,你说我不排给你排给谁呢?谁让咱俩最近乎呢!

有一年麦收时节,王普济正在上体育课,突然有人惊叫:不好了!着火啦!王普济扭头一看,见学校西边不远的麦场上浓烟滚滚,人慌马乱。他立刻带领学生们拿着脸盘、水桶等救火家什向火场奔去。

当时村里的男壮劳力大都在大田里收麦,麦场上净是些妇女老人,普济带着几十名学生及时地赶到了。经过一场奋力的扑救,保住了场上的麦子,社员们都激动地跑过来连连道谢。一位老大爷拉着王普济的手一个劲儿地晃:“王老师,多亏了你和学生们啊,你看看这场上,哪有个整壮人啊?要不是你们来了,这麦子,毁喽!”

李玉兰的班上有个叫牛劲的学生,自由散漫得很厉害,学习成绩也差。学校里曾给他调了好几班,哪个班也不愿要,最后只好把牛劲调到了李玉兰这个斑。李玉兰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了解,得知牛劲的妈妈去世了,父亲抽烟喝酒,混天混地潦倒终日。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挫伤,人也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李玉兰对牛劲没有半点的歧视,而且是从生活上关心他,思想上开导他,学习上促进他。为了让牛劲摆脱家庭的不良影响,李玉兰特意安排牛劲住了校,并拿出家中的被褥、衣服送给牛劲,还经常从自己的工资里给牛劲贴补些伙食费。

同时,为了让牛劲的学习赶上去,李玉兰除了在课堂上用心辅导以外,还经常在课余时间为牛劲“添点小灶”。牛劲初中毕业以后,李玉兰又忙忙活活地出面推荐协调,把牛劲“保送”到茌平的重点高中。

牛劲临上高中前流着泪对李玉兰说:“李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

三年后的一天,李玉兰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敬爱的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个坏孩子牛劲啊!……李老师,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最困难最失望的时候,是您给了我温暖,给了我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您像母亲一样关心我、照顾我;又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我,鞭策我,才能使我有幸考入大学深造……李老师,我想对您说的话太多了,怎么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情。李老师,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允许我,让我在北京向着遥远的家乡叫您一声妈妈!真的,李老师,我真的想叫您一声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妈妈!……”

读着牛劲的信,李玉兰哭了。她手里拿着牛劲的来信,伏在桌子上哭泣得那样酣畅淋漓。哭声惊动了周围的老师们,大家不知出了什么事情,都关切地围了上来。李玉兰强忍着激动,猛地抬起手挥舞着牛劲的来信象孩子般欢叫着:“牛劲考上大学了!牛劲考上大学了!”

是啊,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建树成龙成凤更让老师高兴的呢?

不言而喻,此时的王普济、李玉兰也和我们大多数知青一样已经从困惑、迷茫、自顾自怜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展示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