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亲队伍

大魏王侯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亲队伍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00:16 来源:笔趣阁

李谷出得徐子文居住的院落门,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楞了一会儿,眼前的赵王府一如其旧,官吏们主要集中在前院和正堂一带,等着赵王传召下令。

将士沿着赵王府四周摆开,明面上赵王只有百多护卫,其实他已经招满了一个营的府军,由各层将领统带,在外还有过千人的暗子,都是府中的亲信才知道这些暗子的存在,这些人多半是在厢军中掩藏身份,和普通的依附赵王的厢军不同,这些直接出自赵王府的人手当然更加忠诚和可靠。

王府之中,护卫持弩或执?来回巡逻,到处是宏伟或精巧的房舍,到处是修剪整齐的花树和堆砌漂亮的山石,一个个小庭院连环套在一起,由一条条青石板路相连,从正门到正堂再到后园,一个个院落组成了庞大的几百间房舍的亲王府邸,在福州城中,赵王府规模最为宏大,花费也是最大,人手也是最多。

几个幕僚谈笑着走过来,他们是往后园去,赵王特许这些人可以随意在后园游玩,他们看到李谷,都是赶紧拱手致意,李谷也是微笑着还礼。

在垂花门下,明与暗的光线之中,李谷脸上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最终,这个中年男子使劲握了握拳,然后迈开大步走向自己的居所,在那里,李谷的心腹和徐子文的人手已经在等候最后的决定,只要李谷决心下定,这些人就会到蒲家领取各种物资,用赵王的人脉打通沿途的关卡,一直将这些物资和人手,源源不断的运往建州。

功名富贵,这才是男子该追求的东西,这时候不奋力一搏,等着被别人抢走地盘和权力,最终郁郁一生吗?

……

徐子先的迎接马队和马车,从海上抵福清岸边,再从福清出发,抵达福州城门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徐子先看看天色,笑着道:“时间倒是差不多刚好。”

骑马在一侧的魏翼哈哈一笑,说道:“明达,紧张否?”

婚礼在大魏这个时代可是被称为昏礼,古人成亲,六礼流程的最后就是亲迎,也就是新郎官亲自将妻子接回家中,这是礼仪的最后一个环节,哪怕贵为天子,虽然不能到新娘家中迎接,但大魏天子如果是少年即位,青年成婚,也是要大开宣礼门,由天子大驾出宫门,在宫门外迎接正妻也就是皇后入宫,宫门正门一路大开,一直抵温室殿为止。

陈文?是徐子先的王府正妻,迎娶之后也要上奏朝廷,由两府再派一个使者持诏书前来,规格应该是比册封徐子先低一个档次,估计是个直学士,持诏书,奉金册,无金宝,将陈文?的王妃身份,正式确立下来。

此后,哪怕是夫妻失和,徐子先也没有资格废掉王妃,朝廷礼法不允,夫妻不和,也只能将就着过日子的贵戚,甚至是天子夫妇,也并不在少数。

听到魏翼打趣的话,徐子先笑着看了这个少年时的好友一眼……现在这个少年好友已经是澎湖知县,此次大战功也是捞着不少的好处,澎湖守备森严,不给海盗可乘之机,这是一桩大功,魏翼亲临前线,亦是澎湖军民士绅证明了的事。此外攻袭海盗船队的战舰虽是南洋水师的船只,但魏翼组织和动员了不少澎湖民壮参战,这桩战功就算是直接的临阵指挥了。

大魏军功为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魏翼此次讨了不小的便宜,应该可以升官。

魏翼肯定会拒绝,将他调到某军州任同知,或是任某个从五品的官职,对他本人是官场的一次跃迁,但对澎湖和东藩的合作大计,毫无疑问是有负面影响。

朝廷调任的澎湖知县,不太可能对抗东藩和中山王府,但也不会如魏翼那样与徐子先有亲密无间的关系,彼此信任,使两地的发展融为一体。

魏翼多半会以刚上任不久,诸事未定而拒绝调任,两府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估计会将魏翼的勋、阶加到从五品或正五品,对一个二十出头,刚上任年余的年轻知县来说,勋阶升到五品,仍然是值得夸耀的成就了。

徐行伟骑马在另外一侧,微笑着看着徐子先和魏翼。

“子张兄,你似乎有心事?”徐子先和魏翼调笑了几句,转头看徐行伟。徐行伟坚毅的脸庞上始终有一些郁郁不欢的神采,外人看不出来,徐子先可是和他相识多年,徐行伟的这一点心理波动,却是瞒不过他。

“无有他事。”徐行伟有些黯然的道:“这几天看邸抄,大军前锋抵大凌河,构筑的前屯城正在修筑,主力已经从山海关出关……我感觉进展太快了一些,有些担忧。也想到自己从阵前返回,到福建路已经无仗可打,象是个逃兵,心里确实是不太舒服。”

“你是收到种纪和姚平忠的信了吧?”徐子先沉声道:“我也收到了,他二人现在就在前屯,你也是替他二人担心?老实说,我也是。从邸抄来看,短短月余,大军从蓟州平州一带猛然以主力出关,少量人在蓟北一带防御北虏,大军仓促而出,这其中定是有什么变故……”

徐行伟有些痛苦的道:“可惜我远离大军,无法知道确切的消息……”

“你在也无用的。”徐子先道:“这般的决策是天子和两府才能下,你在有何用?现在就盼着李枢使能顶住压力,继续此前的战略。若只以构筑前屯为目标,将前屯和关门连为一体,广立军寨,在大凌河到旧锦州一带设一些小的军堡突前,僵到年底,东胡大军占不到便宜,这一次战事虽然耗资千万贯以上,到底还是得到了不少好处。到明春,将一半北伐大军发遣回原地驻守,防止北虏和西羌趁虚而入,对内也能弹压流寇,如此一来,虽不能大破东胡,但东胡此后入境,需得提防被我大魏禁军从辽西拦腰阻击,需得多绕道数百里,对其后勤亦是极大压力,也算北伐最大的成就了。”

徐行伟摇头道:“朝廷不会以建成前屯就满足,最少得恢复旧锦州和修筑好大凌河城,这是最低的目标,否则几千万贯花下去,三十万大军和几十万厢军加百万民夫,只修了个突出二百里不到的前屯,朝廷上下,包括天子在内都会大为失望。”

“何必管天子怎么想?”徐子先冷峻的道:“天子想当然的事情,想当然时候太多了,两府的韩钟,枢使张广恩,还有那些大参,执政,太尉邓名,他们也能这样胡闹?”

“具体的原由,”徐行伟道:“我已经写信给李枢密身边的幕僚,也算是当初的旧识,面望能够得到答案。”

“这样也好。”徐子先轻轻点了点头,眉宇间也是布满忧色。

虽然前生的记忆告诉徐子先,这一场大战的失败是必然之事,没有侥幸获胜的可能,但如果有万一的变化,使得大战往好的结果发展,当然也是徐子先所乐见之事。

他不是那种为了自己疯狂到不顾一切的人……东胡此胜,将三十万禁军精锐大半埋骨关外,还死了几十万民壮和厢军,大魏受此重创,北方的防线支离破碎,勉强支撑的几年后终于轰然倒下。

其间有流寇肆虐,北方到处是烽烟,州县被破,村寨被毁,集镇成为废墟。

最少有千万人以上为大魏送葬,这其中有多少惨剧,徐子先连想都不愿去想。

如果能扭转这样的惨剧,徐子先宁愿自己止步亲王。

况且以现在的局面来看,他执掌整个福建,乃至生下儿子后问鼎储位,都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既然如此,大魏若胜,对徐子先的未来和发展也是极大的利好。

如果不是必要,徐子先也不愿逃窜东藩,在海外发展,坐视大陆沉沦,落入蛮夷之手。

“现在我不准你们谈这些。”魏翼笑着警告道:“成天忙的要死,明达刚把棉花收完在纺织厂织布,预备发售,盐业也成功,还有茶,甘蔗,稻田,工厂,海贸,水师也在快速的发展。可能你们在东藩岛上,身处其中而感觉不到,但我身在岛外,每去一次,就感觉到鲜明的变化。那些港口码头,不管是老的还是新修的,每天都停泊着商船,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的新移民到东藩。明达,这是朝廷二百多年没有办到的事,你用两年时间就做到了。其后再过几年,东藩的富裕繁荣当不在福建路之下,这是旷世奇功,你这一世,什么事都不必再做,光是这一条功劳,也足够名垂青史了。”

徐子先苦笑起来,魏翼的这些话他自己如何不知道?事情的变化就是这样,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朝廷在此之前对东藩的投入太小,这个量一直在处于恒定的状态之下。待自己猛然加大投入,天时地利人和俱备,这才使东藩迸发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力量。

其后几年也会是快速的发展期,以徐子先的投入和控制,财赋收入达到福建路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说十年时间使东藩和福建路并列,这当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五十年左右的时间,持续的大力投入,人口达到五百万以上的规模时,倒是真的差不多能和福建路比肩了。

现在谈这些,太早了。

“那说说新娘子好了。”徐行伟也从颓废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他看着黄昏之下的福州东门,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自动让开了一条通道,扛着挑担的中山王府的官户们,穿着整洁的袍服,戴着一样的红色幞头,正在喜气洋洋的从城门口进去。

城楼上都挤满了轮值的禁军和厢军,以往禁军瞧不起厢军,厢军也不愿往禁军身边凑,现在两股兵马挤在一起,大量的人头从城楼和城堞的间隙里伸出来,每张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有一些军官,可能是刘广泗等人的亲信,对眼前的这桩喜事心情也是比较复杂。他们知道徐子先进入福建路之后,挤压的必定是赵王和刘广泗等人的空间和权力,双方的矛盾和争斗不可避免,这些事当然也会影响到这些中下层的武官们,他们的神情当然相当复杂,甚至是诡异。

不过以华夏人的传统,在婚丧大事之前,恩怨都得先放下,于是这些武官和捕盗营过来的厢军武官们一道维持着城门口的秩序……闻讯赶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也是越来越密集,城内外瞬间聚集了好几千人,并且很快向过万人发展。

很多城中的居民都闻讯而出,笨些的往城门口跑,聪明点的倒是不急,多半是三五成群的站在往衣锦坊的道路上等候。

反正中山王是去衣锦坊去迎亲,总不能飞过去吧?

寻常的婚事,吹吹打打的时候都会引出大群的人群出来瞧热闹,中山王徐子先的婚事,又岂能不轰动一时?

不要说那些平素就爱看热闹的妇人们,那些寻常的百姓们,这一次闻风而出的还有很多商人,外来旅客,僧尼道士,还有官员吏员,将领将士,当然也包括宗室街的大量的国姓家族和宗室们。

贵人们和士绅家族的人,还有有身份的官吏都是在临街找店铺或酒楼,登上二楼包个房间,坐下来说笑等候。

眼前这件事对百姓来说相当轰动,对这些贵人和官绅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胖胖的老士绅脸上满是红润之色,他在一幢酒楼的二楼对身边的人笑道:“中山王和昌文侯府这桩亲事,算是没有意外了。”

“这对我等是好事。”另外一个官绅满脸笑容的道:“寒家在东藩有盐务生意,最怕有什么波折,这一下两边有姻亲之好,在下也勉强和中山王府能攀上关系。”

“这其实不太必要。”有人接话道:“中山王做事最讲规矩,只要你守他们的规矩,没有姻亲关系,也不会有什么波折。”

“话不是这么说。”满脸笑容的官绅说道:“陈笃竹,徐九真他们的份额为什么最多,还不是上岛的时候,最受重视?”

“这也是了,不过,还是规矩为第一要紧。”接话的人是个海商,他悠然道:“现在南洋水师实力复振,中山王府已经在推算海上行船贸易的规矩,大家都守规矩,杜绝恶意的竟争和意外,肃清海盗。虽然要给王府办捐纳税,但比起给那些龌龊官儿塞狗洞的钱,这钱给的还是叫咱们心悦臣服,心甘情愿。”

“消息确实了吗?”

“确实了!”海商笑嘻嘻的道:“现在这时候,南洋水师有四五十艘战舰,分别在闽浙到江陵海面护航,其后会延伸到两广海面至倭国航线,都由南洋水师保障商船的安全。若有损失,南洋水师自认保护不力,替船主负担一半的损失。只要在平时按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交纳捐税就可。”

“十分之一,可是不少。”

按货物,而不是利润的十分之一交纳,当然是会令相当一部份人感觉肉疼。

“不多了!”一个海商已经眉目舒展,心情愉悦的道:“此前我们出海十次,总有两到三次遇到海盗,血本无归。等若是本钱加了三四成上去,现在不过交纳一成,中山王府就保障咱们的安全,这买卖合不合算,谁算不出来?往倭国航线先开辟,底下定然是往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最后是吕宋,这些地方,南洋水师迟早会打下来,到时候海盗绝迹,重得太平。咱们福建路海商,这二三十年盼的是什么,不就是盼这一天?”

“可不是!”有人唏嘘道:“航道不太平,损失货物还在其次,多少人家的亲人好友在航道上突然就消息不见了,也没有大风大浪,人没有了,船也没有了,也不知道是吕宋盗干的,还是倭国的康天祈干的。康天祈看似快收山了,底下的人干一票,他还能拦着不成?只有南洋水师出面护航,咱们才算真正安全。别的人,不管是谁说要护航,我可真心是信不过。”

确实如这人所说,在此之前,康天祈和王直都分别搞过护航收捐的事,这事的操作方式并不高端,想法也并不出奇,徐子先能想到,这些老奸巨滑的巨盗也能想到。

可是信任感这种东西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的,海盗们又没有足够的耐心,提供保护的海盗,一转眼就把被保护的商船给抢了,这事可不是发生过一两次。

搞到最后,康天祈和王直的保护真的成了笑话,商船们看到海盗还是望风而逃,最后这事都是不了了之。

徐子先的护航就完全不同了。

大魏亲王,南洋水师总管,这两个身份一个比一个可信。

南洋水师的实力也是急剧膨胀,虽然还不能与康天祈对抗,比起王直也略逊一筹,但相比吕宋二盗的残部,则已经实力不在对方之下。

对倭国航线的保护,必定是与康天祈打过招呼,倭国一方现在已经在收取租税,以贸易买卖为主,对零星的,不听命令的部下被南洋水师剿灭,康天祈肯定也是乐见其成。

这也是大股的海盗发展到最后的必然阶层,洗白上岸,将海盗转化为国家势力或是类似的形式,不管是哪一股海盗,都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康天祈不屑于王直的内附,但他如果能成功转化为倭国的正经的军政势力,而不复人们眼中的纯粹海盗,康天祈当然乐见其成。

而下一步护航的线路,必定是从两广延伸出去,把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直至吕宋诸国的航线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原因也是很简单,徐子先已经把吕宋二盗打残了,怎么可能坐视其慢慢舔平伤口,恢复元气?

南洋水师也可以留下来发展,慢慢造船追赶诸多海盗势力,但经过东藩一战之后,徐子先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强悍的海军,不管是国家的经制之师,或是海盗的航船,战力都是慢慢打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家里造舰造出来的!

走出去,不断的与海盗激战,在战斗中获益,擒斩海盗,获得其舰船,压缩其空间航道,扩大自己一方的势力范围,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获得更多的财富,用多个造船厂同时开建多艘大型战舰,这才是南洋水师此后发展的正确道路。

眼下众人的反应,也是可以确定徐子先的决断是对的。

“南洋水师有六十多艘大中型的战舰。”海商继续说道:“中山王府的官吏亲口对我说,年底前还会有不少战舰下海,估计到年底会有一百五十吨以上的四十余艘,三百吨位以上的二十余艘,五百吨位以上的十余艘,水师官兵,会从现在的一个军两千余人,暴涨到五个军一万余人。以中山王练兵之能,这一万余人可抵海盗三四万人,到明年,我辈往南洋诸国时,也不必过于担心海盗了。”

“这可是太好了。”有人满脸欣慰,抚掌道:“我家兄弟六年前至兰芳,这几年音信不通,实在是令人担心。”

“兰芳怕是要还等。”海商摇了摇头,说道:“蒲行风在那一片,南洋水师暂且没有能力去招惹他。”

“唉,也是。”

“好了,好了。”胖胖的官绅也有股子投在海上,南洋水师大面积大范围的提供护航,对他的家族生意毫无疑问也是有利好因素,在福建路,家资超过万贯以上的官绅或富商家族,很难找到一家和海贸彻底没关系的存在。听着众人议论,胖官绅的脸上一直显露出开心的神色,那种由衷的欢喜由脸上的微笑来表达,当众人谈至蒲行风时,不可避免的有些沮丧,胖官绅脸色一凝,说道:“咱们也不要得陇望蜀,饭一口一口的吃,要相信中山王迟早有一天会把蒲行风给剿灭,彻底还咱们一个清平海域。”

“那是,那是。”

“在下亦坚信这一点。”

“中山王若是能荫庇我福建路全部地方就好了。”

“我广南东路也盼着中山王哩。”

众人这才注意到有一个广南东路的商人在座,黑瘦的身躯和面部,两眼乱转,眼神精明凌厉,穿着则是相当随意,有一种独特的散漫感,官话和福建路的人一样不标准,但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众人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物,一看一听便知道这人确实是广南东路的人。

看到这样的人,又听到这样的话,众人都是忍不住大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