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笔

大魏王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笔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6:45 来源:笔趣阁

可敬可叹的是,这篇文章居然出于一个二十岁的宗室之手,如果不是徐子先的文字一贯的这么淡漠从容,和策问的风格相当近似,何纲几乎是要怀疑,是老相国为了给徐子先造势,找人做的代笔。

但转念一想,不说文字风格一致,就算是风格不一,以徐夏商的身份地位,想找一个在军政两道熟悉,对马政也相当熟悉的人才,似乎老相国的夹袋里头,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样出色齐楚的人物。

而况最后一段,徐子先是建言在东藩大岛上养马,岛上地广人物,植被茂密,虽然天气潮湿不及陇右,也不及河北,山东等地,但胜在地方广袤,可以将马儿放养,任其奔驰跑动,这算是东藩大岛天然的优势。

虽然山高林密,但在岛南区域也是有数百里的平原地方,用来养马也足够了。

据徐子先言,倭人也是在虾夷岛上放马,唐时也曾经在福建各岛放养牧马,以为东南兵备,当时的剑南道的唐军骑兵,战马多取自福建。

有这些明显的佐证,说这篇奏疏不是徐子先的手笔,何纲这个进奏院使都不信。

配合上重骑兵的策问,由不得何纲不感慨一句,这个南安侯,果然不是简单的角色。

这等人才,也亏得老相国从福建的几百宗室子弟中发掘出来。

“估计老相国会荐进。”何纲道:“我们也做个空头人情,荐进吧。”

普通奏疏,特别是论事的奏疏,如果不加个荐字,怕是送到宫里就被厚厚的一摞奏疏给压的找不到了,得到进奏院和两府举荐的奏疏,天子也会亲自御览,不会掉以轻心。

这篇论事札子,哪怕是出自公心,荐奏上去也是理所应当,何纲不会有什么压力。

眼看奏疏被内院收入,又抄录送到政事堂,何纲突然轻轻一笑,南安侯徐子先,还当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

一策问一奏疏,冲淡了其悍勇武夫的形象,就算是何纲也是对徐子先的印象大为改观。这位君侯还真不是普通人,勇能披坚执锐入大参府杀人,智能廷对策问,于马政一道明显是相当精通,下了不小的功夫……原本僵作一团,死气沉沉的大魏朝堂,有这样的新鲜血液进入冲涮一下,想来也是件好事?

就是不知道天子会怎么想,对天子来说,徐子先把目光放在福建,放在养马的杂务上,怕是天子也会松一口气,心里放松许多吧?

……

内奏事院勾当进奏事苗焕抱着奏疏,步履轻快的步入福宁宫。

前两天夜里刀光剑影,官家在接仙台站了半夜,转天又见宰相等大臣,也是颇费心力,从内东门小殿回内廷之后,官家就有受寒冒风的症症,罢朝两天将养,每天喝温补去寒湿的汤药和饮子,总算是回过神来,身体逐渐康复。

若是官家还病着,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新科进士已经全部圈定,只是要官家亲自定下名次,然后在集英殿召见所有的新科进士,由官家认下这些门生,天子门生的做法已经流传二百多年,就算是官家也破不得这个例。

若是病到不能接见新科进士的地步,京师里还不知道要传出多少谣言。

以大魏祖制,近支宗室和有家室的宗室一律不得在京师居住,就是怕有悖逆反乱之事,哪怕是有乱臣贼子,急切之间也找不到拥立的对象,有些大事,迟一天都不得行,何况最近的宗室都是在江陵,只有偶然的机会才能到京师来,比如三年一朝,或是进京袭爵,参加锁厅试的考试等等。

徐子诚和徐子先都是前来袭爵和考试,谁料想就惹出那么大的风波出来?

苗焕至殿门时,却听到天子正在训斥期门令徐子威。

殿阁阔大,一阵阵穿堂风自檐下吹过,给人的感觉是阴森寒冷,苗焕久立不动,被寒风吹的浑身冰冷,心里却是替天子叫屈,富有四海,住的殿阁却是多年未整修过,到了冬春时就寒气逼人,好人都能冻出病来,何况是身子骨向来不算强壮的天子。

过不多时,徐子威气冲冲的走出来,看也不看苗焕等人,大踏步的走了。

苗焕对一个内侍押班道:“又出了何事?”

“这位又向官家建言了。”内侍押班笑道:“要召徐子先入宫,伏刀斧手,摔杯为号,将南安侯擒下斩杀。”

“他怕是三国的评书听多了。”苗焕一撇嘴,说道:“这样的话,官家的脸面还要不要,怎么面对宰相,百官,好不容易才把局面安定下来,为了一个就要出外的宗室国侯,值得么?”

“说的就是了。”内侍押班也道:“官家就说,史笔如刀,做这样的事,将来国史记录下来,后世人怎么议论?”

“期门令怎么说?”苗焕差点笑出声来,原本期门令还是很得宠的,天子很疼爱这个兄弟,毕竟自己年过三十而无子,身体又弱,在后妃身上折腾的劲力都快没有了,如果天子再过几年无子,真的就得抱一个小儿进宫来养育,除了徐子威之外,天子还有别的人选?

现在看来,就算徐子威能在将来成为“皇父”,出息也未必比赵王强不了多少,就算是赵王殿下,又有什么好名声?

在福建路,赵王受的弹劾与非议,这些年可是并不少!

“期门令说,于一时之利相比,一点名声上的受损算得了什么?”

“他还真的敢说。”

徐子先只要出外,说来说去也就是能在福建路折腾,算什么真正的威胁?

在福建路,徐子先也要受制于齐王和赵王两家宗室重镇,还有安抚使等诸多地方文武大员,徐子威明显是在嫉妒这个同宗的堂兄弟,不惜叫天子的名声受损也要除之而后快,想的法子也是相当的荒唐……这叫非刑杀人,天子也不能如此随意的对臣下,一旦传扬开来,谁还敢替这样的天子效力?不要说后世名声,就是以现在的局势来说,原本就是处于走钢丝般的平衡之中,还能经的起这样的折腾?

“天子对南安侯是真忌惮,但还是觉得期门令太荒唐。”内侍押班最后道:“最终将期门令赶了出去,叫他回自家府邸,认真多读几本书。”

“说的是了。”苗焕一笑,说道:“赵王府还有个公子叫徐子文,听说文采出众,我看多半也是吹嘘出来的,若真的出众,怎么不见一首传世的好诗,一篇妙文?倒是南安侯,人家从来不吹自己文采,几篇文章都相当出色……”

“你说的是重骑兵的策问吗?”内侍押班道:“官家也看了,当时说有几分道理,但缓急难办,所以还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今天有新的了。”苗焕笑道:“论国朝马政札子。这篇一上,南安侯可了不得了。”

“谈军国大政吗?”内侍押班道:“确实比冲入大参府邸杀人要好的多。”

这几天宫中也是没有少议论徐子先,相比官家和徐子威这兄弟俩,同样是文宗之后的徐子先,能力和性格上可是比官家和期门令强的多,现在很多年老的内侍都能回忆起当年之事,老南安侯是不肖之子,纵情酒色,年纪轻轻就坏了身子,文宗大为不悦,亲生儿子才赐了六百官庄,给的金银器物也最少,还只是封了侯,放到福州去由得老南安侯折腾去。

现在看来,文宗疼爱的赵王一脉,终究还是不及南安侯一脉?若是真的,神文圣武的文宗皇帝,可是真的看走了眼。

只是这种议论中,不乏杂音。

宗室强梁,给人的感觉还是太危险。不管是百官还是内侍,总是喜欢性格仁柔些的天子,过于杀伐决断,乃至杀人不眨眼的性子,给人的感觉还是太过危险了一些。

现在看来,南安侯也并不全然是莽夫,只要见事明白,行事有章法,就是军国重臣,杀伐决断就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了。

也还好徐子先看来就是志在福建,不然的话,天子的头疼之疾,还得再加重几分。

苗焕没有再耽搁,将手中大摞的奏疏抱入福宁殿中。

天子虽然身体未曾痊愈,但大权不可有一日旁落,奏疏也是每日递进,只是天子神思倦怠,一般看看就丢在一旁,由得政事堂去处置便可。

今日奏疏的最上方,便是徐子先所书的论国朝马政札子,经过政事堂,进奏院两重举荐的奏疏,放在最上,苗焕的处置也是毫无问题。

一切按规矩来就不会犯错,特别是在天子疑心病较重的时候。

“论国朝马政札子?”天子对这个题目没有太大兴趣。

大魏的马政提起来是令人伤心,陇右不稳,传统的汉家养马地归了西羌掌控,然后是在河北,山东,还有河南等地诸州县养马,各马监加起来一年才出两万多匹马,而且多半是不合格的劣马,拉车都嫌瘦弱。

多半的战马还是通过走私渠道买过来,组建了一共不到五万人的精锐骑兵,各路都是抢着要,天子在京师还留得五个军万余骑兵,那是不管怎样都会留在京师,拱卫天子安全的精锐,万万不会派出京师的心肝宝贝。

这么多年下来,大魏的马政早就被提起来骂过多少次了,群牧使这个位子已经成了标准的高位闲职,算是往宰执过度的诸司使之一,其实际的职权范围已经极小,能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不管是国家牧监,还是保马法下的分散给百姓民家散养,效果都是极差,对此天子当然是心知肚明。

徐子先的奏疏从谈积弊来说并没有太多新意,但立论的点极高,从历史传承到大魏现阶段的弊病,一一阐述的相当清楚详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宰相才么?”天子轻声嘀咕一句,眉头皱的更紧了。

徐子先光是一莽夫的形象尚不足惧,一策一疏遥相呼应,给天子的感觉就是相当不好了。

“福建兴马政?自请到东藩大岛养马?”天子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轻声道:“看来父王和三弟都错料了此人,究竟还是要回福建,和他们打擂台啊。”

“这倒好了!”

对天子来说,徐子先意在福建,剑指赵王,这反而是件好事。

以赵王的手腕和积攒起来的人脉实力,徐子先想要破局,非得开一番功夫,没有十年十几年的功夫,想扳倒有天子支持的赵王,岂不是痴人说梦?

就算其能成功,也是天子乐见其成,宗藩在福建强势,并且在马政上有所成就,对朝廷,对天子都是件好事。

十年之后,储位早定,徐子先名头再响,立功再高,了不起仿齐王例,建节大都督府,封亲王,也足够酬其功。

以福建一隅之地,五个禁军,只要中枢不乱,储君大位早定,徐子先就没有任何机会。

未必徐子先能以几千人的兵力,一路从福建杀到京师来?

北方好歹几百个军的禁军,兵变是有韩钟这权相支持,事出仓促,天子不愿一手铲平整个朝堂,要真是哪个宗室敢造反,却得拿脖颈试试禁军将士手中的刀?是不是足够锋利,就算文武百官,当着造反谋逆的宗室,也绝不会有一个人出头支持。

真要有那一天,不过是自掘坟墓罢了。

苗焕肃立在一旁,内侍不准干预国政,所以在天子览阅奏疏时,诺大的福宁殿中寂寂无声,所有内侍如泥塑木雕一般,眼观鼻,鼻观心般不敢乱说,更不会有人敢妄言妄语。

但观着天子面色,总还是办的到。

天子久阅无话,苗焕悄悄退出殿外,叫过一个小内使,交代道:“你出宫到我府里,有人在等着,告诉他,事情成了。”

小内使不敢多话,苗焕这种大貂?却不是这种小内侍招惹的起的存在,当下点头应诺,连忙出宫往外去了。

苗焕再悄然入殿,天子却已经唤人将新科进士的名单拿了进来。

徐子先原本写在进士出身,也就是二甲,天子思忖再三并没有定论,骑射技击,金鼓旗号布阵,徐子先俱是一等,策问也是中规中矩,原本可以说是言而无当,空浮泛泛而谈,配合这个马政札子,再把徐子先黜落下去,足以显得天子小心眼……天子取了御笔在手,这一次却没有太多犹豫,直接在徐子先的名字上划圈。

在场的人没有说话,但是已经知道,崇德十四年进士名录的位次已定,这也是继徐夏商在四十年前成为文进士之首的宗室状元之后,大魏宗室又出的一位武状元。

难得之至,难得可贵。

“拿下去。”天子吩咐道:“交由政事堂誊清,明早发榜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