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二百零二章 兰芳来客

大魏王侯 第二百零二章 兰芳来客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6:45 来源:笔趣阁

这些变化对这艘船上的人来说只是徒增烦恼,最要紧的是他们希望能说服福建路的大魏显贵们,加强水师,肃清海盗,对蒲行风和天方人施加压力,进而影响到西洋各国的局面。m.uu234

眼前这青年叫罗方伯,其曾祖一辈从漳州移民至西洋,白手兴家,在当地先是与大魏这边的商人进行贸易,后来长留西洋,替国内的商人看守和代卖货物,很多移民在一开始时并没有移居的打算,从西洋到大魏福建路,来回要几个月的时间,每年周转运送货物如果无人对接会很麻烦,于是除了少量的贫民活不下去主动移居海外之外,大量的商人和相关的人开始被迫或主动的留在当地。

东洋和西洋就是后世的菲律宾和印尼,马来地区,被统称为南洋,或是分为东洋或西洋。

二百多年下来,加上从唐末时就开始有贫民百姓下南洋谋生求活,东洋和西洋地界已经有两个汉人所立的国家。

还有几个小势力,也是汉人所立,或称国主,或称元帅,地盘小,有的就在群岛之上,甚至就是变相的海盗,那自然不值一提。

眼前这伙人就是自来兰芳国,其国主不称皇称帝,亦不称王,对外称大统制,对内称国主。所以在百年之前立国之后,向大魏上表请求内附,大魏虽未同意,却是视兰芳国为藩属国之一,也是三年一贡,来往不绝。

传至如今一代,国主罗玉章病重,日常不能理事,所幸世子罗方伯精明强干,年轻有为,兰芳国内未曾内乱,并且持续保持着与大魏等诸国的贸易,国家相当繁荣昌盛。

待满刺加兴起,经营起马六甲城,控制了海道水域,颁依了天方教,算是天方国的铁杆盟友,其国势渐强,苏丹开始攻击大魏广南东路人梁道明建立的后三佛齐王国,三佛齐与安土纳岛上的张杰绪所立的安国,还有兰芳国等汉人势力交好,彼此声气相连。兰芳国位于婆罗洲,三佛齐在苏门达腊,安国就在安土纳岛,势力最弱,而满刺加控制着马六甲,与莫卧尔,天方等诸国俱信天方教,与信奉佛祖为主的汉人诸国势不两立,在天方国的支持下,满刺加国力渐强,三佛齐渐有不支之势,加上蒲行风等海盗势力经常扫荡汉人诸国沿海,骚扰诸国贸易渠道,十余年间,兰芳和三佛齐诸国日渐衰弱,已经有朝不保夕之感。

双方交战的焦点,还是在马六甲城的归属之上。

罗方伯此行,就是想建言大魏重建水师,打击群盗,兰芳国虽然国势大不如前,但在造船,水师人员和财力上,仍然可以对大魏提供相当大的帮助。

兰芳国人口六百余万,汉人占一半人,土著有一半人,在满刺加压力加大之后,土著渐渐难以管制,国内力量虚耗浪费很多,而大魏人力充足,只是朝廷过于关注北方防边,对海防不怎么放在心上,在罗方伯看来这也是相当危险的情形,大魏一年的财赋收入,过半是依赖对外贸易和与之相关的产业,一旦诸盗在满刺加的支持下形成规模,断绝大魏的对外贸易,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可惜的是,这种论调被大魏君臣认为是兰芳国为了自救的危言耸听,哪怕是福建这里,齐王虽不反对,但表示爱莫能助,水师的建立扩充需要中枢的意志,主要来自于天子,连两府也对此事无能为力。

韩钟虽是权相,但在这等大事上还是得听从天子的意志,北伐之事就是明证。

韩钟能除刘知远,但真正的国朝大政,还是得听天子的。

天子舍不得掏钱出来重建水师,别的人说什么也是白搭。

此次福建之行,罗方伯等人更是感觉到了大魏的虚弱,此前的那个雄霸天下,诸国敬慕的中华上邦,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虚弱之极的巨人了。

沉重的赋税,骄奢的官员,虚弱的武备,四处空虚的边防,回想起百余年前兰芳国的前任统制和官员们UU小说记录的大魏,几乎是要被人认为是天方夜潭。

虽然天方也在衰弱,与泰西诸国隔几年就要大打一场,在海上的地盘也被泰西诸国侵吞蚕食,但天方还是横跨诸大洲的庞然巨、物,其骑兵,水师,俱有可观之处,财力储备上,天方更是远在大魏之上。

特别是天方在南洋海面扶持出满刺加,此外还有莫卧儿,帖木儿汗国等诸国为翼,其国势之强,其实远在大魏之上。

大魏其实就是东亚霸主,在南洋海面上曾经有过强大的水师,影响深广,但现在如潮水退去,影响力只存留于大陆之上,而且四面受敌,国势渐衰,天方也不如此前之强,但其影响力之大,国力之强,仍然不是大魏可以比拟。

也怪不得天方商人前来大魏时,有着强烈的自信和鄙夷感,就如大魏强盛时,魏人前往那些蛮夷小国时,也是有强烈的天朝上国的自信,鄙视当地的土著,两者的感觉其实相同,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罗方伯心烦意乱的道:“南安侯回来没有?”

既然知道徐子先也是福建路的政治版图中的重要人物,罗方伯当然是希望能见一面,徐子先的任命已经下来,同知岐州,防御使,都知寨,加上南安团练,世袭国侯,食实封六千户,从这一系列的任命下来,足可证明徐子先是福建的实权人物,最重要的是,据传徐子先与左相韩钟联手除掉大参,在宰执中有左相和右相两个盟友,光从这一点来说,其比齐王还重要的多。

“已经出海二十余天了。”有人答道:“朝廷的任命从陆路下来,十多天前就到福州了,算来南安侯也快了。”

“那我们到岸上等罢。”罗方伯断然道:“不见一面,总是不太甘心。”

“南安这边的小船倒是不少。”在港口妥帖的服务之下,来自兰芳国的帆船顺利入港停靠,众人感觉到船身微微震动时,小船已经脱离帆船,另外又有多艘浆船迎到江中,那里又有帆船前来靠港停泊了。

“南安侯看来是一个重视贸易的人。”罗方伯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前的情形确实是说明了这一点。

倒不是说福建路的官员不重视贸易,毕竟对外贸易是大魏太祖开国之后的国策,而且大魏也确实从对外贸易获得了海量的财富。

每年从泉漳福和广州江陵等诸多港口,直接收取的贸易税额就有六百多万贯,加上从各家商行,工厂抽取税额,直接的赋税超过两千万贯,占大魏每年的税赋五分之一还多。

加上贸易发达使商行众多,内部贸易发达,工商发达,直接和间接受对外贸易影响的人群,和在其中抽取的赋税,同样也是天文数字。

但就管理来说,大魏基本上能做的就是做到有充足的税官,服务是谈不上,根本也没有这种意志,只是管理和治安这两样,做的也相当不足。

港口破旧残败,也没有官府安排的接港人员,官员只负责核算货物,稽查走私,海盗,其实就治安这一块也很差,很多盗贼瞄准的就是海外来的商人,很多外来的商人必须雇佣大量的护卫就是显明的例证。

大魏也只能尽量做到不使大量海盗来袭,但前几年漳州被攻克一事显然是打了大魏朝廷的脸,此后数年也没有办法讨回这个场子。

而南安港这里不同,未靠岸就有小船在江中巡逻,执?按刀的将士在两岸来回巡行,这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这里相当安全。

另外靠边就有小船接引,全部是南安团练派的船只,也是令人感觉有些意外的感动。

上岸之后,已经有吏员过来,将船只和船上人员登记在册,吏员意外的温和客气,除了护卫方面由南安团练负责外,港口的货物储存安全,也是由南安团练接手。

再有消息传递的服务,吏员送上一本小册子,都是建州到饶州和衢州一带的物价情形,大约都是三五天内的最新消息,对很多要备货的商人来说,这个消息也算是及时雨,经过多次印证之后,南安港提供的消息大致准确,不会有太大误差。

另外在饮食,入住等诸多方面,也是相当详细,总体来说,比较大魏朝廷负责的泉州港,南安港这里的服务可谓是无微不至。

纵然不能夸张到使客人感觉宾至如归,还要给团练捐和仓储费,靠港停泊费等若干使费,总体来说还是叫人相当满意。

岸边停泊的小船也是不少,有单桅加八浆的大哨船,也有单桅无浆的小船,也有无桅四浆或八浆的小哨船,更有水?船,龙灵船等诸多几十米长的大船。

只是这些船只多半残败,还有不少损毁的不成模样,若干水手工匠正在岸边修补,敲敲打打的好不热闹。

“听说这是南安对蒲家一战的俘获。”一个兰芳人有些不屑的道:“大小船只过百,加起来也没有咱们这一艘船值钱,南安侯还是当宝贝一样,这家底也太凄惨了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