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五百零九章 开地

大魏王侯 第五百零九章 开地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6:45 来源:笔趣阁

“希望下一次的棉布,尽早运送前来。”福吉正纲和黑田等人已经争夺了贸易权,当然是只限棉布,就算这样,算来也是会获利颇丰。

“放心。”陈道坚道:“我们比你们更着急。”

福吉正纲道:“我知道是福建路有流寇为患之事,秦王殿下并没有直接出兵讨贼?”

“逆贼已平。”陈道坚含蓄一笑,说道:“除了我们殿下,谁还能讨平逆贼?”

几个倭商都是显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倭商在贸易之余,也重各国的情报,现在几个倭商彼此使着眼色,意思也是很明白,此后对秦王府和东藩的情报搜集,恐怕将要列为重中之重了。

陈道坚回首一看,却见邓方矜持一笑,两人对视一眼,俱是微笑起来。

……

“可算是把年前的所有活计做完了。”

黄父黄母两人赶着两匹杂马犁地,这两天几乎是昼夜不停,终于是将眼前的十来亩茶山全部开了出来。

黄父承担了大半的力气活,他五十出头,身体还算健壮,加上牧畜很多,家里有两匹杂马,一头骡子,一头驴,原本是想买牛,后来感觉开地马比牛快,便是将家中的存款都用来买了马。

黄家陆续开了三甲地,已经到了黄父能承担的极限,现在他和浑家一起在丘陵上的田埂边坐着,两人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黄父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腰眼,扭头看着绵延起伏的丘陵区域,到处都是在拉着铁犁犁地的杂马和驭马的农人,这里在去年烧过荒,气候又好,土地简直肥沃的流油。

“老大和老二年上不知得不得回来……”黄母喝了几口水,又是念叨起黄来福和黄来贵这兄弟二人来。

“他们都是做正经营生,一个在战舰上替王上效力,一个当兵吃粮,都是好样的,念叨他们做甚!”

提起儿子,黄父也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两个儿子此前一直是他的心病,现在却是黄家的骄傲,别的移民房舍和农具多半是赊来的,包括牧畜在内,黄家却全是两个儿子的俸禄薪给积攒的钱,光是这一条,整个百户的人都是羡慕有加。

整个百户在入冬之后一直在开地,台南地方比福州要温润的多,就算没几天就要过年,天气也甚是和暖,这些茶山是十七百户的外围地带,整个地貌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区域,农牧司把地段划分之后,任由各家开垦,有力的就多开,无力的就少开,反正牧畜各家均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兴殖开垦,每家每户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棉布大规模出脱之后,除去还贷的钱每家还落下不少,加上粮食丰收,地种的越多的家庭,收益就是越高。

虽然要面临还贷,一年多之后还要交纳赋税,秦王幕府已经公布了赋税额度,相较于大魏的沉重赋役来说,秦王府的赋税在徐子先看来并不算低,但对黄父黄母,还有十七百户的所有移民来说,定下来的赋税徭役低到令人睡梦中都笑醒。

秦王开府后,官户户数涨到两万,但这个时候幕府军司的人却并没有继续登记官户,幕府官员没有明确宣布,但移民东藩的人从此都在幕府治下,一律按田亩数字和收入来缴纳赋税,承担劳役,甚至幕府隐隐宣告,

此后秦王幕府不再征调免费劳役,凡有役,必定是有偿征调,按岛上居民的平均收入来给付……当然这也是满三年之后的事,三年之内,很多移民是空空两手上岛,农具牧畜房舍都是借贷,每年用免费的劳役来抵折一部份欠款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在南安侯拜封中山王之后这半年时间,东藩岛上又陆续有六千多户,三万多口人上岛,整个南部平原区域陆续开发完毕,由于矿山和铁场陆续兴建,很多移民直接被安排在中部地方,匠作司和军工司,工商司,农牧司都开始着力开发中部,每天均是有大量新移民从帐篷区离开,在军司吏员的带领下,往中部地方而去。

若是初至东藩的人,必定不相信眼前的东藩是传言中的荒凉大岛。

到处都是农田,大片的棉田,豆田,水稻,高粱,还有大量种植的桑树,甘蔗田,茶山,由于气候好,土地肥沃,牧畜充足,农具精良,水利工程也做的相当出色,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将来的日子会不好过。

更多的人开始休息,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很多人都是趁着年前最后的几天时间把手头的活计给做完。

其实过年时的气候和现在相差不多,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年前年后这一段时间里休息,这种生物钟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就算想改都很困难,人们下意识的就想赶紧完活,最少休息十天半个月才好。

刘叔敬身体已经痊愈了,他在自己百户的地界巡逻,身边同样是一位退伍老兵充任的治安官,还有几个骑马的警备士在远方巡逻戒备。

其实现在这样的警戒已经是没有太大必要,农官就在警备线东边很远的地方,似乎是在观察是否可以将茶山继续向东一些,扩大的茶山会提供更多的茶叶,使附近的百姓获得更多的收益。

刘叔敬对眼下的一切都极为满意,他盘腿坐在地上,嘴里叼着根野草,对身边的李国柱笑着道:“老李,你昨格看见的船有多大来着?”

李国柱也是盘腿坐着,他家两个半大小子这一年多窜起老高,就算辛苦半天还是在一旁追打笑闹着,吃食够,小伙子们精力十足,李国柱已经在考虑过两年给他们说媳妇的事了。当年从漳州跑开的时候,可万万没想到有这么一天。

李家有四匹杂马,两头牛,李国柱感觉杂马虽然犁地快,但日常要慢工出细活,还是慢慢赶着牛深耕细作更适合。此外便是有头骡子,杂马他舍不得骑,但现在出远门办事李国柱已经不再步行,而是选择骑骡。

就算当年在漳州时,李国柱也万没想到自己能养牛,还有好几匹马,那都是富户和大田主才有资格伺弄的东西,牛和马都要喂精料,要是光吃草就做不了什么活计,牛一天得有大半天的时间来进食,要是不喂料还做活,没几天就瘦的不成形状。马就更娇气了,稍不小心就会死,敢养马的富户都不多,更不要说贫民百姓了。

李国柱一共开了六甲地,他和婆娘都在壮年,半大小子也能当半个成人使,加上骡马充足,他开地的信心很是充足。

除了眼前的一甲茶山,李国柱还有两甲棉田,两甲稻田,一甲甘蔗田。

在田边地角他种着好多颗桑树,预备将

来养蚕。

棉,生丝,茶叶,糖,这些都是未来东藩的主打产品,也是最赚钱的东西,农牧司的人说的相当清楚,李国柱对朝廷的邸抄毫无兴趣,但对幕府之下的任何律法,条例,告示,都差不多能倒背如流。

好日子就在眼前,叫李国柱忧虑的就是两个小子都想去当兵,这叫他相当犹豫。东藩的军人地位相当的高,薪俸几乎隔年一涨,很多人传言,再过两年普通步兵的薪饷也有几十贯一年,若当了军士,军官,一年过百贯也是相当轻易的事情。

而且军人的福利和民间的地位都相当的高,那些小娘都以嫁军人为荣,当了兵,说媳妇都容易的多。

但李家也需要劳力,如果弄好了,种地一年也能收入不菲,如果两个儿子都当了兵,李国柱开的地就得退一半出去,最多留三甲,哪怕牧畜多也无用,种地的事总归是要人力。

“说起船,还是傅司官厉害……”李国柱回答着百户的问话,眯着眼笑道:“新下水四艘都是大船,是三百多吨到四百多吨的中军舰,中十一号到十四,三桅四帆,船身大的很,那天我去海边看了,正好府军水师将士从建州拉回来,接收之后,直接起锚转舵升帆,往澎湖去了。”

“现在别叫百户了。”刘叔敬笑道:“当初叫百户千户是不合朝廷同,掩人耳目,现在一律是里长,总甲,每百户一里,千户一总甲,五千户一乡,以后不仅咱们东藩这么编,往福建路也是一样,咱们东藩这每家每户都有里甲编号,民信局按牌号寄信都方便的多。”

李国柱这才省悟过来,笑着道:“是我的错,现在得叫刘总甲了。”

岛上移民越来越多,编户也是每日在增长,象刘叔敬这种老兵出身的百户很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现在刘叔敬已经是总甲,治下千户移民,管着差不多五六千人,加上治下的民事官,治安官,工商官,学官,医官都很得力,做起事来也是越发得心应手。

“不管是百户,千户,里长还是总甲,总归还得大家帮衬。”刘叔敬笑道:“我认真做事,大伙不要给我投黑豆,我就谢天谢地。”

虽然改了名称,诸多徐子先当初设下的制度只有越来越规范和详细,这些在里甲的官吏也是越来越奉公守职。

“四艘中字舰。”刘叔敬道:“听说漳,泉一带还有船场替咱们造战舰,加投石机和大量弩机,瞧吧,再过一年,咱们东藩的水师战舰就有了样子,再也不必害怕海盗。”

“这事我听水师的人说过,明年水师的规模要比现在大的多……”李国柱提起军中的事还是较为谨慎,其实就是黄来福这个甲板长所言,因为下水船只很多,接收的南洋水师的舰船,还有幕府原本的战舰,加上对颜奇一战的缴获,水师舰船加起来已经过百艘,其中三百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就有二十来艘,再有陆续下水的主力舰,东藩水师战舰的主力舰在明年就有望超过四十艘。

加上中小型战舰,水师战舰可以超过二百艘,差不多和康天祈和王直的舰队实力相当,略逊于蒲行风,而水师将士可能也要超过两万人,弩机过两千具,投石机过百具,规模都在此前的十倍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