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五百五十二章 进军

大魏王侯 第五百五十二章 进军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6:45 来源:笔趣阁

两个两府的最高层倒是真的没有担心过秦王会反,一则徐子先现在根基尚浅,真正掌握的就是福建路,对江西路有些影响但不深,对荆北,荆南,两广,两浙,江南,云贵,四川等各路都没有什么影响力。

驻军容易,得到地方官员士绅的配合,得到舆论的认可,百姓的拥戴,这些东西却不是容易获得,最少也得几年经营之功。

当然,两位两府重臣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江西,荆南等地的官绅早就与东藩有所接触和合作,并且也早就视秦王为各路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言人了。

“底下我们还有的头疼。”韩钟神色古怪的道:“秦王在此前执意请减赋,两府当然痛加驳回,现在北伐如此结果,中枢威望定然下挫,朝局动荡,各路都各有算盘,减赋之事,怕是咱们不允也得允了。这位殿下,事事都能算在人先,抢在人先,一路行来几乎极少算错……他这际遇,在后世也可称奇了。”

“可能是天命所钟。”张广恩毫无开玩意的意思,到底他曾是武人,曾是替大魏效力的武人群落中的一员,当北伐大军因为他们的决策陷入重围,此时中枢更是无计可施,坐视北伐大军不顾之时,想到南方尚有希望留存,也是张广恩最后的支撑。

“我等致国事如此,无话可说。”张广恩最后道:“所幸南方有秦王幕府,有水师,府军,有秦王殿下,武事上头,这几年只能被动挨打,此次惨败,总要有人出来担责,我会上疏请罪,所有职,勋,阶,都可免除,相国你要继续秉持国事,此事就由我来做吧。”

韩钟默然不语,损失二十万大军,当然要有人出来担责任,天子是损失的信望和未来,韩钟是要把自己将来的安危给赔进去,名声也是极差了,张广恩职责不大,毕竟一直是天子和韩钟主持,张广恩只是助手,但此时韩钟不能走,这个黑锅只能是给张广恩背起来。

张广恩辞官,认罪,削去职爵勋阶,一生辛苦付诸流水,当然是心痛之至。但惨败之下,追责到枢密正使,还会有一堆人被问罪,比如徐子威,李恩茂,李健等人,还有前线的李国瑞等人,俱会被问罪,或降官,或免勋阶,为此负责的三品以上的文官大员,估计会超过百人以上。

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众人的怒火,不光是百姓,还有军人,官员,士绅,生员,所有阶层为这一场战事都付出了一切,结果却是这样,如果不付出一定的代价表示诚意,不光是韩钟很难脱身,就算是天子也可能保不住自己原本就不牢固的帝位。

天子披头散发的假装疯迷,国事尽委韩钟,龟缩宫中不出,岂是假的?

“但愿海波先平,然后秦王能再给咱们惊喜。”韩钟苦笑一声,自己对自己所说的话,却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信心。

秦王创造再多的奇迹,几年之内,当他有可能面对东胡铁骑的兵锋之时,又会如何呢?

……

“第一军已经从建州进入虔州,第二军进抚州了。”方少群落落大方的坐在徐子先右侧下首,神态从容,一边说话,一边轻轻摇摆着手中的折扇。

才四月,福建路的天气已经较为炎热了,徐子先和方少群等人俱是穿着薄衫,不同之处是徐子先是军用制式,紧窄袖口,下摆收束,看起来还是干练利落,方少群就是较为宽松的袍服,并不是官吏们也穿着的类似军用的袍服。

徐子先微微颔首点头……说是第一军和第二军,但秦东阳和葛存忠等人的身侧身后都各有布置,比如第一军其后是第七军和第九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一军其实是形成了五个军一万六千人左右的重兵集团。

按大魏的作法,其实这就是一厢都,但徐子先感觉一万六千人还是太少,撑不起一场十来万人的中等规模的战役。

他的打算是三千人为一军,大魏的两千人一军太少,府军三千多人为一军,五个军一万六千人左右为左右厢都,左右厢都合起来为一厢都。

将来若暴发大战,那便要设某路总管,统制三四个厢都,十几万人的府军主力,足够撑起一个路或几个路的大规模的战事了。

现在府军形成了左右两个箭头,左路是第一军的左厢都,右路是第二军的右厢都,两厢都分别准备进入江西,左厢都会直入荆南,以剿匪名义进入荆南南部,右厢都则打算直入洪都,各军分驻江西各军州,然后与左厢都一并剿灭荆南。

“得谢谢李开明,”方少群微笑着道:“他在潭州一带举事,还派了邓茂七等人到抚州一带活动,招兵买马,把江西士绅们也吓坏了。”

一旁的陈佐才微笑点头,说道:“原本荆南,江西的官绅虽然心向秦王,但对如咱们福建路这样改制还是心存犹疑,毕竟会触动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李开明一到,他们也知道再犹豫下去弄不好要玉石俱焚……李开明已经没有大志,或是说对部下约束力减弱了,他的部下在荆南和江西境都是烧杀抢掠,裹挟民众入伍,短短两个月又恢复到十万人以上,不过流寇的战力反而是减弱了,远不及他在中原和在咱们福建路的时候了。”

李开明在荆南和江西举事,朝野当然震惊,不过震惊归震惊,朝廷连派一个兵的打算也没有。当然也没有钱粮支持,江南东路先反对加赋,福建路紧随其上,并且赵德邦这个转运使也直接支持幕府,今年福建路只上交正赋的七成,三成左右直接减免了。

徐子先算是开声气之先,也直接得到了福建路父老毫无保留的支持。

能在重压之下,朝廷声威未失之时就首请减赋,被两府严厉斥责也不改初衷,减赋之后也没有把这笔钱用来当府军的军费,而是直接惠及了百姓。

可以说在福建路受损的只有朝廷和官员,士绅生员和百姓都是受益者,毕竟大魏对官绅有一定的照顾,但在沉重的负担之下,士绅们也压力很大,只有官吏们在收取赋税时中饱私囊,徇私舞弊,可以大获好处,徐子先清吏治,减赋税,受益的不仅是普通的百姓,很多士绅商人家族也是获利极大。

很多生员阶层对此有此不满,提议对富商士绅加税,一则是能减免更多的百姓负担,二来在他们看来,减赋之后商人和士绅获得了好处,理应承担更多。

徐子先却是直接拒绝了,商人富,自然能雇佣更多的工人,海商能造更多的船出海贸易,工厂会更多,为工厂,贸易服务的第三产业也会更加兴旺,农业也会受益,所有人都在利益链条上受益。

只要法度建立起来,敬老抚幼,修路造桥,补贴学子,养军造舰,这些公益事务有钱去做,对不良商人不法士绅进行限制,这样便足够了。

想打造一个完全公平的清平世界,徐子先也想做,但他认为自己做不到。

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尽可能的公平,尽可能的兼顾所有阶层,把大饼分好,这便足够了。

秦王务实,谨慎的态度和行事风格,使得各地士绅都大为赞赏。

李仪则道:“陈笃竹,魏九真他们也向来替咱们说话,引荐了很多各路有实力的大商人世家,加上食盐进入各处,早就打过交道,王上又务实谨慎,士绅商人归心,百姓拥戴,也在情理之中。”

方少群点了点头,说道:“底下就等着水磨功夫了,府军进入两路,士绅百姓归心,这是初步。再下来幕府官吏用善后名义进入,协助军官,派驻吏员,编里甲,设官吏,这是第二步。这两步做下来,配合驻军,清吏,减赋,争取真正的民心归附,这是第三步。这三步做完,基本上也就掌握各路了。”

众人无不点头,李仪道:“江西那边,还有荆南,陆续都有大家族派子弟过来到吏校学习,这算是第二步的开始了。”

“接下来便是荆北,两广,广南东路容易,水师控制外海,广南东路的商人要出海贸易,早就依附咱们水师庇护,然后影响各州府县士绅,再把李开明往两广撵,一两年后,两湖,江西,两广,福建,这东南一片地方基本上就为幕府所控。”

“得抓住这一两年的时间。”方少群先是看了徐子先一眼,眼中也满是敬佩的表情。

这位秦王殿下,在事先就算准了朝廷的这个真空期,拼尽全力发展府军,不顾一切要求减赋,再果决出兵,南方这几路在掌握之中不过就是时间问题了。

财赋,军队,吏治,舆论,尽在掌握,两三年后,过万幕府吏员分别派驻各路,改编里甲控制地方,士绅用议会之法来实际控制,这样就算名义上还有朝廷派出来的州县官员,但上有幕府,下有地方议会和民意,还有驻军和大量吏员控制,实际上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等若为零。

这也是方少群的意思,朝廷过两年恢复元气,是否能容忍秦王幕府这样扩张,也是难说的很。

“朝廷怕是不会等一两年。”李仪面露忧色,徐徐道:“广州,明州,杭州,还有洪都,潭州等各要紧军州的禁军都抽调向北方了。朝廷明显是将整个南方交给咱们大王和府军,北方防线,半年内无事,东胡就算能全灭我北伐大军其元气也是大伤,半年内不得出兵,明年上半年也不会有什么意外,半年内,朝廷巩固边防,若咱们还在扩张,怕是就会有争执了。”

“不妨事。”徐子先一直盘腿坐在榻上,并没有参加过多讨论,这时才微笑着一摆手,说道:“朝廷不会出来多事,无人会过问南方情形,嗯,只要最少上缴六七成的赋税到中枢,两府和天子都不会对南方的事说什么怪话,更不要说有什么举措。”

“这是为何?”方少群皱眉道:“东胡威胁在侧,朝廷这般处理尚可理解,东胡若不至,朝廷和两府为何坐视咱们扩张,控制东南各路?”

“一则,朝廷需要咱们镇守东南,防止李开明之类的流寇进入东南,或在东南坐大。”徐子先笑道:“二来,便是朝廷彻底无心兼顾东南,需要咱们镇守海疆,不管是康天祈,还是蒲行风,都得咱们来抗住,这也是相当明显的事情了。第三,朝廷马上会有更大的忧患,自顾不暇,一两年后,两府不会提防我限制我,反而会希望我更强,府军更有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