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

大魏王侯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00:16 来源:笔趣阁

徐子先是注定要走,王直却可以留在京师一段时间,立下这般大功,守护了韩钟安全,他归附之事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找麻烦。m.uu234

在京师顺理官场之事,和韩钟稳固交谊,接下来王直就能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再将这事理顺,他就能回明州养老了。

这一次是王直最后的机会,若是抓不住,只能流连海上等死了。

所以徐子先相当体贴,王直也是要抓住机会,守护韩钟的事,必得由王直来做。

况且还有一条,徐子先曾经与韩钟不睦,虽然现在尽弃前嫌,终究还是有些尴尬,徐子先去刘知远那里,最为合适。

“希望老夫没看错……”王直安抚了惴惴不安的韩钟,自家却是有些不安起来,徐子先的部下看起来确实是罕见的精锐,但有时候看样子是不准的,眼前的郎卫,哪一个不是七尺男儿的军汉好样子?真打起来,王直真有信心率部下冲出去将这一千多人的郎卫杀散了去。

徐子先的兵马,到底是精锐,还是看起来不错的样子货?

唯有交付天意,事若不谐,王直当然不会留在相府等死,而是会率部下杀出城门,在城门那里他早就有所准备,一旦不对就杀到城头,用长索吊人出城,能逃出多少是多少,这等大事,当然也是要搏命,能活下来多少人,也是得看天意。

……

徐行伟是在下午时接到徐子先见面的短简,急赴睦亲馆之后,才知道出了这样可怕的变化。

徐子先连魏翼也没有通知,这件事若败,徐子先必定无幸,魏翼只是文官家族出身的普通举子,未必会受到什么牵连。

就算有牵连,了不起就是配解回福建,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徐行伟就不同了,以其国姓世家,原本因为其与徐子先交情深厚的背景,最坏的结果也是剥夺执戟中郎的官职,讲武堂的教官一职也定然保不住,但也就是如此了,朝堂动荡,天子不会对宗室出身的国姓世家太苛刻,严格来说,酌金事件打击的都是有望储位的宗室重镇,对外围和远宗反而不是那么严厉,对徐行伟这样的中郎小官,更不必究追猛打。

“一旦子张兄参与其中……”徐行伟记得徐子先是这样说的:“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撵回福建,坏的结果就是下狱,乃至论死。”

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

徐行伟记不大清楚,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断。

不管在福州或是京师,徐行伟已经都认准一件事,明达非池中之物,如果自己这一世想有所成就,真的使家族回归宗室,更上一层,那就非追随明达不可。

这个立场,也是得到徐行伟父亲的支持,这也使徐行伟没有后顾之忧。

不会被族人和父亲责怪,最多是牵连到自己,那就无所谓了。

生死是大事,但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反而不太畏惧生死大计,热血上涌之时,真的是什么也顾不得。

徐行伟不是那种热血上头的暴燥脾气,但他的性格更坚韧和有主张。

既然决定出手相助,就是要将事件给做好。

午后时徐行伟请了假,然后将中郎官袍穿好,又带着几个心腹部下,前往睦亲馆见徐子诚。

那位吴国公果然蠢的可以,徐行伟拿着伪造的诏书,宣读一番之后,便令徐子诚往刘知远府邸之内。

借口当然就是徐子先和韩钟勾结谋反,天子决意留吴国公在京,暂由参知政事刘知远保护吴国公的安全。

徐子诚当时嘴巴都笑歪了,这么一来,他不就等于储君?

就算不能兄终弟及,也是可以选徐子诚的儿子为储君,吴国公当然改封吴王,一如现在在福州的赵王。

一门富贵,就此到手?

徐子诚犹如在梦里一般,根本就没有丝毫怀疑,直接带人去了积寿坊。

天黑之后,京师街道上四处都寂寂无声,百姓和官员家中都是关闭了门户,光禄街到西市的大片地方原本极为繁华,天黑之后各家大酒楼都会挂起几十上百盏的灯笼,灯光灿烂无比,无数客人在这些酒楼里流连忘返。

在此时此刻,原本亮如白昼的街道上一片漆黑,没有哪一家敢于点亮烛火,连那些狂妄的等待后天考试的举子们,也是偃旗息鼓,一个个躲藏了起来。

在这样的大政局变乱之时,兵变的刀锋之下,举子的身份也护不住他们,真的遇上了乱兵,秀才遇着兵时,怕是大好头颅,很可能被某个不识字的粗汉斩了下来,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枉。

而不管是谁赢谁输,只要大魏在,天子在,朝廷总是要如常进行科考,抡才大典是国家第一等的重事,不会轻忽,更不会取消。

徐行伟也是等着考武官试,他的中郎不过是八品官职,而且是以国姓世家子弟被保荐入宫,这种官职其实是自带干粮,郎官并无俸禄,只是一种在宫中行走,接近天子的资历。只有权贵之家才能玩的起这种投资。

一旦考中武进士,才算正式进入大魏武官的行列之中,此前的资历才能拿的出来使用,成为真正的政治本钱。

眼前黑漆漆的大道象是巨兽的嘴巴,令人感觉胆寒和害怕。

在不远处的光禄坊,明显有禁卫将士的喊叫和喧闹声,徐行伟等人经过时,特意张望过去,也就只是黑沉沉的一片,只有相国府邸那一片,似有亮光传递过来,但很微弱,给人的感觉象是一种错觉。

一个执戟郎沉声道:“子张兄,我们的身家性命,算是托付给南安侯了,不知道他是否能真的突破大参府邸?”

徐行伟笑道:“种五郎,你也有害怕的时候?”

“事涉身家性命,不得不怕。”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明达是不是真的能突破刘知远府邸的防备。”徐行伟叹息一声,对来自秦凤路的种纪说道:“惟理,你和姚惟诚都是我的兄弟,徐明达也是,你们都是西军世家出身,自是见多了征战厮杀,我的见识却是浅薄,对明达所率部下,只见其表,不知其理,但只见部伍森严,令行禁止,在京时也是每日操练,将士并无怨言,由此,我可以判定明达所率的是一只精兵,但战阵军伍之事,我其实只在兵书中得,是不是真的如我所见,我不敢断言。”

一旁一个矮壮的郎卫沉声道:“部伍森严,号令如意,确实已是精锐。能否成功,且得看战阵情形变化,我自幼随父祖于军伍之中,哪怕以多击少,长辈也不敢言必胜,我们已经做到这样的地步,剩下的惟等变化结果而已。”

徐行伟,种纪,还有说话的姚平忠俱是执戟郎卫,种,姚二人是传承数百年之久的唐末西军世家出身,与别的家族不同,西军世家,俱是将子弟自幼带上战阵,秦凤路和永兴军,还有河东路等处,面临的是北虏和西羌两边夹击,战乱不止,各州县都有大量的民间弓箭社,而且经常编管民壮上阵,将门世家的子弟,更是自幼就要上战场见识,及冠之后,多半会到京师任郎卫,汲取在京师为官的经验,一般是在京师待两三年,中武进士之后,开始正式的武官生涯。

当然也有以恩荫一直在边境厮杀的糙汉子,只要斩的首级多,一路也能斩到厢都指挥。

种纪和姚平忠的实战经验足,在这般黑沉寂暗的环境中也是神态自若,话说平缓自如,哪怕是和徐行伟一起做下这般逆天的大事,也不曾叫这两人呼吸更急促几分。

两人惟一担心的就是会牵连到家族,不过西军世家一般根深蒂固,两人已经打定主意,一旦事败就以障刀割喉自杀,这是武人的死法,两人自幼就见的多了。

只要参与其中的人自杀,朝廷和刘知远也不会太过于苛刻,一旦追查西军世家,很可能会使得西路军州大局不稳。

那可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三人策马缓缓向前,细碎的马蹄声打破了幽深的黑暗,徐行伟内心都不免有些紧张,他确实在军伍之事上没有丝毫的实战经验,这一次的事,算是锻炼了他的胆魄。而更加庆幸的是身边有这两个胆大包身的伙伴,若于姚,种二人相助,徐行伟也不知道能不能将徐子先托付的事情给办好?

马蹄声不停,三人终于进入积寿坊的坊门,一眼看去,前头已经是火光大作,喊杀之声远远就可以听的到。

“我们去帮手,还是只凑近看看?”姚平忠舔了舔嘴唇,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姚平忠自幼便是在军中厮杀,矮壮的身躯充满力量,他是拿步弓当骑弓来用,马背骑射,重箭足以射断人的脊骨,百步之内,每箭必中,虽然才二十出头,已经是秦凤路和永兴军最为出名的神射手。

种纪的手也按在障刀上,他的手骨节粗大,手上的皮肤极为粗糙,一点儿也不象富贵人家出身的子弟。

种家岂是缺钱的人家?只是从小要打熬身体,磨练意志,手成这样也只是等闲小事,看姚平中的虎口处,还有变了形的胳膊,西军的将门世家子弟,哪有那么容易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只是再想了想,种纪按住激越的情绪,沉声道:“离远了看,我们现在做的事,一死了之,朝廷不会追穷,如果我们参战,只要事败,必定牵连家族,我们俩不惜自家性命还可,不顾及家族,那就真的是罪人了。”

“好吧。”姚平忠气势已经起来,势若疯虎,那种疯狂的战意连种纪和徐行伟都受了影响,但其还是强按住情绪,将气势一点点的又压下去。

三人继续前行,绕过若干个黑漆漆的深宅大院,很有可能在那些黑暗的望楼上就有人看着他们三人,但三人浑不在意,只顾策马向着前方的喊杀处前行。

“到了。”火光大盛,从至深的黑暗处出来,一下子看到大片的火光,徐行伟甚至感觉到太过刺眼,两眼都情不自禁的眯了一下。

姚平忠和种纪也都停了下来,两人都是双目圆睁,看着眼前的战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