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魏王侯 > 第二百零四章 千头万绪

大魏王侯 第二百零四章 千头万绪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00:16 来源:笔趣阁

“见过君侯。顶 点 X 23 U S”李仪和秦东阳一起走过来向徐子先行礼,李仪略有不安的道:“武卒披甲来迎是我的主意,这么多商民百姓,却多是自发前来的。”

“无妨了。”徐子先看看随行过来的安抚使司的人,随口说道:“只要不是什么要紧大事,也不会有人主动来和我为难了。”

李仪看看几个福州过来的吏员,心中若有所悟。

看来新的任命下来之后,南安侯府的地位算是正式被确认,只要君侯能将陈于泰铲除,怕是南安侯府会更上一层,成为与齐王府,赵王府相等的存在。

这样的前景和现在的实力,倒是真的不用顾忌太多了。

在众人随行之下,徐子先策马至别院之前,秀娘和小妹已经在院门前等着了。

徐子先一至港口就派人去州城府邸,这才听说年后小妹和秀娘已经搬回别院居住。

相比诺大而冷清和破败的侯府,别院这里因为是徐子先起家的地方,人气很旺,给人的感觉和回忆也多半是令人高兴,两个女孩当然不愿久留在府城中对着空气发呆。

徐子先临行时曾经拜托昌文侯府照料,无可奈何之下,连陈正志也跟了过来。

不过他也是正好跟着吴时中学经义,也学画,徐子先估计,将来要继承昌文侯爵位的大舅哥,更大的目的还是学画。

对贵族子弟们来说,一笔好字,一手好画,这可比熟读经义要重要的多了。

谁还能真的有本事成就一代大儒事业,就和现在的老相国徐夏商一样?

还是别想太多,能涂涂抹抹,画出一笔好画,就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小妹和秀娘都是眼眶微红,不过总体来说还算镇定,毕竟京师的风险虽大,却是事前没有预料的事,等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局已经底定,徐子先平安无事,当然也不必太过担心。

就算这样,小妹也是忍不住埋怨道:“就说你不消停,怎么走到哪儿就出事出到哪儿?”

“傻妹子。”徐子先用力在小妹头顶揉一揉,笑道:“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倒是想安静,人家谋算到我头上,不奋力一击,你就真的见不到我了!”

“真没想到有这么危险……”小妹看着徐子先,喃喃道:“这是大魏京师啊,怎么也叫人想不到的事。”

“好在现在大局定了。”徐子先摇头道:“京师以后如何也不与我相关,我是再也不会去京师了。”

“不去最好。”秀娘两眼通红的道:“真是叫人担心死,也害怕死了。”

陈正志在一旁笑道:“去不去的怕是由不得明达你,袭爵之后,还有三年一朝觐的规矩呢。”

徐子先淡淡的道:“现在还有谁讲这老规矩?京师变乱之后,怕是更不会有多少人尊重朝廷中枢了。”

“这话说的是。”陈正志对徐子先道:“事情出来之后,消息传递到福州,父亲大人就叹息道,自此之后,官家就象是甘露之变之后的唐文宗,没有人将他当一回事了。”

“自古心高气傲又眼高手低的君皇,大抵如此,不值得多说。”徐子先对当今皇帝的态度就是相当的淡漠。

可能有人同情官家的勤政和节俭,认可天子的私德,同情他的遭遇,但徐子先认为,坐在那个位子上,别的都是假的,能保持中枢的稳定,国政的推行,国家的两件大事,国防和文教,能把这两件大事抓好,不管是浪费奢靡还是勤劳俭朴都无关于大局,军政文教,这都是大道,大道基石稳固,这才谈的上其余。

当今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治国,这就是他最大的罪恶。

他穿几件旧衣袍,熬几次夜,算得什么?

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失去亲人,或是身死沟渠?累累白骨,就是天子失德的明证!

再有天下骚扰,百姓离乱,多少老人,襁褓幼儿或是病死,或是饿死,种种人间惨剧,皆是天子无能的佐证。

坐在那张椅子上,没有能力,就是最大的罪!

“东藩之事,九叔他们都很赞同……”陈正志道:“我们也尽量配合,等你安顿下来,我们再详细谈。”

“当然要倚重诸位叔父和兄弟。”徐子先也不客气,说道:“明天早晨大兄随我回福州城,怎么样?”

“你真是劳碌命。”陈正志开了个玩笑,徐子先威仪渐重,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如陈正志一般同徐子先说这般的顽笑话了。

“没办法,心急着回南安……”

在场众人中,除了徐子先外,最叫人瞩目的当然是站在一旁,垂目不语的方少群。

李仪和孔和,傅谦等人对方少群相当好奇,徐子先在离京时就写了封信,着人从陆路送回福州,对方少群的能力,来历,还有投效过来的原因,徐子先都做了一些解释。

对李仪等人来说,多一个能力高的同伴当然是好事,南安侯府还可以继续往上,成为公府,乃至王府也不是不可能,李仪自忖才具一般,只是以老侯爷的旧人身份,加上兢兢业业的做事才有现在的地位,只要他不犯错,不管徐子先做下多大的事业,文官之首的位置必定还是李仪的……旁人抢也抢不去,凭李仪的忠诚和资历,徐子先也不会拿别的人来取代。

倒是孔和与傅谦等人略有尴尬,方少群的经历和才干肯定在他们之上,将来怕是有的争夺了。

方少群本人倒是一直无所谓的样子,他的气质和刘益骨子里的散漫不羁相当类似,就是傲视众人珍视的一切,对功名富贵毫不在意的样子。

想来也是,方少群一步就能迈上幕僚的顶峰,刘知远一旦成功就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方少群是宰相最倚重的幕僚,加官进爵也不算多困难,财赋上,方少群离京时就带着一两千贯的私房钱,刘知远给他的六万多贯原封不动的留在刘府,估计也是被朝廷给抄没入官去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初来乍到,就和南安侯府的幕僚们为蝇头小利争个高低上下?

“侯府现在的事很多,千头万绪的。”李仪道:“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要紧的是名正言顺。”孔和道:“拜印接官,先到岐州上任?”

傅谦道:“还是要抓紧修复所有船只,加床弩等利器,能在海上争锋才谈的上剿灭陈于泰,不灭陈于泰,始终是一根钉子,悬在那里,叫人难受。”

陈佐才一躬身,说道:“我至京一次,来回南北,最大的观感便是诸业凋敝,百姓民不聊生,最好的做法还是夯实根基,所以移民之事当然最为要紧之事,开荒种田,是使流民安身立命,君侯获赐的六千户官庄也是南安侯府安身立命的根基,若以侯府加上南安渡口这里的河渡仓储收入,加上征收的团练费,方有造船,练兵,建造军械的根本。”

徐子先并没有先说话,在众人说话时也是微微点头,并不表现出偏好。

他的地位牢不可破,整个基业是徐子先自己一手创立,所以不必担心权威声望,但有一个副作用,一旦徐子先自己先抢着说话,旁人就只能跟着说,最多拾遗补缺,得不到所有人的真知灼见。

陈道坚一躬身,说道:“水营之事,也是迫在眉睫,这段时间来很多壮丁前来打听,我怕再耽搁下去,别人就不知道南安这里到底搞不搞水营,会有人去别处谋生,凭白损失了可用的壮士。另外,军中开识字班,我向吴博士提过,吴博士很是赞同,说是有教无类,这是件好事,此事亦不可耽搁,也要及早推行……”

徐子先这时才笑着道:“至京师刀光剑影的,弄的焦头烂额,回来之后却是诸事缠身,也是焦头烂额。适才陈大兄说我是劳碌命,看来其所言不虚。”

众人皆是笑起来,李仪笑道:“这还只是文事,还有很多武卒招募,训练诸事,秦司马还没有来的及说。”

秦东阳和刘益,张虎臣,林存信,吴畏三,金抱一,还有高时来,田恒等人俱是在堂上另一侧坐着,武人们的坐姿相当严谨,两手搭在膝前,腰板挺直,每人身上俱是裁剪的相当合身的武人箭袍,束袖,束带,下摆截短,穿着马靴,腰间佩带着障刀,听到李仪的话,秦东阳微微一躬身,笑道:“训练是按君侯的吩咐一直在正常进行,年后基本上恢复正常,因为?阵成功,所以现在加练一些戳刺的技巧训练,阵列之法也是重中之重。另外,考虑到海盗中有不少也会阵列战法的,也有铁甲,所以在?阵训练时,加上陌刀于其中,便于劈斩破其铁甲防御,是否适当,是要君侯来决断。另外,便是水营将士的招募,确实不宜再拖下去,最少也是在移民之前要确定下来。”

原来流民和本地壮丁中都有相当多的报南安团练水营名额,对流民来说,武卒的待遇自然不必提,充满吸引力,对本地的壮丁也是一样,入团练武卒之后,免除了很多苛捐杂税,收入又高,福利待遇也好,而且南安侯对下头的人相当厚道,这名声也是传扬开来了,很多人对团练的向往相当强烈。

如果武卒不招人,自然也没有什么话可说,武卒一旦招募新手,报名者很多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