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冷战军工帝国 > 第三十章 希腊内战啦(上)

冷战军工帝国 第三十章 希腊内战啦(上)

作者:陈家过河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9:34 来源:笔趣阁

正当伯莱塔公司火力全开的研制m12跟m/45冲锋枪的样枪的时候,皮艾特罗收到比利时fn公司即将推出新型突击步枪的消息,简直笑的合不拢嘴,那群比利时佬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走向圈套。虽然一开始他还担心卡拉什尼科夫的出走会将他的计划泄露出去,但现在看来之前都是多虑了。

本来fn公司只要经营好手中的两款枪完全能够稳扎稳打的巩固现有市场,但他们硬要赶工赶时间的研制新枪械,而且欧美市场对于akm和fal步枪还不是非常感冒,有些传统的国家更加倾向于装备冲锋枪,所以fn公司完全是抛弃了自己的优势,来跟伯莱塔公司最优秀的冲锋枪设计较量,等到这群比利时佬醒悟过来的时候,伯莱塔公司已经可以从容不迫的在自动步枪上跟他们一决高下了。

而北方工业公司这边,阿尔贝才没空理会皮艾特罗那只老狐狸在想什么,几乎在制造样枪的同时他就开始准备流水线生产,公司里有些人并不理解阿尔贝为什么要这么冒险,一支还没经过测试的枪就装备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万一这是一款失败的作品呢?

失败?阿尔贝呵呵一笑,在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支的冲锋枪,你跟我谈失败?在这点方面,阿尔贝也没办法跟他们多解释什么,只能像一个独-裁的冷血君主,强制让下面的员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乌兹冲锋枪完全没有经过样枪测试,改进,然后进入大规模投产的过程,而是直接按照设计图造出一批乌兹冲锋枪,挑选其中几把进行13000发子弹测试之后就直接将这批军火投入市场。

对于别人来讲这简直是犯二的低级错误,对于阿尔贝来讲,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为1946年开始,他的军火计划就正式开始实施了。

现在是1946年二月,对阿尔贝来讲,也是他军火计划中最一个重要的开端环节,那就是二月份在盟军的一致支持下,希腊各党派签署了《瓦尔齐萨协议》,希望结束希腊革命内战,但却没什么卵用,内战依旧没有结束。

希腊革命内战是1944年到1949年发生在希腊境内的一场战争。内战一方是先后受到英美支持的希腊政府军,另一方是战争时期领导抗德运动的希腊共-产-党-武装,很有美苏冷战味道的一场内战。

内战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是从1944年到1945年,控制希腊大部分领土的左翼抵抗力量对抗回到祖国的希腊流亡政府,这一流亡政府战争期间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于开罗。第二阶段从1946年到1949年,经过不公正选举上台的右翼政府继续和希腊**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内战给希腊留下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政治分裂,这一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结束。

内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41年到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希腊期间。国王乔治二世和他的内阁成员逃到了埃及,并且在那里成立了一个得到盟军承认的流亡政府。但是,由于在战前的1936年到1941年,希腊由军事独裁者伊奥安尼斯·迈塔克萨斯将军统治,因此流亡政府的合法性一开始就受到怀疑。

德国佬在雅典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许多前政府官员参加了傀儡政权,但这一政权的支持率过低,尤其在因德国的经济剥削而导致的希腊通货膨胀、物资短缺和饥荒后,它就彻底失去了民心。战争期间,这一政府控制着由德国人武装起来的军队。

许多抵抗力量在德军占领几个月后便开始行动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成立于1941年9月的“民族解放阵线”和“希腊民族解-放-军”,皆由希腊**建立。希共当时的代理领导人是乔治·西安托斯,真正的领导人尼古拉斯·扎希阿里阿迪斯还在德国人的监狱里捡肥皂玩。

为了响应苏联的号召,希共成立了一个广泛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这使“民族解放阵线”成功地获得了许多非共-产-党人士的支持。他很快扩大为一个连希共也不能完全控制的组织。事实告诉我们,玩脱了的下场很悲催。

民族解放阵线和“解-放-军”受到两支小规模抵抗力量的敌视:由前陆军军官拿破仑·泽尔瓦斯上校领导的“希腊全国民主同盟”和由季米特里奥斯·普萨罗斯上校领导的“民-主与社会解放”。前者由自由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组成,而后者由反-共分子组成。

希腊是一个很适合打游击战的国家。到1943年为止,德军及其傀儡政权仅仅控制了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广大的山区都在抵抗力量的手中。当时,“解放军”大约有20000名武装人员,有效地控制着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塞萨利和马其顿在内的一大片地区。“民盟”大约有5000人,几乎全部在伊庇鲁斯。“民社解”大约只有1000人。他们依靠战利品来装备自己,也有一些英国的援助。然而,1943年意大利人撤退的时候,“民社解”缴获了不少意大利卫戍部队的武器。

由于“民盟”相信盟军会通过希腊解放南欧,并想在德军撤离后统治希腊,因此“民解阵”谴责“民盟”通敌卖国,妄图窃取抵抗力量的胜利果实。这一形势导致了“解-放-军”、“民盟”和德军的三角冲突。在英国人和希腊开罗政府对“民盟”的支持下,这些冲突演变为内战。1943年10月,“解放军”对它的敌人,尤其是“民盟”发动了进攻。席卷希腊各地的内战持续到1944年2月,在英国人的调停下,双方才停火签订《布拉卡协议》。

1944年3月,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领土的民族解放阵线成立了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这个民主政府和雅典傀儡政府、开罗流亡政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的目标是“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为了消灭国内的法西斯与武装反动派,加大对占领者的打击力度。”“民委会”的首任主席是“民社解”军事领导人埃夫里皮泽斯·瓦基尔齐斯。后来,亚历山大·斯沃洛斯取代了他,瓦基尔齐斯变成了副主席。

到1944年后期,随着苏联红军突破德军防线,深入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领土,德军从希腊撤退已成定局。此时,由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乔治·帕潘德里欧领导的流亡政府转移到了意大利卡塞塔,为解放希腊作准备。根据1944年9月达成的《卡塞塔协议》,希腊所有的抵抗力量派别都由英**官罗纳德·斯科维将军统一指挥。

10月,英军登陆希腊。由于德军几乎已经全部撤离,因此英军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尽管此时解-放-军拥有500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而且他们的装备全部来自德军匆忙撤离时留下的,但英军在人数上还是大大超过了解-放-军。10月13日,英军进驻雅典,帕潘德里欧和他的内阁成员紧随其后。国王留在了开罗,因为帕潘德里欧向国民承诺要通过全民公决来确定未来的希腊是否保留君主政体。

当时的解-放-军要想控制全国简直是轻而易举,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因为希共领导层接到了苏联的指示,要他们别轻举妄动,否则会破坏同盟国的团结,会威胁到斯大林战后控制德国的战略目标,对于斯大林而言,德国才是他的欧洲战略重心。

斯大林其实已经和首相丘吉尔达成了协议,战后希腊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苏联不会插手干预,两位大流氓在闷声发大财中就把希腊当做买卖的筹码。而希共领导层对此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不过解-放-军战士和普通党员却并不知情。这就是日后“民解阵”和“解放军”之间矛盾的来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从不过时的真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