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冷战军工帝国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来点AK?

冷战军工帝国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来点AK?

作者:陈家过河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8:39:48 来源:笔趣阁

(第一更今晚还有两更)

做生意讲究的是趁热打铁,尤其是军火生意,能多卖几支枪绝不留到下一次,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客户的喜好在下一刻会不会从这种枪变成另一种枪,毕竟这世界上可代替的产品多了去了。别说没钱的军队喜欢用价格廉价的枪械,就算是大国的军队,他们手中的枪械也是竞标价格最低的制造商制造的。

想到这里,阿尔贝又试探性的问道,“我听说,法国打算明年装备mas-44式步枪改进型号吧?”

听到阿尔贝的询问,安德烈·马里和保罗·马拉迪尔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对于mas-44的改进型号,也就是mas-49式步枪是否要大规模的普及法国陆军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争议性的事件。虽然法国早在1944年就研制出mas-44半自动步枪,并且经过改进之后在1945年法国采购采购了五万支。这种武器的除了弹匣供弹数量不能媲美akm步枪之外,它还是属于svt-40那种过度式的产品。

阿尔贝当然很清楚这一点,mas-44虽然在1945年被订购了五万支,但是只有六千二百支枪被送给海军使用。而mas-49要到1949年7月才正式为法**队所装备。它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及苏伊士危机期间为法**队大量装备。

也就是说假如现在自己的枪械插一脚进去的话,还有可能改变法军在famas步枪大规模取代mas-49之前的情况。虽然法军出于政治因素可能不会大规模的装备自己设计的步枪,但是聊胜于无,能多卖一点是一点。

“殿下从哪里听到我们要大规模装备mas-44改进型号的步枪?”马拉迪尔警惕的问道,虽然这些高层之间的话在军队中也偶尔有传播,但是对于比利时高层来讲,阿尔贝知道的有点太多了吧。

“不不不,阁下,我并不是在质疑法兰西政府的决策,当然也不是质疑国防部长保罗·马拉迪尔的想法。我是在想问你们在越南丛林中,这种枪的表现真的到达你们的预期了吗?”看到马拉迪尔已经搭上了自己话,阿尔贝眼前一亮,心中暗想看来有戏。

阿尔贝的话一下子就戳中的保罗·马拉迪尔的痛点,的确在越南前线许多士兵反映mas-44步枪在越南那种潮湿闷热的丛林环境中会让步枪经常卡弹。士兵不得不随时对mas-44步枪进行拆卸保养,虽然mas-44步枪的构造易于拆卸,但是在战场中哪有那么多的环境供你清扫枪管里的污垢和杂质。

“我知道许多士兵反应mas-44步枪在越南的丛林中并不能完全发挥他的优势。”阿尔贝沿用着历史的套路将保罗·马拉迪尔一步一步钓上钩,“但是fn公司生产的akm步枪却能胜任这种潮湿气候的战斗方式,事实证明南美洲那些国家,包括玻利维亚军队的客户采购以及使用体验口碑都是非常高的。”阿尔贝总算把话题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扯,对于akm步枪他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但就怕采购者不愿意而已。

其实在法**队内部早就有采购akm步枪或者研发类似自动步枪的呼声,因为他们曾目睹那些老牌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反抗人士,曾用akm步枪强大的火力倒逼那些还在使用二战武器的正规军队,一些目光敏锐的人士已经看到了这种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曙光,只是绝大多数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先采购两百支akm步枪进行小规模测试装备,假如效果不错的话,还会追加订单。”保罗·马拉迪尔也算是顺水推舟卖个阿尔贝一个人情,将来假若法国人要谈更大单的军火生意,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端。

“两百五十支全新akm步枪,并再送一批改装套件,如何?”阿尔贝也在跟保罗·马拉迪尔讨价还价。这批军火是他打入法国市场的一个契机,只要法军使用了akm步枪,不论最后有没有大规模的普及法军,都已经是很好的为自己武器打广告了。

“成交。”保罗·马拉迪尔点点头,这不但是一场突破性的尝试,更是对军队中那些保守派的宣战。顺便也让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们检验一下这些武器的可靠性。本来保罗·马拉迪尔就是在法军中大力更新先进步枪的人,只是军队中的保守派认为法国暂时不需要换新的自动步枪,所以才让保罗·马拉迪尔一直郁闷不已。

或许连阿尔贝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设计的武器正开始悄悄改变这个世界格局。

接下来的谈话就更加简单了,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经过一番艰苦的口水战之后,法国愿意以一升一万美金的价格先购买十升,也就是十五颗装载着梭曼毒气的炸弹。并且阿尔贝的战略合作公司可以从战场上分一杯羹,担任后勤运输保护还有前线特种渗透作战计划,不过法国提出一条很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假如敌后渗透作战计划失败,法军绝不提供救援行动。

对于这个阿尔贝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对于渗透作战发生意外情况,他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救援计划,他也指望一群懒散蠢的法国佬能做什么实事。

当阿尔贝代表比利时政府在合同上签下名字的时候,双方互换了合同。他伸出手跟法国代表安德烈·马里握了握手,友好的笑着说道,“合作愉快。”

就在比利时跟法国人勾肩搭背的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那边也没闲下来,前一阵子的抓捕间谍计划收获颇丰,美国这边抓住了十五个克格勃打入美国核计划的特工,其中几个家伙甚至掌握了最关键核技术,只是来没来得及将情报传送回去就直接遭到国家安全部门的逮捕。

然后政府开始向苏联发难,首先进行了谴责,当然苏联对这些丑闻是置若罔闻,不愿承认。但之后美国的制裁手段就越来越严厉,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设施封锁,任何可能用来建造核武器的设备都在美国的禁运名单之内。虽然苏联拥有着完善的工业体系,但也架不住美国人这么玩,很快苏联就服软了,开始寻求跟美国人沟通对话,然而这次轮到美国佬对苏联人的声音置若罔闻了,继续强烈谴责和抗议,而受到美国指使的国际原子能委员会也开始向苏联人发难。

原本历史上苏联人应该是在1949年初就能够建立起原子弹的制造工厂,却因为这场意外而中途夭折。斯大林没有办法,一方面命令贝利亚继续对美国和英国的核技术进行情报人员渗透,另一方面寻求其他办法来解决苏联核武器卡在瓶颈的尴尬局面。

就在苏联面对一系列的指责的时候,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目光却悄悄的投向比利时这个始作俑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